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缉毒人员和贩毒人员之间是一种活力对抗,这种活力对抗决定了贩毒案件中反侦查行为的普遍存在。贩毒案件中的反侦查行为往往具有针对性、有意识性、隐蔽性、多变性、突变性、智力性与武装对抗性等特点。贩毒人员获取反侦查行为的途径主要有利用法律漏洞,利用社会媒体,使用派遣、刺探或收买等方式,通过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团伙内部的传、帮、带等渠道。禁毒部门应完善禁毒立法,加强对现有法律的理解和运用,加强对公共媒体的管理,加强对毒品犯罪人员反侦查行为的掌握和研究,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加强谋略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新型犯罪手段层出不穷,犯罪分子的反侦查意识不断加强,反侦查手段也更加趋于智能化.面对犯罪分子反侦查手段的挑战,对反侦查行为的表现及防范对策进行研究,能够有效的指导侦查人员的侦查行为,提高破案的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视频图像侦查中反侦查行为的识别和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频图像侦查是新的侦查方法,已在侦查实践中广泛应用。犯罪嫌疑人为逃避打击会针对视频监控系统实施直接破坏、伪装掩盖等多种反侦查行为。犯罪嫌疑人的认知能力和关注焦点皆会受到限制,且视频监控能够客观还原事件过程,犯罪嫌疑人的反侦查行为是能够被识别的。我们可以通过仔细勘验,分析反侦查行为方式,广泛收集线索,深度挖掘相关信息等方式,以应对犯罪嫌疑人的反侦查行为。  相似文献   

4.
反侦查行为是指作案人在作案前后为了掩盖犯罪行为、逃避法律制裁,针对侦查机关的侦查行为而实施的一系列对抗行为。因其主体的智能型、行为的对抗性和手段的多样性,不但使案件变得扑朔迷离,而且使侦查工作常常处于久侦不破的境地。苏湘渝特大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的案犯周克华,正是因其在作案前后精心策划实施了各种反侦查行为才得以逃避侦查,隐匿八年之久。该文以周克华案为视角,通过分析周克华反侦查行为的表现,揭示反侦查行为对当前侦查工作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5.
毒品违法犯罪人员的反情报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侦查与反侦查、情报与反情报的斗争是伴随着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产生而产生的。侦查与反侦查、情报与反情报的对立与斗争是一个“道魔比高”的过程。本文主要从毒品违法犯罪人员的反情报意识、反情报活动的特点以及反情报的手段和方法来研究毒品违法犯罪分子的反情报活动。  相似文献   

6.
反侦查行为的表现、特点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侦查行为,是指在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分子,为了逃避法律制裁,进行自我保护而针对侦查机关和侦查人员的侦查措施所采取的对抗性行为。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和科技进步的条件下,犯罪分子的反侦查行为呈现出新的特点:一、制造假象的手段不断翻新。二、从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化。三、暴力性、恐怖性反侦查手段增多。四、权力性反侦查行为突出。五、杀人灭口,丢卒保车。六、利用虚假身份作案,逃避打击。七、作案后潜逃境外。对此公安机关必须采取以下有效措施:一、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反侦查现象,努力提高侦查水平和攻坚能力。二、加强侦查专业队伍建设。三、用现代科技武装侦查队伍。四、加强同境外司法机关的警务合作。五、重视和加强对反侦查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反侦查行为是行为人为逃避法律制裁而实施的摆脱嫌疑、抗拒侦查的犯罪行为;它的竞合性、辅助性、附加性、对立性是区别于一般犯罪行为的主要特征;它与一般犯罪行为相比,行为模式的背离是根本反常;人员调查、实地勘查和犯罪现场的分析重建是识别反侦查行为的有效手段;命案中的反侦查行为可为确定案件性质、刻画犯罪人特征和串案并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诱惑侦查是指为了侦辑隐蔽且无被害人的犯罪 ,侦查人员以实施某种行为有利可图为诱饵 ,暗示或诱使他人进行犯罪 ,待犯罪行为实施时或结果发生后拘捕被诱惑者的行为。我国应加强立法 ,确定适用诱惑侦查条件及相关问题 ,加强这种侦查手段的合法性。立法时应注意 :明确诱惑侦查的适用范围 ,确立判断诱惑侦查合法的标准 ,确立诱惑侦查手段的审批程序。  相似文献   

9.
诱惑侦查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毒品犯罪、伪造和贩卖假币犯罪、假证件犯罪等所谓“无被害人之犯罪”和多样化的网络犯罪日益突出,诱惑侦查这一特殊的侦查措施越来越受到侦查机关的青睐。研究诱惑侦查的内涵,有必要对诱惑侦查行为的特征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以期达到准确甄别诱惑侦查与其他侦查措施不同的目的,进而准确把握诱惑侦查,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为侦查实务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立案与提起侦查程序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立案的程序意义与实体意义以及立案前审查行为的法律属性的剖析可见,侦查立案不应是与侦查并列的独立程序,而只应作为提起侦查的具体步骤。以罪刑法定原则和无罪推定原则为灵魂,提起侦查的条件应概括为:侦查主体对于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中存在可能构成犯罪的事实,以及报案和侦查主体自行发现的材料,可以提起侦查。完善的提起侦查的程序为:犯罪嫌疑信息的获知与处理,犯罪嫌疑信息的审查,确定是否成立刑事案件和正式实施侦查。  相似文献   

