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初,农民收入增长较快,与农业生产经营的外部环境较好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当时乡镇企业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其吸纳率大于劳动力的产生率,这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集体经济还比较雄厚,承担了一部分社会负担,农民的社会成本比较低,其经营效率相对较高;外贸管制严,国外农产品对农业的冲击不大;农产品还处在短缺阶段,不存在市场问题;政府对农业和农民还负无限责任。但是,从1984年以后,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农民增收状况是呈直线下滑,农民收入增幅的下滑虽然是多方面的因素引起的,但是增收的外部环境不断恶化也是重要的原因。一、因素分析1、…  相似文献   

2.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和今后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键。当前农民收入的特征:一是农业收入降低,但仍是农民收入的大头;二是非农产业收入支撑着农民收入增长;三是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四是增收依靠市场的作用明显增强。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有国家政策作用的弱化、农产品价格下跌、农业投入下降、农民负担过重等。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的措施:靠结构调整,拓宽增收领域;靠科技创新,提高增收的科技含量;靠深化改革,为增收提供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3.
财政支持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农”问题归根到底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农民收入状况不仅决定农民的购买力,决定农村的改革和发展,而且关系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全社会的稳定,直接影响我国工业化的进程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步伐。近几年,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消费需求不足,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据统计,2001年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率仅为4.28%,导致2001年GDP增长下降0.6个百分点。今年,由于SARS疫情等因素影响,农民来自非农收入增长减缓,农民增收难度进一步加大。如何提高农民收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农村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农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撑。实践证明,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拟从财政支持的角度,结合武汉、黄石、鄂州等三市的实际情况,对农民增收的重要性、科技对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农业科技存在的问题以及财政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一推双带”活动。即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带动农民素质提高、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吉林省通过开展这一活动,实现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壮大县域经济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农民素质.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孟兆娟 《前沿》2004,(2):101-103
近几年来 ,农民收入增幅逐年下降 ,导致下降的原因有 :一是经济周期低迷 ,农民就业不充分 ;二是农民非农就业机会减少 ;三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增收作用在短期内难以发挥出来 ;四是农业经营规模小、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有 :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效益 ;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 ;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 ;扩大农地经营规模 ,提高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6.
宿瑞金 《前沿》2003,(12):93-95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经成为制约扩大内需的重要因素。可以从农村劳动力就业非农化、改革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抓好减负工作等方面入手 ,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  相似文献   

7.
西部贫困地区农民收入问题应当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分析了农业收入和农外收入增长所面临的困境以及现行体制、国内经济大形势对农民收入增长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对如何使农民增收提出了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8.
今年1月10日自治区召开了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题的农村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若干问题的意见,对全疆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我州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我州将把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根本任务,把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作为根本途径,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以工业化富裕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中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增加农民收入。收入问题的本质是就业问题,尤其是让富余劳动力到非农领域就业。加速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提升农民就业技能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增强乡镇企业吸纳能力,推进城镇化建设,是解决农民问题的首要任务;拆除城镇户籍壁垒扩大劳务输出,促进富余劳动力合理流动,通过"阳光工程"培训达到转移就业增收,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0.
影响农民收入增长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1983年~2005年的统计数据为研究基础,分析了各生产要素对提高农业劳动力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化肥使用量、人均机械量、人均耕种面积、科技进步等因素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所以,必须加强农业技能培训,注重科技推广,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另外,劳动力的彻底转移是农民增收的理想方式,所以大力推进城市化,让农民尽快转移到生产力较高的现代工业部门是增长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主线,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民收入增长与国家的政策、市场的好坏、农民的文化素质密切相关。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快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和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政府责任,优化增收环境,探索增收对策。  相似文献   

12.
破解“三农”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农业效益低、农民收入少、农村发展慢为核心的"三农"问题直接影响我国的小康社会建设."三农"问题的集中表现是城乡差距过大,农村人多地少、劳动力就业困难,农民收入水平低,农业公共投入不足,综合生产能力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等."三农"问题的成因是历史上造成的二元经济结构,政策偏差导致的农村资金流失多、农民税费负担重,制度原因造成的生产效率低等等.解决"三农"问题应从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和消除二元经济结构入手,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完善的政策支持系统,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及促进农民增收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具体措施是:把乡镇企业的发展同兴建小城镇结合起来;引导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向城市流动;积极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农民自身的素质;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同志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项重要工作是要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广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途径,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红河州是边疆落后地区,农村人口占全州人口70%,农民收入水平很低,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是1991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42元,较之全国平均水平3255元差距就更大了。因此,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全州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下更大决心,努力探索和构筑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着力点,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一、加强对农民的科技文化教育,提高劳…  相似文献   

