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黎  郭洪玲  朱军  王萍 《刑事技术》2020,(2):125-130
统计学方法在微量物证理化检验工作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采用有效的统计学方法对检验数据进行分析,不仅能够深度挖掘复杂数据背后信息,还能不断提高数据的应用价值和证据本身的证据价值。本文对目前微量物证领域常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简要介绍了常用统计方法的应用,对各类方法优缺点进行说明。最后,对法庭科学工作者都比较感兴趣的贝叶斯统计与似然比方法在理化检验数据统计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浅谈微量物证的提取、保存和送检要求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证是刑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已显示出在各类案件中的巨大应用价值,其鉴定结论作为法庭的重要证据之一。物证的种类所涉及的专业各不相同,各专业又涉及不同的鉴定项目,每个鉴定项目对物证检材及比对样品又有着各自特殊的要求。检材的提取是否规范,保存是否妥当都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鉴定结果,微量物证经过检验所提供的信息一旦被证实,便是揭露和证实犯罪的强有力的证据。在理化检验工作中,我们接触的物证种类繁多,在送检样品中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不规范的包装、提取方法和送检方法不当、数量和质量不符合要求等…  相似文献   

3.
玻璃折射率数据处理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玻璃折射率数据处理方法。方法将案件中收集到的45个玻璃样品和同一个车灯不同部位的45块玻璃样品进行折射率测定。用独立样本Student’st检验、welch检验以及方差分析(ANOVA)对数据进行成对检验。结果方差分析法中Dunnett’s C法处理玻璃折射率数据,有效控制了第一类和第二类错误。当α=0.05时,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约为4.44%,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约为3.54%。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油浸法和X射线荧光光谱法对汽车风挡玻璃的鉴别能力。方法应用油浸法对30个风挡玻璃样品进行折射率测试,并将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对不能区分的样品再用X射线荧光光谱进行元素成分分析。结果30个样品共组成的435对中,折射率t检验在置信度959/5时区分427对,其余8对通过元素成分实现区分。结论折射率测试和元素分析相结合,可对常见汽车风挡玻璃进行有效区分。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外法庭微量物证检验方面的研究成果,从检验对象、检验技术及发展趋势三个方面总结了当前国外微量物证的研究现状。介绍了近年来国外法庭科学家在常见的微量物证如油漆、纤维、玻璃等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技术,尤其重点介绍了一些新技术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技术(ICP/AES)、微波辅助消融和等离子光谱技术(OES/ICP)、激光等离子质谱联用技术(LA/ICP/MS)等在微量物证中的应用。指出国外微量物证研究相对于国内微量物证研究在技术应用、数据库建立、数据分析、合作研究等方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刑事技术微量物证检验可能涉及各种各样的物证,这些物证的检验分析通常涉及比对检验、描述物证的性质、推断其来源或者对物证进行分类。XRD分析有很多优点,如需要样品量少,不破坏检材,准确地物相分析等,而准确的物相分析有别于其他的化学分析方法,其检验结果在法庭上能起到结论性作用。在很多情况下,XRD分析技术是其他分析方法无法替代的。当然,通常XRD检验必须结合其他分析手段(SEMEDS/WDS,XRF,FTIR等)才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XRD可分析的样品比较广泛,  相似文献   

