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全球主要经济体普遍提出碳中和目标并加大绿色产业扶持政策力度,“以立法促产业”成为大国战略竞争的新特点。在中国绿色产业处于全球优势地位、美国借《通胀削减法案》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的压力下,欧盟以抢抓全球绿色经济新机遇、对冲全球绿色产业政策竞争压力、谋求能源安全长远保障为目标,围绕绿色产业发展的顶层战略设计和资源统一调配,推出以“绿色协议产业计划”为总体框架的一揽子绿色产业提振政策,构成欧盟加强扶植本土绿色产业发展的总体政策纲领。虽然中国绿色产业实力雄厚,产业链供应链国际融合度高,但欧盟作为中国绿色产业主要出口目的地与合作伙伴之一,其绿色产业本土化趋势或将降低对中国低碳技术产品的进口需求,给中国绿色产业优势地位带来更加严峻的挑战,并加剧中欧在关键原材料领域的竞争摩擦。当前形势下,利用欧洲能源结构调整契机,主动运筹对欧关系,稳定中欧绿色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深化中欧绿色合作伙伴关系,是维护中欧关系稳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1991年7月31日下午,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和美国总统布什在莫斯科大克里姆林宫弗拉基米尔大厅正式签署《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这是当代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历时九载终划句号美苏两国为达成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进行了长达9年的艰难曲折的谈判。 1982年6月28日,美苏代表在日内瓦开始谈判削减战略武器问题。美国提出“分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方案,意在削减数量占优的苏联洲际导弹,保持自己在巡航导弹和战略轰炸机方面的优势。苏联的反建议是,先“冻结”双方的战略武器,然后以“同等安全”为原则削减。  相似文献   

3.
漫漫谈     
崔泓 《新民周刊》2023,(13):38-39
1.吃“台”抹净芯片补助要盟友拿机密来换?新推出的“芯片法案”细节暴露了美国要把台积电“吃干抹净”的真面目,岛内质疑台积电被“坑杀”;而所谓“护栏”条款也因充斥各种“霸王条款”在韩国引发轩然大波,遭到广泛批判。  相似文献   

4.
新地区主义的特点与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 2 0世纪 80年代后期起 ,由于两极体系对峙的缓和 ,欧洲单一法案的出台与实行 ,乌拉圭回合谈判中欧洲以“以一个声音说话”导致的对欧洲“堡垒”的担心 ,以及美国的地区主义政策转向等因素 ,使 70年代以来一度停滞的地区主义 ,重新掀起了发展的新浪潮 ,人们惊呼“地区主义又回来了”。[1] 伴随着两极体系的结束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 ,90年代的地区主义更是向深层次、多维度发展。为了将 80年代以来发展的地区主义与以前的地区主义相区别 ,学术界将之冠称为“新地区主义(newregionalism)”。[2 ]新地区主义的特点2 0世纪 80年…  相似文献   

5.
美国“新欧洲”战略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伊拉克危机引发了舆论界和学术界有关美国“新欧洲”战略的议论。本文对该战略进行了初步探讨。文中指出 ,“新欧洲”战略根本上是冷战后美国对欧战略调整的产物 ,其出现带有某种必然性 ;近年来美欧矛盾的激化加快了美国对欧战略调整的步伐 ;中东欧国家主动靠拢美国为“新欧洲”战略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新欧洲”战略的实质是分化和削弱欧洲 ,即美国试图通过北约扩大在欧洲内部建立一个亲美阵营 ,利用中东欧“新欧洲”来牵制德法“老欧洲” ,以此限制欧盟的强大。“新欧洲”战略将对美欧关系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本源上讲,欧洲文化与美国文化都属于西方文化范畴,但长期以来,前者把后者视为与自己对立的“他者”,以此凸现欧洲文明的优越性。把美国文化视为“他者”的传统尽管在欧洲上层社会显得更为突出,但其实这样一种传统已经渗透到欧洲社会的各个阶层,在历史上形成了整体上的欧洲对美国文化的一种基本态度,同时也深深地影响了绝大多数欧洲人对美国的认识。对历史上欧洲人的美国观进行详细考察,既有助于理解欧洲一直存在的反美情绪,也可以从文化层面上更为深刻地揭示欧洲国家强烈抵制“美国化”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7.
翟韬 《美国研究》2023,(1):138-160+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宣传政策的方针主要围绕《美中关系白皮书》展开,主要是诉说中美友谊、离间中苏关系。美国宣传机构主要通过其在华旗舰宣传期刊《今日美国》,从中美友谊、美国不是帝国主义、反驳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美宣传三个方面入手,对华展开大规模宣传攻势。《白皮书》和美方的宣传引发了中国的强烈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掀起批判《白皮书》和反驳“中美友谊”为主轴的大型反美宣传运动。毛泽东主席系统地讲述了三个观点:美中不是友谊而是侵略关系,美国要把中国作为保护国,《白皮书》所言的中国革命性质和道路问题是无稽之谈和“唯心史观”。从后殖民视野出发,两种观念的冲突实际上是带有殖民主义色彩的“恩人家长观念”和反殖民的“革命民族主义”的交锋。美国宣传对华的“友谊”“恩德”与“保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看来则是强加给中国人的奴役与帝国主义。这种宣传战至今仍有现实回响。  相似文献   

