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生活世界是人通过实践活动与创造活动所生成的主体间世界。它作为一种文化传统与背景资源为交往行为提供价值与意义的根据来源,因此,文化价值性是其首要的特征。生活世界因交互主体的建构呈现出交互主体性。而交互主体性又是在私人交往与公共交往的互动中确立的。私人交往与公共交往并不是完全隔绝的,二者是一种共生共荣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共识是指多元主体形成的共享性的认识和理解,它以差异为前提,是人们积极建构的结果,具有历史性、变化性、公共性、主体间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等特点。哲学史中的一般解释学、哲学解释学、批判解释学、后现代主义解释学对如何形成共识都作出不同解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共识是主体间以理解为取向的精神交往活动,是理解之主体间性的整合形态,是意义的规范结构。  相似文献   

3.
《公安研究》2010,(12):53-53
王玉平在《理论与改革》2010年第2期撰文认为,教育者主体之间以思想政治教育文本为媒介,通过平等对话、相互理解而达成共识的精神交往。当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这种交往方式的缺失,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蕴是交往式教育,交往式教育的特质是精神交流。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提倡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同作为主体在平等的互动交往之中完成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4.
哈贝马斯注意到启蒙运动后传统理性的分裂并承继韦伯在现代社会行为层面上对各种理性的理解和二元整合: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通过构建生活世界里多主体间完全平等沟通以实现共识的交往行为,从理论上实现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在交往实践中的高度辩证统一,提出了富于时代特点的交往理性观。但实践中,交往理性还是遭遇到工具与价值理性难于区分与平衡、理想共识情景难于实现的困境,也许集体主义导向的传统中庸思想对此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场经济和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城市传统的社会结构、社会秩序的运行方式和社会功能也悄然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伦理关怀作为交往主体间的公共原则、交往契约和行动指南,成为现代城市公共生活应然的价值取向。揭示现代城市变迁以及当代城市公共生活伦理关怀的现实困境,探究伦理关怀建构的现实依据,找寻现代城市公共生活伦理关怀实现的路径,构筑以政府为主导、多元主体共同发展的积极型伦理关怀创新机制、发挥社会组织协同合作、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公民文明素养,培育伦理关怀共识,塑造城市伦理关怀情境,可为新型和谐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冯道军 《求索》2014,(8):112-117
在哈贝马斯眼中,"公共领域"理论的载体依托于公共利益,通过休闲吧、图书馆、学术沙龙等为载体形式将个体公民聚集在一起,建构一种介于公共权力领域与私人权力领域之间的公共交往与公共舆论空间及话语平台,探究如何维护和实现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及公共利益的生成。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这当中牵涉到公民社会建构的重大工程,而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所彰显的对公共权力合法性批判的精神特质,为公民社会所需公民精神之涵养以及民主意识之化育提供渠道。基于此,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当代论域及其归宿进行研究对于我国公民社会发展必将有长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邱会生 《前沿》2013,(10):39-42
交往理论、公共理性和偏好转换是协商民主的三大理论基础。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是协商民主的主要理论渊源,认为人们通过理性的交往行为,能够互相理解、沟通,逐渐形成协商的共识。公共理性是协商民主的核心理念,它是指在公开的讨论过程中,人们能被讲求公共利益的道理所说服。协商民主还强调参与主体偏好的转换,其转换过程包括三个阶段:相切阶段、相交阶段和重叠阶段。  相似文献   

8.
价值商谈理论强调了交往中的主体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它认为在交往行为中,个体间进行平等、民主、无障碍的沟通与对话,从而达成道德、价值观念的共识。创造性地将价值商谈理论引入到青少年价值观的培养过程中,将为青少年的教育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探索90后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培育路径,需以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现实关系为基点,帮助大学生在面临个人与他人关系冲突时作出理性选择。要通过加强对大学生的理论教育、建立实践交往机制、制定制度规约等手段来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10.
刘怀光  江雪岩 《前沿》2011,(3):131-134
代际间的文化传承关系由原先亲代到子代的单一文化传递模式转变为亲代与子代间的双向传喻模式。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为我们阐释了代际关系冲突产生的根源,但是并没有为我们提供合理代际关系的相处模式。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理论则为我们解决代际间的冲突暗示了一个可行的路径。亲子关系、学校中的师生关系,以及更为广泛的公共交往领域中都需要根据交往理性的要求重构代际间的交往关系。  相似文献   

