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法冤案"引发了全社会对于政法委机构存废的大讨论。本文以赵作海案为切入点,梳理和分析政法委的职能,以及在当前制度运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政法委制度是现阶段中国社会良性发展的要求,但应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并进行必要的职能定位及改革。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政法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科学化、体系化的新时代政法理论,标志着我们党的政法理论实现了历史性飞跃。新时代政法理论是由党的绝对领导、平安中国建设、法治中国建设、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深化政法改革、政法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新范畴新命题构成,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与法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引领新时代政法工作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的政法体制既不同于传统礼法文化下的“行政兼理司法”,也不同于以分权与制衡为重要标志的西方政治司法模式.政法体制,究其本源是在“救亡图存”和“富强民主”的双重历史诉求下杂糅马列主义、传统治理模式、现代西方法治元素以及中共革命经验而形成的独特社会治理模式,并据此形成制度载体“党委政法委”.在建设法治中国的时代下,关于党委政法委制度的讨论往往裹挟着意识形态纷争、司法体制改革需求以及司法权威重构的现实困境.笔者认为,党委政法委工作方式的法治化、职责边界的清晰化、服务司法权独立行使的职能化,才是其“长期坚持”的法治化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关于更新若干基础性法观念的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童之伟 《法学评论》2007,25(2):3-12
“人民内部矛盾”、“政法”、“政法干警”、“群众”等基础性法律话语已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不了法治时代的要求或脱离了社会的实际,应该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逐步更新。“人民内部矛盾”的提法在当代中国已失去逻辑合理性,最好代之以“常见社会纠纷”。“政治”和“法律”这两个指代不同社会现象或对象的词组合在一起成为“政法”一词,是人为的偶然的因素造成的,它过去不是一个合格的概念,现在也没有作为一个概念存在的现实基础。为了避免因为使用“政法”、“政法工作”等话语而可能会产生的负面的社会后果和不良影响,宜用“法务”、“法务工作”的提法取代“政法”、“政法工作”。“政法机关”、“政法干警”宜改称“法务机关”、“法务人员”。在“人民大众”意义上使用的“群众”、“群众意见”等话语与法治原则和法的精神相冲突。建议用“一部分民众”、“一部分公民”、“一部分人”的提法来代替在“人民大众”意义上使用的“群众”一词。基础性法律话语的更新是法治或法制进步的记录,它反过来也会有助于巩固已经取得的法治成果和促进法治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王永杰 《政治与法律》2007,17(3):127-132
我国的司法程序同时暴露出“有法不依”和“无法可依”的二律悖反现象,背后是程序异化下的司法潜规则盛行,这在刑事司法中尤为明显。程序应当以人为本,这是人本主义在程序法治中的体现。宪法应确立程序法定原则,这有助于防止程序异化的蔓延和研究权力异化现象。程序性裁判原则为法院确立了对侦查行为合法性的司法审查机制,树立了诉讼程序的权威。运用“案件的社会结构”来研究冤案的法制样本,有助于研究影响冤案的诸多机制,验证法律社会学的相关理论,丰富其内涵。  相似文献   

6.
政治与法治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人类追求良善社会的永恒话题.从本体论层面来看,各国司法都具有政治和法治双重属性.司法的政治性及其制度表达决定于“政治国情”,而司法的运行则诠释与实践其政治性所承载的各种政治价值与需求.由于当代中国独具特色和优势的党政体制及其政权组织结构,我国司法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同时,由于实行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我国司法在实践中又表现为向法治性回归的演进趋势.因此,当代中国司法的政治与法治关系表现为体制上的“政法模式”和司法运行中的“法政模式”并存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7.
《天津检察》2006,(3):4-7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有强烈的政治内涵和鲜明的中国特色。当前,在政法机关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对于进一步提高广大政法干警的思想觉悟,端正执法观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各级检察机关要深刻认识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投身到教育活动中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保质保量地完成好这项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描绘了在新时代条件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为继续推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指明前进方向。政法机关要把思想统一到“报告”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目标上来,把任务贯穿到具体工作中去,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科学认识和理解依法治国的内涵;把握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若干关系;扎扎实实开创法制工作的新局面: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9.
从司法改革到政法改革,是法治领域改革的一次历史性飞跃,标志着法治领域改革迈入新阶段。新时代政法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平安中国的必由之路,是构建开放型政法工作新格局的迫切需要。这场改革是由党中央统一部署推进的重大改革工程,是政法领域的一场全方位深层次的革命。深入推进新时代政法改革,应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宪法法律至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尊重和保障人权,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提高执法司法效率,加快现代科技应用。新时代政法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深化政法机构改革、法治实施体制改革、社会治理体制改革、政法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政法职业管理制度改革、政法科技体系创新,推进政法工作体系和工作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闫佳 《中国司法》2007,(5):29-32
文化是人类在改造、征服自然,创造历史的过程中形成的精神发展,是力量,是导向,是根脉。政法工作作为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形成了丰富的政法文化。政法文化是对传统法文化的创新的拓展,是新时期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法治社会的目标和内容之一。政法文化建设可以为中国的法治建设塑造出一颗颗“法治的心灵”,它对于培育法治理念,促进司法公正,实现依法治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拟从理论的层面,对政法文化建设作初步探讨。一、政法文化的内涵政法文化一…  相似文献   