7.
在交通肇事案件的物证检验中,与车辆相关的油漆、塑料、玻璃、橡胶等物证最为常见,而车辆装载的物品有时也会在交通事故中发生转移,并具有十分重要的物证价值。本文介绍一起装载木材的拖拉机撞人后,从被撞人衣服上成功检出微量木材纤维的案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汽车玻璃贴膜紫外、可见光谱特性的检验,研究其对汽车玻璃物证检验的辅助作用,证实其物证价值。方法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55个品牌,不同型号汽车贴膜的光谱特性进行测试。结果 55个不同品牌、不同型号贴膜紫外截止波长、吸收峰数、紫外可见吸收曲线都是有差异的。结论贴膜可以通过测试紫外、可见光谱进行区别及比对检验,弥补玻璃检验的不足,起到辅助玻璃区别认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法庭科学人脸比对结果是一类重要的证据,针对人脸比对所用的特征,本文关注其中人脸个体特征(色素、痣等)在比对中的价值评估。通过对公开人脸图像数据集中的个体特征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相同和不同身份(ID)条件下人脸图像上个体特征出现概率、出现在特定位置的概率等,最终通过似然比来衡量个体特征匹配的价值。结果表明在开展实验的人脸数据分辨率条件下,单个人脸个体特征匹配相关的似然比值能够达到10的4次方数量级。人脸个体特征在比对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实验条件下,两个个体特征相关的似然比能够超过10亿量级,能够支撑同一认定的肯定结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油浸法对汽车后视镜玻璃的鉴别能力。方法应用油浸法对20种汽车后视镜玻璃进行折射率值测定并用t检验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在置信度为95%时,20个后视镜玻璃样品的区分率为97.9%。结论油浸法对汽车后视镜玻璃有很好的区分能力,而且使用样品量少,可以达到微克级,是一种鉴别后视镜玻璃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鉴定意见可靠性是证据可信性的一个重要维度,与相关性之证据准入门槛相比,可靠性是鉴定意见证据品质高低的主要指征,不可靠的鉴定意见会成为事实认定错误之源。增强鉴定意见的可靠性有三个主要途径:一是加强鉴定过程质量管理,包括重视预评估(合同评审)程序的作用,建立检材来源全程可追溯机制,维护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的“中立性”;二是完善鉴定意见法庭举证、质证程序,包括辨认鉴真证人凭借亲身知识、司法鉴定人运用专门知识对鉴定材料同一性或真实性的证明,律师和专家辅助人对鉴定意见可靠性的质证;三是法官对鉴定意见基础有效性和应用有效性的认证“把关”。在鉴定意见基础有效性审查中,关键是把握一项具体法庭科学技术的“错误率”和“法庭科学技术标准”。同时,还探索了鉴定全过程似然比量化控制的国际理念。  相似文献   

12.
随着计算机、移动电话、电子嵌入设备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犯罪活动遗留有数字痕迹(电子证据),例如手机信息、磁盘文件、存储数据等。为提高此类证据运用效率,武汉市于2006年12月建立电子证据检验系统,至今已检验各类电子证据70余起,物证120多件,在武汉市两起重大案(事)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笔者就电子证据检验技术的开展,介绍e-DEC系统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13.
刘为军 《证据科学》2008,16(4):432-439
物证质量对多数刑事案件的定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实践中无论物证的发现、固定环节,还是检验、鉴定、保全环节,均存在出错的空间。物证质量不高的原因存在于观念、规范和操作等多个层面。要提高物证质量,就必须建立取证质量的全程监控机制:在取证前做好制度、人力等方面的准备;在取证过程中完善第三方监控措施,引入对方监控机制,并全程记录取证过程;取证后通过非法证据排除、补充侦查等方面的规则或制度避免有瑕疵的物证被采纳。并为寻找新的替代性证据提供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4.
汪聪慧 《法医学杂志》1999,15(4):245-247
法庭科学是法学和自然科学结合的产物,因此它是属于多种学科的汇合,物证鉴定也就具有边缘学科的性质。法庭科学领域中使用有机质谱技术至少有25年的历史,随着有机质谱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不断涌现,它的应用更为深入和广阔‘”。有机质谱法以高灵敏度和高专一性的特点而著称,在有机分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有二个特色,一是并不一定需要比对物;二是它要求纯净的化合物。现场提取到的检材难以满足后一要求,因而也就发展了许多分离技术与质谱鉴定的在线结合,如GC/MS,HPLC/MS等。本文讨论的内容限于毒物、毒品检验和微量物证理…  相似文献   

15.
光谱半定量分析方法是利用原子发射光谱进行近似定量,具有简单、快捷的特点,在微量物证的检验中能够发挥较好的作用,在案件侦破和事件定性犤1犦方面,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1原理光谱半定量分析是指允许误差放得较宽的一种简易、快速的分析方法犤2犦。通常规定,同一样品两次平行分析的结果若为A和B,则A-B(A+B)/2×100%≤66%;或者以标准样品或化学分析的准确定量分析数据为A,半定量数据为B,其误差A-BA×100%≤66%为合格。实际分析中平行对检应有90%以上的误差≤40%,其实质上是一种近似定量。…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公安局“法庭科学DNA数据库”介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法庭科学DNA数据库”集成了DNA分析、计算机自动识别和网络传送等高新技术,通过存档刑事犯罪嫌疑人和刑事犯罪现场物证的DNA基因型,实现了由人到案、由案到人、由案到案的新型破案手段,达到了直接认定罪犯的水平。随着犯罪形式的日益多样化,对刑事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英美等发达国家纷纷建立起DNA数据库。英国于1995年4月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法庭科学数据库”(FSS),至2002年4月,数据库收集犯罪嫌疑人和罪犯的DNA样品150万人份,犯罪现场DNA样品13.2万余份,利用该数据库已经比对成功16.4万余次,串并案件1.4万余次。美国联邦…  相似文献   

