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忠诚  曹燕 《黄埔》2012,(4):39-42
相声作为一种民间说唱曲艺,发源于华北,流行于京津冀,普及于海内外。由于它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在表演的过程中,与观众的交流互动十分密切,因此构成了相声艺术的独特魅力,成为深受群众欢迎的一种曲艺表演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2.
刘红 《人民论坛》2012,(26):190-191
潍坊民间曲艺能够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贴近生活的思想内容是潍坊曲艺深受民众喜爱的重要源泉,潍坊民间戏曲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反映群众关心的社会矛盾和冲突;二是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使潍坊曲艺成为民众难以割舍的情愫,充满喜剧色彩的艺术形式成为潍坊曲艺重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相声探源     
相声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笑的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在许多文艺联欢会特别是一年一度的春节文艺晚会上,相声已成为“欢乐大餐”中不可缺少的一道“大菜”。亚里斯多德说过:“生活中有一种东西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安排休息与玩笑的时间。”这大概就是相声受欢迎的原因吧! 相声产生于何时呢?有人认为,它的历史很短,约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仅100多年。其实,相声的历史至少可  相似文献   

4.
《天津政协公报》2013,(6):39-40
<正>曲艺在天津的品种很多,有相声、单弦、大鼓、时调、快板书、评书等10多种。因为曲艺演出条件要求不高,内容又丰富多彩、应谐兼备,深受广大市民的欢迎。清光绪年间,曲艺在天津兴起,到了民国初年,曲艺在天津开始盛行,使天津被誉为"曲艺之乡"。相声。在曲艺的各个品种中,于天津出现最早。清光绪六年(1880),时年40岁的满族人王二福,由北京来到天津,在北开市场摞地演出一年后登上茶园。王二福擅演单口,师承  相似文献   

5.
阿兰 《两岸关系》2002,(8):62-62
曾经首创台北与上海两地同步演出同一台本的台湾著名相声演员赖声川最近终于在北京拥有一个“家”了。这个名为“北剧场”的小相声剧场,不仅是赖声川得以一圆剧场梦的地方,也将成为两岸曲艺和戏剧界人士交流经验的文化基地。  相似文献   

6.
朱乐 《新东方》2008,(1):54-56
在现实生活中,歌唱是一门深受人们喜爱的艺术。因为它可以穿越时空无障碍地满足人们的听觉审美享受,实现个人内心的情感宣泄。再者,由于它广征博采了诸多艺术、文化的基因,融合成一种表现手段丰富、饱含魅力的美学特征。因此,分析歌唱艺术的构成因素,研究其多元文化品格,将有助于我们对声乐艺术规律的进一步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歌唱艺术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说唱艺术是曲艺的一种。它是指广泛流行于人民群众中间的、富有地方或民族色彩的,以说唱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300多种曲种,几乎遍布全国、各民族之间,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解放后,广大文学艺术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广泛深入地进行了各种说唱艺术的发掘、收集、整理工作。与此同时有志于水族民间文学研究的志士仁人也做了大量工作。后来很自然地就提出了水族有没有说唱艺术(曲艺)的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有力地推动了对水族民间、文学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
之所以把相声纳入写作的话题,是因为老张深深感到,这些年我们在民主与法治建设进程中,特别需要具有批判意识和战斗锋芒的艺术作品的时候,突然发现过去曾经具有民间“讽刺艺术”之称的相声,已经不再具有这样的艺术品格.在一些只满足于“娱乐至死”的相声作品中,“讽刺”的严肃性和担当性已经完全丧失了.  相似文献   

9.
陈筠 《两岸关系》2009,(5):33-34
为顺应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加强两岸民间各界的广泛交往,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国务院台办与福建省人民政府等部门将于2009年5月15日至22日在福建厦门、福州、泉州、莆田等地举办首届大型的“海峡论坛”。其主题是“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央戏剧学院开办相声班了,这对相声界来说,是头等的大事。中央戏剧学院选定的主讲教师就是冯巩。3月2日,中央戏剧学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于2001年开办“相声创作、表演大专班”,并于9月招生。同时,正积极筹备创建中央戏剧学院曲艺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王永德介绍说,在高等院校建立相声专业,是相声界人士多年的夙愿,也是曲艺界的心愿。选定冯巩,是因为冯巩是新相声的代表,又年富力强,不仅在相声领域卓有建树,在影视领域也取得娇人的成绩,表演炉火纯青。冯巩则十分谦逊,也非常兴奋。他说,相声班的开创是前所未有的,相声班…  相似文献   

11.
两岸民间交流是增进两岸同胞情感,凝聚两岸同胞意志,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动力。多年来,众多群众团体和民间机构往返奔走于两岸之间,牵线搭桥、破冰开路,不遗余力地推动两岸多领域的交流交往。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无疑是两岸民间交流中特殊而重要的一个团体。  相似文献   

