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斯兰国"用了十年时间发展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极端组织之一,其中Web 2.0技术的作用不容忽视。正是借助新兴的互联网工具,"伊斯兰国"得以进入极端组织网络,获得外部支持;发起网络"营销",实施全球推广;开拓融资渠道,确保资金充足;发动网络袭击,谋求非对称优势。"伊斯兰国"的"崛起"不仅加快了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扩散,而且成为其他极端组织和个人竞相效仿的对象,对中东世俗政权和相关国家构成安全威胁。未来,随着更多极端组织掌握Web 2.0技术,各国面临的安全形势将更加复杂和严峻。  相似文献   

2.
三个"极端主义"与中亚安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主要论述了民族分离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恐怖主义的内涵和界定标准,这三个"极端主义"是当今世界上不少地区冲突或战乱的重要根源之一.近几年来,民族极端主义、伊斯兰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三股恶势力在中亚地区的合流,挑起塔吉克斯坦内战,制造绑架、暗杀、爆炸等一系列恐怖活动,破坏中亚国家社会秩序和威胁地区安全,影响中亚国家政治和经济发展进程.2001年美国发生"9·11"事件后,中亚国家积极支持美国反恐怖战争.美国与俄罗斯在反恐怖斗争中的合作,消除国际恐怖主义头目本·拉登在阿富汗的"基地"组织和推翻伊斯兰极端主义政权塔利班,美国等西方大国加大对中亚国家经援力度,这都有助于维护中亚地区安全.  相似文献   

3.
"伊斯兰国"崛起、伊朗核协议签署、土耳其与俄罗斯关系大起大落等因素相互交织,导致中东因素对中亚外高加索地区局势和格局的影响陡然走强,突出表现在"伊斯兰国"外溢日益成为中亚外高新的安全威胁、伊朗"重返"引起地区格局发生微妙变迁、土耳其对地区国家展开新一轮外交攻势。中东伊斯兰势力此番加大渗入中亚外高与国际和地区形势衍变密切相关,是地区内外多种因素促动的结果,其中中东发生剧变、外部势力争夺中亚外高加剧及该地区经济整体陷入低迷是重要诱因。中东伊斯兰势力对未来中亚外高形势走向和格局变迁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影响,攸关地区安全与稳定,但其也有自身短板和局限,很难在地区事务中发挥主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中亚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发展进入活跃期,突出表现为伊斯兰极端思想的传播加强.从总体上看,在中亚地区,伊斯兰极端主义并非首要安全问题,但却正在成为重大威胁之一.它的产生、发展有着复杂、深刻的原因,涉及地区内外的历史文化、思想意识、社会经济等方面.中亚伊斯兰极端主义主要源自瓦哈比极端思想,是国别、地区内外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中亚国家经过多年治理实践,积累了不少经验,使伊斯兰极端主义处于总体可控之中,目前亟待深层管理,尤其需要加强社会治理与宗教教育.  相似文献   

5.
"伊斯兰国"在战场上的一系列失利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然而,摩苏尔的陷落并不意味着伊斯兰极端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彻底终结。无论是"伊斯兰国"的残存势力、还是"基地"组织等老牌极端组织、抑或是目前尚不为人知的潜在极端分子,都在等待新的时机。其存在将对中东地区的社会秩序、国家安全、意识形态稳定以及大国间关系构成严重挑战。稍有不慎就会引爆新的动荡和冲突,以致极端主义势力向其他地区蔓延。因此,国际社会应继续保持密切合作,在打击中东极端主义势力的同时,帮助中东国家完成国内重建或转型,构建一个各文明和谐相处的世界。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从中亚伊斯兰复兴、世俗化和全球化、中亚传统社会与传统文化变迁三个角度考察中亚伊斯兰极端主义产生的根源。中亚伊斯兰教的发展存在"文化断层",导致中亚伊斯兰文化发展缓慢、接受外部伊斯兰世界影响滞后。中亚伊斯兰复兴对中亚伊斯兰极端主义的产生有重要促进作用,推动中亚伊斯兰教发生量变与质变,令伊斯兰激进思想向极端思想演变、原教旨主义组织向极端组织演变。世俗化、全球化对中亚传统伊斯兰社会造成的巨大冲击,"文化全球化"引发出的世俗力量与宗教力量的冲突,成为宗教极端思想、宗教极端势力产生的重要原因。中亚国家独立后,传统社会与传统文化进入解体和重构时期,无论在价值观方面,还是伊斯兰信仰方面都出现了思想裂痕,让宗教极端主义有机可乘,得以内外结合、滋生。  相似文献   

