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往区分枪种只凭枪支口径、膛线数量、宽窄、旋向、缠角、枪弹外形和尺寸等差异点,但配用同种类型枪弹的枪支,这些差异又非常小,有时很难加以区分,而利用进膛痕迹区分枪种突破了传统方法的界限,克服了上述方法的不足,通过弹头在进膛时形成痕迹具有的稳定性、规律性,提高了区分枪种的效率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末文介绍了发令检改制成小口径手枪的特点,探讨通过射击弹壳、弹头上的痕迹特征区分改制枪与制式枪的方法,研究了改制枪在检验鉴定中的稳定性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为充分了解基层民警用枪现状,分析基层民警在实战中"不愿碰枪、不敢开枪、不善用枪"的原因,促进枪支训练规范化,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参加2014年5月份"山西省依法使用武器警械培训"的民警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所示,解决当前基层民警枪支训练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应着重从建立基层民警用枪培训常态机制、打造基层民警用枪规范化培训基地、提高基层民警用枪理论与战术素养等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根据《警察法》、《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警察用枪能力细则"是保证警察依法用枪贯彻落实三大基本要素的想法,根据运动技能、效应时限和警情含量三种理论的基本原理,提出:制定警察用枪能力细则的思想或思考路线可有"正向"和"反向"两条的观点,所谓"正向"即警察用枪"从不会到会"、"反向"即"从会到不会",并且从要明确会用枪的"起点"标准、开出会用枪的"保持"处方、建立会用枪的"个人"档案、细化会用枪的"对应"警情以及要量化不会用枪的"红线"指标、制定不会用枪的"恢复"计划、发布不会用枪的"禁枪"命令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警察用枪中存在的问题是公安机关对枪支管理过度严苛;警察对用枪存有畏惧心理;警察对现行用枪法规不熟悉等。解决我国警察用枪问题的对策是完善用枪法规,增强对警察用枪后的保护;强化用枪训练,提高实战能力;建立资格审查制度,改变责任追究机制;改进现有枪支性能,加快研发警务新装备。  相似文献   

6.
综合分析2014年上半年我国发生的多起警察用枪问题,用枪技术欠缺是用枪问题发生率持续上升的根本原因之一,而用枪技术训练不足是用枪技术欠缺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技术是解决警察用枪问题的物质基础,训练是提高警察用枪技术的基本途径。技术和训练都是相对独立的完整体系,用枪技术训练的要点是连贯环节衔接,难点是提高心理水平,特点是针对性速成,提高水平取决于整合,加快进程取决于创新。  相似文献   

7.
警务用枪行为评价涉及评价主体、方式、程序、内容、标准、过程、结果等问题。目前,有关法律体系不健全,涉及警务用枪的法律用语模糊,涉及调查处理环节的法律规定不科学。应健全和完善警务用枪行为相关法律体系,加大警务用枪权利的司法救济力度,增强警务用枪评价可操作性,拓展警务用枪情形,确保警务用枪行为审查的独立性与专业性。  相似文献   

8.
一线警察在执法时往往不愿、不会、不敢用枪,这一困境与我国当前的用枪法律规范不明确有很大关系。用枪行为是包含掏枪、举枪、警告、射击等多个环节的过程,但我国目前主要针对警察开枪进行立法规定与学术研究,而未将出枪作为警察用枪的前置行为和独立用枪方式进行深入探讨,从而导致警察用枪没能有效发挥强化治安防控和提升警察执法权威的作用。对此,通过参考美、俄、日以及我国香港与台湾地区的警察出枪规范,完善我国用枪法律,并细化警察出枪、举枪等行为的适用条件,加强警察自我规制,明确出枪方式,以此进一步规范警察用枪的前置程序。  相似文献   

9.
当前有些警察用枪面临不敢用枪和不善用枪的问题。应在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更加科学完善的警察用枪法律程序,既要充分体现警察用枪的合法性、合理性,也要便于警察在执法实践中灵活地运用,保障执法任务安全顺利地完成。  相似文献   

