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东地区是伊斯兰世界的中心,东南亚地处伊斯兰世界的边缘。中东地区作为伊斯兰教的中心,一直盛产各种伊斯兰思潮:瓦哈比运动、伊斯兰现代主义、伊斯兰民族主义等,并通过朝觐和留学等方式向东南亚伊斯兰社会传播,激发了东南亚的帕特里运动、伊斯兰现代主义和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中亚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发展进入活跃期,突出表现为伊斯兰极端思想的传播加强.从总体上看,在中亚地区,伊斯兰极端主义并非首要安全问题,但却正在成为重大威胁之一.它的产生、发展有着复杂、深刻的原因,涉及地区内外的历史文化、思想意识、社会经济等方面.中亚伊斯兰极端主义主要源自瓦哈比极端思想,是国别、地区内外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中亚国家经过多年治理实践,积累了不少经验,使伊斯兰极端主义处于总体可控之中,目前亟待深层管理,尤其需要加强社会治理与宗教教育.  相似文献   

3.
伊斯兰姐妹是马来西亚著名的非政府组织,属于伊斯兰女性主义,致力于在伊斯兰的框架下维护公正和妇女权利。该组织通过重新解释《古兰经》,指出伊斯兰是追求公正和性别平等的宗教;通过宣传教育、向政府递交备忘录、发表公开信和声明等方式,提高公众觉悟、影响政府政策和法律制定;还通过法律援助,帮助在婚姻中处于弱势的穆斯林妇女。伊斯兰姐妹将伊斯兰与民主、人权联系起来,维护妇女的权利,有力地挑战了宗教权威对伊斯兰解释的垄断权,也有力地回击了伊斯兰主义对妇女的说教。  相似文献   

4.
对科索沃危机后美国伊斯兰政策的重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20年来,美国对外政策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密切关注伊斯兰问题,并企图将伊斯兰与政治性的“伊斯兰主义”予以区别。这一外交决策的副作用在于夸大所谓伊斯兰威胁,并造成伊斯兰在总体上反西方的误断,使美国的利益因政策失误而蒙受损失。科索沃战争实际上是美国对外决策上的一个“突破”,美国应以此为契机重新思考其对外政策,把对外政策建立在利益考虑而非文明冲突的基础之上。在新的决策中应充分注意伊斯兰问题的复杂性,特别是它在不同地区的政治含义,采取灵活多变的弹性政策,尤其不应忽视正在兴起的逊尼派伊斯兰主义对南亚、中亚、北高加索、巴尔干等地区政治和安全的重要影响。重要之点是需要根据穆斯林居住地政治、社会和经济的变化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作为后伊斯兰主义话语的领军人物,拉希德·格努西力图在全球化、民主化的潮流中,适应现代性挑战、顺应现代社会发展潮流.在格努西看来,伊斯兰既是认同的源泉,亦是变迁的力量,唯有继承、超越和创新性的综合,才能找到适合穆斯林社会的发展道路.他批判了政治伊斯兰运动的思想贫困,初步提出了伊斯兰与民主的相容性和伊斯兰公民社会等思想.格努西开创性的思想探索,构成了后伊斯兰主义转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深入认识政治伊斯兰的发展趋势打开了新视野.  相似文献   

