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7年7月,法国正式启动《气候计划》,宣布2050年实现碳中和,法国成为全球最早宣布碳中和目标的国家之一。为实现2050年碳中和目标及2030年中期减排目标,法国加速升级能源结构、降低日常生活的能源消费、推进农业和工业脱碳、提升生态碳汇并发展碳捕获与封存技术。通过以上措施,法国试图向脱碳经济转型,释放新的经济增长机遇和就业机会;增进欧盟团结以提升欧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捍卫《巴黎协定》的成果,彰显法国的全球气候治理领导地位。然而,由于俄乌冲突、能源结构制约、社会民生保障和政党竞争等多重现实挑战,法国在碳中和之路上仍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尽管如此,长期来看,法国不会改变生态转型的改革方向,不会放弃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国际道义高地,仍会积极完成碳中和目标,争取国际气候秩序的规则制定权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2.
巴厘路线图出台后,全球气候变化谈判格局酝酿着深刻变化。进程将尽的哥本哈根谈判也面临大国关系复杂交错的分化与组合。其间中美经由碳外交建立起来的双边协调和互动关系,促使美国试图争取掌握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格局的主动权,亦促使中国试图继续赢得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均势。我们必须对中美共治的幻象有清醒的认识,警惕美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绑架中国。全球气候变化谈判格局不可能适用中美共治的模式,而会通过大国之间的合作,促进多边协调的框架机制完善发展。  相似文献   

3.
杨成玉 《德国研究》2021,36(3):79-97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浪潮下,欧盟较早提出碳中和目标并将绿色发展作为一项兼具政策制定、技术迭代、产业转型、社会变革、意识形态建设的"系统性工程"和打造"竞争优势"的重要路径.通过对欧盟绿色发展的分析发现,多年来欧盟强化法律和政策保障,树立绿色发展目标、设置市场规则、规制企业行为,提出一系列转型目标和发展规划,同时在国际气候政策中扮演着先锋作用;注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建立多样的研发机制,投入大量公共财政以实现绿色技术的更新迭代;塑造自给自足的绿色产业链体系,打通产业链各环节,逐步形成适用未来的绿色产业链体系;发挥财政金融与软实力的协同作用,创造全社会对绿色发展的持续性需求.虽面临诸多阻力,但欧盟绿色发展起步早、系统性强、战略回旋空间大,未来可通过一系列措施加以应对.持续推进绿色发展、打造新一轮全球竞争优势将是欧盟坚定不移的战略选择.在借鉴欧盟绿色发展实践经验的同时,打造中欧绿色合作伙伴,将对中国实现"双碳"目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周逸江 《德国研究》2021,36(3):4-22
一直以来,德国将气候安全主流化作为其对外政策的核心目标之一,积极致力于推动国际层面气候变化安全化的实现.德国作为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关键行为体,其在气候议题安全化上的行为策略和动因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然而现有研究对德国在气候议题安全化中的角色关注不足,哥本哈根学派安全化理论对安全化主体行动策略和动因的分析也较为笼统.本文基于对哥本哈根学派和已有学术研究的梳理和反思,尝试构建安全化策略与动因的分析框架,并运用这一框架对德国推动气候变化安全化的策略和动因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德国通过寻求气候安全化话语主导权,利用多种话语平台,积极壮大话语同盟,推动气候议题进入全球安全议程.其安全化政策偏好受到对这一问题与自身相关性的认识、应对气候风险的技术和经验优势和安全化气候议题的政治收益三方面因素的驱动.  相似文献   

5.
