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伊斯兰国"被击溃后,中东大片地区将出现权力真空。伊拉克库尔德人的独立公投拉开了"后‘伊斯兰国’"时代中东地缘政治秩序重组的序幕。美国与库尔德武装在打击"伊斯兰国"的战争中结成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在当前阶段,美国出于对"伊斯兰国"作战、维持伊拉克现政府稳定、维系地区国家关系等原因,反对库尔德地方政府的独立公投。但库尔德人是该地区对美国最友善的力量之一,其控制区处于非常关键的地理位置,在美国未来中东战略格局中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伊拉克、叙利亚等国的政治局面的变化,美国对库尔德人政策还存在进一步调整的可能,这势必会对未来中东的国际政治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宗派地缘政治的观点来看,美国2003年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是导致当前中东地区宗派地缘政治格局形成的根源。这场战争在推翻萨达姆逊尼派政权的同时,也解除了伊拉克对什叶派神权国家伊朗的遏制。此后,伊朗和沙特所代表的伊斯兰两大教派,在中东伊斯兰地区逐步形成了一种带有教派色彩的宗派地缘政治势力,并爆发了持续不断的冲突。"阿拉伯之春"爆发后,民众反对专制政权的起义在宗派势力的利用下,日益成为宗派地缘政治冲突的工具,从而使得中东地区的宗派地缘政治冲突变得更为复杂,并造成叙利亚等多国的国内冲突长久持续。  相似文献   

3.
"伊斯兰国"崛起、伊朗核协议签署、土耳其与俄罗斯关系大起大落等因素相互交织,导致中东因素对中亚外高加索地区局势和格局的影响陡然走强,突出表现在"伊斯兰国"外溢日益成为中亚外高新的安全威胁、伊朗"重返"引起地区格局发生微妙变迁、土耳其对地区国家展开新一轮外交攻势。中东伊斯兰势力此番加大渗入中亚外高与国际和地区形势衍变密切相关,是地区内外多种因素促动的结果,其中中东发生剧变、外部势力争夺中亚外高加剧及该地区经济整体陷入低迷是重要诱因。中东伊斯兰势力对未来中亚外高形势走向和格局变迁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影响,攸关地区安全与稳定,但其也有自身短板和局限,很难在地区事务中发挥主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联 《亚非纵横》2015,(1):1-10,121,125
"伊斯兰国"给中东带来的乱局是当前该地区政治伊斯兰主义发展的突出写照,宗教极端主义必然混迹其中。尽管美国和西方国家发起新一轮空中军事打击行动,但囿于自身利益以及有关国家政局动荡,未必能在短期内解决问题,宗教极端主义的蔓延还将延续。未来中东地区的政治变迁大体可从土耳其、伊朗和巴基斯坦过往的政治发展中找寻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5.
中东极端恐怖组织"伊斯兰国"(ISIS)窜起后,迅速成为国际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的新中心。2015年,该组织在全球范围内连续制造了多起恐怖袭击事件,显示其威胁已由中东地区向全球蔓延。毗邻中东、一直饱受极端主义困扰的中亚地区也成为"伊斯兰国"极端组织渗透与影响的重灾区。原来接受"基地"组织领导和支持的中亚本土及寄身于中亚的极端势力也纷纷投靠"伊斯兰国"极端组织,或与之形成合流,传播和宣扬极端伊斯兰主义,招募人员前往中东参加"圣战",制造或威胁制造恐怖袭击。基于中亚地区自身安全的脆弱特性,"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已经对中亚的安全构成多重威胁。  相似文献   

6.
"伊斯兰国"在战场上的一系列失利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然而,摩苏尔的陷落并不意味着伊斯兰极端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彻底终结。无论是"伊斯兰国"的残存势力、还是"基地"组织等老牌极端组织、抑或是目前尚不为人知的潜在极端分子,都在等待新的时机。其存在将对中东地区的社会秩序、国家安全、意识形态稳定以及大国间关系构成严重挑战。稍有不慎就会引爆新的动荡和冲突,以致极端主义势力向其他地区蔓延。因此,国际社会应继续保持密切合作,在打击中东极端主义势力的同时,帮助中东国家完成国内重建或转型,构建一个各文明和谐相处的世界。  相似文献   

7.
中东地区的宗教地域特征和伊斯兰教固有的强烈涉世性决定了中东国家现代化之路有别于其他国家,并围绕伊斯兰教而显露分野.中东伊斯兰国家现代化进程显现出下列基本特点:(1)中东地区是发展中国家最先启动现代化进程的地区之一,其类型属于外源后发型;(2)中东国家的现代化模式有多样性和多元化特色,不同程度的国家干预和"超政府力量"对各国现代化进程起主导作用;(3)在现代化进程中,中东各国的政治发展普遍滞后于经济发展,但经济发展并未促成社会和经济结构发生质的飞跃;(4)中东是多种矛盾的集合点和冲突的进发区,各国都缺乏现代化必需的稳定的内外环境,现代化进程不断受阻;(5)中东国家现代化进程始终面临如何更深入地协调宗教与世俗,传统与现代化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东地区是世界上三大宗教的发源地,长期以来宗教矛盾和冲突不断,许多现实政治问题往往伴随宗教因素而进一步复杂化,其中伊斯兰教与其他宗教的关系,尤为引人瞩目。  相似文献   

