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9 毫秒
1.
蔡翠红 《美国研究》2012,(3):107-121,5
在中美关系各领域,网络空间问题在极短时间具有了极其重要的意义。网络空间不仅对传统中美关系形成了冲击,而且还引发了相应的博弈与竞争,如网络空间治理权之争、网络战略优势竞争,以及与之相随的网络技术优势的夺取、网络军备竞赛和网络话语权竞争等。网络事务管理的主权性与网络空间运行的开放性之间的矛盾构成中美关系网络冲突的根源。网络空间的全球性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网络信息安全等共同威胁,促成了中美关系在网络空间的合作,如在网络治理的国际制度建设、应对网络犯罪、技术合作、网络冲突控制等方面。避免网络空间的中美关系走向安全困境,需要相对稳定的实践。对网络监管和网络主权的认同、建立中美网络空间的战略互信是实践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欧盟投资计划的最新进展及对接现状,运用SWOT分析方法,从中欧各自优势及劣势、合作机遇与面临挑战等视角考察了中欧双方发展战略有效对接的经济基础、可行性及合作领域。本文认为,欧盟拥有成熟技术与品牌优势,中国拥有雄厚资金与市场优势,中欧双方可以通过国际产业产能合作、国际金融合作以及双向投资与贸易自由化等途径实现中欧优势互补和合作共赢。中国应以中欧国际金融合作为先导,扩大人民币在中欧合作项目中的使用,选择以点带面的重点国家与重点行业为合作突破口,积极推进中欧国际产业产能合作、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建设,以及合作开发第三方市场及资源能源等。  相似文献   

3.
作为全球公地之一的太空已经成为国际合作的一个领域。中欧双方都有在太空合作的需要,而且可以从合作中收获诸多好处。中欧太空合作主要在三个层面上展开,即中国与欧盟层面、中国与欧空局层面和中国与欧盟成员国层面,迄今合作成果丰硕,为世界树立了太空合作的典范。当然中欧太空合作还面临一些挑战,也就是需要解决太空合作的定位问题、太空透明与信任建设机制问题、太空技术转让问题,以及如何约束太空武器化问题。但总体上,中欧太空合作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4.
2010年,由于《里斯本条约》的生效、《欧盟2020》战略的问世,尤其是主权债务危机的困扰,欧盟面临着内部调整和外部扩展的多重挑战。在此压力下,欧盟将对外战略东移,开始重点经营与中国的关系。本文回顾了2010年中欧关系的发展,认为中欧双方在经贸关系、科技合作、政党外交、社会合作、文化交流等领域取得了进展,在其他领域里的合作机制不断推进。然而,由于缺乏相互的深层了解,中欧之间存在着严重的认知鸿沟,将对中欧关系的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容克投资计划是新时期中欧构建合作共赢伙伴关系的新形式。中欧战略对接首先集中于基础设施领域互联互通与国际产能合作。目前双方已搭起了初步的合作框架,但对接进程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欧盟对"一带一路"的战略认知、欧洲战略投资基金(EFSI)管理结构问题,以及欧盟相关政策法规的不确定性与市场风险等。对此,中欧需保持和加强政策对话,通过多元化方式落实和推动多层战略对接,加快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以此降低投资风险和保证对接合作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6.
特朗普上台后,美国政府对网络安全政策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随着美国政府、国会和部分战略界人士把应对与中俄之间的大国竞争作为国家安全战略重点,特朗普政府把网络空间的大国竞争作为美国面临的主要挑战。为了维护在数字空间的优势地位,美国政府加强了对关键基础设施的保护,努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大力提升网络军事能力。相较于奥巴马政府,特朗普政府的网络安全政策进攻性更强,客观上推动了网络空间的军事化进程。在"美国优先"和"以实力谋和平"的思想指导下,美国从自身的利益和需求出发处理网络空间事务,其激进的网络战略强化了大国博弈和网络威慑行动,同时也导致全球网络治理进展缓慢。尽管美国力图在数字空间建立持久的优势,但它必须面对一系列挑战。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地缘政治学与战略心理学进行交叉研究文章发现,面对海陆复合型崛起大国,海权霸主更多表现出"知觉警觉"的特征,而其周边陆权邻国则更多表现出"知觉防御"的特征。前者倾向于根据权力的结构性对崛起大国采取积极制衡,而后者倾向于根据权力的关系性对崛起大国采取融合威胁的合作或推责。因此,只有当海陆复合型崛起大国对周边陆权邻国明显构成安全威胁时,才会促使它们同海权霸主结成制衡同盟。"腓力陷阱"可以被视为海陆复合型崛起大国因未能认清和利用海权霸主的"知觉警觉"与陆权国的"知觉防御"之间的战略分歧所引发的后果。更确切地说,失败的崛起大国不仅没有理解"知觉防御"的大陆原理本应是其分化战略中的有效支撑,反而因其周边外交的战略冒进帮助了海权霸主建立反制性同盟。对于已获得陆权支配地位的大国来讲,避免追求绝对陆上霸权的战略冒进,转而追求在"不平衡的多边均势"中保持相对优势,则会在"知觉防御"的大陆原理作用下促成周边国家争相推责,从而使海权霸主因无法在陆上找到足够有效的战略盟友而难以推行战略遏制。  相似文献   