6.
作为政治伊斯兰理论与运动的先驱,毛杜迪从三个层层递进的方面阐发了政治伊斯兰思想。他首先指出了坚守和捍卫伊斯兰认同及文化真实性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其次他力图表明,宗教与政治是伊斯兰体系中的两个相互圆成的方面,伊斯兰需要通过政治来加以实行;而伊斯兰主义者的最终政治目标,就是建立一个基于《古兰经》、先知的逊奈和伊斯兰法的伊斯兰国家。毛杜迪独特的宗教政治思想为我们深刻而全面地理解当代政治伊斯兰的本质和发展脉络,为认识南亚次大陆错综复杂的宗教、政治与民族关系提供了一个不可或缺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土耳其的伊斯兰极端组织是伴随着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兴起和意识形态的分化而出现的,是极端伊斯兰势力对伊斯兰教的工具性解读和对伊斯兰教暴力面的无限放大,对土耳其的政治和社会变革产生了较大影响。土耳其的伊斯兰极端组织互不统属,社会基础、斗争纲领复杂多样,而且许多组织犹如昙花一现。本文主要通过对土耳其伊斯兰极端组织的概述、对颇具代表性的土真主党与卡普兰社团的简介,来阐释土伊斯兰极端组织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孟加拉国是穆斯林为主体的国家,穆斯林人口占80%以上。这个国家曾在很短时间内实行过世俗主义,但很快转向了伊斯兰主义。1991年以来,其民主体制运转较平稳,但近年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和极端势力发展也较快,恐怖活动在增加。于是国际上不断出现孟加拉国将成为“下一个阿富汗”的论调。孟加拉国伊斯兰化是客观事实,但“下一个阿富汗”的论断言之过早。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从中亚伊斯兰复兴、世俗化和全球化、中亚传统社会与传统文化变迁三个角度考察中亚伊斯兰极端主义产生的根源。中亚伊斯兰教的发展存在"文化断层",导致中亚伊斯兰文化发展缓慢、接受外部伊斯兰世界影响滞后。中亚伊斯兰复兴对中亚伊斯兰极端主义的产生有重要促进作用,推动中亚伊斯兰教发生量变与质变,令伊斯兰激进思想向极端思想演变、原教旨主义组织向极端组织演变。世俗化、全球化对中亚传统伊斯兰社会造成的巨大冲击,"文化全球化"引发出的世俗力量与宗教力量的冲突,成为宗教极端思想、宗教极端势力产生的重要原因。中亚国家独立后,传统社会与传统文化进入解体和重构时期,无论在价值观方面,还是伊斯兰信仰方面都出现了思想裂痕,让宗教极端主义有机可乘,得以内外结合、滋生。  相似文献   

10.
“9·11”事件后,伊斯兰世界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命运与前途备受关注。全面、客观、准确地认识和解读这个“世界”,已经成为研究国际政治特别是美国—伊斯兰世界关系和国际格局演变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伊斯兰世界的兴衰和对西方的抗争;然后阐述伊斯兰世界在全球化冲击下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主要问题;接着厘清伊斯兰世界在探求自身发展道路和回应西方挑战过程中产生的不同主张及其实践,包括政治伊斯兰、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恐怖主义及反美主义;最后全面展现伊斯兰世界作为一支转型中的战略力量在国际格局中的地…  相似文献   

11.
自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以来,主权共识支持下的民族国家体系取代了历史上的神权干预,宗教因素自此被排除在现代国家交往的主流议程之外。"伊斯兰国"试图建立伊斯兰国家"哈里发国"是极端伊斯兰化的尝试,在主权认知上颠覆了国际政治传统。"伊斯兰国"的主权观以真主主权为核心特质,但又有别于以往"政教合一"的政权理解模式,即虽使用伊斯兰教的话语体系,但以武力和恐怖主义为实现手段,追求消除现有国家边界、创建"乌玛"乌托邦式的权力未来。"伊斯兰国"目前的状态更接近雏形国家,其对地区和国际安全的主要威胁表现在三个方面:边界粘连共生,而在实体疆域层面冲击周边国家的领土安全;通过网络技术平台增强其道德和政治影响力;以极端主义为意识形态侵蚀了温和伊斯兰的宗教权威。国际社会目前的主要应对措施集中于从突破疆域桎梏的空袭结合地面攻击以制约当地极端主义。鉴于之前的威胁分析,外部世界值得强化和补充的应对措施包括主导防御性的网络安全战争、帮助该地区重塑符合现代政治标准的世俗权威和提升温和教派领袖的宗教地位,实现有效的合作反恐。  相似文献   

