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包惠僧参加了"一大",但其代表资格问题一直是党史界争论的焦点,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他不是"一大"的正式代表,而是陈独秀个人的"指派代表","一大"的代表人数应为十二人。但本人认为包惠僧应该是作为广州共产主义小组参加"一大"的正式代表,而不是陈独秀个人的"指派代表","一大"代表人数应该是十三人。  相似文献   

2.
刘婕 《党史博采》2007,(11):24-25
包惠僧参加了"一大",但其代表资格问题一直是党史界争论的焦点,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他不是"一大"的正式代表,而是陈独秀个人的"指派代表","一大"的代表人数应为十二人.但本人认为包惠僧应该是作为广州共产主义小组参加"一大"的正式代表,而不是陈独秀个人的"指派代表","一大"代表人数应该是十三人.  相似文献   

3.
《北京支部生活》2007,(7):14-14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参加大会的有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12名代表及陈独秀的代表包惠僧,代表全国50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也出席大会。  相似文献   

4.
散木 《党史博览》2017,(6):53-56
正包惠僧是中共一大的出席者,当时他是正在广州的陈独秀个人所派的代表。或是出于这个原因,后来他与一大代表张国焘、周佛海等皆有不薄的关系,当然更不必说与中共中央局书记陈独秀的关系了。而陈、张、周,此后一个是中共"终身的反对派",另两个则分别是大叛徒和大汉奸。包惠僧(1894—1979),又名晦生(董必武在一封信中,曾误将包晦生写为包惠僧,后来其遂改为包惠僧),别名鲍一德、包生,湖北省黄冈人。早年崇拜孙中山、黄兴,以  相似文献   

5.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市望志路106号开幕。全国有七个地区十三名代表参加会议。陈公博、包惠僧、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张国焘、刘仁静、王烬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周佛海及第三国际代表马林、赤色职工国际代表李克诺斯基,一共十五人。在此次会上,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告成立。身在广州的陈独秀被选为中共总书记。在中共“一大”会上,包惠僧和毛泽东地位相同,表现各异。27岁的包惠僧发言活跃,28岁的毛泽东沉默寡言。“一大”一结束,包回到武汉,担任湖北共产党的领导,毛泽东回到长沙主持湖南共产党的工…  相似文献   

6.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市望志路106号开幕.全国有七个地区十三名代表参加会议.陈公博、包惠僧、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张国焘、刘仁静、王烬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周佛海及第三国际代表马林、赤色职工国际代表李克诺斯基,一共十五人.在此次会上,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告成立.身在广州的陈独秀被选为中共总书记.  相似文献   

7.
在中共一大代表中,包惠僧的名字是很具特色的,一看到就会让人联想起出家的僧人.其实,他的原名并不叫包惠僧,据<包氏宗谱>载,他原名德芬,号梅生.据说他刚与董必武认识不久,董必武在写给他的信中把"梅生"写成了"惠僧",后来他就将错就错,把名字真的改成了"惠僧".包惠僧本来是共产党武汉支部的成员,1921年1月到上海准备赴莫斯科学习,但没有去成,,就留在上海,5月,他赴广州向陈独秀汇报工作.  相似文献   

8.
在出席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中,包惠僧身份特殊:他是唯一一个由陈独秀个人指定的代表,而非由共产主义小组推选产生的。包惠僧何以得到陈独秀如此器重和信任?探索两人的人际交往和思想联系,很有意思。他们从素昧平生到一见如故的师生;从彼此之间无话不谈的同志和战友,到大革命失败后都离开了党的事业而走上了不同道路的朋友。正是由于两人  相似文献   

9.
1921年4月,第三国际派代表马林(荷兰人)来中国,6月初到上海,与他同来的还有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俄国人)。他们和上海党的发起组取得联系,建议早日召开全国党代表会。由上海发起组通知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各派两名代表到上海参加一大。 7月下旬到上海参加大会的13名代表有:湖南,毛泽东、何叔衡;湖北,董必武、陈潭秋;上海,李达、李汉俊;北京,刘仁静、张国焘;山东,王尽美、邓恩铭;广东,陈公博、包惠僧;东京,周佛海。 包惠僧出席会议,是陈独秀派他参加的。李大钊正在忙于其他工作,陈独秀在广东任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均未参加。到会代表除原住上海的人外,多数住在法租界蒲柏路博文女校。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举行。大会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出席大会13人,他们是:李达、李汉俊(上海),张国焘、刘仁静(北京),毛泽东、何叔衡(长沙),董必武、陈潭秋(武汉),王尽美、邓恩铭(济南),陈公博(广州),周佛海(旅日)。包惠僧受在广州的陈独秀派遣,也参加了会议。他们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  相似文献   

11.
思想变革是一切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的解放是实践的进步。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兴于党的十七大之后举国上下澎湃汹涌的继续解放思想浪潮,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深广天地的开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发展进程中,继续解放思想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当务之急,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2.
列宁、斯大林时期苏共基本代表和保持了先进性。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逐渐丧失了先进性。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彻底丧失了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从苏共执政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看出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谭光定 《探索》2005,(2):181-183
我国的司法改革已进入了攻坚阶段,设计者和实施者都面临共同的困惑:在共产党执政前提下怎样构建司法独立体制。法官独立作为司法独立的核心内容,自然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本文正是对这一被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理性思考,提出了在共产党执政前提下如何构建法官独立机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论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社区养老服务已成为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必然选择。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特征,无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理论研究,还是对社区养老服务的实践指导,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贫困问题是令人十分担忧的重大问题之一,而贫困的消除是各级政府不可推卸的职责。因此,扶贫方式的选择是我国政府财政面对的重大课题。在当前,政府要通过改革不合理的财政分配制度,加大对基础教育投入,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等措施,来逐步消除贫困。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党的建设的创新,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要有新理念和新思路;必须“胆子要大一些”,要有敢闯敢冒的精神;必须坚持辩证思维,要有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科学世界观 ,决定了我们党必须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党是否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最高检验标准 ,就看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执政的基础是群众。民心所向 ,是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党员干部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讲正气的中心内容 ,在实践党的宗旨上 ,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建构法治化的党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政不分的弊病很大。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要正确处理党政关系,实现党政职能的科学分开。建构法治化的党政关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方略,理顺党与人大、政府、司法机关等之间的关系,以期实现党的领导和发挥国家政权机关职能作用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9.
党内选举失真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党内选举中存在种种失真现象 ,由此构成对干部权力合法性的严重挑战。要提高党内选举质量 ,应该以改革和完善党内权力结构为前提 ,以构建科学严密的制度体系为关键 ,以实施“城市带动农村”战略为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20.
党政关系是我国发展民主政治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虽经长期探索,至今没有彻底解决.思考我国的党政关系必须从新的视角注入新的理念.从政党比较的视角,通过与自己历史比较、与本国现实比较、与苏共比较、与西方政党比较,进一步认清我国党政关系特点、本质和基本思路,是研究我国党政关系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