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明德 《中国法学》2023,(5):128-148
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需要从政策表达转译为法律规范。气候变化问题的复杂性特征、双碳法律体系的系统性特征、我国社会治理改革积累的经验,以及社会系统论自身的方法论优势,决定了社会系统论是考察、形塑双碳法律体系的最佳理论工具。在社会系统论的视角下,我国既有的气候变化法制体系存在一定缺陷:综合性应对气候变化法缺位、双碳法律体系碎片化和不均衡,专项立法低碳化程度不足,以及政治和法律两种系统之间的结构耦合存在异化;规制工具上未充分实现管制控制规制与多元主体自我组织规制的协同;气候公正转型与能源正义在立法中整体表现不足。为了完善双碳法律体系,不仅应当遵循社会系统论的双重转译逻辑,以双碳目标为引领及时制定综合性应对气候变化法,还应当以重点领域为抓手有序健全双碳目标相关单行法律,尤其是气候公正转型补偿法律制度。同时,还应当注重促进政治系统和法律系统的良性结构耦合,并充分尊重双碳法律体系的功能有限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立法之新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存在技术瓶颈、成本障碍、制度困扰等一系列问题;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立法则存在立法与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现实及其发展不相适应、立法过于抽象且难以适用、法律政策化、制度的配套跟进不到位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确立新的立法思维,从立法理念、法律框架与调整方法、立法内容与制度衔接、政策与法律手段的选择、立法技术等方面寻求创新和突破。  相似文献   

3.
胡锋 《行政与法》2023,(5):11-22
蓝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实践。科学界定蓝碳生态产品的概念内涵及价值实现模式,对构建蓝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法律制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从我国蓝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践现状来看,目前主要存在专门立法缺位、蓝碳权属不清以及市场交易、生态补偿、公众参与等实施机制不健全的现实困境。在公共物品理论、外部性理论及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理论的指引下,我国蓝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法律制度体系的构建应秉承整体系统观的基本规制理路,从蓝碳立法保障、执法监管、司法救济以及实施配套等多个维度统筹谋划加以制度设计,最大限度地保障蓝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进而助推我国“双碳”目标如期达成。  相似文献   

4.
“可再生能源”的法律定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可再生能源”的法律定义是起草我国《可再生能源促进法》的基础。法律定义的不同模式利弊互现 ,国外可再生能源的法律定义也各具特色。本文在对“可再生能源”法律定义模式的利弊分析和国外立法的实证考察基础上 ,根据我国特点提出了我国《可再生能源促进法》的法律定义模式 ,并起草了“可再生能源”法律定义的试拟稿  相似文献   

5.
李晓奋 《人民司法》2012,(9):105-108
我国现行的强制执行制度"寄居"于民事诉讼制度之中,无论是民事诉讼法的执行编,还是最高法院制定的一系列有关强制执行的司法解释,均没有对其基本原则作应有的制度安排,强制执行法律的基本原则长期处于缺位的状态。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都表明,强制执行法律单独立法势在必行。笔者认为,推进强制执行法律的单独立法,必须认清其基本原则目标定位的必要性、立足点与总体要求。强制执行法基本原则目标定位的价值功能强制执行法基本原则的目标定位所要回答的是强  相似文献   

6.
《北方法学》2022,(2):27-36
随着碳排放控制目标的逐步明晰,碳评价也成为明确的政策意愿,是确保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制度措施。以低碳试点为契机,我国探索了服务型、附属型和独立型碳评价模式;双碳目标提出后又开始了纳入环评的碳评价制度试点。综合考虑制度目标、法律依据、行政体制改革和技术基础等因素,将碳评价纳入环评是当前较为适宜的制度构建路径。构建碳评价制度应当对现有环评制度进行适当调适,明确碳评价的评价对象、评价指标与评价效力。在环评法修订中采取“概括条款+授权条款”的方式为碳评价提供法律依据,是碳评价入法的优选路径。  相似文献   

