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如果法律在广义上被予以定义和理解,那么它可以是任何一种对某个社区起到规约、控制、调整、管理效用的社会文化力量.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无论从法律之维还是大众文化之维,法律与大众文化都是一个非常具有理论与实践价值的新鲜论域,而法律与大众文化这一论域在中国的命名将有助于拓展和开阔法律研究的视野,启发和创造一个可持续的、有学术接力与智识创造可能的事业,并为法律学术提供一种新鲜的视角、材料以及诸多其他可能.  相似文献   

2.
文学理论学科自主意识淡薄是新中国文学理论建设中的一个相当重要和关键的问题。它不仅影响到文学理论的学科建设的纵深发展,也对学者的学术创造产生直接影响。本文对新中国文学理论学科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作了探析。  相似文献   

3.
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的根本于扎实的学术研究、深厚的理论创造,提高我们的学术水平,而这需要尊重理论自主性。然而,在中国思想界不尊重理论自主性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不容忽视的问题,把一些理论教条化、学术泛政治化、把权力等同于真理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中国的学术事业。在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中,我们必须打破思维定势,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来对待马克思主义;打破思想的藩篱,保持学术自由的环境;打破学科壁垒,鼓励综合性研究创造;祛除西方话语神话。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建成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在世界上拥有学术话语权。  相似文献   

4.
社会科学类社团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是政府进行社会管理的重要依托,是社会利益表达的重要载体和公共资源配置的新型组织形式。它具有凝聚社会科学人才,塑造社会价值观念,创新社会科学理论,组织协调学术资源,传承社会历史文化,创造社会就业岗位等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5.
我国学术自由的宪法规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前沿》2009,(7):77-80
虽然我国宪法没有明文规定“学术自由”,但是,从宪法对公民创造、表达自由和受教育权利保障的内在精神看,学术自由也是我国宪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彰显和贯彻以大学自治为主要载体的宪法学术自由,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术的社会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制度条件。  相似文献   

6.
政治学是社会科学的重要学科,按理讲它和其它学科一样,也是可以探索与争鸣的。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关于天人关系、神、君与民的关系、礼、法、刑与政的关系的争论,实质上就是一场政治的争鸣,其中特别提到对‘“民”在政治成败中地位的认识.不仅在当时,就是在今天也有其意义。在中国历史上这段学术发展的黄金时代.”我们自己的政治学理论通过百家争鸣确实在学术上取得过非常辉煌的成就。而古希腊政治学术更是在争鸣、雄辩中创造出来的。在某种意义上说,亚里土多德的{政治学》这本学术巨著就是通过争鸣、说理和比较分…  相似文献   

7.
话语是思想理念的语言表达,是传播给舆论场并影响甚或控制其受众思想理念的行为过程,是不同的意识形态主体之间或相异的学术派别之间的博弈方式或交往方式。伴随中国思想史的展开,中国的学术话语史也绵延至今。中国古代学术话语体系,以"内以修身、外以治国"为基本内涵、"直觉理性、短言隽语"为表达方式,直到明末清初,才转向革新创进的呼吁;中国近代学术话语体系,在"西学东渐"的环境中展开,以"变革社会、振兴中华"为基本内涵、"古今联结、中西配合"为表达方式,直到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的形成,才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根本性变革;中国现代学术话语体系,从新中国成立开始建构,以"观念转型、道路探索"为基本内涵、"经验清理、思想批判"为表达方式,直到"南方谈话",才明晰建构这一学术话语体系的方法论,并奠定当代学术话语体系的基础;这一当代学术话语体系,已在十八大后明确其建构方向,走上了自觉创建的道路,它在"文化复兴"和新鲜经验的学术总结的结合中,加快创造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由中共中央党校国际共运研究所《当代世界共运中若干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课题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和《光明日报》理论部联合召开的“关于斯大林问题”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初举行。现将研讨会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斯大林模式问题 一部分同志认为,斯大林模式是斯大林继承列宁的思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实践中创造的一种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体制。这种体制虽然有很多的弊端,但它是社会主义的幼  相似文献   

9.
程颢、程颐与周敦颐的学术师承关系 ,后世学者多有不同看法。应当说 ,二程从周子处学得援佛会儒 ,悟得佛学 ,从而创造出新儒学即理学。然而 ,二程援佛 ,似乎更多的是辟佛 ,二程从对佛学的攻辟中 ,创造和阐发了自己的理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范玉刚 《人民论坛》2012,(12):30-32
生成于西方文化语境中的西方理论,有其理论发挥作用的界域,并非完全适合中国的实际。只有基于中国的国情与现实,概括和创造出适合中国实际的学术话语,才能打破、改变学术话语权一直为西方理论垄断的现状  相似文献   

