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有一个人,18岁考上了大学,是他那个小村庄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临走时,全村的人都到村口送他,父母们领着自家孩子来看他,树他为榜样。  相似文献   

2.
王晓宇 《广东民政》2011,(10):64-64
我先生是位乡村教师,上班的途中要经过一个贫困的山村。在村口的石碾上,经常坐着几位衣衫褴褛的老人。我先生经过村口时,每天都会像变戏法似的给老人一些惊喜,或是给老人们带些水果、衣物、新鲜蔬菜,或是给些零钱,或是坐在石碾上陪老人们聊聊天,唠唠家常。  相似文献   

3.
老家     
成爱桃 《当代广西》2009,(10):54-54
老家在乡下。每每回去时,总有着一言难尽的感动。当我远远地向村口走去,看见村口那几棵老柿树和房顶屋脊上袅袅的炊烟时……就像偎进了母亲的怀里一样,有一腔难以言说的甜蜜和幸福。  相似文献   

4.
老莫 《台声》2002,(8):23-23
一只丛林里的大象,想吃一棵千年古树上的果子,因树太高,太大,大象只能望树兴叹!在无奈之余,低头看见树下有一群蚂蚁,围着自己的一堆粪便团团转。便灵机一动,怂恿这些小东西说:“你们怎么会这样傻?不知想办法去吃这大树上的新鲜果子,竟吃我的臭大便。何不让我们来合作,把这棵巨无霸推倒,你们吃果子、我吃树叶。”按照大象的意思,系叫蚂蚁先潜入树干里,把树干蛀空,再由大象负责把树推倒。哪知道这些蚁族没有听懂大象的话,误以为大象是叫它们爬上树梢去摇树。于是猴急地爬上树梢,摇呀摇呀!迄无所获之际,巧遇一阵狂风暴雨来…  相似文献   

5.
走进上坪     
上坪村群山环抱,两条小溪环绕全村,水质清澈见底,村的四周是梯田层层,村口有四象把口、村中有七星伴月、村后有双蚕织茧等独特地理景观,村中官帽石、三生田、里层石、外层石、古槐树、古树林,处处清新脱俗。秋高气爽之夜,朗朗月光、浓浓花香、淙淙流水、啾啾蝉鸣……游客到此,俨然置身仙乡画境之中。  相似文献   

6.
忆洞庭     
魏勋 《福建乡土》2009,(1):38-39
湘北洞庭湖区岳阳是我的故乡。八百里烟波浩浩荡荡自我笔底奔涌,分不清哪束是它的清波,哪束是我的情愫。  相似文献   

7.
村口的石磨(散文)□邓成彬老家是一个小小的村子,蛰伏于莽莽大山怀抱里,僻远、落后。我小的时候,家乡不通公路不说,而且没有通电照明。乡亲们生活中尚保留着种种古老而原始的劳作方式,石磨、石碾、石碓、石臼、石盆等等“新石器时代”的产物仍然随处可见。在我的记...  相似文献   

8.
泛职称时代     
在这个泛职称时代,我一直对咱们五行八作职称的级别,不知所以。过去,我只知道有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以及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实习研究员这两个职称系列。我对于有这样职称的人是很崇敬的。但是这里哪是高级,哪是“副高”,哪是中级,哪是初级,两个系列如何对应,却辨别不清。比如,“助理研究员”是中级,但是“助教”却是初级———助教,不就是“助理教授”或“教授助理”的简称吗,应该与“助研”相当,为什么比后者低一级呢?好在,这种“乱”只是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之事,老百姓没必要操这份心。现在不同了,职…  相似文献   

9.
侗语当中保留有不少汉语上古音,特别是保留有齐语、吴梧古音者颇多,试录下列几条,供民族语文研究者作参考。 屋椽 侗语称屋像曰 (此侗音以侗语北部方言石洞话为准,下同)。 《易·渐》“六四,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 孔颖达《正义》云:“桷,榱也《释文》、《说文》云‘秦日榱,周谓之椽,齐鲁谓之桷’。”杨雄《方言》云:“周谓之榱,  相似文献   

10.
鱼尾     
王彪 《人民公安》2013,(4):37-37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5岁的小闺女尖声叫唱着我教她的顺口溜,一路欢呼雀跃。大年三十下午,我们驱车赶往两百公里之外的农村老家过年。车行驶在通往村子的土路上,老远就看到一个瘦小伶仃的身影站在村口向我们张望。我对小闺女说:"快看,那肯定是你奶奶!"每次回家,母亲都会早早地在村口守候。上中学的时候,每天有晚自习,  相似文献   

