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嶷嶷 《法制与社会》2013,(35):263-264
随着2013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的审议通过,消法中正式构建了消费者的后悔权制度。本文在对消贾者“后悔权”的法律属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后悔权的法理正当性及我国消法中后悔权构建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后悔权制度最早起源于美国,在西方也称之为“冷却期制度”或“冷静期制度”,是经济发展催生的产物.通常,可以行使后悔权的交易类型主要有上门推销交易、远程交易及消费者信贷交易三种.我国2014年3月15日起经修改实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将后悔权入法,标志着后悔权自此成为消费者的一项法定权利.在此,本文仅针对网购消费者的后悔权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杨薇 《法制与社会》2015,(7):285-286
消费者后悔权经过努力终于写进了我国法律中,带来的意义不容小觑,为我国建立一个双赢、诚实守信为主导的消费环境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后悔权实施后产生了很多问题,相关制度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去完善。本文就实行"消费者后悔权"以来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4.
王志鑫 《法制与社会》2013,(13):286-287
消费者后悔权制度作为一个外来事物,一经提出,就引发了人们的热议。对于后悔权是否需引入消法,人们看法不一。本文试通过界定后悔权制度的概念和法律性质,分析引入我国的必要性,最终提出构建我国的"后悔权"制度。  相似文献   

5.
在今年通过的新消费者保护法中加入了消费者后悔权制度赋予消费者在规定期限内无条件退货的权利是该法的一大亮点,也是我国对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一大跨越。作为我国消费者拥有的一项新的权利,其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需要法律不断地完善和有关人员建立起良好的互动系统来填补。完善的后悔权制度将有助于我国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和我国商品交易经济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网购因其便捷、价优和品全等优势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亲睐.网购交易增多,网购纠纷也不断增加.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平衡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利益,2014年3月15日生效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消费者的后悔权.后悔权有助于实现对消费者弱者权益的特殊保护,但后悔权的充分落实还有待规则进一步细化以及相关配套制度和机制的配合和协调.  相似文献   

7.
在网络购物环境中,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及知情权都因网购的非现场性而面临更大威胁。为了填补法律空白,平衡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从而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新修改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新消法)增设第25条规定了网购消费者的7天后悔权制度。消费者对不属于除外范围的不同商品可无理由退货,但需保持商品完好,且要自行承担退货运费。这一制度的出台是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大进步。然而,立法在后悔权适用范围、完好标准、退货运费分担上还存在不明确或者不合理之处,还需进一步摸索与完善。  相似文献   