9.
"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已成为影响中东地区稳定的最大安全隐患,也门局势恶化也折射出中东安全局势混乱的一面,但这些并不反映当前中东局势的全部,很大程度上它是美国战略调整引发中东地缘政治格局重构以及中东变局导致中东局部动荡的延续。从全局看,随着埃及等早期"因变生乱"的转型国家正逐步向"乱后求治"过渡,中东变局总体上出现了逐渐趋稳的迹象。巴勒斯坦问题、伊朗核问题等传统热点问题也出现了新的发展。美国调整后的中东战略意图日趋明朗,构建一个由中东主要国家形成的互相制约、相对平衡的地区安全新架构的想法正逐渐浮出水面。未来一段时期,中东局势还将在全球和地区大势下继续盘整,该地区地缘政治关系也将随之继续做适应性调整,并最终形成一个相互制衡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10.
黎以冲突与中东局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以冲突已持续一个多月,双方都付出惨重的代价,但是没有赢家。由于引发冲突的深层原因并没有解决,特别是作为阿以冲突核心问题的巴勒斯坦问题尚未解决,以色列与黎巴嫩、巴勒斯坦等国的关系“摩擦与冲突是常态”,停火是脆弱的,冲突可能再次爆发。黎以冲突引发了多种矛盾,特别是刺激了伊斯兰激进势力的发展,使中东局势更加错综复杂。实力对比中的优势地位决定了以色列主导着阿以冲突的发展进程,因此以色列是解开中东乱局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高祖贵 《和平与发展》2012,(6):19-25,76-80
始于2010年年底的中东大变局堪称冷战结束以来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地缘政治变动,其结果是埃及等4个国家政权以3种模式被更替,以变革求稳定成为地区主要政治潮流,伊斯兰主义力量政治地位和影响力迅速崛起,海湾合作委员会的地区主导地位明显上升。这场变局对于相关国家来说是探求符合伊斯兰文明和自身国情发展道路的一次努力,然而,要综合解决宗教力量与世俗力量、伊斯兰与现代民主、伊斯兰与非伊斯兰、民选政府与军方等多重关系,势必要经过较长时期曲折的震荡甚至冲突。  相似文献   

12.
"伊斯兰国"组织利用叙利亚、伊拉克乱局迅速崛起,已构成国际恐暴势力主干,不仅威胁叙伊两国政权,而且催生"溢出效应",对地区和全球安全构成挑战。"伊斯兰国"的崛起打乱了美国的中东战略部署,迫使美国调整地区议程,将遏制"伊斯兰国"扩张作为优先事项。但是,美目前出台的相关举措局限性明显,恐难遏制"伊斯兰国"扩张势头,打击恐怖主义亟需扩大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3.
王雷 《亚非纵横》2014,(6):1-14
“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兴起有着复杂的背景和原因,并对中东政局造成了重大的冲击和影响:导致中东政治版图、地区秩序呈现了重组的趋势;引发了相关国家外交政策、对外战略的调整;中东地区的宗教、权力、思想观念之争日益尖锐;恐怖主义活动进入了新的活跃期。总体来看,中东政局未来走向存在较大变数,但就当前情况来讲,域外大国特别是美国发挥何种作用、中东地区大国发挥何种影响,以及“伊斯兰国”的扩张势头能否受到有效压制将是三个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西亚非洲》2012,(2):3
素被称为"三洲五海"之地的中东地区,是人类文明的最初发祥地之一,不仅诞生过美索不达米亚诸文明、波斯文明、犹太文明、阿拉伯文明,还孕育了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在这片拥有丰富文化土壤上建立起的中东诸国,受本土历史文化及其他东西方外力影响,逐渐形成中东各国的政治文化气质,包括政治伊斯兰、威权政治、宗族政治、军人政治、多党民主政治等等。然而,当下的中东社会,正处于转型之特殊时期,是各种  相似文献   

15.
中东民族国家建构中的民族主义与伊斯兰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从政治现代化的角度来看,民族主义作为一个"现代性"概念和意识形态,构成了建构中东民族国家并启动其政治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意识形态因素,从而强烈地冲击了伊斯兰政治传统;而有着深厚传统根基的伊斯兰教则在中东政治现代化进程陷入挫折之际,以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方式构成了对中东民族主义的严峻挑战.中东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民族主义与伊斯兰教的矛盾既有深层的历史文化原因,也有诸多复杂的现实因素.  相似文献   