姜睿 《俄罗斯研究》2012,(4):192-208
长期以来,俄罗斯在国际气候合作中的影响被广泛忽视。俄罗斯曾经是《京都议定书》得以生效的关键性促成力量;未来数年俄罗斯仍将是世界性的能源大国;其累计的高额碳信用额度引起了欧盟和美国的担忧;其拥有的强大的碳隔离能力如若不善加管理,则有可能从碳库转化成碳源,给全球的气候变化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俄罗斯在国际气候合作中的立场有何变化?受到那些因素的影响?存在哪些问题?在后京都气候框架中又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通过对近年来俄罗斯气候领域的具体分析,将可以找到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际社会已经就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基本达成共识,但很少有国家将气候变化问题提升到国家安全层面,更不用说采取实质性行动应对气候安全问题。英国在这方面走在了绝大多数国家前面,它不仅将气候变化问题纳入《国家安全战略》,而且还在实践中通过对外援助等方式,增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相对贫困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虽然其中不乏出于保障本国贸易和能源安全等方面的考虑,但不可否认,英国的行动和努力为推动国际社会重视气候变化与安全的关系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边缘到中心:美国气候变化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简要地论述了气候变化在美国从环境问题上升为安全问题的历程,并分析了自1989年以来美国政府气候变化政策的演变.本文认为,气候变化问题在美国政策议程中经历了从边缘向中心移动的过程,现已被美国当作21世纪国际安全中具有战略意义的核心安全议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关于国际发展的倡议,在世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这一倡议聚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实现全球共同发展,其理论基础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中和共发论,基本逻辑是打破西方制度主义迷信,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在充分尊重世界各地多样性的基础上,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推动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走出一条国际共同发展的康庄大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的十年实践证明,中和共发论突破了欧美国家倡导的发展经济学框架,开创了开放创新共享的全球政治经济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国际环境正义与国际环境机制:问题、理论和个案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国际环境正义是影响国际环境机制创建和运作的重要因素。这一点通常被主流的国际机制理论所忽视。本文在分析国际环境正义的由来、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 ,从理论的角度分析国际环境正义如何影响国际环境机制 ,然后以全球气候变化机制为例进行验证和修正 ,最后指出这一问题的理论含义和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聚焦中欧光伏争端,以衍生自双层博弈理论的三层博弈理论为分析框架,对此次贸易争端进行分析和梳理。本文主要尝试通过"赢集"这一核心概念,解释此次争端中德国和欧盟的立场及行动。本文认为,在此次光伏争端的案例中不仅存在着中国与欧盟在国际层面的谈判和互动,欧盟与其成员国和利益集团之间,以及成员国与利益集团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而争端最后的解决结果是这几个层面互动的合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国际关系思想传统与英国学派的国际社会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实主义、理性主义和革命主义是英国学派主要代表人物马丁·怀特用来区分国际关系三大思想传统的经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英国学派的国际社会理论是这三大思想传统对话的产物。从怀特到文森特,英国学派的主要代表都不同程度地对这三大传统兼收并蓄,理性主义是他们的思想基础和基本框架,以至他们从维持秩序与和平的角度出发解释现实主义所关注的大国、均势、战争,以国家间个性与共性并存的现实来怀疑革命主义,另一方面,对现实主义因素的肯定使他们看到了政治和军事,对革命主义的考虑则减少了其理论的保守风格。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分析韩国的选举制度如何加大了社会的不平等现象。1997年金融危机之后,韩国社会迅速走上两极化道路。本文分三个层次进行论述。一是简要介绍韩国的选举制度。这将作为支撑本文核心见解的框架。二是考察韩国选举制度导致的"民心歪曲"现象。三是探讨政治制度的党派特征。即使同为民主主义,但选择比例代表制还是多数制将决定其政策方向。最后,在结论部分中强调,若要使韩国的选举制度取得更加均衡的政治结果,就一定要取消现行多数制,采用比例代表制度。比例代表制将有助于实现得票和议席之间的均衡,并进一步创造平等的民主主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考察了二战后美国对外宣传执行机构从国务院组织框架下的国际新闻署到独立的美国新闻署的发展历程,并通过分析美国对外宣传执行机构在美国政府部门中的地位的变迁展示美国政府对外宣传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周亚敏 《当代亚太》2021,(5):105-135
