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苏联解体所造成的短期内中亚跨境水资源管理的制度"赤字",诱发了"双重闭环现象"的生成。"双重闭环"包含两大层面:一是由地区国家间水资源分配分歧引发的国家利益博弈的循环,即"博弈闭环";二是由"博弈闭环"导致的环境恶化和地区经济发展滞后,从而造成水资源管理制度"再弱化"的"脆弱闭环"。当前"水资源联合管理模式"的理念、方式和目标与当地的政治社会文化难以契合,因而对打破中亚跨境水资源"双重闭环"的作用效果不彰。中亚国家应以区域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分配谈判协商"双轮驱动"的方式应对"双重闭环"带来的挑战。即在上海合作组织的多边框架内,一方面搭建区域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治理的通道,另一方面培育政府引领、兼顾民主与效率的协商机制。此外,还应综合考虑涉事各方的利益让渡与生态补偿等。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是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开启了中国对中亚外交的新时期,推动了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进入黄金时期。中国的中亚外交与中亚国家现实需要和利益诉求高度契合,因应了中亚区域治理的迫切需求,对中俄在中亚地区的战略协作起到了促进作用。未来中国的中亚外交仍面临良好机遇,但也不应低估可能出现的挑战和问题。中国应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以上海合作组织为平台,积极推进与中亚国家关系转型升级,努力把中亚打造成共建"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样板。  相似文献   

3.
中亚地区是欧盟水外交的重点区域。欧盟在中亚地区以合作方式建立起复合型的水治理框架,通过在政治和技术层面"双管齐下"、投资水基础设施建设、推行一体化水治理政策,来积极介入水治理事务。欧盟对中亚地区水治理事务的介入服务于欧盟整体中亚战略,注重在中亚内部内化欧盟水治理模式,建立与欧洲水框架指令和欧盟相关法律一致的机制和规则体系,提升在中亚地区的存在感与影响力。中国和其他亚太国家应重视流域和区域的制度性建设和技术治理,加强水外交战略的建构和完善。中国作为上游国家,应注重提升自身在亚太水治理中的参与力度与地位,逐步成为亚太水治理领域的公共产品的积极提供者。  相似文献   

4.
中亚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缘位置和对中国而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通"中之重。近年来,"五通"建设在中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进一步拓展并形成了利益交融与合作共赢的新格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涵盖多领域和多层次,整体上呈现从以点带面、从线到面逐步走向区域大合作的积极发展态势。不过,随着"一带一路"的纵深推进,中亚国家一些民众的负面认识有所体现,域外国家对中国在中亚影响力持续上升的猜疑未明显缓解,中国未来需要妥善应对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9·11”之后印度在中亚的国家利益追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印度开始了谋求世界大国地位的外交努力,与中亚各国合作成为其外交的重要方面,关系到它重要的国家利益。本文首先探讨了印度在中亚的安全利益,即挤压巴基斯坦的战略空间,破坏其战略纵深计划,构筑自己的安全屏障;与中亚国家合作反恐,维护印度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参与中亚能源开发,保障印度能源安全。同时还探讨了印度进入中亚地区时所面临的与美、俄、中的中亚战略互动与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6.
“9·11”之后印度在中亚的国家利益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印度开始了谋求世界大国地位的外交努力,与中亚各国合作成为其外交的重要方面,关系到它重要的国家利益。本文首先探讨了印度在中亚的安全利益,即挤压巴基斯坦的战略空间,破坏其战略纵深计划,构筑自己的安全屏障;与中亚国家合作反恐,维护印度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参与中亚能源开发,保障印度能源安全。同时还探讨了印度进入中亚地区时所面临的与美、俄、中的中亚战略互动与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亚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区域。自中亚国家独立以来,中国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谐世界"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中亚国家构建起平等信任、相互尊重的战略伙伴关系。在此过程中,中国通过妥善处理边界问题以消除潜在冲突、不断提升战略伙伴关系水平、推动互利双赢的经济与能源合作、向中亚国家提供发展援助、推进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互利合作以及平衡处理在中亚的大国关系等促进了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未来十年,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的走向仍将受到自身国力变化、中亚国家对华态度以及中国与其他大国在中亚地区多重互动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8.
