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怒族鲜花节     
徐锐 《今日民族》2012,(12):34-34
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日,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怒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鲜花节. 在怒族人民的传说中,鲜花节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但都和一位他们热爱的仙女有关,所以鲜花节也叫仙女节.仙女是一位聪明、勤勉、善良、漂亮的怒族姑娘,她的名字叫阿茸.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由于气候不好,怒族人生活的地方遭受旱灾,田地干枯、山野荒芜,人们生活十分艰难.阿茸姑娘挺身而出,她不畏艰险劈开悬崖,在高黎贡山上凿出一个大岩洞,将泉水引入怒寨.人们有水喝了,土地也湿润了,草绿了、树活了、庄稼也长好了.  相似文献   

2.
怒族自称“努苏”、“阿努”、“怒”、“阿龙”,人口约27万余人,是生活在怒江流域的一个古老民族,他们世代居住在怒江两岸的重山峻岭之中。其村寨大多分布在半山坡、山腰台地或山脚下,特殊的生活环境,形成了怒族人民对高山的自然崇拜习俗。在怒族人民中间,流传着许多有关高山和雪山的神话,最古老、最流行的传说是高山有“山母”,住在山洞里,山洞大都是钟乳石山洞,钟乳石浆滴成的各种造型都被附会以丰富的想象,久而久之,形成了每年夏历三月十五日朝拜“山母”的节日———“朝山节”。“朝山节”过去叫“山母节”,因时值鲜花盛开之季,故又称…  相似文献   

3.
“达比亚”听来十分洋气,但它却出在最土最偏远的滇西怒江大峡谷。在这个大峡谷中,生息着仅有二万多人的一个“小民族”──怒族。怒族虽小,音乐的底蕴却十分丰厚,世代操持着自己的家什──达比亚。达比亚是一种类似琵琶的乐器,旧时,怒族人闲来便要弄弄它,让淙淙琴声与山泉林涛一起混响出生活的滋味。怒族青年谈恋爱,男的奏响达比亚、女的拨动口弦,自始至终不须递只言片语,全然用音乐来传情达意。而近年来,现代文明的触须正无可抵挡地伸进深山老林,惑于灯红酒绿的怒族青年,渐渐对“老朽”的达比亚失去兴趣,懒得记谱、无心练琴…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批准云南省人民委员会1956年9月18日关于设置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报告,并决定:撤销贡山县,设置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以原贡山县的行政区域作为贡山独龙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一个经典话题。很多人类学家对文化都做了阐释,而木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分支,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对于怒族来说,在其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下,无论是在生产、生活还是在精神生活中,对木的使用和记载都是极为普遍的,木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已经深入了怒族人的生活中。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怒族木文化也发生了变迁,本文通过对老姆登村的怒族对木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做出分析,分析木在怒族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此透析怒族的木文化。  相似文献   

6.
书评     
正重温历史、昭示未来。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传递着云南边疆民族百年来最暖心最动人的家国记忆。党民情深,鼓舞人心,党民齐心,共创未来!《边疆人民心向党》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献礼作品。书中以建党百年为时间坐标,以七彩云南为空间坐标,重点展示了傈僳族、怒族、独龙族、基诺族、德昂族、  相似文献   

7.
怒族     
怒族人口约一万九千多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碧江、福贡、贡山三县及兰坪县的兔峨乡。此外,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县也有少数怒族居住。怒族自称“怒苏”(碧江)、“阿怒”(福贡)、和“怒”“阿龙”(贡山)。他们大都居住在怒江两岸海拔1.500—2.000米的山腰台地上,与傈僳人民交错杂居或小块聚居。怒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没有文字。  相似文献   

8.
怒族民居     
王力 《今日民族》2005,(9):45-45
怒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早在唐朝就已有对怒族的记载。怒族主要分布于怒江大峡谷及澜沧江边,是这两岸最古老的民族。怒族的民居由于受地区自然环境不同,支系生活习惯的差异,宗教信仰不同的影响,也就形式各异。史书中曾有对怒族的房屋有所记载:“覆竹为屋,编竹为垣。”但怒族民居并非只此一种,其形式大致有:干栏式竹楼、木楞房、土墙房几种。干栏式竹楼,怒族人俗称为“千脚落地房”,其形式类似于重庆“吊脚楼”,它是根据怒江大峡谷山高坡陡的特点,依山就势建造的。居住在怒江峡谷的怒族因为山高坡陡,基本上无法建造平房,所以在修建房屋时…  相似文献   

9.
怒族同心酒     
程超 《今日民族》2011,(7):26-29
酒是怒族人民待客的必需品,贵客光临,必以酒相待。在比较欢快热闹的场合,不论男女老少,如果将某人视为知己时,便要与他喝“同心酒”,怒语为“立团易”。同心酒不是一种酒类名称,“同心”即“同心同德”。  相似文献   