7.
对于"伊斯兰国"是否会对中亚地区安全构成威胁以及这种威胁的程度如何,国内外学术界的看法存在诸多分歧。"伊斯兰国"通过招募中亚地区的人员和对各国的边界进行袭扰,并通过意识形态宣传扩大其价值观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等方式,的确对该地区安全形势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不过,"伊斯兰国"对中亚安全形势的影响是有限的。这主要是因为,"伊斯兰国"在国际反恐联盟的打击下,地面作战部队被限制在叙利亚一伊拉克境内,无法在中亚地区开展直接的攻击。此外,由于中亚伊斯兰特殊的发展经历,使"伊斯兰国"的意识形态在当地缺乏群众基础。这些因素,决定了"伊斯兰国"对中亚安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该地区部分极端势力思想的进一步激进化或激励部分恐怖分子发起"独狼式"恐怖活动等。随着"伊斯兰国"的战场失利,部分"圣战"分子回流中亚,需要对"伊斯兰国"与中亚安全之间的关联性予以更多关注,并尽早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8.
自2011年以来,中东局势的剧变特别是“伊斯兰国”的兴起,吸引了数万名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奔赴伊拉克和叙利亚参与战事。随着“伊斯兰国”日渐溃败,此波规模空前的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的转移和回流,将对国际安全造成深远的影响。仅从这些人员个体性的角度,难以全面评估此类安全威胁。应在“伊斯兰国”全球战略布局、本土恐怖组织结合当地议题的发展与重组以及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活动网络的联结等三个层面对其进行研究。在这三个层面的表现中,俄罗斯和中亚地区面临着日趋严峻的安全风险。一是两地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规模庞大,而且大多成为“伊斯兰国”及其部分分支的主力,并在世界各地多次发动恐怖袭击;二是组织性较强,“伊斯兰国”的效忠组织及分支将成为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回流及恐怖活动的重要载体,特别是“伊斯兰国呼罗珊分支”;三是他们的转移和回流,不仅推动“圣战”萨拉菲主义等暴力极端主义的渗透,而且将提升俄罗斯及中亚恐怖主义的国际化水平。所以,如何增强上海合作组织、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等的反恐能力及合作水平,施行针对回流的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的改造政策,对于维护地区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2014年10月22日,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发生严重枪击恐怖袭击案,造成一名士兵和一名袭击者丧生。加警方调查表明,袭击者是受中东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极端思想蛊惑而作案。此次枪击案发生前两天,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刚刚发生一起与“伊斯兰国”有关的恐怖袭击案,一周内接连发生两起恐袭案,这在加拿大历史上前所未有。随着“伊斯兰国”实力的不断增长与野心膨胀,其对美欧国家本土威胁愈发凸显;美欧国家反恐战略面临新调整,其未来反恐之路将更趋艰难曲折。  相似文献   

10.
2014年,中东多种矛盾相互交织,全面激化,使其成为全球政治、军事与安全等冲突爆发的热点地区。期间,巴以冲突升级,叙利亚、利比亚和也门内战频仍,埃及等国政局动荡。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美、英、俄、中、法、德)谈判未能如期达成全面协议,伊核问题未来变数增大。年初异军突起的伊斯兰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横行肆虐,使伊拉克局势濒临失控。目前,中东地区秩序和地缘政治格局处于深刻的变化中。西方基督教世界和中东伊斯兰世  相似文献   

11.
在国际反恐联盟的打击下,极端组织"伊斯兰国"逐步土崩瓦解,国际反恐战争进入"后伊斯兰国时代"。受中东恐怖组织成员"回流"和阿富汗局势变化影响,根植于中亚政治经济环境的恐怖主义活动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活动范围和袭击目标国际化;恐怖主义思潮内生化、年轻化趋势明显;袭击方式更具极端化暴力特性。中亚地区恐怖主义活动的新变化对地区和周边的安全稳定产生了消极影响,中亚各国普遍加大了针对恐怖主义犯罪的打击力度,努力建立健全社会化的预防恐怖犯罪机制,并积极与国际社会一道争取地区安全局势可控。  相似文献   