2006年8月28日,小泉首相开始对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进行访问.其目的:一是着眼于中亚地区占世界4-5%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小泉出访前表示:"我们需要多元化的能源战略,希望同能源丰富的中亚国家建立良好的关系."二是支持美国在中亚地区的反恐行动.三是援助中亚国家解决经济、社会问题,以扩大日本在该地区的存在和影响,与中、俄展开地缘战略意义上的争夺.因此,日本政府这一"为地区稳定与发展积极参与中亚事务"的外交政策将包括两大重点:获得更多的中亚能源;扩大对中亚的地缘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亚国家是我国近邻,我国与中亚各国在政治、经济、人文、科技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大,但在各方面仍有潜力可挖。加快与中亚国家的油气合作步伐,对我国具有政治、安全、经济等诸多方面的意义。 一、有利于增强我国与中亚国家的友好合作。 苏联解体后,我国对中亚各国奉行睦邻友好政策,各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但是应当看到,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济联系尚不密切,远未构筑起能够从经济领域影响中亚国家的平台。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间跨界水资源争端日益加剧,"水外交"作为一种预防和化解争端、开展合作的新兴外交形式,逐渐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从国际政治资源的视角来看,尽管跨界水资源主要表现为一种硬性国际政治资源,但与跨界水资源相关的科技、制度、组织、观念等软性国际政治资源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在外交活动中,各行为体掌握资源的多寡和利用程度决定了其外交的质量和效果,在跨界水资源权属、总量、分配等硬性国际政治资源既定且难以改变的前提下,如何在"水外交"中发挥软性国际政治资源的功能和作用显得尤为关键。从中国在东北亚、中亚、南亚和东南亚四个周边区域的"水外交"实践来看,科技资源、制度资源、组织资源和观念资源等软性国际政治资源已经发挥了不同程度的功能和作用,未来中国应进一步加大对相关软性国际政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从而为周边"水外交"提供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11.
美国自苏联解体后即积极介入中亚事务,现已成为中亚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外部行为体。在介入中亚事务的过程中,美国致力于将中亚国家整合进西方安全—价值体系之中,塑造中亚国家的发展方向及其地缘政治环境。为此,美国使用了强制性权力、制度性权力与呈现性权力这三种权力资源。尽管相对美国而言,中亚国家国力弱小,不过,在应对美国的权力资源方面,中亚国家展示出了较强的能动性。随着国际安全援助部队撤出阿富汗,美国要想在实现三重战略目标上取得重大进展,除了消除中亚国家对美国权力资源的警惕和抵制,至少还需克服四个方面的其他障碍即三重战略目标之间存在内在矛盾、美国内部对于中亚政策存在分歧、美国罔顾各国关切强制推进民主引发各国领导人的恐惧、俄罗斯对美国中亚政策进行的牵制。  相似文献   

12.
孙静 《国际展望》2012,(5):40-51,143
中国在中亚的安全利益不仅是中国周边安全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事关中国国家安全战略全局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在中亚的安全利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打击"东突"恐怖势力及其相关势力,维护中国西北边疆安全稳定与发展;建立中亚——中国能源运输新通道,消除中国能源安全隐患,推进中国与中亚国家共同走向富裕,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发展;消除外部势力驻军中亚对中国所造成的军事安全威胁,与中亚国家建立和平友好的军事关系,确保中亚成为中国稳固的战略安全后院。  相似文献   

13.