8.
消费者后悔权的冷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5年来,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第一次大型修订能否将后悔权写进法条,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后悔权是何种权利,我国有无设立后悔权的必要以及如何设置后悔权将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本文从法律视角对其进行了分析并对后悔权的立法设置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今网络购物盛行,但因网购而发生的纠纷也层出不穷,尤其是对处于弱势的消费者来说,其权益很容易受到损害。草案中对消费者后悔权的规定是我国立法中的进步,但草案没有具体规定实施细则,本文从现状出发,借鉴国外对后悔权的规定,探讨后悔权具体实施中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潘栋 《法制与社会》2014,(8):290-291
新修改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5条引入后悔权制度。后悔权作为一项保护消费者新型法定民事权利,有着独特的目的和适用范围。赋予消费者后悔权,对中国网络消费环境改变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1.
今年4月23日出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草案中提出网购“后悔权”后,争议不断.因而有必要结合现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产品质量法》的相关规定和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以及法益目标,对《草案》中“后悔权”规定的消费者有权范围、不应退货的商品类别、经营者义务范围、退货退款期限、经营者应退价款的范围、个人销售者赔偿责任以及责任承担主体范围等文体的合理性进行观察、分析和判断,得出结论,以促进完善立法和未来该法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
曾威 《法商研究》2023,(4):101-114
网络金融的兴起改变了原有的金融商品和服务消费环境,使得消费者更容易产生认知偏差;此外,网络金融消费的方便与快捷还会刺激消费者认知偏差的进一步放大,导致其做出非理性决策。在逐利性驱使下,网络金融机构对消费者认知偏差的利用会在无形之中损害消费者的利益。然而,现有金融信息披露、金融营销宣传监管、金融消费者教育等制度却无法对这一问题进行有效应对。科技融合金融的创新远快于自然人心智的进化速度,因此消费者保护制度需要进行回应性调整。一方面,要根据消费者心理认知特点建立网络金融产品标记制度,对金融产品属性进行标明以帮助消费者高效识别;另一方面,要通过明确网络金融机构的消费者教育义务与建立依托消费场景的教育机制来完善金融消费者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13.
冷却期制度与消费者权益保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董新凯  夏瑜 《河北法学》2005,23(5):53-56
冷却期制度赋予消费者在合同成立后一定期限内无条件撤销合同的权利,在国外受到广泛的重视。冷却期制度有其坚实的理论依据,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国家对消费者进行特殊保护的要求。冷却期制度涉及到适用范围、期限、后果、权利滥用等多方面的问题。我国应当借鉴国外的冷却期制度,并根据我国的情况作必要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发展 ,消费领域越来越多的采用标准合同形式 ,因而对标准合同的法律调整成为各国保护消费者权益立法的重要内容。围绕限制标准合同制订者的权利 ,给予处于弱者一方的消费者特殊保护这一理念 ,法国有关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立法逐步建构起系统的标准合同制度 ,并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传统的合同法规则 ,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提供了可靠保障。法国的这一立法体例及其许多具体规则 ,对我国立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浮相群 《法制与社会》2011,(13):259+267-259,267
我国对消费者权利合同法保护尚不完善,需要特殊的制度安排使消费者与经营者在博弈中抗衡。消费者合同制度在格式合同的控制与合同责任方面对消费者权益提供了全方位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吕斌 《法人》2013,(10):16-19
"后悔权"制度以追求契约正义与实质性契约自由为目标,有助于将消费者权益保护关口前移。而草案二审稿中做出对"后悔权"的限制,是否隐藏着企业在背后的强势推动?那么,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的权益谁来保障?自9月6日至10月5日,修订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审议稿)》(下称"草案")正式对外公示并接受修订意见。本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下称《消法》)大修,是颁布近20年以来的首次"动刀",外界颇为关注。其中,关于网络购物等领域的相关规定,尤其是被称为"后悔权"的"7天无理由退货"被认为是本次修订的亮点之一。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的普及与电子商务的兴起使得网络购物业已成为一种常态,其凭借简单、快捷、方便及受众广泛等特点,逐渐成为人们的"新宠"。在此情况下通过网络购物双重性去分析如何更好的维护消费者权益就显得意义尤为重大。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细化消费者权益、强化经营者义务及加大惩罚性赔偿力度等方面均以健全了旧法的不足。特别是其25条明示了消费者享有七日后悔权,使得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但上述有关制度,特别在后悔权的适用层面相对概括,对网络购物的投诉监督与市场准入缺乏具体说明等问题,本文将上述问题作一般说明。  相似文献   

18.
消费者的天然弱势,决定了立法对消费者的特殊保护。消费者反悔权是国外立法中消费者的一项重要权利,消费者在商品交易合同履行完毕之后的一定期限内享有无偿撤销合同的权利。该制度对于保障消费关系的公平与合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只适用于特定的消费关系。本文认为我国应当借鉴国外消费者反悔权的立法规定,结合我国现实,将其上升为法定权利  相似文献   

19.
胡丽雅 《法制与社会》2011,(31):108-109
私法自治与合同自由原则是民法的重要原则,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和经营者相比,逐渐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对于两者在特殊条件下签署的合同,应给予撤销权,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同时特殊合同中的撤销权制度,并非对合同自由原则的违背,而是对合同自由原则的实质性实现。德国债权的民法化后,其中的消费者撤销权制度对保护消费者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对德国民法典中消费者撤销权的研究,对我们理解消费者撤销权制度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保法》)第25条的规定,经营者通过网络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享有在收货7日内无理由退货的权利。该权利在外国法中又被称为消费者取消权,指通过一些特殊消费模式如远程交易、上门交易等进行消费的消费者享有一定期限内无理由取消合同的权利。在远程交易领域,《消保法》规定消费者仅可在经营者销售商品时行使无理由退货权;英国、德国和欧盟指令则将该制度的适用范围扩大到了金融消费、分时租赁等多个领域。文章通过比较中外消费者取消权制度,提出我国立法部门可以考虑在远程交易领域对该制度的适用范围合理扩大,以进一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