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9·11”事件后,国际媒体经常把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原教旨主义、恐怖主义混为一谈,并造成了西方社会对伊斯兰世界的普遍误解。嗣后,这种文化歧见不断滋长,某些在中西欧存在已久的伊斯兰教社团也受到严重波及。结果,不仅是破坏了欧洲多元文化政策的推动,甚至把一些在欧洲土生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连续打击下,欧洲各国经受了二战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而德国却是受危机打击最轻、经济复苏最快的经济体。德国的经济实力已成为德在政治上、经济上占据"欧洲老大"地位的基础,德外交政策也因之更具个性,在欧盟内部拥有了更大的发言权。德国在欧洲实力地位的提升,可能会重新激起欧洲的"德国问题",这将对欧洲今后的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区域机制和区域间合作是联结国家机制和国际机制的纽带.二战后,为了解决欧洲的"德国问题",欧洲建立了包括经济、军事、合作安全等多层面的地区机制,这些机制从不同层面促进了欧洲社会发展、地区安全和和平.基于德国的历史现实、地缘环境和国家利益,战后德国积极参与地区性机制建制,推进欧洲一体化.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德国参与地区性和国际性组织进行探析:战后德国对国际法的重新认知,联邦德国参与区域、国际组织的内外动因,统一德国的区域机制建制观,德国对国际组织政治议题的推动、欧洲区域机制的变迁.  相似文献   

4.
欧洲一体化、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和积极和平外交政策构成德国传统外交三大主导思想和核心原则。如同题为"构建德国的未来"的德国新政府《联合执政协议》所确定的那样,在延续这三个外交原则基础上,欧洲一体化和欧洲安全问题、跨大西洋伙伴关系、与新兴经济体国家关系成为德国新政府三大外交政策重点。就外交地域分布而言,德国外交涉及三大层面:地区性层面——德国对欧洲政策;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层面——德国对美国外交;全球性层面——德国对欧美以外国家外交。这三大维度也确定了德国对外政策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5.
战后德国较之于战前帝国时期,就业结构发生了快速变化,原来占社会主导地位的工人和业主人数明显下降,原先数量上微不足道的公务员和职员人数疾速上升,一举成为就业人口中的主力军。一方面,这使得德国从原来工业社会快速转向服务业社会;另一方面也使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转变,即由两元主导的阶级社会变成了多元主导的阶层社会,基于利益的阶级冲突退隐,源自认可的多元文化冲突开始出现。不仅此,由于两德和外来移民的缘故,战后德国社会的快速变化还呈现出一些其他西方国家不具备的特有方面。  相似文献   

6.
《现代国际关系》1994,(8):34-38
德法人士谈国际形势及欧中关系今年5月末、6月初,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应德国阿登纳基金会的邀请,由宋宝贤副所长率团访问了德国;又应法国《国防评论》邀请到巴黎进行了访问。此行的目的是与两国官员和学者讨论德中法中关系、欧洲安全及世界格局等问题。德法人士介...  相似文献   

7.
当前欧洲出现的多起恐怖主义袭击事件以及大批欧洲穆斯林青年加入"伊斯兰国"的现象,使得欧洲伊斯兰极端主义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从性质上看,欧洲伊斯兰极端主义包含了极端主义性质和恐怖主义行为两个方面。但就其内涵而言,欧洲伊斯兰极端主义则是一座由三个层面构成的金字塔结构:第一个层面是位于金字塔顶部的那些挑战现有国际秩序并破坏欧洲社会安全的伊斯兰圣战者和恐怖主义分子;第二个层面是金字塔中部伊斯兰解放党所代表的公开反对一切建立在非伊斯兰教法基础上的政治制度和政府,但并未公开鼓吹用圣战来实现这一目标的政治势力;第三个层面是金字塔的底部那些与穆斯林兄弟会有关联的伊斯兰主义团体在欧洲广大穆斯林民众中传播建立全球伊斯兰国家的极端主义意识形态运动。  相似文献   

8.
德国,既是马克思的故乡,也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40年的冷战结束之后,现实中的柏林墙已轰然坍塌,而意识中的柏林墙却并未消融,许多观念都在现实中扭到了一起。自从德国人马克思在100多年前写下《共产党宣言》,一个幽灵便从欧洲游荡到全世界游荡。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至今在德国还有影响。如今的德国还有几万人的共产党和几十万人的民主社会党。植根于原东德的民主社会主义党,由于其致力于社会公正和消除东西部落差,在东部地区仍有较大的市场,选民支持率高达28%,在全德的支持率也为11%,有人认为有崛起之势。谈到社会主义在德国的影…  相似文献   

9.
今年暑假,我们中学的德语班一行23人来到了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进行德语语言培训。为期3周的学习之后,我们还有机会漫步于德国的美因茨湖畔,阅读"风车之国"荷兰的现代童话,赞叹比利时1800平方米的鲜花地毯,放眼"袖珍国"卢森堡的佩特罗斯大峡谷,饱览巴黎塞纳河的风光……在感性了解欧洲的人文地理"皮毛"的过程中,也有一些  相似文献   

10.
对欧洲一体化进程而言,德国似乎再次成为“问题”:德精英“疑欧”倾向明显增强,民间“疑欧”倾向前所未有,德国政府也不再顾忌其他成员国感受,在一系列重大政策问题上开始“单干”。“德国问题”再现既是德国历史记忆及负疚感淡化的结果,也与两德统一效应20年来持续发酵以及媒体对政府欧洲政策影响力增大有关联。德国对欧态度的变化及政策调整将对欧洲一体化造成重大影响,德国很可能由欧洲一体化的推动力量转变为保守甚至阻碍力量。  相似文献   