全球气候善治作为一个全球性目标,是"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背景和约束条件.与此同时,由于自北向南的碳泄漏问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碳中和进程决定了全球气候善治目标能否如期完成.《巴黎协定》开启的国家自主贡献(NDCs)+全球盘点的"混合多边主义"模式,为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中的多元行为体开展治理实验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制度框架.文章讨论了实现全球气候善治的核心理论要素及架构,归纳出后巴黎时代多元行为体基于不同认知开展的气候治理实验,梳理了全球气候治理理念的转型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全球气候治理的意义.通过论证"一带一路"开展气候治理实验的条件及方向,探讨了"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机制与路径.文章认为,"绿色丝绸之路"建设需要在坚持发展导向的前提下,秉持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探索兼顾增长与减排的现实路径,实现削峰发展和早 日达峰,为全球碳中和进程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国际社会应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化解国际权力政治对气候议题的牵制.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探讨韩国学研究在社会学领域构建普遍问题框架的方法和战略.为此,首先分析韩流的经验教训为构建韩国学的问题框架带来的启示;然后,着眼于韩国学的未来发展,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普遍的知识体系应该关注的方法论策略.全球化带来了文化的广泛传播,强化了地方和世界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沟通,所谓的"全球本土化"和"本土全球化"现象日益普遍.韩流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杂糅文化,在跨文化交流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分析并借鉴韩流的经验及吸取其教训,有助于韩国学在国际学术界建立具有独创性的知识体系.为了在社会学领域实现韩国学的全球化,应该摒弃照搬西欧或美国学界框架的做法,开发出符合韩国社会历史现实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根据韩国国情确立问题框架,对事实和价值做出判断,从韩国的角度分析和解释全球问题,实现韩国学的全球化,将韩国的特殊性与区域和世界的普遍性相结合,促进韩国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国际政治经济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理论的定义出发 ,逐一分析了现存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各个流派。国际政治经济学是建立一门国际关系的综合理论的重要一步 ,但是其本身的理论建设却很不成熟。本文以为 ,还原理论无法从整体上把握国际体系的特征 ,也就无法提出一个核心变量。还原主义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只能描述国际体系内政治与经济作用的某一方面 ,而不能解释体系内的国际关系。国际制度理论和世界体系理论的核心变量不够有力 ,都难以成为统一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只有结构现实主义的结构概念可以作为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变量 ,而它的作用为霸权稳定理论和结构现实主义所证明。  相似文献   

17.
虽然中小国家干预国际冲突的现象并不少见,但当前有关第三方国家干预的研究尚未充分关注这一现象。文章利用第三方国家干预研究中的机会意愿分析框架来探讨这一问题,并提出有待验证的假设。文章对国际冲突数据进行两次统计分析,预测了这类国家干预国际冲突的概率,得出影响其干预的决定因素。分析表明,虽然中小国家干预国际冲突的可能性低于大国,但二者差距非常小;政体因素在此过程中并不起显著作用;中小国家的国家实力与毗邻性这两个因素的显著性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因此,机会意愿分析框架在解释中小国家干预行为上存在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8.
张立  胡大一 《当代亚太》2021,(5):75-104
在当前中美间的国际政治、经济博弈呈现显性化、复杂化和激烈化的背景下,"选边站"势必成为第三方国家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客观认识和分析选边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理性主义的视角分析了第三方国家选边站的内在机理,指出当代国际关系中的选边站现象是国家对外决策理性的体现,主要与四个层面的因素有关,分别是国际体系层次因素、国家间单元层次因素、国内因素和议题因素.这四大层面因素的各类变量相互影响,共同作用,最终在特定议题上复合交汇,影响国家选边站的决策制定.在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文章探讨了英国在中美有关华为5G博弈问题上的选边站行为的影响因素,指出国际体系和国家间单元层次因素(外部因素)、国内因素和议题因素对其选边站决策的作用机制,显示出文章提出的理论框架对于探讨国际博弈中的"选边站"现象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9.
于宏源 《当代亚太》2012,(4):113-129,159,160
在推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进程中,美国政府遭遇了体制与能力的二元困境:既要平衡体制内部的矛盾,融合地方和党派的分歧,达成政治妥协;又要提高谈判能力,以主导气候变化谈判机制建设,垄断话语权和发展空间分配权。因此,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出现了一种矛盾现象:一方面,美国在全球治理谈判进程中拥有强大的谈判能力;另一方面,由美国的体制衍生而来的分化消极态度极大约束了其在气候外交和全球谈判的手脚。本文试图从美国的体制和能力两个维度来分析这一现象,认为美国强大的谈判能力和日趋分化的决策体制之间的失衡将不可避免地促使其在全球气候环境治理中的领导地位不断下降。美国气候外交在不同的时期表现有所差异,不能将其简单归因于政党政治和利益集团或者执政党领袖等因素,而是美国体制问题和谈判能力二元互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本文运用新增长理论分析框架,围绕决定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劳动生产率———的演变趋势,从物质资本深化、人力资本积累、信息通讯技术产业的投资等方面对英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进行了考察,并通过分析经济结构中具备较高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行业构成变化对英国经济形态转型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说明。通过一定程度的国别比较指出,英国在人力资本深化和信息通讯技术产业的资本积累上的相对弱势是造成经济低速增长的关键因素。如果英国政府采取积极有效的公共政策,弥补其经济增长中存在的“短板”,就可能引领英国经济走出低速增长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