8.
1992年2月初,布什和叶利钦在戴维营会晤后,发表联合声明称,两国不再“视彼此为潜在的对手”,而是“具有相同价值观念”的“伙伴”。时隔不到半年,叶利钦对美国进行了“首次正式国事访问”。这是他就任俄罗斯总统后的第二次美国之行(第一次是出席联合国安理会首脑会议时顺便访问美国),双方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和“决定美俄关系性质”(俄通社—塔斯社1992年6月14日语)的《美俄伙伴和友好关系宪章》,美俄关于削减核武器的《联合谅解协议》,以及有关双边合作的一系列文件,协定和多次联合声明。对此,双方都宣传叶的这次  相似文献   

9.
“欧洲”因《整合责任法》而被列入了德国联邦议院的辩论议程。《里斯本条约》对自下而上、有限支持和适度原则进行了具体化,“民族”通过由成员国议员作为代表而全面介入欧盟事务之中。德国新执政联盟在其《联合执政协议》中确定,“欧洲”成为新联邦政府的政治方向,而“民族”是政府政策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新联邦政府就成了“欧洲”与“民族”的经营者。新联邦政府在欧盟事务上的行动能力取决于其与联邦议院之间的沟通。而新联邦政府的欧洲政策施政空间——联邦政府在欧盟事务上可能的立法权限一则受政策取向影响,即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政策取向是趋同,还是相悖。这又取决于联邦的执政党或执政联盟与州的执政党或执政联盟有一致还是相悖的政策偏好。  相似文献   

10.
1996年4月17日,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与美国总统克林顿在东京签署《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1997年9月,日美签署《日美防卫合作新指针》,1999年4月27日日本众议院辩论通过新指针相关三法案,5月24日日本参议院也通过了三法案,至此,日美构建的亚洲新的安全体制的法律框架基本敲定。从美方来看,基本实现了《东亚安全战略报告》的战略构想,是美国二战以后在亚洲战略目的的延续,既要利用日本作为称霸亚太的基石,又要牵制日本,从日方来看,是日本创建新的政治体制、国防体制、外交体制、法律体制的重要契机,是日…  相似文献   

11.
18世纪前期,法国的一位名叫圣·皮埃尔的神父写下了一篇长文《永久和平方案》,他认为,欧洲人最伟大、最瑰丽的向往就是要实现欧洲民族的“永恒和普遍的和平”,建立“一个恬静、和平的兄弟之间的社会”。神父的这个美好向往得到了同时代及以后时代欧  相似文献   

12.
《新民周刊》2022,(46):29-29
近日,中国银行研究院在京发布《2023年经济金融展望报告》。关于全球经济金融形势,报告认为,2022年全球经济“滞胀”风险不断加大。总体来看,展望2023年,全球经济将由“滞胀”向衰退演变,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大概率在上半年陷入衰退,亚太新兴经济体出口增长面临压力,全球高通胀态势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但是通胀水平仍将高于疫情前。  相似文献   

