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金砖国家进一步深化经济协作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强化金砖合作,激发示范引领效应,可有效带动“一带一路”建设,夯实“南南合作”根基。金砖国家禀赋条件不同,经济互补性强,在比较优势基础上建设经济协作体系具有良好基础。未来,金砖国家经济协作体系建设要以技术孵化为切入点,以产能合作为根基,以金融合作为催化器。在此基础上,推动构建以金砖合作为基础的“一带一路”经济协作体系。在能源资源、农业、基建、纺织、汽车等传统行业,应针对各国禀赋和行业发展特点,创新产能合作方式,激发行业活力。在新能源、高科技等新兴领域,应充分发挥各国企业在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差异化优势,通过强化投资、共享研究、产业孵化、共建科技园区等方式推动实现技术突破。为了更好地推动金砖国家经济协作体系建设,未来各国应强化顶层设计和整体统筹,完善产能合作机制;创新金融合作方式,加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机制建设和本币合作,更好地服务金砖国家产能合作;深化金砖国家之间的人文交流,为产能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相似文献   

2.
南非祖马政府出于发展经济、推动对非议程、参与全球治理等因素的考虑,多次表示希望加入由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4个发展中大国组成的“金砖四国”(BRIC)组织。南非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对于南非加强与其他金砖国家的经贸合作,推进金砖国家对非关系,深化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等,具有一定的意义。鉴于南非与其他金砖国家的合作存在较强...  相似文献   

3.
姜浩峰 《新民周刊》2023,(40):46-51
<正>本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提出的最宏伟愿景是携手实现世界现代化。实现现代化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期待,也是应有权利。从2013年9月、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到2023年10月17日、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整整10年光阴。十年来,国际局势、地缘政治格局有着巨大变化。在地球的许多地方,和平被打破,发展被停滞。  相似文献   

4.
漫漫谈     
崔泓 《新民周刊》2023,(40):40-41
<正>1.同甘“供”苦?加入“一带一路”不是反美,只是不想用血汗“供养”美国罢了——在北京作为嘉宾参加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英国经济学者罗思义如此表示。“美国制造战争的危险局面只会让中国对于世界各国更加具有吸引力。当然,他们会对中国模式感兴趣,因为它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经济模式。”显然,刚刚吃完美国“苦头”的欧盟是这番话的最大听众之一。  相似文献   

5.
丁纯  张铭鑫  纪昊楠 《欧洲研究》2023,(5):1-34+173
欧洲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首先回顾了中欧视域下“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的演进历程,并梳理了各时期“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成就和挑战。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经历了“相对冷淡”“相对积极”与“竞合并存”三个时期,欧洲由“相对冷淡”到“相对积极”转变的背后,是“一带一路”倡议自身的表达逐渐完善、项目成果逐渐显现以及欧盟加快经济复苏诉求的共同作用;从“相对积极”到“竞合并存”则是中欧产业竞争加剧、欧盟对中欧关系认知变化、欧盟地缘政治转型下经贸问题安全化及美国因素的综合影响。尽管欧洲对“一带一路”的态度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扰,但能否为欧洲参与国带来切实的发展利益才是决定中欧“一带一路”竞合长期走向的关键因素。基于全球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欧影响。“一带一路”倡议通过贸易促进效应、投资促进效应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效应三个机制有效提高了欧洲参与国的经济增长与居民就业水平,部分西方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市场开放性和债务陷阱问题的指责不实,然而“一带一路”倡议并未显著提升欧洲参与国民众对中国的平均印象,民心相通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6.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成为未来“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目标.为此,不但需要考虑中国的诉求及“一带一路”合作伙伴自身建设的需要,也要对其合作伙伴及推进路径做出合理选择.“一带一路”研究的侧重点应从必要性向可行性转变.基于长时段—结构与中时段—局势、历史与现实二元互动的分析框架,本文提出中国在东南亚地区宜差异化分层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依循以国家重要性分类为基础的项目分层路径.根据这一分析框架,文章首先确定东南亚国家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中的类别归属,进而分析在互联互通维度中国与相关类型国家实施长期、中短期等项目的可行性和利益保证.在“一带一路”项目推进中,中国重点深耕、推进长期项目合作的国家应主要集中在中南半岛,而对于其他东南亚国家则应该侧重能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有所收益的中短期项目.  相似文献   