12.
黄佳程 《东南亚》2012,(2):79-82
20世纪80年代,面对国际上伊斯兰复兴运动的蓬勃发展和国内各界的压力,马来西亚执政党巫统选择顺应潮流,自上而下地在行政、经济、教育、法律等方面推行一系列的复兴伊斯兰政策。马来西亚政府层面的伊斯兰复兴运动提高了伊斯兰事务在国家中的作用,对马来西亚国内的政治、经济、族群关系、外交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作为印尼穆斯林社会的重要构成,伊斯兰教育在20世纪经历了深刻变化。一方面,伊斯兰现代主义推动印尼伊斯兰教育现代性的发展,另一方面,独立后印尼政府去伊斯兰化政策促进了伊斯兰教育的世俗化与非政治化发展。在后苏哈托时期,伊斯兰教育面临伊斯兰多元主义的挑战,尤其如何应对伊斯兰激进主义成为印尼伊斯兰教育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艳枝 《西亚非洲》2012,(5):132-143
伊斯兰复兴是当代土耳其社会的突出现象,伊斯兰主义者通过废除头巾禁令的过程,为妇女争取更多自由选择的权利;伊斯兰政党通过动员妇女参与政党政治和民主选举,为她们赢得更大的话语空间;伊斯兰非政府组织通过关注妇女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拓展女权运动的范围。伊斯兰复兴作为现代化进程的伴生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女性权利意识的觉醒,因而在客观上促进了土耳其女权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1999年10月,印尼举行总统大选,选出了首次由全民选举出来的总统瓦希德,稍后组成新的政府内阁。人们寄希望于瓦希德政府能够平息印尼国内持续了近2年的社会动荡与混乱,能带领印尼各族迈向新世纪。瓦希德本人就是伊斯兰教师联合会主席,其当选又带有相当的伊斯兰宗教背景。在印尼,教界与政界的关系已是如此的紧密,本文将阐述印尼的伊斯兰教及其政治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学界一直把1967年战争作为阿拉伯民族主义和现代伊斯兰主义的分水岭,认为伊斯兰主义是穆斯林世界在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和民族主义等外来思想的实践均告“失败”的情况下,对于伊斯兰的回归,因而是伊斯兰对于民族主义的否定,甚至是反民族主义的。本文认为,在中东政治生活中,伊斯兰主义与民族主义之间的关系绝不是单纯的对立关系,而是一种相互交又甚至包容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四、美国与沙特的关系沙特阿拉伯是阿拉伯世界的领袖,又是伊斯兰圣地麦加和麦地那的所在地,对全世界的穆斯林具有重要的心理和象征意义。它作为伊斯兰世界的精神中心和世界穆斯林大会、世界伊斯兰联盟、伊斯兰会议等组织的创办者和总部所在地,引领了“新泛伊斯兰运动”的发展方向。它又作为伊斯兰文化的重要传播者和资助者在穆斯林世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它还是石油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对美国的石油利益和国际能源市场具有重大意义。“9·11”事件后,沙特成为美国打击伊斯兰极端主义、重塑“大中东”乃至整个伊斯兰世界所无法回避的重要国…  相似文献   

18.
伊斯兰法渊源的整合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伊斯兰文化在最终形成体系的过程中,始终以伊斯兰原则与精神为价值取向和指导方针,并以兼容并蓄、广泛继承的开放态度把阿拉伯、波斯、印度、希腊等东西方古典文化融为一体,以伊斯兰文化的形式出现。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伊斯兰法渊源作为筛选净化、整合定型机制,是伊斯兰文化体系得以绵延千余年,保持纯洁性、主体性、独特性不变的根本原因和成为独立形态的基本要素。如若不是伊斯兰法学家从《古兰经》、“圣训”中创制演绎出的伊斯兰法渊源,伊斯兰文化体系是难以建立的。  相似文献   

19.
王泰 《西亚非洲》2012,(2):65-81
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是以格尔达维博士为代表的埃及著名的伊斯兰思想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伊斯兰复兴主义所做的一种全新的理论建构。在理论形态上,它表现为以伊斯兰宪政主义、后伊斯兰主义、新伊斯兰主义为代表的形形色色的伊斯兰社会和政治思潮;在现实生活中,以1996年埃及中间党的成立和2005年议会大选时穆斯林兄弟会提出的"改革倡议"和"选战纲领"发表为标志,反映出它对当前埃及伊斯兰政治的指导和实践。作为当前伊斯兰世界最重要的思潮之一,中间主义不仅是全球化挑战背景下伊斯兰自我调适的扬弃与反映,更是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某种伊斯兰治理模式的创新与探索。  相似文献   

20.
中东是伊斯兰极端势力的策源地和大本营,同时也是国际伊斯兰极端势力泛滥的“重灾区”。据统计,中东地区共有上百个伊斯兰极端组织,它们多崇尚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追求全球圣战,带有强烈反美、反以色彩。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各国严厉打击下,中东的伊斯兰极端势力遭到很大削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