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晓冬 《世纪行》2014,(3):48-48
<正>位于"中国第一将军县"红安的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座落于县城东北方,占地面积341亩,规划面积500亩。主要纪念建筑物有"一碑两场两园五馆",即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英烈广场、将军墓园、红军墓园、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馆、李先念纪念馆、红安将军馆等。走进庄重、恢弘的牌坊式门楼,抬眼望去就是高大、雄伟的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碑身正面汉白玉碑石上镌刻着时任中共中央  相似文献   

2.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在这一曲折而光辉的探索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鄂豫皖边界的大别山率先擎起武装革命的大旗,踏上武装割据的征途,并陆续发动黄麻起义、商南起义、六霍起义等规模较大的武装起义,相继开辟了鄂豫边、豫东南、皖西根据地,后统一连结成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苏区根据地。鄂豫皖苏区根据地的斗争实践为中国革命书写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范本,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为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沈泽民(1900—1933)是在五四运动中成长起来的早期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家,是党的革命文艺的倡导者,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曾任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鄂豫皖省委书记等职务。在革命探索过程中,沈泽民有过左倾幼稚的错误,但是,他勇于担当敢于负责,是一位光明磊落的共产党人。他继承五四传统,积极参与和倡导革命文艺;从革命理论中理解革命:由莫斯科中山大学的高材生到鄂豫皖苏区的领导人;以生命为代价,在革命实践中认识革命真理,是一个坚定信仰,有着丰富学养的党内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4.
《世纪行》2016,(9)
正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内,有一面巨大的孤形黑色花岗石墙。这,就是"红安革命烈士纪念墙"。因工作原因,曾无数次来到这里,每一次,都要独自来到这里驻足,凝视着这面"烈士纪念墙",默念着一个个逝去先烈的英名。"烈士纪念墙"位于纪念园中轴线上,背靠韩先楚将军墓,面对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弧长62米、高4.6米的墙面正中央上方镌刻  相似文献   

5.
<正>大别山革命老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仅次于中央苏区的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鄂豫皖苏区所在地,在中国革命历史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和地位。老区现存革命遗址遗迹众多,形成了以革命遗迹旧址、纪念建筑、名人故居为主体,红色歌谣、革命事迹、革命文献为补充的厚重的红色旅游资源。同时,老区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环境优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为红色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1932年6月,蒋介石纠集三十万重兵,亲任总司令,坐镇武汉,对鄂豫皖苏区发动第四次“同剿”,准备先搞垮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然后再攻打中央革命根据地。这年10月,面对十倍于己的强敌,红四方面军撤出鄂豫皖苏区。向西转移.重新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主力红军撤离屙,面对敌人的疯狂报复,留下来坚持战斗的鄂豫皖省委决定重新组建红二十五军,南吴焕先任军长,王平章任政治委员,徐海东任副军长兼七十四师师长,并在此后接连打了几个大胜仗,逐渐扭转了红军主力转移后的被动局面。可形势刚有好转,左倾冒险主义重新抬头,红军队伍中又开始新一轮的肃反扩大化,连徐海东本人也差点成为肃反行动的刀下冤鬼、  相似文献   

7.
漫步“红色圣地”"位于大别山腹地的河南省新县,在1:1000的中国地图上,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地方,就是这个小县,被人们称作“红色故地”。这里曾经是鄂豫皖苏区的首府,是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主力红军的诞生地。“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光辉灿烂现出新世界……唱一首国际歌庆祝苏维埃”这首脍炙人口的《八月桂花遍地开》影响了几代人,可是这首被传唱至今的革命歌曲是从大别山革命根据地——新县唱响的,恐怕就鲜为人知了。那是1929年正值大别山桂花盛开的季节,为庆祝鄂豫皖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成立…  相似文献   

8.
一九三○年红军发展到十万人。五月下旬,党中央在上海召开苏区代表会议。六月初,又召开军委扩大会议,研究红军的编制问题,计划将活动在赣南和闽西、湘鄂西、湘鄂赣、鄂豫皖等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分别编为红军第一、二三、四共四个军团,然后再扩编为四个方面军。当时彭德怀同志任红军第三军团军团长。  相似文献   

9.
新县,确实是个很“新”的县,它的县史大致与共和国的年龄相当。在此之前,这个地处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的地方从未设县,却并不妨碍它的著名。它是中国最早成立的苏维埃边区之一,就叫鄂豫皖苏区,是苏区的首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发祥地,也是解放战争中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的主要根据地。中华人民共和国临近成立时,考虑到此地的重要历史地位和同样重要的地理位置,决定在此设县。这个新建立的县叫什么?  相似文献   

