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确定法人的国籍问题,是国际私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各国学者对此主张纷纭,颇有争议;各国法律所采用的主张也各不相同,互有矛盾。随着我国对外关系的广泛展开,特别是在对各国日趋频繁的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中,必然会涉及到确定法人的国籍问题。本文拟就此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一、法人有没有国籍?为什么要确定法人的国籍? 什么是法人?法人是按照法定程序成立的,具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独立的财产,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享受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法人在国际民商事交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法人国籍是国际私法上很重要的问题,各国以其自身利益不同采取不同标准来确定法人国籍,因此研究法人国籍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国际上尚无统一标准确定法人国籍。随着各国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的广泛展开,必然涉及确定法人国籍问题,本文就此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3.
法人作为国际私法的主体,在其参加国际经济交往中产生的许多问题,都涉及到法人的所属国问题。法人的行为能力一般是按法人的属人法即法人所属国的法律来确定。法人在其参加国际经济交往中产生的纠纷,有时按法人的属人法解决。一国给在本国从事经济活动的外国法人以什么待遇,也因法人的所属国不同而不同等等。由于法人和自然人同作为国际私法的主体,两者同具有独立的人格和法律行为能力,所以,在理论和实践中,人们将表明自然人所属国的“国籍”运用到法人上,以法人的“国籍”来表明法人的所属国。  相似文献   

4.
船舶国籍是源于确定船舶管辖的归属和有效地维持处于公海中的船舶内部秩序以及公海秩序。各国法律有关船舶国籍取得与丧失的规定不一致而引发船舶国籍问题。如何应对船舶国籍的多重国籍问题和船舶国籍的无国籍问题,有待国内法上的趋同化与国际社会立法统一化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国际社会中人员交往极其频繁,国籍冲突所造成的不便和困难成为国际私法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自然人国籍冲突最为有效和根本的方法莫过于统一各国的国籍立法,但这一浩大工程显然在短期内无法完成。那么,在既存的自然人国籍冲突的情况下,国际社会不妨通过首先共同确立解决自然人国籍冲突的最密切联系、意思自治、参照当事人父母国籍或住所等基本原则,继而根据国籍冲突的不同类型寻求具体的解决方法,尽可能为各国法院在解决国籍冲突的司法实践方面提供大致相同或相似的做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与各国之间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人口流动日益增多,而如何确定来往与不同国家之间的自然人(个人)的国籍,不仅涉及到国家和本国国民的权益,而且涉及到一国与别国的关系。一、确定自然人国籍的国际意义国籍是指一个自然人(个人)具有的某一国家的公民或国民的资格,是连结自然人(个人)和国家的法律纽带。国家授予自然人(个人)以国籍,使  相似文献   

7.
自然人作为国际私法中最主要的权利主体,自然人的国籍问题是国际私法中基本的问题。国籍冲突,是指由于各国关于自然人取得、丧失或者恢复国籍所采取的原则或者所实行的主义不同,使得一个自然人同时具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国籍,或者没有任何一国的国籍的情况。国籍冲突有积极冲突和消极冲突两类,解决方法也应分类规定,本文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8.
一、法人犯罪概念的历史发展法人犯罪概念是从犯罪概念分化出来的。原来的犯罪概念,是专指个人(自然人)犯罪,法人犯罪出现之后,法人犯罪概念才逐步地从犯罪概念中分化出来,成为区别于自然人犯罪的独立的犯罪概念。法人犯罪概念的确定与发展与法人刑事责任在各国刑法上的确定和发展基本上是同步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著名国际法学者李浩培教授所著的《国籍问题的比较研究》(1979年商务印书馆版),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国籍法专著。作者研究了近一百个国家的现行国籍法和各国有关国籍问题的历史与实践,参阅了大量的有关国际公约、判例以及国际学术团体和学者的论著,对国籍问题的各个方面作了深入系统的比较研究,资料丰富,内容充实,对我们了解和研究国籍问题,颇有参考价值。本书除引言外,共分五章: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为原始国籍,第三章为继有国籍,第四章为国籍的丧失和恢复;取得和丧失国籍的效果,第五章为国籍的抵触。  相似文献   

10.
国际商事仲裁裁决国籍概念的提出是以承认仲裁的地域性为基础的.《纽约公约》提供了两种确定国籍的方法——裁决做出地标准和程序法律适用标准.虽然程序法律适用标准在理论上更为合理,但终因与实践的脱节而逐渐被各国所抛弃,裁决做出地标准成为了主流标准.《纽约公约》不仅将裁决的国籍作为承认与执行的前提,也将其作为撤销权行使的依据,而展望国际商事仲裁制度的未来发展,裁决国籍的功能定位或将只适用于撤销领域,对于裁决的承认与执行有采取国际主义的趋势.当前,我国应通过立法的形式明确裁决国籍的功能定位及其确定标准.  相似文献   