11.
正回首2015年,动荡的中东乱局,肆虐的非洲埃博拉疫情,汹涌的欧洲难民潮,血腥的巴黎恐怖袭击等,无不凸显国际安全形势之严峻。安全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难以回避且必须优先处理的问题。令人庆幸的是,在经济转型发展、联合国2030发展议程,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伊朗核协议、打击"伊斯兰国"以及网络空间合作等方面,国际社会达成了不少共识,有的付诸行动并见到了成效。巨大的、前所未有的安全挑战,已使得  相似文献   

12.
二战后的德国严惩战争罪犯,立法严防纳粹主义死灰复燃,历届领导人频频向俄罗斯等二战受害国谢罪,得到国际社会的宽恕。俄罗斯划清今昔德国的界限,以史为鉴,面对现实,着[未来,在德国真诚反省历史的前提下,改善和加强了俄德关系,造福两国人民,有利于欧洲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13.
“9·11事件发生后,德国政府对境内的外国恐怖组织也给予了格外关注。联邦情报局局长奥古斯特·哈宁说,在德国“有世界上所有正在活动的恐怖组织的追随者”。根据联邦宪法保卫局的最新统计,目前,居住在德国的外国人约730万,其中有58800人分属66个激进的外国人组织。有迹象表明,德国已成为恐怖分于在欧洲的基地。德国境内的恐怖组织主要分为伊斯兰极端组织、民族分裂组织和左翼极端组织三大类。 一、伊斯兰极端组织 目前居住在德国的穆斯林约330万,其中被德国宪法保卫局认定为宗教狂热分子的约31450人,接近1%。按其原籍主要分为土耳其人、阿拉伯人和伊朗人三大派别。联邦  相似文献   

14.
"9.11"事件后,伊斯兰极端主义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事态发展表明,传播极端伊斯兰意识形态的激进经文学校与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的密切关系,不仅成为影响有关国家社会稳定的重大因素之一,也危及地区乃至国际安全。  相似文献   

15.
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郎格朗在巴黎召开的国家成人教育推进委员会上正式提出了"终身教育"理念,这一思想迅速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教师成为最先感受终身教育的社会职业之一。为此,发达国家普遍拓宽了师范教育的范围,  相似文献   

16.
5月中旬,应挪威“道德重整”组织和德国艾伯特基金会的邀请,朱达成副会长率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代表团访问了挪威、德国。我作为代表团一员,工作之余还有机会亲眼目睹这两个欧洲国家的社会生活和环境,感触颇深。  相似文献   

17.
海外维和:国防政策调整与军队改革的产物德军维和行动的产生与演变,是与冷战后德国国防政策的调整及军队的相应改革分不开的,而这最终又应归因于德国外部安全环境的根本性改变。一方面,随着苏东剧变、两德统一和北约、欧盟的相继东扩,德国已从原先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前线国家”,变成被友邦环绕的“欧洲中心”;直接性的大规模入侵威胁消失,使德国大批分兵参与国际维和成为可能。但另一方面,欧洲乃至全球的动荡和不安定因素仍然很多:素为欧洲“火药桶”的东南欧地区及前苏联地区被冷战掩盖、一朝复苏的民族、宗教矛盾及领土纠纷,层出不…  相似文献   

18.
二战后,经过四次大规模的移民浪潮,德国形成了以日耳曼人为主、多国族裔为辅的移民社会。其中,以伊斯兰教为信仰中心的穆斯林群体成为其中规模最大的少数族群。虽然德国穆斯林移民在受教育水平、职业地位方面无法与德国本土人匹敌,但得益于德国繁荣的经济状况和积极的融入措施,穆斯林群体在劳动力市场中整体表现相对良好;同时,穆斯林移民对德国的政府机构、政治体制信任度较高。然而,由于文化差异和信仰鸿沟的存在,加之所谓的"伊斯兰恐惧症"的蔓延,穆斯林很难得到德国主流社会的真正认同和接纳,政治参与度不高。而德国在"阿拉伯之春"后接纳的百万穆斯林难民给社会治安和本土文化带来巨大冲击,令本已取得一定成就的融入工作再度面临严峻挑战,穆斯林移民的社会融入和身份认同建构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9.
作为后伊斯兰主义话语的领军人物,拉希德·格努西力图在全球化、民主化的潮流中,适应现代性挑战、顺应现代社会发展潮流.在格努西看来,伊斯兰既是认同的源泉,亦是变迁的力量,唯有继承、超越和创新性的综合,才能找到适合穆斯林社会的发展道路.他批判了政治伊斯兰运动的思想贫困,初步提出了伊斯兰与民主的相容性和伊斯兰公民社会等思想.格努西开创性的思想探索,构成了后伊斯兰主义转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深入认识政治伊斯兰的发展趋势打开了新视野.  相似文献   

20.
伊斯兰教是北高加索社会意识和社会文化的关键要素之一。从历史发展、现实动态、地区层面三个方面分析,北高加索的伊斯兰教存在信仰多元化、内部分裂对抗、附和于政治斗争的问题。这些影响到北高加索伊斯兰教实际处于分裂状态,削弱了其对地区社会-文化认同的整合能力,直接影响到地区的社会-文化认同实际上也处在分裂状态。这是伊斯兰教影响北高加索社会稳定的深层原因,也是北高加索社会局势动荡不安的社会-文化方面的症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