11.
孙瑞灼 《江淮法治》2011,(13):52-53
从余祥林“杀妻”案,到聂树斌“强奸杀人”案.再到这次的赵作海“杀人”案……近年来。一个个无辜的公民含冤入狱.为司法的失误付出惨重代价。纵观诸多冤案不难发现.几乎所有冤案的形成都和刑讯逼供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兴起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不断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向深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政法机关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各级政法机关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按照中央的部署与兵团党委的要求,组织全体党员和广大政法干警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为兵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13.
政法教育形成于1950年代,基于巩固新生政权的需要,它为政法工作培养专门干部。与政法工作强调政治性一样,政法教育是强调政治性的法学教育,非常重视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纪律教育。改革开放后,法学教育日趋强调专业化、职业化。20世纪80年代,仍继续强调政治性。这与当时的社会治安形势及“严打”刑事政策有一定关系。1990年代以后,政治性在政法教育中日渐淡出,法学教育趋向服务市场经济的专业化。新时代的治国理政,在法治领域创造了一系列新实践,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运用深入政治领域,国家和社会治理广泛纳入全面依法治国范畴,涉外法治深度关联国际政治、国际关系。这些实践造就了强调政治性的大法治工作格局,对法学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催生了新政法教育。党内法规学、纪检监察学、国家安全学、社会治理法学等新学科应运而生,人权法学、知识产权法学等学科应需更新。新政法教育与专业化法学教育并行,扩展了法学教育的领地。  相似文献   

14.
纪说 《天津律师》2006,(4):24-25
潘强是天津一位家喻户晓的律师,他擅长办理疑案、难案、冤案。轰动全国的通化串子案、谢晓荣血疑案使潘强律师蜚声业界,老百姓也亲切地称他为“平民律师”。  相似文献   

15.
黄闽 《中国司法》2006,(10):19-20
中央关于在全体政法干警中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决定,是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初步学习,结合法律出版工作,谈一点体会: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确立我国政法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石,是政法队伍建设和政法工作带有根本性的指导思想中央鲜明提出“政法意识形  相似文献   

16.
《法律与监督》2009,(4):F0003-F0003
4月13日,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召开全市检察机关“平安重庆”建设工作部署大会,传达全市“平安重庆”建设动员部署大会暨全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动员部署全市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扎实推进“平安重庆”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7.
在纠正冤案的意义十分重大。冤案纠正后的受益者首先是国家和社会,其次才是无辜者及其家属。国家应承担纠正冤案的首要责任。我们应当思考、呼吁、推动和营造一个有助于使冤案得以昭雪的制度空间。这种制度空间强调的是,以个人权利尤其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为根本,靠制度本身的力量来纠正冤案,公开更多的冤案文本,鼓励学者们对其成因和预防等问题的研究,保护新闻媒体对冤案曝光和跟踪监督的权利。因此,需要建立冤案的救济途径,给冤案的平反昭雪以制度上的保障。在西方国家,要纠正错案总是存在很大的阻力,但是,总的说来,法治国家的伸冤机制明显优于中国。现有被告人上诉、申诉、检察院抗诉、法院主动提起再审昭雪冤案的方式之外,应当适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能够主动发现冤案的纠错机制。  相似文献   

18.
陈杰  秦洁 《法制与社会》2013,(29):47-48
弗兰西斯·培根说:“一次错误的判决,有甚于十次犯罪,因为犯罪污染的是水流,而错误的判决污染的却是水源。”反观历史冤案,可以总结出一个共性,那就是虽然造成冤案的诸多因素早已显现出来,但蒙冤者伸冤的历程却依然曲折漫长。司法被称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而冤案却成为司法正义的伤1:7。如何从制度建设上有效预防冤案的发生,并在冤案发生后得到及时纠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命题,深刻揭示了法治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内在逻辑。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意味着要在法治框架内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要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的法治化,彰显了法治在治国理政中的基础性作用,蕴含着法治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架桥铺路的使命,标志着中国法治建设进入体系化建构的新阶段,关键要处理好法治与改革的关系。要将法治要求落实到经济建设、科学技术发展、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等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各领域。中国式的现代化要以中国式法治予以保障,实现中国特色、法治底色与人类共同价值有机融合、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尽可能统一等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正>新华社北京1月8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政法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奋力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全力履行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使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各级党委要加强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为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中国人民警察节”即将到来,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人民警察致以节日祝贺和慰问,希望同志们矢志不渝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再立新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