11.
人类的存在是以“双向理解”的交往做起点,互联网络的发展扩大了人类交往的范围。本文在探讨网络交往主体间性的基础上,分析主体间交往的表现,并从自我层面、精神文化层面和制度层面这三个方面来探讨网络中的主体间交往应遵循的规范。  相似文献   

12.
律师法官关系性质上为基于司法职业交往而形成的司法职业关系。将此类职业关系与二者在诉讼交往、公共交往及家庭交往中形成的关系相混淆是当前构建和谐律师法官关系探讨中的一大误区。因此,应立基于律师法官职业性质探讨二者间的关系,以此作为构建和谐律师法官关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两国之交,在民之亲。在当今国际交往频繁的“舆论时代”,政府外交之外的“公共外交”越来越重要。上海市政协不断拓展延伸传统的对外友好交往职能,积极搭建“公共外交”平台。  相似文献   

14.
拓展合作秩序:创新社会管理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释了三种类型的合作——博弈性合作、伦理性合作和商谈性合作,分析各自达成合作的机理及其所需要的社会管理条件。据此提出,拓展合作秩序,将解决社会矛盾和纠纷的"事后救济"扩展到"事前防范",是改善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途径。为此,需要建构和完善有效的监督约束体系、社会教化体系和公共交往体系,并使之相互匹配,以化解不同利益主体间的矛盾和纠纷并防止其激化。  相似文献   

15.
王茹 《台湾研究集刊》2006,45(3):1-7,83
海峡两岸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不少领域里存在差异,民意也有歧异与落差。两岸命运共同体的显现、维系和生长离不开两岸民众的交往、沟通。通过多年两岸的往来,当前两岸共同市场已见成效,其他领域的交流和交往也有相当的规模,在此基础上,建构两岸公共生活的努力会使两岸民众有更多真诚的沟通与意义的分享,有助于两岸民众形成沟通、理解与共识的相处之道,提高两岸命运共同体的亲和力、凝聚力。  相似文献   

16.
编读往来     
察今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国人的公共精神公共精神在本质上是一种理智,是一种胸怀,是一种奉献,是一种自觉,是对社会的主动关怀和对他人的主动爱护。当今世界,竞争激烈,国民的公共精神乃是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精神资源。公共精神可以形成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可以减少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公共管理学的学科体系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 ,在公共管理学的学科体系中 ,主要应当包括 :公共管理的一般性研究、公共管理的主体研究、公共管理的制度研究、公共管理的工具研究、公共管理的行为模式研究和公共管理伦理学研究。公共管理中的伦理关系是具有普遍性的关系 ,公共管理中的伦理精神是一种普遍精神 ,在整个公共管理学的学科体系中 ,都贯穿着伦理精神。公共管理的服务定位决定了公共管理的制度、程序和行为体系都必然是伦理精神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正2020年,蔡英文连任后继续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强化"倚美谋独"路线,在对外交往上动作频频,借新冠疫情大搞政治操弄,谋求通过所谓的"踏实外交"拓展"国际空间",但撼动不了国际社会一个中国原则的格局,台湾当局所谓"国际活动空间"进一步萎缩,对外交往困局难破。竭力拉抬美台关系特朗普政府将台湾视为与中国战略博弈的重要筹码,在政治、军事、  相似文献   

19.
台中市民意机构考察团访问厦门是两市继党际交流之后。积极拓展两岸交流形式。创新交流内涵的新成果。直接体现了胡锦涛总书记2006年考察福建会见台商的讲话精神。台中市民意机构与厦门市人大常委会这一交流交往平台的建立。无疑对促进两市乃至海峡两岸经贸、科技、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交流交往。促进双方的互惠共赢。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交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文忠 《理论月刊》2004,(12):140-142
思想政治教育交往是一种精神交往、文化交往,而语言是交往的手段。它包括对话、理解、生成与共享等阶段。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