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值2018年中国进入新时代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之际,中日关系也迎来了新的历史转机。在新时代和重大历史新起点上,中日都需要对彼此有新的认识,而中国的对日新认识和新视角则蕴含在中国新一代最高领导人"对日外交思想"的宏大战略运筹中。通过对习近平的"对日外交思想"的梳理、归纳和总结,不仅可以对近十年来的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从中国的立场出发加以总结,而且将中日关系放到习近平的"对日外交思想"这一宏大框架中加以展望,对认识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向也具有十分特殊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和平共处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然而,尽管中日之间发表过《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等四个政治文件,但围绕两国关系的法律基础究竟是什么?战后东亚国际秩序的基础究竟是什么?对此,日本同中国的立场观点并不一致,客观上形成了"中日国际秩序观矛盾"。日本政府从未强调遵守中日之间四个政治文件处理两国关系和领土问题,而一直坚持以《旧金山和约》作为战后东亚国际秩序的基础,这必然影响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之际,确有必要就中日关系的法律基础做一比较系统的研究与说明。  相似文献   

3.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是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不懈努力的成果。 2 5年来 ,在条约的推动和保障下 ,中日关系步入广泛的发展时期。两国需要顺应时势 ,不断深化友好与合作 ,推动中日关系健康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中日新型关系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20周年。20年前两个体制不同,价值观迥异的国家为建立世代友好关系缔结了和平条约,成为不同体制国家发展关系的典范。20年后的今天,面对新世纪的到来,中日关系又应该如何适应新形势,谋求新发展呢?冷战结束8年来的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5.
200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30周年。近两年来,中日双方共同努力,不断推进战略互惠关系,使两国关系沿着和平友好条约确定的宗旨,更加健康地向前发展。随着近期日本政局出现的新变化,人们再次关注中日关系所受的影响。中日两国双方需要不断增进政治共识与互信,更加全力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刘江永 《东北亚论坛》2013,(2):4-15,117,128
2012年12月安倍晋三再度执政后,手中握有改善中日关系的机会,但在日本政治右倾化抬头背景下,其对华政策仍可能受到日本右翼和鹰派的影响。安倍内阁企图通过加强日美同盟,在中国周边开展所谓"价值观外交",构建针对中国的战略格局,在钓鱼岛问题上迫使中方让步。安倍最大政治目标是修改日本宪法,为日本对外使用军事力量铺路。近期在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的同时,也会谋求缓解紧张关系,防止局势失控。若2013年7月自民党在参议院选举中获胜,很可能推动修改日本宪法。中日关系将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前景不容乐观。2013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5周年。中日双方信守条约,妥善处理钓鱼岛争议,对未来的中日关系和东亚和平稳定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5月8日,李克强总理在《朝日新闻》上发表了署名文章《让中日和平友好合作事业再起航》。在中国总理时隔8年再次访日、中日关系出现改善的历史节点上,重新梳理实现邦交正常化40多年来的中日关系,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检讨两国双边关系中的得与失,无论是对于中国的发展,还是对于东北亚地区,乃至亚太地区人民的福祉都是具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5月8—11日,中国总理李克强应邀出席在东京举行的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并正式访日。这是继温家宝总理2011年5月访日以来,中国领导人首次正式访问日本,也是中日两国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活动的一场重头戏。这次访问取得了圆满成功,在务实合作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使两国关系重新步入正常发展的轨道,符合两国人民的  相似文献   

9.
大平正芳是日本著名政治家,他从少年时代起即对中国怀有友好感情,步入政界后敢于正视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并以政治家所特有的敏锐眼光为时代潮流而动,谱写了当代中日关系的友好诗篇。从其为两国关系解冻到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从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到推动两国关系向更广阔的领域迈进,大平与当代中日关系的发展息息相关,功绩卓越。大平以不懈追求中日友好的精神风范,向世人展示了人类对和平与友谊的无尽向往  相似文献   

10.
正【编者按】2018年5月8日,李克强总理在《朝日新闻》上发表了署名文章《让中日和平友好合作事业再起航》。在中国总理时隔8年再次访日、中日关系出现改善的历史节点上,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认为,重新梳理实现邦交正常化40多年来的中日关系,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检讨两国双边关系中的得与失,无论是对于中国的发展,还是对于东北  相似文献   

11.
中日"四点原则共识"是中日关系的历史性概括,具有针对客观现实的建设性和可行性。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的曲折历程证实,坚持"四个政治文件"精神、"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才能真正发展中日战略互惠关系。鉴于日本政府仍有继续发展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意愿,中国政府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大局角度缓和中日关系,并在日方承诺坚持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的前提下,达成中日"四点原则共识",双方同意利用各种多双边渠道逐步重启政治、外交和安全对话,努力构建政治互信。力求实现中日"四点原则共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将成为中日关系未来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12.
《国际交流》2008,(2):44-47
为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今年7月24日至29日,由日本社会教育团体碧波会和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的第六届日中友好儿童绘画展将在日本福冈市亚洲美术馆举行。  相似文献   