7.
南太平洋作为“印太”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成为美日澳印“印太”战略的政策发力点。太平洋、东南亚和印度洋共同构成地缘意义上的“印太弧”。南太平洋与其他地区相比,在从“亚太”向“印太”的视域转换过程中,获得了战略地位的巨大提升。由于美日澳印四国在南太平洋地区的天然优势,太平洋岛国成为各国实施“印太”战略的重要方向。对冲“一带一路”的影响力,是“印太”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美日澳印加强在南太平洋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存在,将进一步加剧南太平洋地区的大国竞争,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太平洋岛国的推进产生重要影响。面对“印太”战略的南太平洋攻势和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太平洋岛国面临重大外交抉择。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建设需要一套高标准的国际经贸规则,作为凝聚各国力量、发展沿线国家合作交往、解决分歧的准则。就目前“一带一路”的贸易、金融与投资、税收、知识产权、争端解决等领域的规则而言,尚存在诸多不敷“一带一路”建设需要之处:碎片化、陈旧不适应、美式歧视性规则在单边和区域性场域强势登场、世贸多边规则改革艰难、债务可持续性保障机制不足、影响数字贸易的规则阙如以及沿线国家国内法治问题等。在国际经贸规则总体上与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尚不相符的情况下,需要立足现有机制和规则进行创新与完善,以实践为导向,以引导合作、促进交往、规范行动、解决分歧为方向,以构建包容复合型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为目标,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刘朝晖 《新民周刊》2023,(24):50-53
<正>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包括中医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东南亚被越来越多的人理解、接受和喜爱。20年前,中国在各大国中第一个正式加入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第一个与东盟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过去十年,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水平不断提升、范围不断扩大,让双方都从中获益匪浅。同时,越来越多的东南亚青年也选择来到中国学习、生活、工作。  相似文献   

10.
魏冰 《当代亚太》2021,(4):67-96
在各种地区安全制度的发展进程中,扩员是推动制度转型和功能拓展的一种常见举措.目前,学术界围绕国际制度扩员问题的研究侧重于单个制度的具体分析,较少构建统一的解释框架.文章提出,制度发展需要和主导国战略规划会推动地区安全制度进行发展型、嵌入型、制衡型和对抗型这四种类型的扩员.具体的地区安全制度的扩员节奏和类型则由其制度化水平和内部权力结构决定,前者将地区安全制度区分为低水平的安全对话机制和高水平的安全组织,后者则包括霸权结构和均势结构.霸权结构的安全对话机制在扩员节奏上最快,均势结构的安全组织扩员节奏最慢.在类型上,所有地区安全制度都会进行发展型扩员,嵌入型扩员更多出现在霸权结构的安全对话机制中,制衡型扩员更加契合均势结构的安全组织,而对抗型扩员一般由霸权结构的安全组织推动.文章以东盟地区论坛和上海合作组织的扩员进程为例,来论证提出的地区安全制度的扩员机制.  相似文献   

11.
唐翀  周玉渊 《东南亚研究》2023,(4):132-153+157-158
所谓中国“债务陷阱论”等制造了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迷雾”。这不仅影响着东南亚国家对中国融资的认知,也直接影响着东南亚国家的地区合作决策。然而,较之“债务陷阱论”及大量关于中国融资的负面论述,关于东南亚债务问题以及中国角色的专业研究明显不足。基于此,本文在梳理当前东南亚国家对中国融资认知的基础上,对东南亚国家债务问题的根源、债务水平和议题化现象进行了系统分析,探讨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债务问题的相关性。研究发现,除了老挝,东南亚国家并不存在严峻的债务问题,地区国家的债务负担被严重夸大。虽然中国在向东南亚国家提供融资方面表现出强烈意愿,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融资支持并没有大幅增加,相反在一些国家出现了明显下降。因而,除了老挝和缅甸,事实上中国融资在大部分东南亚国家外债构成中的比重维持在较低水平。这不仅反映了东南亚国家在是否接受中国融资上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和议程设置能力,也表明中国融资的意愿与实际落地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2.
上海合作组织扩员后的发展战略应作为指引其未来走向的规划,这一规划对于增强其制度引领能力、推进安全与经济合作、参与全球治理具有关键作用。SWOT模型为分析上海合作组织扩员后的发展战略提供了适宜的方法。通过分析发现,上海合作组织扩员后可以采取劣势—机会战略,即借助有利的外部环境,弥补自身的劣势,实现组织更为良性的发展。随着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实现了由传统的陆地型区域组织向海陆兼备型区域组织的转变,这为该地区国家的发展战略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创造了条件。具体而言,中国应借助中俄印三国互动机制,深化能源、经济和安全领域的合作,缓解因扩员对上海合作组织造成的冲击;同时,以"一带一盟"战略对接为切入点,将合作成果惠及中亚及周边地区,并将上海合作组织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对接与合作的中枢。  相似文献   

13.
潘玥  肖琴 《南亚东南亚研究》2023,(2):40-53+153-154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印尼“五通”合作成绩斐然,两国关系持续向好,并明确了共建中印尼命运共同体的大方向。然而,在这种背景下,印尼的涉华传播仍存在很多问题,与中印尼关系的正向发展背道而驰。其中的原因,一是印尼媒体涉华报道被程式化地纳入富有冲突性的“政治化”框架中,“一带一路”倡议与涉华议题遭遇污名化传播,印尼媒体负面涉华报道较多;二是中国国际传播权重不足,在外宣中存在话语体系不当、重心偏差、缺乏规划和深耕等问题,外宣成效有待提高;三是受冷战思维的影响,部分印尼人对综合实力日益提升的中国抱有疑虑,质疑“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进而对中印尼合作项目、中国企业与中国劳工提出疑问与批评。由此,中国在印尼的国家形象,印尼对中国的好感度和认同感均受到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一状况,我们可以根据国家形象理论,从不同角度提升国家形象,建构新时代国际政治传播背景下的中国对外话语体系,进而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共赢。具体的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多途径塑造正面的国家形象标识;二是企业坚守底线,合规经营,担负起社会责任,促进互利共赢;三是媒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自塑”能力,展示真实全面立体的中国...  相似文献   