7.
建立中国—中亚能源发展伙伴关系是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有助于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中亚国家间的能源合作、保障新形势下中国的能源安全。建立中国—中亚能源发展伙伴关系的法律依据,主要有双边协定、区域安排和以《能源宪章条约》为核心的多边条约。建立中国—中亚能源发展伙伴关系,还应遵守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及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等国际法基本原则。中国—中亚能源发展伙伴关系合作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保障中国—中亚油气管道稳定运行、加快推进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建设,开展可再生能源领域合作和推动中国—中亚国家能源合作政策的对接等。进一步推动建设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加强机制建设以及增强合作法律文件的“硬”性因素,是建立中国—中亚能源发展伙伴关系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的竞争法律制度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难以适应社会的现实需要,不正当竞争等行为在不断地侵蚀市场经济的“肌体”,阻碍着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竞争法律体系,保证我国市场竞争有序进行,是我们不得不面对并需要尽快加以解决的问题。完善我国的竞争法律制度的关键,是必须对竞争法目标模式、立法模式和控制模式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本文仅就此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目标模式定位 目标模式定位的基本含义是指通过竞争立法建立什么样的竞争制度,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一般认为,竞争法是调…  相似文献   

9.
刘冰 《政法论坛》2023,(2):48-59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能源数据规模及数据运用能力逐步成为我国能源运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数据的占有、控制、共享与开发成为制定“碳中和”等能源政策的重要基础。建立能源数据安全法律制度有利于保护国家能源体系的安全,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规范能源数据的合理使用。在分类分级原则指导下,根据能源数据特点,建立能源数据管理秩序,依据自决权限制理论扫清内部安全管控的私权障碍,在公共利益信托理论的支持下强化外部安全监管力度。在内外理论的指导下构建包括能源数据分类分级、内部数据安全管控和外部数据安全监管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我国司法鉴定规范的相对供给不足与立法模式分歧的研究,基于对《司法鉴定法》立法必要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的分析和质疑,论证了从法律规范、司法解释、部门规章和司法鉴定标准四个层面推进健全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的协同化建设路径,即通过四个层面之间的协同作用产生合力,共同推进这一目标的实现。司法鉴定规范四个层面的区别有相对性,不同层面的规范可能具有同样的功能。鉴于我国司法鉴定实践中的许多问题均源于司法鉴定管理体制“顶层设计”方面的薄弱,未来应该加强司法鉴定基本原则与司法鉴定评价标准建设,并将其贯彻于现行司法鉴定技术标准之中,这是完善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的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可再生能源促进法》的制度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江平 《中国法学》2004,(2):101-108
制度设计是我国《可再生能源促进法》起草研究中的难点和关键。本文以此为主题,在立法价值和制度设计宗旨的探讨基础上,着重分析制度体系和制度创新,提出在该法律中至少应涵盖的十项制度和不能回避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绿色能源证书交易制度等若干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2.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作为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主要制度选择,在英美等国获得普通认同和法律确认。我国2005年颁布的《可再生能源法》采用德国式强制上网与固定电价制度来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无论在数量还是类型上都取得极大进展。但不可否认,可再生能源仍然面临许多发展的瓶颈和障碍。建立并利用可再生能源配额制以进一步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我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制度建构,应当根据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电力体制改革的现状、国家对电力市场的监管水平、与现有制度的衔接并借鉴吸收其他国家的配额制经验等进行。  相似文献   

