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德国公法权利理论的梳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利总是主体间法律关系的反映,其实质内容是一方主体所享有的特定利益。自步入法治国时代后,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就为法律所规制,形成了区别于平等主体之间私法关系的公法关系。公民在这种特殊的法律关系中享有的个人利益被分为两类:能得到法律救济的公法权利与不受法律保护的反射利益;公法权利理论就是研究这两种不同利益的学说。公法权利理论起源于德国,脱胎于德国的国家法学,经多位德国公法学大家的阐释发展后自成一系,成为对抗公权力、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以及指导构建行政诉讼制度的重要理论。  相似文献   

2.
公私法划分是大陆法系国家法律制度的基本分类,但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以及法学理论的演进,对这种基本划分方法的怀疑也逐渐产生,主要以社会法学派的狄骥和新分析法学派的凯尔森为代表。狄骥根据社会相互关联性理论以及由此推导出的对于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的看法,猛烈地抨击了作为近代公法与私法划分基础的个人主义学说;凯尔森根据其纯粹分析法学方法否认价值分析在法学研究中的地位,根据其规范等级效力理论否认公私法的区别,但两者都不能忽视现实社会中国家与个人之间及个人与个人之间两类社会关系在性质上的区别,而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正是对这种社会现实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公私法关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私法的划分是现代国家的基本制度,我国的法律制度也遵循公私法划分法理。公私法既有相同性,又有不同性。相同性主要是具有共同的市民社会基础,某些权利义务具有公私法的双重属性,某些法律原因和客体也是相同的。不同性主要是表现为主体地位是否平等,是否允许自治以及是否等价有偿。也存在公私法规范综合的第三法域,在公私法的相同性领域,公法无规定的,可准用私法规定。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的长成及其法治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社会理论主要致力于公民社会的结构性要素 /特征和法律文化特征 ,以及公民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之研究。通过对社会契约论的重新解读可以认识到经济与国家之间的互动关系将导致第三法域的形成。承认当前我们正经历法律体系从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的嬗变 ,确立独立于公法和私法的第三法域的法律地位 ,无疑是理论法学对现实的最佳回应。我们有理由期待公民社会合法性的确立、制度的创新和全新权利体系的架构  相似文献   

5.
公法、私法的划分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现代的公、私法理论起源于罗马法。在人类历史上.罗马法学家第一次提出将法划分为公法、私法之说。查士丁尼的《法学阶梯》指出:"公法涉及罗马帝国的政体,私法涉及个人的利益。"这里指出了公、私法涉及的法律及范围.而后来的乌尔比安则将公、私法的定义加以明确化、具体化。他说:"公法是有关罗马国家稳定的法.私法是涉及个人利益的法。"这种公、私法之说直接为后来的资产阶级法学所沿用,特别是在罗马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陆法系,成为法律划分的基本分类。但其划分依据却众说不一,有人主张利益说,即以法律所保护的公私主…  相似文献   

6.
公法、私法与经济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公法、私法的划分,始于罗马法时代。而把这种划分与经济法联系起来,则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我们面临着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重大任务,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重新认识公法、私法划分的价值及其对经济法形成的影响。 一、划分公法、私法的标准 1.几种有代表性的见解 关于划分公法、私法的标准,法学界看法不一,主要有如下几种学说: 一为利益说(目的说),即以规定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为公法,规定私人利益的则为私法。  相似文献   

7.
私法理论对法理学的贡献●范进学法与私法的划分是西方市场经济下法治和法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中国市场经济下法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历史上,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首次提出了公法与私法的划分,认为:“有关罗马国家的法为公法,有关私人的法为私法”。①后来《查士丁...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在公法和私法的划分问题上,选择以利益标准为主,辅之以法律调整方法标准,既可以做到对法律进行公法、私法、公私融合法划分的周全分类,也能对公法与私法融合趋势作出合理的解释,并运用该理论论证作为与公法、私法并存的公私融合法的存在及我国其他部门法的公私融合法属性。  相似文献   