11.
郭净 《今日民族》2001,(5):4-10
大山并非只是衣食之源,更是思想和生命诉说的对象大树可以作为人的历史见证,而人无法见证树的历史站在香格里拉的入口处,我们该赞成哪一种决策  相似文献   

12.
老家     
老家在乡下。每每回去时,总有着一言难尽的感动。当我远远地向村口走去,看见村口那几棵老柿树和房顶屋脊上袅袅的炊烟时……就像偎进了母亲的怀里一样,有一腔难以言说的甜蜜和幸福。踩着村里的小路,还没走进家门呢,那  相似文献   

13.
卢大任 《当代广西》2014,(17):58-59
正从目前聚居的地理环境来看,壮族可以说是个喜爱森林的民族,因而它对树木的理解可谓独一无二。比如,作为一个村的标志,村口往往种有榕树、樟树、龙眼等,极少有用建筑物作"村标"的。而在这众多的村标树里面,壮语叫"肥民"的木棉树是一个重要角色。第一折烽火树,史无二例的贡品这话可能要扯得远一点。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于公元前219年,派屠睢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率领50万  相似文献   

14.
<正>母亲和父亲结婚时,在村口边种了十棵椰子树。到我懂事时,有次回家叔叔接我们进到村口,指着那几棵椰树告诉我,这是你妈妈成亲时种的。我很惊喜,跑过去这摸摸,那看看。树已长成丈多高,粗壮、挺拔、葳蕤,树尾结了串串青青的椰果。长大后我想起此事,又有点纳闷:父母结婚时,怎么会想到种椰树来纪念的呢?后来从叔叔那里,我才断断续续知道母亲的些事情。母亲的家庭在解放前是干革命的。外祖父是地下交通员,以卖猪仔的身份为掩护走村串户,收转情报,神不知鬼不觉地送到琼崖纵队那  相似文献   

15.
“洋插队”心态录孙燕君我的心在高原,这没我的心,我的心在高原,追赶着鹿群。………………不管我在哪游荡,在哪流浪,高原的群山我永不相忘!当我站在苏格兰高原的青山绿水间,耳边旋即回响起彭斯的声音。这首诗在我心中已储存多年,但我一直不知道诗中的高原竟是这样...  相似文献   

16.
我的老家在桂西北大化瑶族自治县的福禄山中。不知哪朝哪代,我的祖辈和其他山里人一样,傍山造屋,倚岩而居,据说是图捡柴方便。姑娘们也总是择山而嫁,山近从优,图的也是砍柴运草不走远路。但随着我年龄的增大,我对柴火越来越失去好感,是因为它使多少农家因山界林权发生口角、官司,多少农家男女葬身崖底,也因为它曾给我带来麻烦,更给我带来厄运。  相似文献   

17.
警官信箱     
警官信箱公路旁的树被风吹倒将人砸伤,能否起诉公路管理段?编辑同志:我父亲在骑自行车回家的路上,大风吹倒了公路旁的一棵已经枯死的护路树,我父亲躲闪不及,被树砸伤,花去医疗费一万多元。树木尾县公路管理段管辖,有许多树已经枯死,但公路段一直没有砍伐更新。我...  相似文献   

18.
解思忠 《黄埔》2012,(4):28-32
2007年9月13日,是父亲去世60周年的忌日。这天清晨,我从万荣县城乘车出发,回老家北牛池村。车子到村口后,沿着村外高低不平的土路缓缓地颠簸前行,终于来到了父亲的坟地。我让车远远地停在路边,独自一人下车走到父亲坟前,先绕坟一周,用铁锨培过土,然后跪在坟前,取出香纸和酒,焚烧祭奠后,磕了几个头……  相似文献   

19.
烤红薯(散文)□李智从小就喜欢吃烤红薯,其味甘、香、鲜,令我一想起便垂涎。来城里读书时,母亲特地为我准备了足够的烤红薯,走时,我顺手抓了两只,边吃边匆匆地去了村口的车站——等了许久,车没来,却见母亲风风火火地赶来,气喘着责备我,说我太粗心,连烤红薯都...  相似文献   

20.
吕春飞 《中国妇运》2001,(10):38-39
几年前,我在村口开了一家小超市由于我和丈夫起早摸黑,老老实实地做生意,收入很好。我想,这辈子能做个实实在在的生意人也挺不错的,心里蛮知足的。可就在去年7月,村领导要我当村里的妇女主任,使我原本平静而安逸的生活泛起了阵阵涟漪。当时,我思想斗争十分激烈,答应吧,自己的生意刚有些起色,况且丈夫也极力反对我“弃商从政”,再说做妇女工作既得罪人又清廉。可不答应吧,这是领导对我的培养和村民对我的信任,真是盛情难却。就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村党委书记把我叫去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使我忽然感觉自己的视野开阔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