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传统伦理哲学与网络社会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正进入网络社会。网络社会发展突飞猛进 :互联网用户每年以50 %的速度疯狂地增长着 ,到1998年底 ,估计全球上网网民已1亿至1 2亿人。①在我国 ,截至1999年6月30日止 ,我国上网用户人数已达到400万 ,上网计算机总数146万台。 ② 发展之快 ,令世人惊叹 ,计算机网络技术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全面而深刻的影响 ,研究网络社会建设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中国传统伦理哲学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财富 ,闪耀着中国先哲们的睿智之光 ,蕴藏了宝贵的价值理念 ,对今天的网络社会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一、“仁者爱人”所起到的指导作…  相似文献   

2.
人类正进入网络社会。网络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互联网用户每年以50%的速度疯狂地增长着,到1998年底,估计全球上网网民已1亿至1.2亿人。在我国,截至1999年6月30日止,我国上网用户人数已达到400万,上网计算机总数146万台。发展之快,令世人惊叹,计算机网络技术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全面而深刻的影响,研究网络社会建设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中国传统伦理哲学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财富,闪耀着中国先哲们的睿智之光,蕴藏了宝贵的价值理念,对今天的网络社会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网络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根据第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情况的调查统计,截止2001年底,我国上网计算机数约1254万台,上网用户人数约3370万人,用户年龄为18-30岁的占67.8%。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发潜能、休闲  相似文献   

4.
网络传播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报纸、广播、电视被称为对人类有着重大影响的传统三大媒体。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网络在许多方面发挥的作用可以与三大媒体相抗衡,因此人们称网络为“第四媒体”。据有关资料显示,截止1998年6月30日,我国网上用户已达117.5万,比年初的67万净增50.5万,增幅为75%,上网计算机54.2万,比年初增长64%。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购物、阅读新闻、交友等,网络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然而网络在给人们带来各种便  相似文献   

5.
透视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症"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网络成瘾又称“互联网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指个体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的一种现象。其主要表现为: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不断增加上网时间;从上网行为中获得愉快和满足,下网后感觉不快;在个人现实生活中花很少时间参与社会活动及与他人交往;以上网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烦恼与情绪问题;倾向于否认过度上网给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造成的损害。在我国总数为2250万的互联网用户中,青少年已成为网民的主力军。 而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也已成为青少年成长中的新陷阱,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6.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己走入了千家万户。根据最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报告:截止到2006年6月30日,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1.23亿人,其中上网学生已达3000万,网民的年龄结构呈低龄化趋势。网络以它的互动性、便捷性、信息的多样化,对青少年的学习及生活产生着非常积极的影响。然而,网络使用与管理的缺失,网络中一些内容的不健康,以及网络的其它一些消极因素,对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又造成了极大的妨碍与威胁,有的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甚至上网成瘾,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20多年前,美国人托夫勒在他著名的畅销书《第三次浪潮》中预言了信息社会的来临。这一预言中包含的美好前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贴近我们的现实生活。信息社会的主要标志,就是信息成为一种资源,而且是举足轻重的那一类。对信息资源的占有、信息的处理与传播成为决定一个国家经济、政治和文化进步的重大事件。信息社会,本质上就是网络社会。进入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都对计算机网络建设给予高度重视;与此同时,上网成了一种时尚。据估算,2001年国际互联网的用户增至5亿,全球电子商务达到1万多亿美元。去年我国网民达到2…  相似文献   

8.
因特网的迅速普及和网民人数的急剧增加,产生了一个与现实社会相伴随的虚拟社会,也出现了相应的网络交往和网络社区。据有关资料统计,在上网的人当中,希望通过上网交朋结友的达34%,这意味着网络交往是网民上网的主要内容之一:网络化的交往改变了传统意义的基于血缘、地缘、业  相似文献   

9.
都业明 《长白学刊》2013,(6):131-134
网络社会作为一种新的生存样态,其发展表现出全球化和个体化交织、真实性和虚拟性共存等特点,这些特点使网络社会的公共性问题凸显。公共性作为网络社会的本质属性,既促进了社会交往的开展,又催生了非理性行动的发生。我们应从交往主体、网络认知、网络规范等多角度入手,培育网络社会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10.
谢宜辰  李建华 《求索》2007,(10):67-69
道德是社会交往的产物,当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的物质手段发生了变化,同时带来的将是道德关系的变化。与电子信息网络相适应,人类面临了新的道德要求和选择。网络道德也就应运而生。与传统道德比较,网络道德的一个突出特点或发展趋势,在于从道德他律到道德自律的明显变化。网络社会的到来,道德他律面临困境,传统社会中那种他律管理方式在网络社会中往往作用不大,网络在检验着人们道德意识的强弱和道德水平的高低,网络需要人们由他律道德上升为自律道德。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因特网的发展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新兴的网络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它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极大的变化,也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相应的伦理道问题。道德是在一定的社会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有什么样的社会就需要什么样的道德。任何伦理道德也都是为一定的社会生产、生活服务的。道德问题的出现意味着社会事物和道德的配合出现了错位。面对网络发展中初见端倪的道德问题,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应该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思考。    一、网络上的社会交往存在着对个人影响的道德问题 随着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  相似文献   