11.
在侦查审讯活动中,累犯较之初犯,其犯罪和被刑事处罚的经验更加丰富,反讯问意识更加强烈,反讯问现象更为多见。对累犯反讯问问题,需要从其反讯问行为和反讯问心理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累犯及其反讯问心理有其自身的特殊属性,这为剖析累犯反讯问心理打开了方便之门。累犯反讯问心理有其良性和恶性两种转化机制,这为累犯反讯问心理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在侦查讯问实践中,累犯反讯问心理产生时,侦查人员可顺其发展规律,运用侦查讯问学的方法和策略将其向良性转化的方向引导,以达到高效审讯之目的。  相似文献   

12.
黄永财 《公安研究》2010,(4):40-43,7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贩毒、行贿、伪造货币、组织卖淫、网络犯罪等新型犯罪屡见不鲜,因该类犯罪具有高度的隐蔽性、组织性和反侦查能力,侦查线索的发现和对犯罪人的拘捕极为困难,犯罪证据的收集更是异常艰难,于是诱惑侦查这种特殊的侦查方法应运而生。诱惑侦查被实践证明是破获此类案件的有效方法之一。然而,由于诱惑侦查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制,其合法性问题一直颇受争议。因此,我国亟需建立对诱惑侦查进行规制的法律制度,将这种危险性较大的特殊侦查行为纳入法制轨道。  相似文献   

13.
侦查讯问是刑事诉讼程序中的重要环节,是侦查办案的必经程序。做为侦查讯问主体的讯问人员应注意增强法律意识,参与诉讼意识,深挖犯罪意识,证据第一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14.
信用卡诈骗案件的立案应谨慎,严格刑法入罪,对信用卡透支到期不还的行为不能都以犯罪论处,刑法重在打击恶意透支行为。侦查机关应分析犯罪分子作案规律,严密布控,伺机抓获现行,或从涉案信用卡入手挖掘侦查线索。侦查人员应注重现场勘查,从犯罪分子遗留信息如监控录像记录、指纹、通信和住宿登记信息等入手突破案情。还可以通过对POS机商户的业务进行排查,发现可疑线索,集中查处一批信用卡诈骗案件。侦查中,应注意针对行为人的非法占有目的进行证据收集,如伪造的或作废的信用卡、催收记录等。  相似文献   

15.
论侦查原理     
侦查原理是具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作为侦查规律之基础的规律。对侦查本质、特征和定义的概括、抽象、界定,是揭示侦查原理的重要领域和局面。侦查本质可提炼为:侦查主体范围决定于社会分工和国家意志相统一关系的状况;侦查对象是一种历史事件;侦查是一项特殊的证明活动;侦查活动的主要内容为侦查措施的运用。侦查特征表现在:侦查机关是刑事诉讼中犯罪证据的主要收集者;侦查活动表现为一系列专门措施的运作;部分侦查措施常采取于立案之前;科学技术在侦查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侦查活动置于被监督状况下运行;侦查目的是收集证据,查清犯罪事实,缉获犯罪人。对侦查概念可从方法观、程序观、权力观、职责观、系统观、信息观等多角度进行定义。  相似文献   

16.
侦查活动规律是侦查学的研究对象。侦查活动规律是侦查活动本身固有的,反映出侦查活动内在要素之间以及与外界环境之间、侦查行为与反侦查行为之间的最本质的关系。侦查活动规律分为侦查活动一般规律和侦查活动特殊规律。本文在总结当前学者们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侦查活动一般规律概括为:主客体相关律、因果关系律、专群结合律及物质交换律。  相似文献   

17.
侦查社会价值是侦查价值的重要内容,主要强调了侦查程序对社会各方面利益的保障。侦查社会价值是确定侦查目的的依据,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以及社会发展的产物。实践中,制约侦查社会价值实现的因素主要包括侦查体制、侦查人员素质、犯罪的复杂程度等。侦查机关可以通过树立正确的侦查社会价值观、提升侦查人员的素质、完善各项制度等途径来促进侦查社会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毒品犯罪因其隐蔽性强、反侦查行为广泛等特点造成调查取证困难,能否在侦查过程中合理并充分使用现有证据资源,就成为诉讼能否成功的关键。本文从刑事证据规则运用角度,阐述并分析了侦查机关在毒品犯罪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司法建议。  相似文献   

19.
犯罪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互动行为是侦查分析的重要切入点。从加害与被害相互作用的强度可分为加害行为强被害行为弱、加害行为强被害行为强、加害行为弱被害行为强与加害行为弱被害行为弱四种互动模式。不同的互动模式形成的犯罪过程和结果不同。研究两者间的互动模式,有助于揭示行为规律、充分认识行为过程、正确研判行为性质、明确行为人特征,从而为侦查指明方向,为揭示案件事实真像提供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20.
伪装历来是犯罪分子作案时常用的反侦查手段,侦查与反侦查、伪装与识别贯穿于刑事侦查工作的始终。犯罪分子伪装作案的目的在掩饰自己的真实身份以便逃避法律的惩罚,其伪装行为给侦查工作带来了众多障碍。刑事侦查部门在刑事案件侦查过程中,及时、有效的识另ll作案人的各种伪装行为,揭露其真实面目是侦查破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