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生活世界”中的心理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真正的“人”的心理学需要在心理学研究中树立“生活世界”的理念,从自然科学的主导态度转向生活世界的视域。生活世界是人们对现实的直接在场,是实现人的现实意义及价值的最根本的世界。生活世界的心理学价值在于强调忠实于心理现象的重要性,将研究对象定位为真正是对人的研究,把人真正当作“人”;研究在现实生活中真实体验和活动着的人的心理并进行纯粹的描述和意义理解。  相似文献   

2.
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一种在效果和而不是事实和真实存在的世界)是整体的客观实在世界的两个补充方面。在虚拟世界中所获得的“经验”,实际和对虚拟世界而言,是真实的,而对真实世界来说,只是一种潜在性或可能性。本在分析了经验的涵义及经验的组成(传递性经验、尝试性经验、开放性经验、反思性经验)基础和,认为经验应该是现实与虚拟两的有机融合,从而使得人类的基本生活经验趋于完整。  相似文献   

3.
苏格拉底与查拉图斯特拉——尼采的“隐微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尼采思想肇始于18世纪欧洲现代性病入膏肓之际,企图通过对基督教——柏拉图主义独断论的批判,瓦解传统形而上学的二元世界,建立全面的未来哲学体系从而挽救哲学系统性的危机。尼采哲学思想中最为核心与艰难的"权力意志"和"永恒复返"学说共同构建了尼采思想的"高山"与"深渊"。本文将致力于揭开尼采隐微之术的层层面具,在一切价值重估的逻辑支撑点下,着重找寻而非搭建"高山"与"深渊"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4.
孔子并不关注死后的世界,而是将生命的重心放在现实世界。他强调个体应珍惜自然生命,但亦主张在必要的时刻"杀身成仁"。不过"仁"的核心本质是爱人,"推己及人"的爱人思路并不能对现实中某些仁人志士为坚持理想而付出生命的行为进行囊括和解释。孟子在继承孔子生死观的基础上,一方面将"义"作为"仁"的补充凸显出来。另一方面通过性善论对"义"存乎于心进行了存有论证明,为个体"行义"奠定了道德自觉的基础。孟子对"义"的凸显,强调了人可以为了某种正义的价值取向而放弃自己的生命,实现"生不为苟得"、"患有所不避"的舍生取义之境界,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生死观。  相似文献   

5.
论意义世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义世界,是支撑人在现实世界中安身立命、生活实践的价值理念系统,是一个超越性的形而上的世界.意义世界是由解释、应当、信仰等多个维度的内容构成的完整的世界,对意义世界的认知应切忌步入"盲人摸象"的误区.意义世界为人之为人、社会之为社会所必需,因而是无法排除的.意义世界是文化建构的结晶,并蕴涵在各种文化形式之中.意义世界避免花果飘零以致一片荒芜的根本奥秘在于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那里,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异化劳动导致人的感觉的单一化,而作为共产主义者的人将是美的实现者;尼采对西方启蒙运动高举的科学精神和理性精神都进行了强烈的批判,认为现代文化是对人性的腐蚀和毒化,导致了生命的病态,美和艺术对尼采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可以说,马克思和尼采都从美学视角深入现代性的根本问题,在西方现代化过程中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现代性做出预见和反思。  相似文献   

7.
自互联网从军事用途、学术用途逐步发展进入商业应用时代之后,在商业利益的推波助澜下,互联网即以飞快的速度进入了现代人的生活之中。网路世界是由分散在全世界各处无数个电脑,藉由通讯线路而联系起来的世界。虽然一般都以"虚拟世界"称之,但它一点都没有虚幻成分,而是真实存在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差别,只是不同存在形式的差别。当然,原来发生在现实世界的犯罪也会转移到网路世界。本文以色情网站为对象,对色情网站犯罪进行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美国西部"世界花园"神话与美国文学中的西部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开发西部,最初是为了开辟亚洲市场和南美洲市场。随着人们的不断开拓,西部渐渐成了"世界花园"和远离东部现代文明的宁静的田园乐土,这一观念深入到了美国人的意识深处。尽管开发西部的结果是把西部变成了与东部一样的现代化地区,"世界花园"神话被现实击破,但人们的西部意识并未消失。一旦他们对现代文明有所不适,便想到要回归"西部",在下意识中寻找自由的"乐土"。  相似文献   

9.
蒋九愚、文庆在《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撰文认为,庄子和尼采的知识观与他们的人生哲学是密切相关的,他们的人生观决定了他们的知识观,反过来,研究他们的知识观更能把握和凸显他们人生观的内涵差异。如果说,庄子是出世的和悲观的,他对知识持一种消极的否定态度的话,那么,与之相反,尼采则是世俗的,乐观的,在相当意义上他对知识持一种积极的、否定态度。具体来说,庄子是反对求知的,他关注的是本真的生命,认为知识会扰乱人的心灵,不能让人的心灵归于平静。庄子悲观地突出了知识对于生命的弊害。尼采是鼓励求知的,他关注的也是本真的生命,认…  相似文献   

