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郭锴 《公安学刊》2014,(6):63-67
死刑案件的程序控制要从普通程序和特殊程序两个途径同时严格适用与执行。联合国有关死刑程序控制的策略主要包括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赦免和减刑的权利、公正审判的要求等。我国应借鉴有关国际司法准则的蓝本,从实现死刑复核的开庭审理、提高辩护权质量和设置特赦制度等方面来加强死刑程序控制。  相似文献   

2.
时至今日,赦免制度已成为社会文明、公众理性、刑罚宽缓的必然选择。人们期待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使之成为国家治理的有益补充。赦免制度执行中,存在特赦适用名单的审查、特赦排除性条款范围厘定、特赦阶段狱内工作、特赦人员的狱外衔接工作等诸多实际问题,因此,有必要关注赦免制度的实践问题,思考并探索赦免制度之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3.
赦免制度在我国久未启用,而激活我国的死刑赦免制度不仅具有政治、社会、司法价值,而且对于缓和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改善我国的国际形象,消除社会矛盾,减少死刑误判都具有重要意义。出于国防、外交等国家利益以及人道主义考量,对死刑犯可以考虑赦免,但对于社会危害性极大,造成极其严重后果的死刑犯则不能赦免。  相似文献   

4.
我国短时期内是不可能废除死刑的,讨论死刑的限制适用更具有现实意义。可以在立法上通过限制死刑适用的主体、提高适用标准、精简死刑罪名和增设死刑赦免制度等方式来从根本上限制死刑;在司法上采取充分运用死缓制度、完善死刑规定的司法解释和公布死刑统计数据来限制死刑的适用。  相似文献   

5.
现代赦免制度尤其是其中的特赦制度,作为刑事政策体系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宪政体制和刑事法治领域诸多核心而又敏感的问题。本文在阐释了特赦的概念及其特征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特赦立法的现状,在指出建国60周年实行特赦的作用和意义之后,提出了建国60周年实行特赦范围。  相似文献   

6.
从目前存在赦免制度的国家来看,适用赦免可以起到稳定社会、安抚民心和节约司法资源等作用。由于我国民众思想上深受传统法律重刑观念的影响,法律上缺乏明确的实体和程序规制以及当前严峻的治安形势,我国赦免制度的实施举步维艰,逐渐被虚置。我们应完善赦免制度,营造出一个能充分发挥赦免功效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7.
黄卫华 《求索》2010,(12):162-163
作为我国两审终审制例外的死刑复核程序,是一种仅适用于死刑案件的特殊审判程序。是为了贯彻我国"少杀、慎杀,防止错杀"的刑事政策,实现"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规定而设置的一项特有制度。我国的死刑复核程序作为我国在保留死刑和将来废除死刑之间的一个过渡,将在一段时间内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际人权公约的规定,任何被判处死刑的人有权请求赦免。我国目前的赦免未完全脱离传统的赦免,应建立现代赦免制度以实现其社会功能。因此,首先要修正我国人权宪政体制,其次制定赦免法,增设赦免种类,设立专门机构受理赦免案件。  相似文献   

9.
马柳颖  冯晓青 《求索》2007,(12):80-83
死缓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死刑执行制度。它是一种控制死刑实际执行的制度设计,但在控制死刑的实际执行上效果并不明显。死缓虽名为死刑,实为24年有期自由刑。死缓的名不副实以及其“留有余地”便于选择适用等弊端,导致死缓制度在实际执行中极易被异化为腐败的司法官员操弄的司法工具。权衡我国死缓制度之利弊,舍弃死缓代之以无期徒刑并运用死刑赦免制度,是理性而现实的选择。这既可以达到控制死刑的目的,又可以克服死缓制度的弊端。  相似文献   

10.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21,34(3):130-140
赦免是一个世界范围内古已有之的制度,但是负载于其制度之上的功能却各不相同。当代我国的赦免实践,是以社会性的赦免为主,基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让罪犯提前回归社会。我国古代的赦免功能则以政治性为主,意图通过频繁的赦免缓解社会矛盾扶大厦之将倾。而当代美国的赦免实践同样暴露出政治化、私人化的特点。基于我国的国体与政体,无需在赦免制度上呈现过多政治性因素,政治性功能不应置于制度目的之内。而将赦免制度常态化、种类多样化的改革思路,未免没有注意到赦免对法治的冲击以及对普通平民的不平等对待。因此,在赦免制度的发展上仍需持保守、审慎态度。  相似文献   

11.
阐述国际法与国内法的一般理论以及世界各国在宪法中规定国际法在国内适用规则的立法实践,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宜在我国宪法中规定国际法的适用规则。  相似文献   

12.
《刑法修正案(八)》的通过与实施,助推了现代监狱的行刑科学化、法制化和社会化的建设.对我国监狱的惩罚与改造将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但是在肯定《刑法修正案(八)》积极作用的同时,其在“重大立功表现”、“不能少于”、“赦免制度”和“社区矫正”等若干立法方面,也存在着不可忽略的缺陷,祈望刑法的修正能更为完备。  相似文献   

13.
"死刑不引渡"原则随着人权观念的兴起和废除死刑的趋势而逐步为国际社会所认同,中国传统上一直回避这一原则,给司法实践带来一定障碍。我国应当理性地接受这一原则,并且对国内立法作出相应完善,以配合越来越频繁的国际司法协作。  相似文献   

14.
WTO规则对中国民用航空产业特别是我国民用飞机产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和积极意义。从目前来看,中国的法律体系尚不完善,现行的民航法规和规章,要么在一些方面规定阙如,要么不符合WTO规则的要求,法治观念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来。在这种法制环境下,中国民机产业必须规避入世风险,其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的行政管理行为与民机产业法制之间的关系。对此,中国民机产业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制度,才能使我国作为WTO成员按照WTO规则和国际惯例保障和促进民机产业的发展。同时,通过典型国家民机产业发展立法的经验借鉴,也能为我国民机产业发展立法提供有益的启示,从而加速我国民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顾华详 《桂海论丛》2002,18(1):35-38
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目前的企业法律制度还难以与国际贸易规则对接 ,亟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而实现与国际贸易规则相对接 ,还必须在相关的立法中进一步深化企业法制的理念 ,积极健全和完善与企业法制建设相关法律。  相似文献   

16.
加入WTO ,加快了中国经济与世界一体化的进程。政府对经济和社会的管理在观念、体制和行为方式上需要做必要的调整。确立新形势下的政府职能观 ,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 ,必须遵循WTO规则。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都已经废除死刑的前提下,中国的死刑制度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然而保留或废除死刑都面临重重压力。抛开死刑的存废之争,对现有死刑执行方式进行改良,显然是更务实的做法。普及注射死刑,对于推动法律文化的进步,使法律文化与国际接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修改通过的刑事诉讼法明确赋予了侦查阶段律师的辩护人法律地位,这是我国刑事诉讼活动遵循诉讼规律的体现,也是我国刑事诉讼发展的里程碑。律师介入侦查在我国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在侦查阶段确定律师的辩护人地位充分体现了人权保障意识和程序公正理念。因此,应当切实发挥律师在侦查阶段的作用,保障侦查活动公正合法的进行。  相似文献   

19.
正The worst pandemic in a century coupled with drastic changes in the international landscape poses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At the 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high-level meeting on May 7, Chinese State Councilor and Foreign Minister Wang Yi reiterated the need to follow the basic norms governing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built around the purposes and principles of the UN Char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