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大学生就业软实力是大学生基于就业而具备的除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的各种就业能力素质的综合。大学生就业软实力主要涵盖两大板块:首先是品德方面的因素,如诚信意识、自律能力、责任担当、奉献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其次是与职业相关的各种能力要素,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提升大学生就业软实力,是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和实  相似文献   

2.
广州地区在校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专项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莉 《青年探索》2005,(6):57-61
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中富有变革意识的主要群体,有着极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尤其是处在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州地区的大学生,更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本文作者通过对广州地区在校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专题调查进行综合分析,剖析了其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影响因素,提出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如何利用影响因素的主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3.
领导者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能力又称创造力,是衡量一个领导者水平与能力的核心标准,也是一个领导群体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源泉。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搞好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执政能力的提高离不开领导者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领导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用人能力。创新能力包括科技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和文化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当代美国著名管理  相似文献   

4.
经济增长速度变缓、结构调整、大学生数量剧增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并有进一步严峻的趋势。阐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现状,深刻分析了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主要是民族院校的历史目标和当前的格局、薄弱的基础教育、激烈的人才竞争、民族因素和有待提高的少数民族学生的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提出了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措施,主要包括政府应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中起主导作用、民族类高校应积极推进专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等。  相似文献   

5.
姜晓丽 《岭南学刊》2011,(6):105-109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由个体主体创新能力、群体主体创新能力和国家主体创新能力构成,在其根本上,是指个体主体的批判认识能力、发现论证能力和阐发传播能力。它是来源于人的可能性的虚践能力和适应于人的生成性的实践能力的综合建构。  相似文献   

6.
高校班级的建立为大学生群体的形成提供了原初化的框架,而随着大学生个体在班级内持续地学习和生活,班级群体就具有了"血脉",相对稳定的班级群体心理随之形成。以群体心理学为视角来审视大学生班级群体状况会发现主要存在三种镜像,群体压力以及偏向从众所产生的心理状况、社会助长以及社会惰化引发的心理问题、模仿以及暗示对心理的影响。为此,在大学生班级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构建中可以采取增强大学生班级群体的凝聚力和健全大学生班级群体的行为规范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7.
刍议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参加科研实践是培养高素质、高质量人才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其作用和意义在高等教育阶段应得到充分认识和重视。本文着重从学习能力的增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三个方面,探讨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星杰  刘明越 《前沿》2012,(21):147-150
大学生就业困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大体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原因:客观原因主要是指经济制度和教育体制、就业政策等因素;主观因素主要是指影响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和就业能力因素,包括就业观念、就业价值取向等.大学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增加大学生就业率需要以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动力;增强大学生就业机会和能力需要以相关政策和制度作保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观念,需要通过借助有效的教育平台重塑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提升就业能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于帮助大学生形塑就业观方面具有指导和启发作用.本文针对我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进行透析,在取得已有的教学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改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人们价值观的变革是社会现实变革的指示器。人作为社会变革的主体,也是随着社会变革而被变革的主体,人自身的变革主要是思想观念的变革,价值观念作为人们精神领域的主要内核,左右着人们思想观念的变革,决定着人们的追求,主宰着人们一切思想与行为。处在改革开放大变革时代的当代大学生,其价值观的形成和转变,是整个社会价值观变革与整合的一部分。本文从该研究的意义、增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入手,全面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矛盾现状及呈现的特点,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中央领导同志最近在江苏视察时谈到,“现在大学生就业不易,要千方百计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我们必须结合实际,高度重视、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而研究和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力,对指导和帮助大学生提高适应力、竞争力和就业率至关重要。有四大因素影响大学生就业力顾名思义,就业力即就业的能力,主要是指影响和保证大学生正确择业、顺利就业的能力,包括职业素质、求职能力、工作能力、适应能力等。从当前来看,大学生就业力主要受到四大因素的影响。社会需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健全,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一方…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群体生活价值观,是指大学生群体在校园文化环境中形成的对生命活动的价值判断及其生活意向,它是大学生群体的人生价值观及其道德心理在校园生活中的综合反映。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和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大学生的生活价值观正在经历一个重新选择、建构并逐步融于新环境的过程。去年九月,我们采用问卷、访谈和阅读学生作业与试卷相结合的方式对大学生群体生活价值观进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下的大学生就业力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力是直接决定和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工作能力、适应能力、求职能力等.调查显示,体现大学生就业力的有品德素养、专业技能、社会经验、创新能力、社会资本、资格证书等.金融危机下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关键是提高大学生就业力.  相似文献   