12.
"9.11"事件后,伊斯兰极端主义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事态发展表明,传播极端伊斯兰意识形态的激进经文学校与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的密切关系,不仅成为影响有关国家社会稳定的重大因素之一,也危及地区乃至国际安全。  相似文献   

13.
马来西亚的穆斯林一直深受中东伊斯兰思潮及政治局势的影响,在内外因素交织的作用下,"伊斯兰国"(ISIS)兴起后,其影响在马来西亚迅速蔓延。本文以马来西亚第一起恐怖袭击事件"蒲种恐袭"为切入点,通过分析ISIS在马来西亚扩张的原因及特点,指出马来西亚本土组织激进化并与境外极端组织串联和马来西亚国内伊斯兰思潮右倾是极端思想扩散的温床,"伊斯兰国"招募方式和宣传语言的改变使其在马来西亚的影响进一步扩大。本文亦探讨了马来西亚政府为遏制"伊斯兰国"影响所采取的应对措施与恐怖主义在马来西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伊斯兰国"组织利用叙利亚、伊拉克乱局迅速崛起,已构成国际恐暴势力主干,不仅威胁叙伊两国政权,而且催生"溢出效应",对地区和全球安全构成挑战。"伊斯兰国"的崛起打乱了美国的中东战略部署,迫使美国调整地区议程,将遏制"伊斯兰国"扩张作为优先事项。但是,美目前出台的相关举措局限性明显,恐难遏制"伊斯兰国"扩张势头,打击恐怖主义亟需扩大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5.
中亚是伊斯兰极端主义非常活跃的地区,目前它已成为宗教反对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以伊扎布特为代表的极端势力越来越多地介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参与总统和议会选举,积极获取政治权力.极端主义已对地区稳定、国家安全造成了新一轮冲击.  相似文献   

16.
影响中亚政治稳定、地区安全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为大规模的跨国有组织犯罪,包括武器走私、贩卖人口等,其中危害最大的当数毒品走私.毒品走私使毒品在中亚各国得以泛滥,中亚地区的民族分裂分子和伊斯兰极端主义运动有了充足的资金来源,使中亚新兴主权国家的安全受到威胁,削弱了外国投资者们投资的兴趣,影响了该地区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开发与出口,也制约了中亚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东是伊斯兰极端势力的策源地和大本营,同时也是国际伊斯兰极端势力泛滥的“重灾区”。据统计,中东地区共有上百个伊斯兰极端组织,它们多崇尚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追求全球圣战,带有强烈反美、反以色彩。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各国严厉打击下,中东的伊斯兰极端势力遭到很大削弱。“9·11”事件后,在全球反恐大气候以及各国竭力围堵打压下,极端组织的生存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不仅“基地”组织遭重创,而且其他伊斯兰极端势力也都“伤筋动骨”。但随着巴以流血冲突持续加剧,美国悍然发动伊拉克战争并竭力向中东地区兜售“大中东民主计划”,中东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巴基斯坦伊斯兰极端势力日益活跃,其恐怖袭击活动愈演愈烈,而且越来越从部落区向境内其他地区乃至国外扩散,严重威胁巴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并殃及中国在巴人员和机构的安全。"9.11"以来,穆沙拉夫政府派出10万军队进驻部落区打击极端主义势力,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因受历史、地理和社会背景以及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伊斯兰极端势力仍不时兴风作浪。  相似文献   

19.
“伊斯兰国”的极端主义理念、政治追求和战略战术决定了其扩张需求.“伊斯兰国”对外渗透和扩张主要指向伊斯兰世界,包括位于中国周边地区的南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这种渗透和扩张严重威胁相关地区和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增加了世界各国面临的核恐怖主义风险,也对中国的安全和利益构成了多重挑战.  相似文献   

20.
伊斯兰极端主义、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离主义是当今世界的三股恶势力。伊斯兰极端主义与恐怖主义常常出现合二为一的情况,拉登国际恐怖网正是这种"二位一体"的典型实例。从1992年至今,拉登对中东、非洲的美国目标发动多起恐怖袭击,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被美国政府列为当今世界头号恐怖分子,曾在全球悬赏5百万美元欲将其缉拿归案。1996年拉登重返阿富汗,处于塔利班政权的庇护下。美国一再向塔利班政权施加压力,逼其交出拉登未果。目前,美国对拉登恐怖组织仍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