8.
经贸合作一直是中欧关系持续发展的基石。欧盟是中国重要的外资来源地之一。近年来中国对欧盟投资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双边合作的新领域。相比中欧贸易,中欧相互投资水平仍较低,发展中欧投资合作潜力巨大,推进投资合作已成为中欧双方共同的目标。本文从中国、欧盟、中欧关系及全球的角度对影响中欧投资合作的一些因素作了分析探讨。在国内外经济新常态下,扩大中欧投资合作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许多有利的因素,当然也有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通过双方的努力来解决。  相似文献   

9.
本文系统分析了中国与法国在气候环境领域的合作:成就、特点、动因、问题、前景。两国气候环境合作成就显著,较之中美、中欧、中德具备优势,从政治、经济、理念三方面分析原因,尽管合作面临三大问题,但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10.
经贸合作一直是中欧关系持续发展的基石。欧盟是中国重要的外资来源地之一。近年来中国对欧盟投资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双边合作的新领域。相比中欧贸易,中欧相互投资水平仍较低,发展中欧投资合作潜力巨大,推进投资合作已成为中欧双方共同的目标。本文从中国、欧盟、中欧关系及全球的角度对影响中欧投资合作的一些因素作了分析探讨。在国内外经济新常态下,扩大中欧投资合作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许多有利的因素,当然也有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通过双方的努力来解决。  相似文献   

11.
2011年,中欧关系在欧洲债务危机中稳定发展。中欧贸易保持良好增长,双方在经贸领域的法律合作加深,但分歧和争端犹存;中欧科技领域的合作继续深化,中欧政治交往呈现多层次和宽领域的特点;中欧公众相互认知的鸿沟有所加大,但社会合作进展平稳,文化交流逐渐走向战略性和常态化;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务实合作得到加强,中欧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总体来看,中欧关系的发展前景良好,但在一些传统领域的分歧仍然存在,并将持续对中欧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多边主义意愿下降,世界舆论和学界出现了中国和欧盟合作引领全球治理的观点。本文主要分析新形势下欧盟的全球治理诉求及其对华战略和政策取向,一方面考察中欧合作的机遇和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分析其所面临的问题和障碍。本文认为,中欧在全球治理领域确实存在较大的合作空间,但在欧盟全球战略和对华战略思维发生重要变化的背景下,这种合作乃至双方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也正在面临新的挑战,不仅会受到当下国际体系结构深度调整的影响,而且可能更多地受到欧盟对华认知的较大变化及其相应战略调整的诸多制约。  相似文献   