进入2013年,美国加快了从阿富汗撤军的步伐,阿富汗战争迫近尾声。然而,阿富汗重建仍面临安全局势恐遭逆转、政治和解举步维艰、经济发展难以持续等严峻挑战同时,美国、俄罗斯及印度、巴基斯坦和中亚国家等基于各自国家利益与地缘目标,反恐合作减少,而利益分歧加深,政策冲突加剧,这将对地区安全及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9·11事件"之后,美国对阿富汗进行军事打击,中亚地区在地缘政治中的地位骤然上升,美国借机实现了对中亚地区"军事介入"的历史性突破.俄罗斯在中亚地缘政治格局中的传统主导地位随之受到严重削弱.同时,中亚各国在奉行"大国平衡"外交政策的基础上,积极谋求自身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5.
富有石油、天然气这些战略资源的中亚地区在苏联解体后地缘政治利益凸现,"9·11"事件后各个相关大国在中亚地区的安全利益也凸显出来,俄美加剧了在中亚的争夺.尽管在2005年的争夺中俄罗斯似乎占了上风,但综合实力强大的美国不会轻易退出,它会利用各种策略继续加强在中亚地区的存在,以达到把俄罗斯限制为地区大国的战略目的.在这种背景下,综合国力相对较弱的俄罗斯会采用各种手段来抵制美国在中亚的渗透,而上海合作组织是其可以利用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从应急补水看澜湄合作机制下的跨境水资源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励  卢光盛 《国际展望》2016,(5):95-112
水资源合作是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的五大优先领域之一,也是保护中国水资源开发权利,把握中南半岛地区关系发展主动权,重构水资源合作新格局及实施河海战略的关键一步。2016年3月,在中国牺牲自身利益援助下湄公河国家补水后,仍受到部分国家与国际舆论的诟病。本文从补水事件与国际舆情切入,分析域内外各利益体的意图、行为模式与地区内缺少有效水资源合作机制的现象,并探讨在澜湄合作机制下建立水资源合作机制的紧迫性与必要性,最后提出中国在建设水资源合作机制过程中,要从理念、内涵、机制、国际合作、舆论宣传与互信建设等方面着手,打造新型水合作复合模式。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与周边国家交往日益频繁,各类跨境安全威胁也与日俱增,对中国的周边外交特别是跨境安全治理提出了重大挑战。2011年10月湄公河惨案发生后,中国展开了一系列的后续处理行动,成为通过"创造性介入"实现跨境安全治理的重要尝试。本文重点考察这一案例的国际合法律性问题,即从国际法角度来分析中国对该案件的管辖权、跨境侦查、引渡与审判嫌犯、判决执行等问题。笔者认为,中国此举不仅符合国际法律规范和规则,而且通过跨境安全治理提升了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尽管不能高估其普遍意义,但这一跨境安全治理尝试对中国未来的周边跨境安全治理、海外利益和公民保护等仍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9·11"事件后中亚成为美国打恐前沿阵地,美借打恐之机迅速实现了在这一地区的军事存在.美俄围绕各自在中亚的战略、军事利益及阿富汗未来地位等问题,在前台合作打恐的背后,展开了自冷战结束以来最为错综复杂的争夺和较量.中亚安全形势由此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钟娅 《当代世界》2015,(1):56-59
<正>当前,中亚地区正处于深度变化的周期性战略节点,不稳定、不确定、不可控、不可测因素明显增多。这些不同因素相互叠加、交互作用,使中亚形势发展变化处于一个关键期。作为中国的战略周边,中亚地区正在发生的变化不仅影响着中国周边的安全与稳定,更对中国与中亚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俄罗斯、伊朗两国对"一带一路"在中亚地区的建设均有重要影响。其中,俄罗斯通过建立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建设欧亚经济联盟以及开展双边外交等方式不断增强其在中亚的影响力;伊朗始终将阿富汗作为其向中亚发展的战略支点,并在"伊核协议"达成后通过申请加入上合组织、与欧亚经济联盟合作、促进里海油气开发等方式加强与中亚地区的合作。为更好地在中亚地区开展"一带一路"建设,建议中、俄、伊加强合作,共同应对非传统安全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