14.
王泠一 《新民周刊》2022,(43):33-33
我从事国际关系研究,从1996年至今就没有离开过阿富汗议题。六年多前,首届中国进博会还在酝酿和招展之际,笔者在上海社科院接待某代表团,其中就有阿富汗的代表。那时候,中国主流媒体的热词是“中国梦”和“一带一路”。这位能说汉语的阿富汗学者就饱含热泪地告知:“为什么阿富汗不能有梦想?因为我的家乡只有地雷,无法融入‘一带一路’。”作为高端智库从业人员,我把阿富汗学者的忧虑报告给了国家对外援助部门和联合国相关机构代表。  相似文献   

15.
陈冰 《新民周刊》2022,(36):62-65
自打我国政府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后,为绿色低碳技术及其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契机。这些技术不仅应用于国内,还纷纷进入“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和地区,助力当地改变能源治理结构、减少碳排放。“走近南欧江全流域梯级水电站,近距离了解水电站的建设运营情况,让我感受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给我们生活带来的美好改变。”  相似文献   

16.
张国庆 《新民周刊》2023,(39):35-35
“一带一路”倡议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机会,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朋友,更带来了越来越多可以增强我们国际话语权的助力。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随着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的国际话语权随着“一带一路”不断扩展。正如联合国高级顾问、巴基斯坦前国务部长哈龙·谢里夫所言,如果人们心意相通、彼此信任,  相似文献   

17.
刘乐 《当代亚太》2023,(5):35-70+166-167
企业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履行社会责任是其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方式和重要内容。回顾官产学研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既有文献,虽然国际社会已就企业是否应承担、为何要承担以及该如何承担社会责任形成一些共识,但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构成内涵和评价标准莫衷一是。鉴于此,文章结合正确义利观的理念和共建“一带一路”的宗旨,提出一个由动力机制和构成内容所组成的“一带一路”企业社会责任分析框架。其中,动力机制又分为规范机制和奖惩机制,构成内容则涵盖公司治理、经济、社会和环境四个维度以及九个相关议题。作为例证,中国路桥在蒙内铁路的建设过程中切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在公司治理、经济、社会和环境四个维度积极开展履责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并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堪称“一带一路”参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最佳实践。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应注重五个方面:确保企业履责的可持续性;寻求企业履责的多方联动;做好企业履责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平衡;实现企业履责意识、行动与传播的有机统一;促进企业履责的精细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梁鹤  艾德洲 《港澳研究》2023,(4):84-92+95-96
粤港澳基础教育跨境合作是“一带一路”沿线基础教育跨境合作的突破口,是实现民心相通和港澳人心回归的重要抓手。本文结合对珠三角五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的调研,发现粤港澳基础教育跨境合作依然存在较强的互补性,随着粤港澳“姊妹学校”制度的深入实施,内地基础教育“走出去”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阻碍了内地基础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和粤港澳基础教育跨境合作的步伐。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以“一带一路”为契机、探索教育“走出去”专项扶持体系,设立基础教育跨境交流与合作的专项经费管理模式,转变政府职能、尽快搭建粤港澳中小学校长论坛和常态化交流机制,以校际合作、共同开发“国家认同”课程体系四方面对策建议,以推进粤港澳基础教育跨境交流合作和中国基础教育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走出去”。  相似文献   

19.
张励 《港澳研究》2023,(4):42-56+94
新时代下地缘政治经济开始重构,而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正是这一重构过程中的重要动力。香港和澳门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有着“引领式参与”的独特功能,这也是激发港澳自身潜力与“一带一路”提质升级的关键所在。在引领式参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港澳应充分发挥其在地理区位、政治制度、金融合作、航运软硬件等方面独特的优势条件,并突破自主决策权相对有限,缺乏完整产业链,面临其他省市有力竞争,以及智库与人才建设培养不足的内在瓶颈。  相似文献   

20.
袁正清  董贺 《当代亚太》2023,(5):4-34+166
东盟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方向和重要伙伴。世界政治的关系理论能够为理解中国—东盟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逻辑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在关系性合作的视角下,关系因素建构了中国与东盟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基础和条件。通过对中国—东盟间政治、安全、经济关系网络的分析可知,中国与东盟及东盟国家的关系基础赋予中国—东盟显著的关系亲密度优势,为其合作进程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在中国—东盟关系网络的复合结构下,中国与东盟在各领域的关系水平决定了双方合作的空间,中国与东盟各国在关系网络中的不同位置也决定了合作条件的差异性。中国—东盟的关系基础使双方得以在理念层面相互融合,基于东盟地区合作的本土理念以及中国的国际发展合作理念建立起深厚的共识,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合作的具体实践。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中,中国与东盟需进一步强化中国—东盟关系的韧性与弹性,提升双方的关系水平;同时,也需不断巩固理念共识,通过实践完善双方的合作模式,使“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中国—东盟关系性合作的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