10.
<正>2019年9月16日~1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考察调研,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他强调:"这次考察第一站就是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目的是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缅怀革命先烈,告慰革命英灵。就是要告诫全党同志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就是要宣示中国共产党将始终高举红色的旗帜,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他指出:"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  相似文献   

11.
正(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不忘初心迈向新时代)"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9月中旬,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大别山革命老区,就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情况进行考察调研。习总书记强调,这次考察第一站就是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目的是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缅怀革命先烈,告慰革命英灵。  相似文献   

12.
巍巍大别山,纵卧中原,将鄂豫皖联结一体。半个世纪前,我们的先辈们在大别山这个广案的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从而为其后辈留下了宝贵的人文“富矿”。自那以后,人们对这一人文“富矿”进行了换而不舍的挖掘,使一部部以反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为题材的革命史、组织史、战争史、军事史乃至文化史相继问世,只是少见经济史,尤其是不见金融史。幸好,这一“空白”最近被中国人民银行黄冈地区分行的同志们填补了!由叶国政等同志牵头、戴启斌同志主笔的(鄂豫皖革命金融史略),于1995年底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3.
正二十二这次考察第一站就是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目的是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缅怀革命先烈,告慰革命英灵。我每次到革命老区考察调研,都去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就是要告诫全党同志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就是要宣示中国共产党将始终高举红色的旗帜,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4.
翻译史研究是主体对客观翻译史的系统认识,覆盖了翻译史实践、翻译史学实践(翻译史论)和翻译史学理论三个研究层次。译史实践是对翻译活动与翻译思想的历史描述;史学实践指以理论为指导对翻译史资料的系统分析,以及由此形成的历史认识;史学理论则以前二者为对象,对翻译史论和翻译史研究自身问题进行理论探索。这三个研究层次循序发展,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反思与提升。文章详析了翻译史各研究层面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自负责的具体内容,并指出中西方的翻译史研究在这三个层次上都呈现不均衡的态势。  相似文献   

15.
正1934年10月后,战斗在中央苏区、鄂豫皖苏区、川陕苏区和湘鄂川黔苏区的红军各部队,相继开始战略转移,踏上漫漫长征路。按照当时的行政区划,红军各部队长征共途经14个省份,即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今分属四川和西藏)、青海、河南、湖北、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土地"和"婚姻"为两个观察点,考察苏区妇女运动中的"性别中的阶级"和"阶级中的性别",回答为什么苏区的妇女运动能够赢得劳动阶级青年妇女的支持。以国统区报纸中的两份报道、中共的工作文献、口述资料来展示中共、苏区青年妇女及中共反对者对于这场革命的不同态度。由此,从方法论角度说明言说者的"立场"如何影响了看待苏区妇女运动以及妇女的主体性。另外,本文想强调正视阶级性并以劳动妇女作为自己的社会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妇女运动最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7.
杨会清 《长白学刊》2015,(1):96-101
"土围子"在中央苏区的大量存在,不仅严重影响到苏区的革命动员,也对苏区的政治秩序、社会秩序造成极大的破坏。中央苏区的打"土围子"即是在这一背景下进行的。通过对"土围子"的持续打击,不仅推动了苏区的革命动员,也促进了苏区的向外发展,同时也锻炼了红军及地方人民武装。虽然这一工作在当时党内受到非议,但从革命与秩序的角度看,打"土围子"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信阳市     
<正>信阳市举办乡镇人大专职主席和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培训班9月20日~22日,信阳市乡镇人大专职主席和街道办事处人大工委主任培训班在大别山干部学院举办。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副理事长杨景宇,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戚建庄等应邀授课;全体学员到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等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围绕"如何当好乡镇人大专职主席"的主题作了交流发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土地”和“婚姻”为两个观察点,考察苏区妇女运动中的“性别中的阶级”和“阶级中的性别”,回答为什么苏区的妇女运动能够赢得劳动阶级青年妇女的支持。以国统区报纸中的两份报道、中共的工作文献、口述资料来展示中共、苏区青年妇女及中共反对者对于这场革命的不同态度。由此,从方法论角度说明言说者的“立场”如何影响了看待苏区妇女运动以及妇女的主体性。另外,本文想强调正视阶级性并以劳动妇女作为自己的社会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妇女运动最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20.
台湾曾经是一个移民社会,但在以往台湾移民史的研究中,有关女性移民的研究一直是一个薄弱的环节.本文从清代实行禁止赴台者携眷政策的概况、官方查获"偷渡"案中的女性移民、族谱资料中的女性移民、女性移民与清代台湾人口性比例的分析等几个方面入手,对清代大陆向台湾移民中的女性移民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