9.
公法和私法的划分已有很长的历史,但没有一个明确而统一的标准。公法和私法的划分的意义实际上在于区分法律关系,因此只能从法律形式方面进行分类,但由于形式要素的多样化,公法和私法不是一对承担演绎功能的概念。在实定法的意义之外,公法和私法还承载了个人自由和法治的理念。经济法学者有关公法和私法的表述唯有十分严格且仅在实定法意义上才有理解的可能,但这样也就大大降低了各个概念应当具有的解释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一、研究私法文化发展的重大意义私法是确认和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以及与财产关系有关的人身关系的法律。这种平等主体开始时是纯私人的 ,后来也包括国家和社会团体 ;这种主体都以个体。自然人、法人 )的形式存在。财产包括有形和无形的两种。私法以民法、商法为骨干包括物权法、债权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继承法、亲权法、商法。海商法、票据法、证券法、知识产权法 ,版权法、商标法、专利法等 ,以及与此有关的民商事诉讼法律 ,其中包括合同仲裁法、国际贸易仲裁法、冲突法等法律制度。私法是与公法相对而言的 ,它已经发展成一个…  相似文献   

11.
林嘉  林敏 《法学家》2002,(1):70-74
2001年劳动法学和社会保障法学的研究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有所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在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构建上,由于这门学科相对于其他法学学科而言的新兴性,学者们不断地为其寻找定位,突破既有的法律观念和概念,表现出极大的理论勇气和创新精神;二是对具体制度的研究日益深入和细微;三是紧密结合社会实际,运用研究的理论去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弱势群体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问题,保护弱势群体的权利是法律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法律的各个环节都必须树立人权观念,坚持公平正义的法律价值观,解除社会危机的隐患,建立和谐、秩序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论社会法的价值及其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法的存在具有什么样的价值,答案首先可以追考于"价值"之源,从中悟出"法的价值"不等同于"法的价值取向"的道理,以及社会法的价值是社会体制的运行效率的初步论断;其次,追考于社会法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体制的运行效率科学化的关系,从中得出结论:解决社会问题是社会法的阶段价值取向,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法的目标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Human trafficking has only recently emerged at the forefront of policy reform, even in developed nations. Yet, heightened awareness of the issue has not translated into effective policy as the majority of nations have ineffective antitrafficking practices; many countries have failed to criminalize human trafficking, whereas others do not actively enforce statutes in place. By applying Black's theory of law, this study offers a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into the variation of global prosecutorial efforts in human trafficking and adequacy of antitrafficking law. To isolate this relationship, the effects of trafficking markets are controlled. As with prior research, the study finds limited support for the theory.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a discussion on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quantity of antitrafficking law and morphology association for policy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民事法律监督制度自1982年恢复以来经历了一段短暂且复杂的发展过程。随着社会建构过程其结构及社会关系的不断变化,民事法律监督制度逐步恢复并得以巩固和发展,成为我国检察法律监督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断面临新的博弈。关于民事法律监督的维度问题逐渐取代其存废成为学术界和理论界争论的焦点。从社会建构论的抽象范式角度出发深入分析我国特色的民事法律监督的空间与定位,有助于形成检察机关民事监督的多维运转体系。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问题成了社会各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之一。将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立法体系已迫在眉睫,但目前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制建设还比较薄弱。农民工社会保障立法的基础是养老保险制度,重点是医疗保险制度,关键是工伤保险制度,保障是社会救助制度,最终归宿是解决第二代农民工的市民待遇问题。  相似文献   

17.
徐波 《行政与法》2006,(8):87-88
社会保障法律的制定,还需要强有力的行政执法手段将其贯彻落实。社会保障行政执法行为的主体是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及法律授权行使社会保障行政管理职能的组织。据此本文提出了社会保障行政执法的主要措施、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执法的主要形式、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执法活动的行政监督、社会保障争议仲裁。通过社会保障的行政执法保护,使公民的社会保障权确实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8.
行政刑法的社会保障职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行政刑法是我国预防和打击犯罪的法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与侵权行为共同处于防范的前沿地带,在综合治理、社会治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司法实践中,人们对其地位、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强化。鉴于此,撰写本文,以期达到社会的认同和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20.
公务员法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公务员管理史上的重大创新,它无疑会使我国公务员管理全面规范化和法制化。文章从分类制度、更新制度、引入制度、管理制度以及提高公务员主动性的制度等五个角度解读公务员法的创新。在分析制度缺失的基础上,从公务员权益保障、公共精神塑造、公务员管理的开放性和公务员能力的提高等四个维度展望了公务员法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