16.
2011年以来,席卷西亚北非的“阿拉伯之春”运动对埃及和突尼斯产生了重大的政治和社会影响。在该运动产生的各种研究议题中,参与过此次运动的民众对于该运动的评估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作者以“革命者的失望”为视角对此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革命者的失望”这一变量反映了“革命联盟”在胜利后的分裂进程,是转型阶段中各种政治力量权力斗争、经济冲突与理念冲突的体现。以上三种类型的冲突可操作化为民主支持度、经济地位和政治伊斯兰等三个变量,并根据“阿拉伯民主晴雨表”的数据,对以上变量与“革命者的失望”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在突尼斯和埃及两国都出现了先前运动参与者对此运动发展的失望问题,不过,具体影响失望的变量在两国有所不同。在民主支持度上,虽然埃及和突尼斯民主支持度对参与者的失望都有着显著的影响,但是其方向完全相反。在经济地位上,突尼斯呈现出了显著的影响,但是埃及却没有出现显著的影响。在政治伊斯兰问题上,作者创新性地将政治伊斯兰分成政策伊斯兰、政党伊斯兰和政权伊斯兰等三个维度,并且发现三个维度的政治伊斯兰在埃及和突尼斯两国呈现的影响并不相同,反映了政治伊斯兰与“革命者失望”之间的微妙复杂联系。  相似文献   

17.
2004年6月9日,在美国佐治亚州海岛召开的8国集团首脑会议推出了由美国所主导的以推动伊斯兰国家政治变革为目标的"大中东倡议"(the Great Middle East Initia-tive)。也许新的改革建议在很多方面接纳了欧洲和中东国家的意见,强调了对解决地区冲突、实现地区稳定的重视;也许是8国集团的声明特别表达了对中东地区文化特性和各国差异性的尊重,主张中东的变革应基于内部的需求与动力,"变化不应也不能从外部施加"。总之,与2月份阿拉伯语报纸《生活报》(al-Hayat)首次独家报道"大中东倡议"所引发的轩然大波不同,此次各国的媒体和评论界似乎比较平静地接受了美国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中东变局发生至今已有4载,它把阿拉伯世界拖入了漫长的"严冬"。4年来,中东政治生态、地缘政治秩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其中库尔德人的异军突起格外引入注目。库尔德人认为当前中东大面积动荡和地缘政治板块大变动可能是其面临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由此迎来"库尔德之春"。尤其是2014年夏天以来,"伊斯兰国"的突兴以及伊拉克陷入瘫痪,伊拉克库尔德人独立建国似乎在即。虽然未来库尔德人能否独立建国还存很大变数,但他们日益成为与阿拉伯人、土耳其人、伊朗人和犹太人在地区并驾齐驱的五大主导力量,这将是难以逆转的趋势。面对"库尔德之春"的到来以及库尔德人在中东开始扮演新的角色,中国对这一地区新兴力量采取何种态度与政策日益引入关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土耳其从融入西方转向“回归中东”,成为地区事务中一支不安分却又不可或缺的力量.一方面,当前土耳其对中东地区事务卷入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支持“穆斯林兄弟会”等政治伊斯兰力量,与埃及塞西政府及海湾传统君主国反目成仇;积极介入巴以问题,支持哈马斯,向巴勒斯坦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支持并武装所谓叙利亚“温和反对派”,主张推翻巴沙尔政权,深陷邻国内战不能自拔;在卡塔尔、伊拉克、叙利亚驻军,发动“幼发拉底之盾”行动直接参与战场争夺;加入沙特牵头组建的逊尼派多国联盟,同时又与伊朗在阿斯塔纳会谈中协调合作.另一方面,中东现阶段地缘斗争、热点冲突与其利益关联程度之高前所未有,直接关系土耳其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伊斯兰国”暴恐外溢威胁土社会安全稳定;近300万难民入境冲击其经济社会秩序与对欧关系;卡塔尔断交危机迫其选边站队,在经济与政治利益间取舍;库尔德族群崛起和“穆斯林兄弟会”问题更是直指其国土安全与政权合法性,成为现阶段埃尔多安政府不得不严防死守的“红线”.  相似文献   

20.
战后戴高乐制定的法国外交战略被称为“法国全球战略”,它是法国对中东战略的指导思想。法国在中东通过重新确立与殖民地国家的关系,实行“倾向阿拉伯”的中东政策,以及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帮助中东地区实现和平与发展等战略,不仅发展了法国与中东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也使法国在中东地区建立起政治与经济的全面合作关系。中东成为法国再现世界大国地位及其影响的重要地区,同时也是新世纪法美外交战略冲突的集中表现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