12.
走近网络“单身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仅仅在几年前,当多数人还在“网络”前恍惚时,互联网已如席卷世界的飓风,转瞬间覆盖了全球,拥塞的因特网信息通道上挤满了近乎痴醉的年轻人。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00年 1月调查显示,我国上网用户中 64%未婚, 18—— 35岁的网民占了近 86%。婚姻状况并非上网的先决条件,但网络“单身族”的大量涌现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互联网上的情感“淘金者”   目前,我国城市普遍存在社区居民交往半径短、家庭生活封闭性强的趋势,人们在公共场所的时间越来越少,迫切希望与他人、社会交流。互联网正好填补了人们这方面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 术是一把双 刃剑,随着 科学技术的 飞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新课题。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当前对青少年极富魅力的新领域是计算机网络系统。据中国互联网中心发表统计报告表明,截止到1999年上半年,我国上网人数在400万人。到2000年10月,上网人数已猛增到670多万人,其中青少年是上网的主要对象。互联网使信息迅速克服了全球障碍,使全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资源在全世界流动,科技在全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它极大地丰富了青少年的信息量和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互联网已成为青少年接触世界、…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按照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引领学生从家庭、学校交往扩展到社会交往,享受健康文明、积极有益的网络交往。让学生在参与网络生活的过程中,初步理解网络世界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地做出选择。同时能够认识网络世界和社会生活一样,有必要的规则,作为网民必须遵纪守法。  相似文献   

15.
华伟 《青年探索》2002,(1):10-13
在我国较为发达的城市中,青少年上网已成为普遍现象,青少年使用网络的目的主要是人际交往。网络交往在满足青少年心理需求的同时,也深入地影响到他们“自我”的形成。本文将探讨网络交往中主体的特征,以及网络交往对青少年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的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论网络“自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自我实际是真实自我、想象自我和分裂自我的综合体,归根到底是现实社会交往主体行为方式在网络世界的体现。因此,网络"自我"身份不仅是新型网络交往行为的结果,而且反过来对网络行为本身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有时甚至是负面影响。健康网络"自我"观念的确立是人际健康网络交往的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17.
数字化犯罪与国家信息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美国国际数据公司1998年8月中旬公布的《全球因特网使用者和网上商业预测》研究报告,到1998年底,全球使用因特网的人数估计在1亿左右,到2002年,这一数字将增加至3.2亿。该报告中还说:1997年,全球有7810万台上网工具,2002年可望增加到5.15亿台。截止1998年5月,我国网上用户已达106万人,比1996年初的2万人增加了50多倍。数据表明,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因特网已成为我们进入信息社会的强有力象征。然而,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一种新的犯罪形式——数字化犯罪。这种新的犯罪形式给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安全增加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我国政府将1999年定为“政府上网年”,大踏步地向电子政府的目标迈进。所谓“政府上网”,就是政府在因特网(INTERNET)上建立网站,进行信息传递和信息服务。目前因特网已经成为世界上影响最大、用户最多、信息资源最丰富的跨国界的计算机网络,已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计算机网络连接。目前已有约2亿直接上网用户,并且每月正以15%的速度递  相似文献   

19.
吴庆文 《群众》2008,(10):88-8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网络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已成为继报纸、电话、广播、电视之后人类社会又一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介,日益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交往以及思维方式。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始形成阶段的中学生,识别能力和控制能力相对较差,容易被误导,从而引发大量的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因此,加强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随着计算机事业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中国的互联网络发展呈现出了相当惊人的速度。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字反映,截止到2001年12月31日我国的上网计算机数量已达1254万台,比2000年同期增长40.6%;中国网民的数量已达到3370万人,比2000年同期增长49.8%。这其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网络的发展为中国青少年带来了走向世界,了解世界,丰富知识的广阔天地;但同时网络的安全问题,也日益成为青少年家长及青年网民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