11.
表面上看,这种以量化考核为核心的学术评价机制是一种简单易行、合理甚至公平的评估方式。但事实上,这样做彻底抹杀了人的创造潜能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郑楚光 《世纪行》2012,(3):19-20
一、大学校长的角色定位、能力要求与职责大学的根本使命是培养人才.其灵魂是学术追究,本质是创新,是传承、研究、融合和创造科学与文化,是要把一群具有创新思维的教师和创新潜质的学生聚集在一起,让他们的创造力互相激发,产生使学生受益终身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智慧。这就要求大学校长的角色定位是:  相似文献   

13.
知识性是大学组织与生俱来的禀性。大学的知识禀性决定了矢持志于“高深学问的追求”是大学生生不息的关键所在,知识的权威地位是大学的立足之本。从这个角度出发,维护大学的知识权威地位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出发点与归宿。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是大学知识创造活动的根本保障。在大学发展史上,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贯穿于大学制度建构的始终。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应是现代大学制度坚守的根基。  相似文献   

14.
从世界各国高水平大学崛起的历史经验来看,营造一个在获得政府有效物力支持前提下、大学相对自主的制度环境,是高水平大学形成的不可或缺的条件。我国目前因行政权力主导与市场化机制混杂所导致的学术环境恶化的局面值得检思。维护大学相对自主的权力,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外在学术环境和一个相对宽松的大学内部环境,是中国高水平大学发展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5.
湖湘文化是长期以来在湖南大地上逐步形成、或主要由湖南先贤创造,历经千百年积淀传承,已经打上了深深的湖湘烙印、具有浓郁湖湘地域特色的文化。它除了指那些有文字可考或有实物可证的湖湘学术、名人、山川、风物……之外,主要是指渗透到我们的血脉深处,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内化成我们的思维习惯,价值取向甚至行为模式的湖湘观念或湖湘精神。从促进湖南发展特别是振兴湖南经济的角度来关注湖湘文化,我们显然更多的应该关注这些精神层面或者观念层面的湖湘文化,因为它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对湖南经济社会进程产生着无形而又巨大的影响。如何继…  相似文献   

16.
职称工作是邓小平人才人事理论的一项重要实践。邓小平同志曾经不止一次强调要做好职称改革工作,“要创造一种环境使拔尖人才能够脱颖而出”。他指出,“在学术上,只要有创造,有贡献,就应该评给相应的学术职称,不能论资排辈”。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要求人才人事工作“要建立一整套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创造一种公开、公正、公平的用人环境。联系职称工作的实际,学习邓小平人才人事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的有关论述,感受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下功夫建立竞争和激励机制,不断促进和积极扶持优秀科技人才脱颖…  相似文献   

17.
目前的中国学界把“国际中国学”定位为“学术性的工具”的观念,往往是建立在对我国人文“特定学术价值”的“自我认定”为中心的评价标准基础上的。这在事实上可能导致对“国际中国学”作为一门具有世界性意义的“学术的本体”缺乏更有效的和更深刻的理解与把握。以“日本中国学”研究为例,中国的研究者需要在“文化语境观念”、“文学史观念”和“文本的原典性观念”上,作出深刻的反思,并调整学术视角,保持学术操守,惟学术自重,方能在“国际中国学”的学术中创造出属于中国学者自己的天地。  相似文献   

18.
论学术权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只有在管理活动中才具有意义,脱离管理活动而妄言权力是既没有理论价值更没有实践价值。学术权力,作为一种权力形态,只有放在高等学校管理活动中才能看清其本质。一方面高等学校作为一种组织,需要进行行政管理,这就导出了行政权力;另一方面高等学校是一种学术机构,它自然具有学术权力。学术性是高校的最本质的特性,它的一切活动都被烙上了学术性。因此,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都共时性地既应然地又实然地表现在高等学校管理活动具体行为中,而管理活动的学术性必然决定了学术权力是高等学校一切权力的核心成分。  相似文献   

19.
对"学术规范"的规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学术规范已经逐渐成为学界的共识,深入人心。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要不要学术规范,而是要什么样的学术规范、如何把它落到实处的迫切问题了。但是,学术规范,至今仍是中国学界一个人言人殊的概念,在概念的使用上存在着混乱、简单罗列和自言自语的倾向。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教授何云峰著文认为,当前我国学术治理完全是建立在“结果至上”的哲学思维基础之上的!结果至上的哲学思维特征是: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拿指挥棒的拥有充分资源。它是导致学术腐败和学术失范的最本质根源。这种思维方式不全面革除,学术腐败和学术失范的顽症恐难根治。在学术领域,结果至上的哲学思维是非常有害的。在它控制之下所制定的学术治理制度往往会以“学科发展”、“倡导公平竞争”、“拉开收入差距”、“重点攻关”等为幌子而披上合法的外衣。学术腐败者也往往会从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中找到借口。结果至上的哲学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