13.
姜浩峰 《新民周刊》2022,(27):50-55
尽管没有明指,可本届环太军演针对中俄的意味很强。特别是此前的北约峰会刚提及的“中俄系统性挑战”,似乎在给环太军演被美国“工具化”、服务于“印太战略”的趋势背书。“邀请台湾地区参加2024年环太军演。”当地时间7月14日,美国众议院院会表决通过《2023会计年度国防授权法案》,再次提出这样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专利授予数量和专利诉讼案件的激增,美国国内要求进行专利改革的呼声迭起。美国两党议员自2005年以来已经连续三次向国会提交《专利改革法案》。法案提议修改的内容主要有先申请原则、损害赔偿的计算方式、创设专利授予后的异议程序、设立专利审判和上诉委员会等几个方面。改革法案的提出,引起了美国企业界、各州及各种利益团体的广泛关注和激烈辩论,引发了人们对美国专利制度的深层次思考。  相似文献   

15.
美中关系与香港回归问题林芸1997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了《香港回归法案》,其中规定,如果香港在回归中国后失去高度自治和自主权,使美国的政治经济利益受到损害的话,美国便会采取相应的制裁措施,包括禁止香港制造的纺织品、玩具和电子产品进入美国,并且重新检讨...  相似文献   

16.
美国气候变化立法进展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气候变化立法是近年来美国立法领域备受关注的议题之一。本文研究了美国国会气候变化立法进展,重点分析了本届国会众议院通过的《2009年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及参议院提出的最新匹配法案《2010年美国能源法》。两份法案在发展核电和海上油气开采、碳排放许可分配、维护碳市场稳定等内容上有一些重要差异。与上届国会气候变化相关法案相比,本届国会的气候变化立法日益强调保障美国的能源安全与独立,促进国内清洁能源技术发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促进就业。这反映了国际国内形势对美国气候变化立法的影响,以及美国不同政治势力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斗争。但是总而言之,美国就温室气体减排立法的根本目的是从本国发展战略考虑,为本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巩固美国在全球的地位服务,而不单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国际压力。  相似文献   

17.
美国著名欧洲和国际问题专家、普林斯顿大学欧盟项目主任安德鲁·莫劳夫奇克(AndrewMoravcsik)教授于去年9月20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做了题为“欧盟宪法的本质”的学术演讲。作为欧洲一体化理论自由政府间主义的代表人物,莫劳夫奇克教授主要从自由政府间主义出发,对去年6月份欧盟理事会所通过的新的《欧盟宪法条约》草案作了自己的、也可以说是美国式的解读。至今,他的思想观点对于我们理解欧洲一体化进程、欧盟制宪和欧盟政体的本质仍然颇具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从今年第1期起,《领导之友》杂志推出了成系列“卷首语”,每篇题目都以“常”字开头,第1期至第8期依次为《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戒非分之想》《常有敬畏之意》《常读有益之书》《常洗心中之尘》《常听逆耳之言》,读后大开心智,深受启迪,获益多多。  相似文献   

19.
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深入,一个“欧盟治理”的框架愈益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也引发了学者们讨论“欧洲模式”的浓厚兴趣。为此,《欧洲研究》编辑部以“欧洲模式及其对世界的影响”为主题于2006年12月12日在北京召开了学术研讨会,旨在为“欧洲模式”的讨论提供一个交流的开放式平台。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中央编译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2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就“欧洲模式”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将会上主要观点综述如下。欧洲模式的渊源、特性和发展方向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欧洲研究》杂…  相似文献   

20.
从《赵氏孤儿》的欧洲改本看中西古典戏剧结构之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博 《法国研究》2009,(3):50-54
元杂剧《赵氏孤儿》在18世纪的欧洲有两种影响最大的改本,分别是伏尔泰的《中国孤儿》和墨飞的《中国孤儿》。两位改编者都对原剧的线性结构进行了彻底改造,使之符合以展现激变为核心的欧洲戏剧典范式结构的要求。从《赵氏孤儿》到《中国孤儿》,反映了中西古典戏剧迥然不同的结构观,《赵氏孤儿》的欧洲改编是戏剧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民族性变异和创造性叛逆的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