10.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尼采思想发展第三阶段中最为成熟的作品,尼采本人亦将其称作"第五福音书"。聚焦于该书第三卷,"论幻觉与迷"一章囊括了尼采思想殊为重要的三个方面,即在隐微术背景之下人的"上升"、"复返"、"形变"。本文通过梳理"论幻觉与迷"的内容意涵,管窥尼采思想的总趋势,从而对"上升"、"复返"、"形变"这三个形异而质联的概念形成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1.
尼采人生哲学之理想人——"超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尼采的人生哲学批判了现代工业社会人性的丧失与泯灭,肯定人的主体地位又不满足于现实的人,祈求人性本能恢复,追求积极有意义的人生,他塑造了理想人——"超人","超人"具有批判的精神、藐视权威,具有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进取的品质,独具一格的创新意识与思维。  相似文献   

12.
尼采在对传统道德进行猛烈批判时,创造性地提出了"主人-奴隶道德说"。对于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的区分,也几乎是凝聚了尼采的学术精华。本文将从自我价值、人生态度、与人关系和未来层面四个角度细述这两种道德及其区分,并在尼采批判的过程中取其精粹,从中提炼出一些对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有益的启示之道。  相似文献   

13.
意义世界,是支撑人在现实世界中安身立命、生活实践的价值理念系统,是一个超越性的形而上的世界。大学生意义世界的构建就是其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构建。本文论述了构建大学生意义世界的重要性,分析了大学生意义世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大学生意义世界构建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诚意,就是让我们的念头做到"实",符合善的标准,而且做到"不自欺"时刻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即党的根本利益来审视自我的想法,是党员干部"诚意"的基本要求朱熹在解释《大学》八条目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比喻,他说"格物""致知"是"梦觉关","诚意""正心"是"善恶关"。也就是说不去格物、致知,那么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就可能处在睡梦当中,把自己主观对世界的想象当成世界客观真实的状态;不去诚意、正心,则不能做一个符合基本道德要求的人,不能够提升人之为人的精神境界。对人的修养来说,  相似文献   

15.
人的生命的多测度的整体、协调发展需要从事生命教育的教师尊重生命、理解生命、鼓励、促进并成就生命。教师关于人、生命的知识,关爱、呵护生命的情感情怀,教师的生命教育素养和能力以及教师自我生命的状况是在教育职场生活中,通过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并经由师生生命的坦诚相见和不断碰撞逐渐生长和提升的。面对社会和教育转型中生命教育所存在的客观困难以及教师在应对这些问题方面的素养和能力的欠缺,陶行知先生的"整体生命观"以及"生活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特别是他"以教人者教己"的思想以及他自身的生命榜样作用,更是启发我们从现实的教育状况和完整生命成长需求出发,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锤炼生命教育的能力并不断丰富生命状态和生命质量。以"情感"为切入口,带动教师基于职场生活的行动研究,生成并提升教师的"情感-人文素质"的人文主义行动研究既是对陶行知先生思想和个人实践的延续与学习,也是在面对中国社会和教育现实条件下,通过带动生成教师生命自觉开展生命教育的尝试探索和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6.
尼采哲学中把人性作为他自己一切哲学的出发和归宿,而在尼采的人性观中人的创造性又是他的人性论的核心。在他的哲学中,权力意志、主人道德、超人学说、重估一切价值都蕴含了人的创造性。人要肯定自己、高扬自己、超越自身的存在,从而创造出世界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尼采将自己的认识论定义为透视主义,透视主义将一切放到生命的体验中来考察,透视主义是一种对生命的直观,直观中艺术、科学、价值一体。透视主义用一句简单的话表达就是:没有真理,只有解释。这个论断隐含着尼采的实证主义立场,实证主义认为认识只是一种功能,真理没有不变的形而上学的本质,存在的只是我们对事实的价值设定透视主义与对主体性的反思相连,尼采认为,主体的观念本身就是人为的虚构。  相似文献   

18.
秦阳 《法律与生活》2013,(14):44-45
多年来,美国福克斯公司出品的电视连续剧《越狱》因其丝丝入扣的剧情和精彩的演绎成为风靡全球的经典美剧。在现实世界中,美国监狱也不时发生囚犯脱逃事件。下面的案件就是一部比《越狱》更加精彩的真实版大戏。  相似文献   

19.
尼采的超人学说本质上是在讲述他所主张的一种生存方式——意义生存。超人是对传统的颠覆和超越,是对生命的肯定,生命存在的本质是生成和发展。尼采认为,人类的生存方式应当是意义生存,超人即为意义生存的最高境界。这种提法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超人只是意义生存的理想状态,忽视了客观物质条件,是一种不甚成熟的理论假设。  相似文献   

20.
吴孔文 《江淮法治》2014,(19):59-59
柏拉图是古希腊哲学家,主要研究伦理道德,他曾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洞穴理论。即,每个人都是被锁定在洞穴里的囚犯,只能看到光线的投影,进而把投影当成是真实的世界,而真实的世界却在洞穴之外,在有太阳的地方,只有挣脱锁链的人才能看到。这一理论后来被柏拉图认为是社会无法实现正义的根源,因为大多数人很难逃出利益、愚昧的锁链客观认识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