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韩慧 《政法论丛》2013,(3):52-58
法律教育是培养法律人才的重要途径,而法律教育机制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调整和变革的。工业革命后英国社会发展对法律教育提出了现实需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英国以伦敦大学为代表的新大学和以牛津与剑桥为代表的古老大学都加入到法律教育的事业中来,使得英国法律教育体制从中世纪以律师会馆为主体的学徒制——经验型法律教育逐渐发展到以大学和法律职业组织分工合作的现代学院制法律教育,英国法律教育体制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  相似文献   

2.
法律思维是法律人应有的基本品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法律思维作为一种职业性思维,具有以法律语言为思维语言、以“崇尚法律”为思维定势、以“恪守公正”为价值取向、以理性主义为指导的经验思维、群体性思维等特有属性,因而成为法律人的职业特征和法律职业共同体的联结纽带,作为法律推理和法律论证的核心内容,成为延续法律生命、实现法律价值所必需的具体途径。为培养和维护法律思维这一法律人应有的基本品质,应当特别注意大学法学教育的改革、司法考试的定位、社会法律意识的普遍增强以及现代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政府法制》2014,(8):11-11
法律应以一定形式的法律语言表现出来。法律实施以立法语言表述的法律为依据。没有立法语言表述法律,便没有法律存在。  相似文献   

4.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与民族院校法学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燕 《法制与社会》2012,(35):224-226
国家推出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进一步发展了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法学教育既要培养法律观念,也要传授法律知识,还要培训法律职业技能。民族院校必须以国家设立民族院校的初衷为出发点,以法律职业素质教育为导向,以民族地区对法律人才的市场需求为基础,制定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并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5.
传统民法中的“法律行为属于合法行为”理论命题的真义是:法律行为属于不为法律禁止实施的行为;该项理论命题与法律行为本质合法说观点在法理旨趣方面有重大差别及对立:前者在于表明法律行为以权利为本位,展示了法律行为自由主义或以私法自治作为原则的固有精神;后者则强使法律行为以义务为本位,置法律行为于法定主义的桎梏之下。因此,不能以法律行为属于合法行为作为法律行为本质合法说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法律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纵观各个朝代的法律制度,无不与法律思想密切联系,以一定的法律思想为指导,一定的法律制度必定会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一定的法律思想。因此,研究法律史时要同时涉及这两个方面.本文以儒家思想以及秦朝的法律思想对法律制度的大体影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以股抵债需要法律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以股抵债施行中存在的问题和争议,分析了以股抵债法律规制的必要性,阐述了以股抵债法律规制的内容及其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8.
骆电 《人民司法》2012,(3):49-55
一、法律因素法律因素是指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应严格遵守法律规范,保证裁判依法为之。法律是司法的基础,司法是法律的延伸,法律因素因此成为民事裁判应考量的首要因素。我国实体法与程序法均规定裁判必须以法律为依据。如民法通则第六条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即为当事人的行为标准和法院的裁判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七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在司法实践中,绝大部分案件特别是常规性案件主要依据法律即可作出裁判,这是由司法的本质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主体间性是指主体间的相关性和统一性。它是西方现代以来对传统主体性哲学进行反思和超越而构筑的哲学研究新范式。传统法律解释理论是以主体性为分析进路、以正确理解法律文本为核心、以研究具体解释方法为内容的法律理论。然而,随着法律实践的发展,以主体性为分析进路的传统法律解释理论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理论困境。因而,引入以主体间性为分析进路的现代法律诠释学理论就十分必要。它进一步发展了法律解释学,对于人们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法律解释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的重新释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彦敏 《中国法学》2001,(2):157-166
在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向纵深持续发展的情势下 ,对“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重新释读十分必要。作者认为 ,以事实为根据中的“事实”包括法律上的实体纠纷事实和程序上的事实。法律上的实体纠纷事实具有集客观性、正当程序性、主观性于一体的性征。而对以法律为准绳原则的奉行 ,要求我们特别关注法律的局限性与法官的能动性问题 ,探究有关法官基于自由裁量权补充发展法律及其与以法律为准绳的关系。以法律为准绳原则可以指引法官充分认识自由裁量权的性质并具有对法官能动司法过程的程序保障和规制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1.
袁雪 《行政与法》2007,(1):91-93
法律选择理论是国际私法的核心理论,主要是以各种法律选择学说为载体,具体表现为各种法律选择方法。从十四世纪意大利巴托鲁斯创立法则区别说以来,法律选择方法一直处于不断的演变之中,体现了国际社会追求和谐的要求。本文以法律选择方法的历史演变为线索,以法律选择方法的价值追求——正义为研究视角,探讨法律选择方法的演变与构建国际和谐社会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正(接上期)四、法律服务制度在我国,法律服务一般指律师和其他法律工作者,以其法律知识和技能,面向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专业活动,目的是满足其实现自己的正当权益、提高经济效益、排除不法侵害、防范法律风险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需求。法律服务者都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恪守执业纪律和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3.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推进法律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一改以往法律的价值取向,成功地走出了“以人为本,立法为民”的法律发展之路。在这一探索过程中,由于法律发展观的局限性,法律的发展呈现出欠协调性。今后我们务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求法律协调发展的途径,以实现法律以人为本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法律是社会进步的产物。法律演进有时潜移默化,有时波澜壮阔。但无论以什么方式进行,却都无时无刻不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而进行。在这一过程中,因为社会生活的延续性和人类历史的相似性,使得法律继承和法律移植成为可能。它们或者是以自己的独特作用影响着法律演进,或者形成合力,推动着法律演进的进行。但是他们无论以什么形式做功,都对法律的演进和法律的现代化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接上期)四、法律服务制度在我国,法律服务一般指律师和其他法律工作者,以其法律知识和技能,面向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专业活动,目的是满足其实现自己的正当权益、提高经济效益、排除不法侵害、防范法律风险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需求。法律服务者都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恪守执业纪律和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6.
庞正 《法治研究》2010,42(6):39-45
法律关系的本原是社会关系.是经由法律手段确认和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结果。法律关系的“物质性”是指客观实在性、必然性.该客观物质性并不因意志因素的存在而改变。应当将法律关系的物质性与法律关系客体的物质性区分开来.不能以法律关系的客体是物还是精神财富为标准来区分法律关系。规范意义的法律关系是法律关系的应然形态、制度形态,它以社会关系的制度面相出现,是立法对普遍而正当的社会关系模式的确认:事实意义的法律关系是法律关系的实然形态、具体形态,它以社会关系的事实面相出现,是现实社会主体相互交往的关系缔结,是法律调整的对象。法律规范是抽象法律关系的前提,法律规范将某些社会关系设定为制度形态的法律关系模式:法律事实是具体法律关系的前提,是抽象法律关系现实化为具体法律关系的中介桥梁。  相似文献   