13.
建党百年之际,梳理归纳百年中欧政党交往工作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通过对百年中欧政党交往的历史回顾,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大多从对欧政党交往开始,进而超越意识形态差异,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对欧政党交往之路。百年中欧政党交往浓缩了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的精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的显著特色和具体经验。在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影响下,中欧关系出现新的复杂敏感因素,中欧政党交往面临新的难题。展望未来,中欧政党交往应立足战略高度,坚持党际关系四项原则,推进发展新型政党关系,切实破除各种障碍因素,为中欧关系及中欧合作营造有利的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14.
李恒阳 《美国研究》2016,(4):101-121,7
2015年以后,美国的网络安全形势出现了新挑战。网络犯罪呈现出更大的破坏性,恐怖组织频繁利用网络扩大影响,俄罗斯黑客逐渐成为美国在网络空间的主要威胁。为了应对数字领域的新挑战,奥巴马政府调整了美国的网络安全政策。2016年推出的《网络安全国家行动计划》,在总结奥巴马七年多执政经验的基础上对美国在数字时代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策略方针。美国通过各种手段强化打击网络恐怖主义力度,完善政府与私营企业的合作,努力推动国际层面的网络安全合作。未来,美国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巩固网络空间稳定。美国将强化网络威慑能力建设,加强网络安全信息共享并清理美国境内的恶意网络行为,在网络空间攻坚克难,为实现本国的政治、经济、安全等利益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现有国际关系理论从不同视角或层面解释了中欧合作现象,不过这些理论难以对历次中欧战略合作提供前后一致的解释。针对这一不足,本文提出了威胁认知-主权干预的理论解释模式。该理论解释认为,如果中国和欧洲大国之间具备共同的威胁认知,并且满足互不进行主权干预的条件,双方就能实现某种形式的战略合作,包括近年来建立的中国和欧盟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文章通过选取外交史典型案例以及有关数据库检验了该理论解释,并从对象和时段两个维度扩展了其解释范围。在结论部分,作者总结了该理论模式之不足以及未来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中欧金融合作的过程、动因、路径以及前景进行了分析,认为欧盟国家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中国加入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不仅意味着中欧金融合作经过多年努力达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而且也标志着中欧关系开始走向新的阶段:双方通过不断加强的资本纽带,正从传统的贸易伙伴逐步转变为全球合伙人。本文认为金融合作对于"锁定"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避免欧洲走向封闭的"大西方",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亚欧会议促进了中、欧、东盟在全球性和地区性问题上的多边协调和务实合作,推动了中国—欧盟、中国—东盟、欧盟—东盟双边关系发展。中欧对亚欧合作的重视以及亚欧经济关系的重要性增强是亚欧会议对中、欧、东盟关系产生积极作用的主要原因。但由于亚欧会议缺乏合作机制,东盟借助亚欧会议推行大国平衡战略以及欧盟同亚洲国家的价值观有差异,亚欧会议在推动中、欧、东盟关系发展问题上有较大的局限性。中国应加强中、欧、东盟关系,为中国成为世界大国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宋坚 《德国研究》2001,16(3):43-45
本文分析了欧元启动对中欧经济合作、中欧贸易、人民币自由化、中国外汇储备及外汇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日本素有报业大国之称,但这次金融危机的出现使得日本报业面临发展的困境。面对金融危机,日本报业会采取何种应对策略,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中日传媒人和专家学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在金融危机下日本报业面临的发展困境及应对策略,以期为我国报业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发展提供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20.
奥巴马政府在第一任期内完善了网络安全的制度建设和机构建设。美国政府通过重视关键网络基础设施的保护,不仅提升了民众的网络安全意识,而且有利于政府与私营机构间的合作。在奥巴马第二任期,美国政府努力促进与私营企业的合作,希望增加企业遵守政府法令的积极性。为了巩固在网络空间的领导地位,美国不仅加强自身的网络部队建设,而且与盟国及伙伴国的合作进一步深化。然而,美国的网络安全政策面临一系列挑战。"斯诺登事件"对美国的网络政策产生了负面影响。美国提倡的网络空间国际规范遭到与美国价值观不同的国家的质疑。鉴于国际形势和美国实力的变化,奥巴马在其第二任期内的网络安全目标很难完全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