10.
怒族仅有27500多人,其中95%分布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怒族是当地的土著居民,有着悠久的历史,有6000多人,主要分布在丙中治乡和棒当乡。汽车沿着怒江边崎岖而狭窄的山路缓缓走进怒江大峡谷的深处,我也随着汽车走进了那片美丽、祥和的乐士。鲜花节鲜花节,又名仙女节,是贡山怒族最隆重的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贡山怒族都要欢度鲜花节。现在鲜花节也是当地怒族重要的祭祝活动。鲜花节源于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一位名叫阿茸的姑娘聪明美丽、心灵手巧。一天,阿茸织布时看见蜘蛛织网而发明了…  相似文献   

11.
怒族村寨大小不等,大者四五十户,中等者二三十户,小者仅十余户。这些聚居村落大都是由具有血缘关系的家族组成,如福贡县的木两甲、阿尼岔两个自然村落,就是由“谷乃比”、“次邦”两个父系家族组成的。以家族或氏族为单位组成聚居村落,这是怒族村落的一个特点。这些彼此有血缘关系的氏族或家庭,不仅同居于一个村落内,维系着彼此的物质联系,还共同崇拜着一个图腾动物,维系着彼此的精神联系。怒族称氏族为“起”,蜂氏族叫“别阿起”,虎氏族叫“拉么起”,此外还有马鹿氏族、麂子氏族、巨蛇氏族等……。各氏族或村寨都以所崇拜的图腾动物作为氏…  相似文献   

12.
在怒族文化中 ,女性人格主体的地位是崇高而神圣的。虽然怒族也经历过父系文化 ,但由于地理环境、社会生产力等因素 ,母系文化遗风犹存 ,女性美好的个性品性并未被过分扭曲 ,由于有这样的“先天条件” ,因此 ,当现代机制和文化一俟出现 ,怒族性主体人格即得到了丰富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地处滇西北横断山脉纵谷区,全县幅员4388平方公里,总人口19.05万人,境内主要居住着白族、普米族、傈僳族、怒族等14个少数民族,是全国唯一以普米族命名的自治县.  相似文献   

14.
怒族仙女节     
在怒族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在丙中洛山顶上的钟乳石前举行的仙女节节日活动。仙女节主要流传在云南的贡山县一带,是怒族最隆重、最具特点的民族节日。仙女节的传说凄美动人:相传在很久以前,由于怒江上没有桥,两岸的怒族人家常常是  相似文献   

15.
杨四英 《创造》2021,29(4):66-71
一、怒江州的发展概述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怒江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辖4个县(市)、29个乡(镇)、255个村委会、17个社区,总人口为54.7万人,占地面积为1.47万平方公里.怒江州成立于1954年,是我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境内居住着傈僳族、怒族、独龙族、普米族等22个少数民族,是中国少数民族族别最多和中国人口较少民族最多的自治州.一直以来怒江人民都保持着刀耕火种、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与外界的接触较少.  相似文献   

16.
人大代表是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也是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作为市人大代表和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他恪守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党性原则,恪守着一份对社会的真诚和责任,满腔热情、埋头苦干。他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足本职岗位,积极服务群众。他就是上海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上海市奉贤区科委主任汪鸣。履行代表职务年五年来,他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利益,时刻以代表的标准衡量自己、要求自己,忠实履行一名人大代表的职责。  相似文献   

17.
向时代楷模学习,就要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境界。“以热爱祖国为荣”“以服务人民为荣”,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内容,是每一个公民应当秉持的基本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张丽莉、吴斌、高铁成等英雄人物,面对危险挺身而出、奋勇担当,义无反顾做出自己无悔的选择,展现的是对祖国的深深挚爱、对人民的大情大义。爱莫高于爱祖国、爱人民,心里装着祖国、装着人民,才能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以自己的付出和牺牲促进社会进步、增进人民幸福。  相似文献   

18.
月色知子罗     
黑夜来袭,浅黄的云隐藏着无数的手,拉扯着月亮。月亮想努力地钻出云层,这样的夜景恰恰给人一种黏稠的感觉。怒族山寨知子罗的夜有着说不清楚的粘连,  相似文献   

19.
《若邓》,也称"绕邓",是怒族若柔人的一首小三弦曲调,它同另一首曲调《阿楼诗杯》齐名。1993年10月23日,当我在兰坪县兔峨乡若柔人聚居地——碧鸡岚村采访的时候,承蒙怒族退休老先生李兆龙亲自为我弹奏和展示,使我更能体会其意境和寓意。  相似文献   

20.
面对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大背景,怒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也面临新的形势:一方面,怒族人口较少且与其他民族大杂居,保护传统文化特别是原生态文化的难度较大,受主流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群众的选择性、多样性、崇外性增强,建筑、服饰、语言、习俗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在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走向文化趋同的路子;另一方面,怒族支系复杂,有语言无文字且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