10.
警察用枪案件频发,警察枪支使用问题的矛盾日益突显。不愿带枪的警察和暴力袭警现象的增多,个别警察的滥用枪支共同构成了目前警界的空前的用枪困境。课题组选择用枪矛盾最突出的广东展开调研,广泛收集警察用枪素材,听取实战部门对于警察用枪的切实困难,深入分析其成因,并发掘广东警方枪支使用和管理的宝贵经验,以期能够为我国警察枪支使用立法提供坚实的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1.
公安机关公务用枪使用中存在如下问题:少数公务用枪主体对“人民警察使用武器权”这一职权性质认识不够明确;公务用枪主体对自身应有的职业法律意识缺乏清醒的认识;有关方面对公务用枪主体应有的心理素质重视不够;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明确、不完善;公务用枪主体缺乏应有的实战训练等多种问题,正确分析公务用枪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有助于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2.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迄今唯一一个公民拥有普遍持枪权利的国家。拥有枪支,在美国有特殊的历史文化积淀,随着枪患的增多,挺枪派与禁枪派的争论亦是此起彼伏。"禁枪"、"控枪"、"限枪"对美国社会有何意义?有无实现的可能?笔者试图在法学语境下对美国禁枪问题的前景做出分析与阐释。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如何识别犯罪现场上常见的小脚穿寺,大脚穿小鞋,倒行,倒穿鞋等伪装足迹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公安民警违法或不当使用公务用枪行为的成因在于 :1、公务用枪主体对“人民警察使用武器权”的职权性质认识不清。 2、公务用枪主体对自身应有的职业法律意识缺乏清醒的认识。 3、有关方面对公务用枪主体应有的心理素质重视不够。 4、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明确、不完善。 5、公务用枪主体缺乏应有的实战训练。针对这些成因我们应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社会治安形势越来越复杂,民警遭袭击的案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同时还造成民警伤亡也不断增多,究其原因,主要是民警公务用枪的管理使用存在问题。由于警务用枪的管理“过死”和民警用枪的技能弱化,在许多紧急情况下,贻误战机,放纵了罪犯,严重影响了警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削弱了公安机关的战斗力和威慑力。  相似文献   

16.
当前,现勘提取足迹的数量不少,但在利用上几乎只针对鞋底花纹,而缺乏对留痕人人身信息的利用,造成该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现勘人员对足迹特征的认识和把握不够。因此公安院校应加强足迹识别的训练,训练过程由浅入深可分为四个步骤,分别是支撑点、蹬痕、踏痕和足迹综合识别训练,每一步骤均按照先赤足足迹后穿鞋足迹的顺序进行训练。同时不管是赤足足迹还是穿鞋足迹,训练的次序均为先训练捺印足迹,再训练立体足迹,最后训练平面足迹。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警察在执法中的用枪问题受到了社会公众的关注和质疑,警察自身也对用枪感到了困惑.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公安民警在上班或出警时不携带枪支的现象,这无疑会降低公安民警对自身保护能力和控制犯罪分子的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的条例>规定的法定开枪条件中"紧急情况"较难把握,枪支管理制度上的欠缺以及社会舆论压力过大,是造成警察不敢用枪的主要原因.对上述问题解决的成功与否,是扭转公安民警和社会公众对警察用枪态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严格管制枪支,但对于什么是法定意义上的枪支,即"枪"与"非枪"的分类,以及"军用枪支"与"非军用枪支"的分类,"公务用枪"与"民用枪支"的分类,却在立法环节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实务界在认识上存在重大偏差,同一行为在追究法律责任方面差异很大。这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在我国推进依法治国和经济体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之下,探讨"枪"与"非枪"、"军用枪支"与"非军用枪支"、"公务用枪"与"民用枪支"等问题,对枪支进行较为合理的分类,可以为新形势下的执法、司法工作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一场以“消除枪爆隐患,维护社会稳定”为目标的治爆缉枪专项行动正在全面展开。我省认真贯彻公安部的部署,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全警动员,全力以赴,广泛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实行严打、严管、严防、严治并举,迅速掀起治爆缉枪专项行动高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增强开展治爆缉枪专项行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这次治爆缉枪专项行动是党中央部署  相似文献   

20.
利用HPLC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国内外不同产地、不同牌号的80种蓝色圆珠笔油墨色痕提取液进行了系统分析,获得了较好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