11.
杨桦 《河北法学》2012,(2):132-137
国际商事仲裁裁决国籍概念的提出是以承认仲裁的地域性为基础的。《纽约公约》提供了两种确定国籍的方法———裁决做出地标准和程序法律适用标准。虽然程序法律适用标准在理论上更为合理,但终因与实践的脱节而逐渐被各国所抛弃,裁决做出地标准成为了主流标准。《纽约公约》不仅将裁决的国籍作为承认与执行的前提,也将其作为撤销权行使的依据,而展望国际商事仲裁制度的未来发展,裁决国籍的功能定位或将只适用于撤销领域,对于裁决的承认与执行有采取国际主义的趋势。当前,我国应通过立法的形式明确裁决国籍的功能定位及其确定标准。  相似文献   

12.
国籍和住所是国际私法上最重要的两个连结点,构成传统国际私法中的属人法,确定自然人的国籍和住所尤为重要。当前国际私法立法草案关于国籍、住所的确定和在住所冲突时住所地法的确定都做出了规定,本文围绕立法草案所设计的法律制度进行探讨,指出其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怎样判断外国法人的国籍,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都没有统一的认识。目前,我国在吸引外资方面采用注册地说作为判断外国投资者的国籍,其优点是简便易行,但存在诸多弊端,而以资本控制说作为我国判断外国投资者国籍的依据,则有利于消除注册地说的弊端。  相似文献   

14.
国籍是指一个人属于某一国家的国民或公民的资格。具有一国国籍的人与该国有着永久的法律联系,无论他在何地,都要服从该国的管辖,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一定的权利和承担一定的义务。当他在国外时,如果他的正当权益受到侵犯,可以得到该国的外交保护。有关国籍问题,通常由各国国内立法加以规定。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制定有单行的国籍法,也有些国家在宪法和其他法律(如民法等)中规定有关国籍问题的条款。国籍  相似文献   

15.
法人犯罪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全世界.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我国近年来也出现了不少关于惩罚法人犯罪的立法例,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对法人犯罪的惩处却不尽如人意,判例十分少见.这与我国当前法人犯罪较为严重的客观情况不相称,因此,对惩治法人犯罪的有关理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有效指导司法实践,这无疑是每一个法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笔者不揣浅陋,对惩治法人犯罪的理论与实践,谈点拙见,以就教于法学界的师长和同仁.一、法人能够成为犯罪主体法人是依法成立,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在现代各国刑法和刑罚理论中,对法人可否成为刑法中被定罪处刑的犯罪主体,有着不同的规定和主张:资本主义大陆法系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法人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立法与研究概况在现代各国刑法和刑法理论中,对法人可否成为犯罪主体及其刑事责任问题,有着不同的规定和主张。大陆法系国家以及各社会主义国家,一般否定法人可以作为犯罪主体并被追究刑事责任;英美法系的主要国家,则倾向于肯定法人可以作为犯罪主体并被追究刑事责任。近年来,也有大陆法系的国家如日本等,在一些单行的经济、行政法律里设立了把法人作为犯罪主体并追究其刑事大任的规定。我国现行刑法典第5条至第8条关于刑法对人的效力,以及第14条至第16条关于犯罪人条件的规定中,都没有承认法人可以…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生殖过程已经进入到了可以利用生殖技术,代替自然生殖过程的阶段。由此,就带来了一系列有关非自然生殖的法律问题,其中非自然生殖方式生育的婴儿的国籍问题也就很自然的提了出来。国籍是指一个人属于某国家的国民或公民的资格。国籍的取得可分为因出生取得和因入籍取得两种。因出生取得国籍,各国所采取的原则不同,有的采取血统主义原则,有的采取出生地主义原则,有的兼采上述两种原则,即混合原则。因入籍而取得国籍,即自愿申请并经批准而取得该国国籍。广义的入籍还包括婚姻、收养、准婚生等事实而依有关国家法律规定取得该国国籍。  相似文献   

18.
“国籍”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一个自然人具有某一国家的成员资格,即为取得该国国籍。取得国籍应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他对国家应尽义务,另一方面是国家对他的保护。目前,世界各国的国籍取得采取下列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   

19.
自然人的国籍积极冲突,是指由于不同国家对国籍的取得、丧失和恢复所采取的原则或主张不同,使一个自然人出现同时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国籍的情况。自然人的国籍积极冲突往往在国际交往上导致许多困难,也对涉外准据法的适用造成诸多困惑。因此,解决自然人的国籍积极冲突在国际私法上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有急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关于法人本质是什么的问题,在理论上始终存在争议,尤其是"法人拟制说"和"法人实在说"的对立。前者主张法人是观念上的整体、是法律拟制的产物,后者认为法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实体。但这两种学说实际上都没有涉及法人的本质。本文对"法人拟制说"和"法人实在说"进行再解读,试探究法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