13.
李庆钧 《理论月刊》2008,(1):126-128
政策创新能力是直接影响政策创新效率、效果等的能量、力量,其内在结构包含核心能力、延伸能力和增效能力,制约政策创新能力大小的要素主要有资源、制度、组织和价值观.要提升政策创新能力,就必须建立学习型政府,不断加强学习,变革组织,再造流程,设计有效的激励制度,培育创新型文化.  相似文献   

14.
政党的社会号召力是一个多向度的复合型概念,主要由凝聚能力、影响能力、服务能力和组织动员能力等构成,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以独立且交互的方式影响政党的社会号召力。用理想信念凝聚人民,用先锋队旗帜引导人民,用奋斗目标感召人民,坚持人民立场服务人民,以严密的组织体系组织动员人民,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社会号召力的多维度来源。新时代不断增强党的社会号召力,要充分发挥共同目标愿景的感召作用,以党的自我革命为着力点,以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为根本,以走好群众路线为保障,以顺应时代变革为抓手,确保党始终保持强大凝聚力、引导力、服务力、动员力。  相似文献   

15.
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缺乏创新能力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论述了创新能力的涵义,分析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提出了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成才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的希望在创新,创新的希望在青年。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的大国,但不是一个人力资源的强国,因此青年一代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就显得格外重要。当前大学教育应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满足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强烈愿望,创新创业已成为当代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一条根本途径。创新能力是以一定的智力为基础,在想象力、综合力和灵感、顿悟等非逻辑思维力量的帮助下,从已知领域向未知领域拓展的能力,是一种综合的素质。创新并不一定需要天才,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质。有创新能力的人,总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  相似文献   

17.
关于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构成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就是大学生各种能力素质中最具特色、最强有力的部分,是相对于其他学生的优势能力,它能使大学生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取得主动的综合能力。大学生的核心就业能力与一般能力相比,具有独特性、持久性、发展性、综合性和可雇佣性的特点。大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对用人单位的跟踪调查情况说明,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主要体现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执行力、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校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学生创造能力不强、创新素质不高是制约他们成才成功的致命因素,也映照出了我国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缺陷。高校进行创新教育的侧重点应在于对学生创新能力、创新素质的培养。具有创新性素质的教师队伍、创新性的课程体系以及创造性的第二课堂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贾海英 《前沿》2014,(1):44-45
大学生群体是学生中的优秀群体和代表,而大学生党员更是其中的精英和人才。如何培养先进的大学生党员,如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尤其是端正他们的党员意识,这些都是大学生入党的重要环节和因素。而在当前的高校大学生入党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缺陷。其中,大学生党员的意识淡薄是影响大学生入党动机端正的重要原因。这种情形严重地阻碍了共产党员发挥其先进性,影响共产党员的形象和教育管理,应该引起我们的极大重视。进一步把大学生入学新生党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与积极发展学生党员等诸多关键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作为增强学生党员意识的重要切入点,全面加强对于入学新生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因此,各大高校应该从加强学生党员的意识开始做起,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  相似文献   

20.
加强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及大学生当前存在的问题●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新能力是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面向21世纪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在大学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切实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实现这一任务的根本措施。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及大学生当前存在的问题创新能力是指怀疑、批判和调查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不断提供新思想、新观点、新技能和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