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高度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应该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来自国家和社会的各种力量和智慧形成合力。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负有从根本制度上保障、推动和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3.
省十届人大常委会2003年1月选举产生以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讲求实效,切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较好发挥了省级国家权力机关职能作用,为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加快构建和谐浙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周伟光 《传承》2008,(22):38-39
科学发展观、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催生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建立,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社会和谐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建立,社会和谐要求的提出,使我们的发展目标由实现小康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催生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建立,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社会和谐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建立,社会和谐要求的提出,使我们的发展目标由实现小康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党内权力的触角伸展到了社会公共生活的每一角落而具有全面性和总体性。所以,强化对党内权力的监督制约,是实现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客观要求。当前.由于对党内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导致党内权力出现异化等现象.严重影响党内和谐。因此.加强对党内权力的监督制约.确保党内和谐.必须增强监督意识,构筑强化对党内权力的监督制约、增强党内和谐的思想基础:提高纪检监督机构的相对独立性和监督质量,打造强化对党内权力的监督制约、增强党内和谐的有效平台:加强党内权力的制度化建设.使强化对党内权力的监督制约、增强党内和谐走上制度化道路:充分发挥和保障党员的监督权利.强化以权利制约权力.夯实强化对党内权力的监督制约、增强党内和谐的坚实根基:优化党内监督环境.为党内和谐构建良好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7.
依法行政不再路漫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十年打造法治政府”的光明之路。无疑,这也是一条艰难之路:需要冲破旧体制的樊篱.摆脱“官本位”的束缚;需要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新理念,自我约束手中的权力;还需要彻底扭转“越位”、“错位”和“缺位”,实现政府权力和责任的“归位”……这些问题说说容易。解决起来确有难度。但这又是一条建设法治政府、迈向法治社会的必由之路.直接影响到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进程.也直接关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攻坚在前.时不我待!  相似文献   

8.
《群众》2008,(1):24-26
近几年来,作为苏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代表,昆山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初步走出了一条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路子。全市经济总量大幅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群众生活明显改善,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图景。用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4大类18项25条指标衡量。昆山市于2005年全面达到了目标值,按照中央党校课题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来衡量,则达到了105.55%。  相似文献   

9.
白保兴 《云南人大》2006,(12):10-13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理念的有机统一。反映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在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必然要求.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很强的针对性,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引领社会风尚的道德旗帜。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人民意志的反映机关和人民利益的代表机关.要自觉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使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于依法履职的全过程,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做知荣明耻的表率。以高尚的情操和行为规范,引领社会风尚。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而努力。  相似文献   

10.
夏翎翔 《民主与法制》2010,(23):F0003-F0003
社区是城市社会基本单元.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全力维护社区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近年来,石首市笔架山办事处党工委从建立和完善网络建设、阵地建设、制度建设和工作机制四个方面为重要突破口,着力构建和谐平安笔架山.实现社区建设的共建共享.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1.
刘鑫 《人民政坛》2008,(2):25-25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人民当家作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要求。人民作为国家权力的主人。主要是通过选举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组成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来实现当家作主这一权力。只有人大代表的作用充分发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才能真正实现。因此,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好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云虎 《人权》2006,(6):18-20
权力是社会政治生活的核心。确保权力运行受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是防止权力腐败的根本途径,也是一个国家政治文明和政治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六大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出发.提出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这为我国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实现民主政治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不断推进,人大监督工作越来越重要。多年来,我们坚持“树、抓、重、讲、求”并重,做好人大监督实效大文章,充分发挥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今年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胡总书记的讲话是引领我们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指针。不久前召开的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并强调指出,坚持创业富民、创新强省,  相似文献   

15.
刘涛 《长白学刊》2023,(4):31-39
本文从本质内涵、生成逻辑、实践径路、根本优势、启示借鉴等五个维度系统阐述和把握中国共产党权力治理之道,揭示其对西方的进步性和超越性。在本质内涵上,中国共产党权力治理是一种党建引领下治权与治党互构并行的权力治理模式,着眼于推进治权与治党有机结合以及形成双面一体的权力治理体制架构。在生成逻辑上,其以立足权力与政党作用关系及更为注重后者在这一关系中的功能地位为逻辑遵循,进而在这一逻辑下推进对权力进行有效治理的探索实践。在实践径路上,其主要从两个维度推进建构,一个是权力自身的维度即厉行严以用权,另一个是权力主体的维度即全面从严治党,尤其是将二者协调统合起来。其根本优势在于广泛彰显人民性,不仅在厉行严以用权上体现权为民所用的意旨,而且在全面从严治党上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权力治理这一具有鲜明特色的创举,为人类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政党建设、权力运行和行使、权力治理现代化建设上具有启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庞清涛 《人大建设》2007,(12):49-4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之一。人大代表作为权力机关的主体和人民群众的代言人,理应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人权》2012,(4):2-14
制定国家人权行动计划是中国政府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原则的一项重大举措,对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十六大以来,经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我们已经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比预想要好得多、快得多的阶段性重大成果。胡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顺应形势发展和人民意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作出了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部署。深刻领会报告关于完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论断,对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南岸 《当代广西》2007,(13):27-27
建设文化广西是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立足广西,面向全国,着眼于应对新世纪新形势新挑战,着眼于建设和谐广西,增强广西综合竞争力,审时度势,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对加快富民兴桂新跨越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广西,推动广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权力既是政治学科的核心概念,也是分析政治生活的基本工具.在权力语境中分析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既是全面解读执政能力建设问题的理论尝试,也是系统推进执政能力建设工程的现实需要.政党活动的核心目标与执政能力的集中表现是在权力语境中对执政能力建设问题进行分析的两大理论依据.通过权力认知、权力运行和权力升华三大维度可以构建起权力语境中执政能力建设问题的逻辑结构.对应这一逻辑结构的要求,我们需要通过树立先进执政理念、不断完善执政机制和积极推进社会全面发展来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