17.
13年来,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致力建设法律大厦。立法转型和法律法规清理成为近年立法的"重头戏"。目前,以宪法为核心,以法律为主干,由七个法律部门、三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8.
法律位阶的成立,是以明晰而准确的标准为前提的。作者认为,可以通过三个准则来对法律位阶进行上、下位的确定:(1)权力的等级性,是指法律位阶的高低以权力的不同等级为确立基准。(2)事项的包容性,是指法律位阶关系以立法事项的包容性为标准,由此形成法律与法律之间的层层递进关系。(3)权力的同质性,指法律位阶的划分以权力的同质性为基础。这一标准本身也是对"权力的等级性"标准的限制。以上述三个标准为准据,本文认为,在行政法规与地方性法规之间并不存在上下级的位阶关系,而是属于法律之下同等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相似文献   

19.
人本法律文化是指主体有关法和法律生活的群体性认知、评价、法律心态和行为模式等,是以人为中心的.是以法为人服务为目标的法律文化模式。法律文化发展和变革的总体趋势是从人本法律文化向和谐法律文化的现代演进:和谐法律文化是对人本法律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其核心内涵体现为以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的法律制度构建、法律文化诸元素之间的协调一致以及法律和谐文化的构筑。  相似文献   

20.
法律拟制与法律类推:以刑法规范为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凤梅 《法学杂志》2006,27(1):139-141
以刑法规范为视角去审视法律拟制与法律类推,两者均具有法律漏洞的填补功能。法律拟制与法律类推均欠缺实质的正当性。对法律拟制与法律类推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