17.
纤维为常见微量物证,高质量的纤维横截面形态能提供更多信息用于比对和生产工艺溯源,而获得清晰的横截面主要依赖于纤维截面制样技术。本文选取羊毛纤维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纤维的离子束切割方法,比较了7种固定剂对纤维包埋固化时间、样品固定情况、样品导热性和样品导电性的影响,系统考察了加速电压、切割时间、离子束摆动速度以及离子束摆动角度等关键参数对切割效果的影响,并对7种纤维依照优化后的制样方法进行截面切割。采用银浆丙酮溶液对羊毛、涤纶、空心涤纶、异形涤纶、尼龙、维纶、难燃纤维和ES纤维8种纤维进行固定,以4 V、2.5 h、3 r/min、±30°为切割条件进行切割,能获得较为满意的纤维横截面。在扫描电镜放大4 000倍的条件下能清晰观察到光滑的纤维截面形态以及孔隙内壁的结构。本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的特点,可应用于实际案件纤维物证的鉴定,为通过纤维截面特征区分相同种类、不同工艺纤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法庭科学领域正经历着一场证据评价的范式转变。长期以来,法庭科学不断面临着“科学性”的质疑、挑战和信任危机。为了更好地满足法庭对证据技术的“科学性”要求,提高其准确性、可靠性、客观性和透明性,国际上提出了效仿DNA分型检验,“以实证为基础、基于数据方法进行概率评估,并通过错误率估算表明其局限性”的证据评价新范式。法庭语音证据技术作为法庭科学的分支之一,也同样面临范式转变这一历史选择。首先,从语音证据技术的历史发展出发,分析传统语音证据评价范式的主要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其次,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分析论证语音证据评价范式转变的发生逻辑。再次,从逻辑框架、技术方法和验证方法三个方面阐述法庭语音证据评价新范式的核心要素和技术流程。最后,结合法庭语音证据评价新范式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提出我国语音证据评价新范式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视频侦查中的时空轨迹信息是很多案件侦破的关键,但在证据准备和法庭质证阶段,如何使用这些信息目前并没有方法依据。本文针对视频侦查中轨迹信息的证据转化问题,开展理论分析,建立概率方法。方法结合视频侦查的典型过程,定义了摄像头下人物的人体、衣着和交通工具等特征;对不同的特征根据其出现的可能性进行针对性的概率估计以得到概率上限,对多摄像头下嫌疑人作案和逃窜过程的概率进行表示;基于图模型构造贝叶斯网络对轨迹追踪问题进行建模,并对模型利用贝叶斯网络特性进行求解,以得到似然比结果。结果结合视频侦查场景给出了问题中似然比的公式和近似计算方法。1)通过分解提出时段、时序和方向假设建立了一种时空特征概率模型分析方法;2)提出了视频图像中衣服、人体、交通工具特征的概率分析思路框架;3)得到了假设条件下的似然比结果;4)给出了假设条件对概率计算的影响,讨论了实际应用中后验比估计的方法及方法的使用限制因素。结论本文建立的理论分析方法首次为视频追踪结果的证据应用提供量化参考模型,从概率的角度解释了视频轨迹追踪结果为什么可以成为证据,有助于提升视频追踪证据的证明力:基于视频中能观察到的常见的十二个特征(体态、上衣颜色、上衣纹理、上衣款式、裤子款式、裤子颜色、鞋子款式、鞋子颜色、头发长度、摩托车款式、摩托车颜色、摩托车行李箱样式)的条件,对于具有相同特征的目标依次出现在三个摄像头下(摄像头之间没有分叉路口)的案例,计算得到的似然比(第一个摄像头下的目标与第三个摄像头下的目标为同一目标和不同目标条件下,出现给定特征的可能性之比)下限超过10;量级。  相似文献   

20.
法医DNA数据库初见成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DNA检验技术的发展,它在法医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亲子鉴定到同一认定,这一技术不断为公安侦查和法庭审判工作提供可靠的证据。伴随该项技术的不断完善及其标准化程度的提高,建立我国的DNA数据库已经提上议事日程。DNA数据库是将DNA分析技术、计算机自动识别技术、网络传递技术相结合的一项高科技产物;输入DNA数据结果,计算机即可对其进行自动比对,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异地查询、跨地区协作。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就开始了对DNA数据库的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美、英、法、澳等20多个国家均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