12.
《精神文明导刊》2014,(12):34-34
在苍南,渔鼓可谓家喻户晓,是地方传统文化曲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以苍南地方方言闽南语在民间传唱,融入乡俗俚语,极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为更好的借用这一艺术形式,发挥其在宣传上的独特作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路上,苍南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工夫,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渔鼓(鼓词)曲艺的传唱中,通过民间艺术家在社区、村居的巡回演出,进入大众的日常生活,形成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主流价值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3.
牛文祥 《春秋》2014,(1):60-62
正在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纷呈的今天,只要看到一对鸳鸯铜板,只要听到"当哩个当",人们就能想到山东快书。山东快书为什么能作为中国400多个曲艺形式中为数不多的曲种在艺术平台上占有一席之地?我们不妨循着它的足迹,探寻这项最能反映山东传统文化和曲艺文化的曲艺艺术的魅力。起源说法不一.但来自于民间艺术不容置疑  相似文献   

14.
田野 《统一论坛》2014,(1):55-57
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中,两岸官方政治对话由于存有分歧迟迟没有进展,两岸民间政治对话则逐渐增多,并呈现出平台渐趋多元、参与对象有所扩大、层级不断提升等特点。2013年10月在上海召开的首届两岸和平论坛,来自“红绿蓝”三方的学术机构与智库团体共聚一堂,以民间性、广泛性与前瞻性等特点,首次就两岸间存在的诸多政治问题展开讨论。这是两岸民间政治对话的标志性事件。  相似文献   

15.
自1987年11月两岸打破长达38年之久的隔绝状态以来,两岸民间往来快速发展,特别是2008年国民党在岛内重新执政后,伴随两岸关系的不断发展,两岸人员交流日益热络。在两岸官方交流渠道还不畅通的今天,两岸民间交流以其广泛性、直接性、灵活性和亲密性等优势和特点,日益成为两岸交流和融合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16.
两岸青少年的交流是海峡两岸交往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既是两岸民间交流发展程度的一项指标,又对建立长期而稳定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两岸关系产生直接的影响。两岸青少年交流之回顾海峡两岸间的正式交流始自于1987年11月。是年,台湾方面宣布开放台湾民众赴祖国大陆...  相似文献   

17.
《统一论坛》2005,(3):49-50
应台北曲艺团的邀请,以中国曲协副主席、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理事姜昆为团长的中国曲艺家协会代表团一行11人,于2005年4月4日至12日赴台北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参加与台北曲艺团共同主办的“双峰——两岸说唱喜相逢”演出活动。著名相声演员姜昆、李金斗、李建华、戴志诚,单弦演员杨子春、史琳、杨蔓,东北二人转演员闫淑平、柴宝玉等与台北曲艺团的相声演员刘增铠、樊光耀、朱德刚、刘越逖,快板书演员林文彬等,为台北观众演出了五场精彩纷呈的曲艺节目。演出在台北市建筑豪华精美、音响设备先进的新舞台剧场举行。当演出进行时,剧场里变成欢…  相似文献   

18.
试论和平发展背景下的两岸共同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5月20日以来,台湾问题出现历史性转折,两岸关系迎来了和平发展的机遇期。但是,两岸政治上的歧见并没有因此得到根本上的解决,两岸经济、社会、文化差异仍然很大。如何把握难得的历史机遇期,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共同面对和平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未雨绸缪。为此,两岸民间社会需要重建人民之间共同的知识基础,两岸行政部门需要谋划与两岸民间往来相关的共同规则,两岸最高公权力部门则需要研究双方和平共存的法理依据问题。根据两岸关系的特殊性,笔者主张区分政治与行政两个不同层面的事务,并借鉴西方的公共治理理念,双方公权力部门可主动地进行适度的战略收缩,让两岸民间社会的力量进一步释放出来,成为引导和推动两岸和平发展新的力量,成为两岸公权力部门合理有效的补充。  相似文献   

19.
曲艺是以口头语言进行“说唱”的表演艺术形式。世界各国都有属于自己的曲艺形式,但以中国的曲艺传统最为深厚,品种类型最为丰富。中国的56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曲艺形式,其中以汉族曲艺居多。有些曲种还为多个民族所共有。据20世纪80年代初编纂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时的统计,仍然存活在民间的“现代曲艺曲种”,共有341种。而1986年由文化部、国家民委和中国曲艺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重大项目暨艺术科研重点项目《中国曲艺  相似文献   

20.
台湾海峡是一无形的天堑,它阻断了海峡两岸骨肉同胞的来往。为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旨在加强两岸交流交往的民间机构——负有特殊使命、被称作“两岸之间一座桥”的上海海峡交流公司选于1994年应运而生。近日,在该公司喜庆3周岁之际,笔者专程前往采访。为促进两岸交流不遗余力海峡交流,一项神圣的历史使命。公司总经理汪东宁对此的理解是,正因为在沪上独一无二,更觉责任重大。90年代以来,台胞来祖国大陆探亲、观光、经商的逐年递增,但大陆同胞赴台却难上加难。为了打破这种格局,公司成立不久,就把加强两岸民间交流列为公司宗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