13.
能源法中旨在促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内容应纳入环境法典。这既是一些国家编纂环境法典的经验,也是实现环境法典宗旨的需要。环境法典纳入的能源法内容应遵循四方面的标准:以环境法典的目的为指引;与低碳路径具有相关性;具有成熟的法律基础;侧重能源资源的低碳利用。可再生能源促进、能源效率管理和应对气候变化是适应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法律制度,在一些国家制定的环境法典中也多有体现。我国环境法典可依循生态环境法治的内在要求,借鉴典型国家的有益经验,分别在“总则编”“污染控制编”“自然生态保护编”和“绿色低碳发展编”就此作出相应的规定,同时吸收生态环境法治建设的最新成果,回应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4.
低碳技术在“双碳”目标的实现中具有核心支撑的作用。为因应“双碳”目标和低碳技术发展的要求,在“双碳”和低碳技术法律制度中应确立相应的低碳技术法律原则。基于技术性、低碳性和法律性的考量,可确立如下一些低碳技术法律原则: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符合低碳技术发展规律的合乎规律原则;鼓励低碳技术创新的创新原则;为防范或降低风险的风险预防原则;促进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的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原则;体现低碳技术国内内部联合与国际合作的合作原则;实现低碳技术与相关新技术、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协同原则。这些原则构成了一个完备、有机统一的低碳技术法律原则体系,共同塑造了低碳技术法律制度的内容与方向,这些原则不仅应体现在低碳技术法律制度的设计中,而且也应在法制实施中得到遵循。  相似文献   

15.
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税法促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推进可再生能源的诸多法律制度中,税法制度有其独特的优势。我们应当借鉴国外经验,通过完善能源税法、开征化石燃料税,降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税收,以降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成本和价格,提高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6.
“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宪法定位与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实践存在较大差距和背离,这种背离现象引起了理论界关于检察制度的质疑牙口争论。导致法律监督职能“表达”与“实践”之间背离的原因是法律监督立法本身不协调、法律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移植法治”的路径造成检察制度多元混合体的弊端、制度变革中“立法推动主义”路径的局限以及检察基础理论研究的“内卷化”倾向等。“表达”与“实践”之间的背离对检察工作的影响是双重的,既可能引起理论争议从而削弱检察机关的权威,也可能促使检察机关采取推动法律监督立法、成立专门的诉讼监督机构等多种措施强化法律监督,以逐渐找回自身正当性的定位。  相似文献   

17.
退休制度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最为重要的法律制度,应与时俱进地实现改革与优化。应在系统梳理立法形式体系和内容体系的基础上,探寻立法完善的多元路径和可行举措。基于法律文本与法规政策文本双重视角的梳理和评析,可以准确把握我国退休制度的现实构造及其历史轨迹,揭示其利弊得失,为当代中国退休制度改革及其立法完善提供理论支撑。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时代背景下,退休制度需要通过立法加以承载和确立,惯例的法律化与政策的法律化需要同步推进。实现中国退休立法的体系化,在面对《劳动法》修改、“劳动基准法”制定和“劳动法典”编撰等路径选择时,都应认真对待退休制度改革及其立法完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杜群  廖建凯 《时代法学》2009,7(3):87-94
澳大利亚能源资源丰富,但面临着石油自给不足、温室气体排放偏高、能源投资缺口较大和能源市场改革不到位等问题;“繁荣、安全和永续”是澳大利亚逐渐形成的基本能源政策。澳大利亚能源法律体系非常全面,涉及各类能源和能源的各个领域,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能源法律制度体系。建立完善的能源法律体系和能源管理体制,在法律的框架内积极推进能源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并重视能源的供给和使用安全,是我国完善能源法律体系过程中值得参考和借鉴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秘书长在第六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上所做的《海洋及海洋法》年度报告针对海洋可再生能源初步提出治理政策与法律框架,建议各国在这方面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但并没有做具体研究和陈述。当前的立法和研究在支持和加快发展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方面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制定相关活动的法律管理制度亦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论及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相关国际法律文件所规定之权利和义务,并检视美国、英国以及加拿大等国的国家实践,期能提供我国在建设相关法制时之参考。  相似文献   

20.
蒋懿 《时代法学》2009,7(6):117-120
德国在可再生能源促进方面形成了较完整的法律体系,其中《可再生能源优先法》是德国可再生能源法律体系中最重要的法案。自2000年获得通过以来,经历数次修改,2009年通过的《可再生能源法》修订案在法律体系、立法目的等各方面都有较大的调整。德国可再生能源促进法律具有重视法律规范的科学性、法律主体权利义务明确、注重运用市场经济手段三个特征,对我国可再生能源法的完善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