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伯军 《天津人大》2010,(11):40-41
宁河县人民法院刑二庭是专门审理青少年犯罪案件的审判庭,该庭把“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作为青少年维权工作的永恒价值追求。多年来,刑二庭认真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认真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全面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前不久,刑二庭被评为2009年度天津市优秀“青少年维权岗”。  相似文献   

2.
性侵未成年人的案件频发,究其原因是取证难。由于案件性质和受害对象等方面比较特殊,公安机关要采取适合未成年人的方式有效取证,采取“一站式”取证方式,避免对遭受性侵害的未成年人造成二次伤害。在必要时,检察机关可提前介入,引导公安机关调查取证。在证据审查方面,要构建以被害人陈述为核心的证据审查机制,灵活判断传闻证言的证明力,辅助认定被害人陈述的可信度。通过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有限制地引入被告人品格证据规则,以达到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近年,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未成年人心智尚未发育成熟,作案时多属一时冲动。如果采取与成年犯罪嫌疑人相同的刑事司法方法,显然不利于未成年人的成长,也难以体现“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犯罪案件不断攀升,而且在不断地向低龄化发展,不仅影响到家庭的和谐而且对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均构成了潜在的威胁,严重地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已引起了高层的关注。在大量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未成年人侵害未成人权益的犯罪案件的比重逐渐增加,许多少年犯就是以他们的同龄人或低龄人作为作案的对象。本文从未成年人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产生的原因、综合治理的对象等方面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这不仅仅关系到某个家庭,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作为司法机关,执法者的执法思维和执法理念极为重要,在司法实践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由于理念不同而导致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处理上出现了偏离教育和挽救为主这个司法宗旨的问题。文中从实践者的角度,结合对具体司法实践的思考,分析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办理中存在的执法理念问题,并试着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对今后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重庆市某区人民法院少年刑事审判庭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主要包括: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以及未成年人自身的原因。对家庭、学校、社会及未成年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祁彪 《民主与法制》2014,(31):48-49
9月16日,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召开了“未检之光——讲述案件背后的故事”宣讲活动,活动通过一个个检察官挽救未成年人真实案例,使人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未检工作的艰辛与不易,更加钦佩奋斗在未检一线检察官的担当与责任,更加为“未检人”挽救未成年人付出的爱心与辛劳而感动。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多年来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一直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及“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付出巨大的关爱和耐心,挽救了一大批失足未成年人,使他们重新走上了健康阳光的生活道路。  相似文献   

8.
为贯彻落实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改革和完善未成年人司法制度,人民法院逐步设立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和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案件的机构”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于2006年决定在全国确定17家试点中级法院。2月28日至29日,全国部分法院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民事案件审判工作座谈会在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会议认为全国少年审判法官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积累了一定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民事案件审判工作经验。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应着力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9.
重构和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侦查制度,必须明确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侦查的基本方针和主要原则。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侦查应当坚持、教育、感化的方针,并遵循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保护社会秩序与保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有机结合的原则;侦教结合、寓教于侦原则;分案处理原则;全面调查原则;法律帮助原则和迅速及时原则。  相似文献   

10.
提请审议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增加一编“特别程序”,对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方针、原则、各个诉讼环节等,草案增加规定了4个特别诉讼程序。它填补了我国刑事诉讼法只有普通程序而无特别程序的空白。  相似文献   

11.
李雅琴 《前沿》2010,(9):71-73
我国在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实践中许多地方对未成年人犯罪适用刑事和解进行了探索,未成年人犯罪适用刑事和解有利于被害人利益的恢复和未成年犯罪人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人刑事犯罪近年来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检察机关在审查批捕环节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办案机制,执法观念、执法思想存在着不利于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保障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未成年人是国家发展的希望和未来,但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尤为突出,新闻媒体及网络上曝光的犯罪案件一次次冲击着公众的底线。只有找准问题发生的原因,方能从根本上遏制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进而收到犯罪预防的效果。立足于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从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方向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进行剖析,可为解决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在吸收相关法律规定和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于办理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犯罪案件的一系列特殊方针、程序和制度予以了明确,并在立法上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程序独立出来,这既为各级人民检察院的公诉部门提供了法律依据,而且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文中笔者结合贯彻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在公诉环节对未成年人诉讼权利的保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所在。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是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则更是值得我们警醒和思考的一个沉重的话题。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全社会注目的热点问题。在中小城镇,由于诸多原因,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呈逐渐增多之势,且犯罪种类和手段繁多,犯罪性质出现暴力化倾向。笔者根据泌阳县公安局2000年以来所办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实际情况,结合实际案例,浅谈一下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对策,以便对症下药、防范于未然。一、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一)犯罪指向方面,侵财…  相似文献   

16.
赵玲 《青年探索》2006,(5):37-39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遵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规律,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重庆市某区人民法院少年刑事审判庭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主要包括: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以及未成年人自身的原因。对家庭、学校、社会及未成年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在日趋复杂的社会环境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有增无减,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是一项任重而道远而又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在审查起诉环节也是一项"阳光工程"。未成年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趋复杂的社会环境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有增无减,因此,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是一项任重而道远而又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在审查起诉环节也是一项影响深远的"阳光工程"。  相似文献   

19.
《精神文明导刊》2004,(8):23-2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将“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显然是针对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反映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鲁保社 《中国民政》2011,(11):53-53
近年来,陕西省兴平市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以有利于流浪未成年人身心康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对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硬件建设,实施保护性救助和医疗救助相结合的方式,摸索出一套“全天候救助、人性化管理”的救助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