13.
亚洲 6月8日田纪云副总理会见由国务部长阿德南·卡赫维基率领的土耳其政府经济和贸易代表团。经贸部长郑拓彬和阿德南部长分别代表各自政府签署了两国经济和贸易混合委员会第6次会议协议纪要。 6月11日万里委员长、王震副主席和杨尚昆主席于10、11日分别会见日本众议院议长原健三郎一行。万里在欢迎宴会上重申,在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及中日关系四项原则的基础上,争取长期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1998年11月13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和日本首相小渊惠三签署关于俄日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的《莫斯科宣言》。双方表示将尽一切努力争取在2000年前缔结和平条约,并为此成立边界划分分委会和北方四岛经济合作分委会。俄日能否缔结和平条约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北方四岛...  相似文献   

15.
中国和日本是东亚地区两个重要国家,处理好中日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对于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中日建立战略互惠关系初显曙光的时候,通过比较研究汲取德法和解的经验,将使我们获得有益的启迪。人们期待中日关系能借鉴法德在欧洲和解的智慧、创造出东亚地区中日和平与合作的奇迹。在战后以来六十多年的时间里,中日和平友好与法德和解在亚欧不同地缘政治环境中也出现了明显的发展差异。法德关系经历并超越了相互憎恨的历史,走向了真正和解。法德和解奠定了欧洲合作的基石,两者伙伴关系的进一步深化则开创了从欧共体到欧盟的欧洲合作新局面。与德法和解带动欧洲国家整合的硕果相比,中日和平友好表现出了明显的滞后性和局限性。中日关系超越"战争历史"问题、国家地位身份认同问题、共同战略利益基础和政治互信问题等方面也都落后于法德和解的发展,法德和解取得了创建欧盟的硕果,中日则刚刚取得建立战略互惠关系的共识。中日矛盾的深层症结就在于没有战略合作的共识和目标,从而导致双方缺乏政治互信和在战略上相互猜疑。法德和解的经验告诉我们,推动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发展必须构建中日战略合作的共识,在中日关系中制定并推行"和平、合作与共赢"的外交政策新理念。中日走出历史问题争论和民间对立情绪困境的出路在于中日政治家们是否有智慧搭建两国战略合作和战略互惠的目标与框架。中日需要开展面向未来的共同事业,推动地区共同体形成的过程中实现并深化两国关系的和解与合作。  相似文献   

16.
亚洲12月2日李鹏委员长会见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20周年日本青年友好代表团。12月2日唐家璇外长会见泰国外交部次长沙洛·差瓦那维拉。12月3—6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对泰王国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第十三届亚运会开幕式。泰国总理川·立派会见了李岚清。1...  相似文献   

17.
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在国内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 由全国人大常 委会批准和废除的条约和重要协定与国内一般法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低于根本大 法———《宪法》和基本法律; 由国务院核准的条约和协定,其法律效力与国内行政法规 等同; 而无须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或国务院核准的协定,其法律效力与国内规章等 同。这样明确国际条约在我国国内法中的效力等级有利于我国积极主动地捍卫国家 利益,亦符合国际实践的习惯作法。我国制定国内法,同时参与制定国际条约,首先 应避免国际条约与国内法冲突的出现。如果同位的国际条约与国内法潜在着冲突或 已经发生冲突,我国应坚持解释一致原则和条约优先原则去解决冲突。  相似文献   

18.
南极治理机制的挑战与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力 《国际观察》2014,(2):95-109
经过50余年的发展与演变,1959年的《南极条约》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以《南极条约》为核心,涵盖1964年《南极动植物养护协议措施》、1972年《南极海豹公约》、1982年《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1991年《环境保护南极条约议定书》以及大量南极条约协商国会议通过的措施、建议或决议在内的南极条约体系。上世纪80年代,通过不断的体制变革,南极机制成功克服了由"联合国化"与"人类共同继承遗产"动议引发的合法性危机。1991年《马德里议定书》及其附件的签署使得南极条约体系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但南极机制仍然面临着南极海域主权要求、南极法律执行困难以及人类活动多样化引发的商业与资源挑战。面向未来,南极条约协商国有责任采取更加积极和建设性的应对措施,以确保南极国际治理机制持续稳定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9.
《日美安全条约》的“远东条款”包含干涉“台湾问题”的内涵。1972年中日复交时,就处理“台湾问题”形成了原则共识。冷战结束以来,日本正以渐进方式与台湾当局发展政治与安全关系。中国应把握日本的动向,挫败其阻挠和干预“台湾问题”的阴谋。  相似文献   

20.
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性质及其运作局限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又称《欧洲联盟条约》,以下简称《马约》)正式生效,欧盟的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正式形成,并被确立为欧盟的三大支柱之一。经过1997年《阿姆斯特丹条约》的修订后,欧盟对其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目标做了如下界定:“(1)依照《联合国宪章》的原则,维护欧盟的共同价值观、根本利益和独立;(2)全面加强欧盟及其成员国的安全;(3)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原则与《赫尔辛基最后文件》的原则以及《巴黎宪章》的目标,维持和平与加强国际安全;(4)促进国际合作;(5)发展和巩固民主与法治,尊重人权和基本自由。”①从这些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