15.
关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社会,是新时期我国提出的具有创新思想的发展理念和战略目标。农村、农业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密不可分。农村和农业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说到底是农民收入问题。近年来,我国农业虽然年年增产,但农民却难以增收,农民收入波动大,种粮积极性不高。农民增收困难,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瓶颈。当前农村和农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农业年年增产,但农民却难以增收,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农民增收困难这是全国的共性问题,在粮食主产区表现得尤为明显。从吉林省情况看,2004年农民人…  相似文献   

16.
三元结构条件下中国农村基础设施供给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降低农业生产支出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具有显著作用。二元结构条件下基于农业辅助型战略,中国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不足问题严重。信息经济的出现,中国社会逐步确立了三元结构的经济和社会形态。因此,研究三元结构条件下的农村基础设施供给规律,对于实现农民增收,无疑具有极强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7.
王国斌 《政策》2004,(9):32-33
为促进农民增收,今年初,夷陵区专门进行了研究,及时组织开展了以“抓调研助增收”为主题的“千名干部万户行”活动。我们认为,要有效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必须在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生产标准化、农民市场组织化、农村城镇化上下功夫,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当前 ,我省农业发展已进入了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 ,农业发展面临着农产品结构性卖难 ,农民增收趋缓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大力发展畜牧水产既是新阶段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也是解决当前农业诸多问题的重要途径。1、从增加农民收入的要求看 ,必须加快畜牧水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事关农村稳定和国民经济发展大局 ,是现阶段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农民增收中 ,畜牧水产业一直占据着五分之一的份额。但是近几年来 ,由于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 ,受国内外市场的影响以及连续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 ,畜牧水产业在农民增收中的份额呈…  相似文献   

19.
王百平 《人大研究》2005,(6):F004-F004
和谐社会,简单地说,就是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处于巨变和转型过程中的中国社会,目前有诸多不和谐问题,如经济循环不畅、阶层矛盾加剧、政务摩擦不断、区域关系失衡、生态环境恶化等。追究根源,这些现象又都与城乡差距拉大、农村发展滞后如影随形地纠缠在一起。因此,“三农”问题是当前中国社会一个最具根本性、最有决定性的社会不和谐问题,也是最棘手、最难解决的社会不和谐问题。中国是一个地道的农业和农民大国,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农村的发展滞后,农民占我国国民大多数的现实,决定了“三农”问题与其他社会问题相比较,更具有基础性和连锁反应性的特点。“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而农民增收的根本举措是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改革开放近30年的实践告诉我们:解决农民就业,一是农业,二是乡镇企业,三是外出务工经商。我省是一个欠发达的农业省份,全省2600万人口中,农业人口有2046万人,绝对贫困和低收入人口在700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约1200万人,富余劳动力300多万人。经济落后、城乡差距大、农民贫困是最基本的省情。由于地处西北内陆,观念、资本、技术、产品销路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限制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因此,我省依靠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增长。农业依然是我省农民最主要的就业方式,全省7300多万亩耕地,60%多是山地和旱地,人均3.5亩,仅能维持基本的生活需要。我国绝大部分农产品价格已高于或与国际市场价格持平,在中国加入WTO的形势下,农产品价格不可能再提高,要依靠农业富裕,必须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一是发展特色农业,农产品品种结构和质量向优质、专用、多样化发展,这种建立在土地种养之上的结构调整尽管是十分有效的,但同时也是比较有限的;二是逐步实现农业生产和经营上的规模化,这是农业成为真正赚钱产业的惟一出路。因此,农业内部对劳动力的需求整体上将是一个递减过程。所以,农村劳动力只有进城务工,走转移这条路子,才是增加农民收入最快、最直接、最见成效的办法。2004年我省共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324.25万人(次),约140万人;实现劳务总收入64.40亿元,为农业人口人均增收310元,占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1840元的六分之一。劳务输转已切实发展为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的劳务经济。一是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有效地解决了群众的吃饭问题。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就业,一方面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另一方面非农化过程提高了农产品价格,从而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近几年来,我省部分地区遭受了各种自然灾害,但人民群众生活稳定,未出现大批外出讨饭的现象,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劳务输转发挥了作用,劳务输转已成为农民的“铁杆庄稼”。  相似文献   

20.
刘芳鸣 《人民论坛》2011,(7):200-201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农民增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但其中也存在着劳动力转移组织化偏低、劳动力素质偏低、转移政策落实不到位、劳动力工作环境差且权益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对此,无论是政府和个人,都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同时规范规范劳动力市场,适当拓展境外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