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共供给竞争机制即行政竞争机制 ,它由三部分组成 :国家间公共供给竞争、地方政府间公共供给竞争、公共部门间公共供给竞争。公共供给竞争机制是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质量、促使政府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公共产品、促进长期经济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竞争主要表现为争夺资源和控制权的分配、争夺公共产品和服务。地方政府之间在竞争博弈过程中陷入了“囚徒困境”,在竞争中由于各地只顾经济的发展实行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干预企业等扭曲的竞争手段,造成了大量的重复建设和公共物品的浪费。对此本文认为地方政府竞争应该逐渐从竞争转向竞合,实施差异化竞争培育核心竞争力,不断完善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机制以及建立统一协调的市场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直接影响着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态势。影响地方政府间竞争的因素有居民流动性、政府间协调机制、法制环境和地方官员政绩考核标准。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论述了地方政府自利性产生的现实动因即社会利益关系的分化和调整、地方政府财政窘迫、政绩考核指标导向不合理、房地产市场制度不完善以及部分行政人员公共精神淡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准确定位地方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的职能、建立和完善法律规章制度、改进和完善政绩考核体系和强化地方政府的公共行政精神等规避地方政府自利性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有形公共产品的卡特尔和内在利益分配模型表明政府垄断体制下无法建立至善服务体制,而政府、市场与第三部门的失序和混乱使得公共产品的市场化改革面临不足和过度的双重困境。确立政府监管者、市场竞争主体、第三部门协同监督的关系对有形公共产品市场化改革至关重要。在有效民营化改革的基础上,以不同区域政府间公共服务相互协作为补充,多方位引入投资形式,同时明确政府责任、强化制度供给,形成有形公共产品的多元化服务体制,是有形公共产品至善服务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樊继达 《理论前沿》2009,(20):26-28
民生服务具有较强的公共产品属性。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政府应在提供民生服务中发挥主导性作用。在对政府提供民生服务进行公共经济分析的基础上,强调必须重塑公共经济理念,不断加大公共支出,从而更好地服务民生。  相似文献   

7.
对地方政府当前投资管理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地方政府投资中存在的忽视应有的审批、体制重复建设以及公共投资的主体移位和对政府投资对民间资本的挤出效应等问题的分析,提出地方政府应建立合理的政绩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在原有体制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总量不足、结构失衡、体制不顺、责任不明等问题,原因在于不合理的政绩导向、城乡二元结构、决策体制等因素所致。当前,应从政绩标准、决策体制、权责关系和融资渠道等方面创新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才能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步伐。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的竞争实质上是一种激励机制,主要由竞争标的和评判准则两个要素组成。长期以来,我国的地方政府竞争主要表现为官员晋升锦标赛,它使地方政府获取了为增长而竞争的强大动力,但同时也使地方政府为了经济的增长而忽略了环境的保护、民生的改善等,因而需要对既有的地方政府竞争激励机制进行优化,一是优化竞争标的的设置,二是优化评判准则的设置。这样,地方政府竞争就不再是仅仅起到激励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而是更为切实、广泛地产生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民生改善的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10.
治理土地财政:一个公共经济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财政是地方政府在特殊转型时期受财政分权、地方竞争等多重因素影响而实施的维护自身利益格局的理性选择行为,对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转型产生多方面深远影响。本文在运用公共经济理论阐释土地财政成因的基础上,提出治理土地财政的公共经济框架:优化公共财政体制,促进政府间事权财力再平衡;壮大地方公共收入体系;推进公共预算改革;建设公共经济治理型政府等。唯有如此,中国才能真正走出土地财政泥淖,实现包容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方政府职能成功转变的三种典型模式是 :顺德模式、温州模式和苏南模式。顺德模式是竞争政府模式 ,是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导致政府职能成功转变 ;温州模式是辅助政府模式 ,即政府在市场经济发展中起辅助的作用和引导的作用 ;苏南模式是社区政府模式 ,地方政府运用集体产权收入提供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12.
群众参与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是指,广大群众以及群众组织在国家法律范围内,依照法律的规定和程序,通过一定的渠道参与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的考评,从而对其产生影响的过程。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群众参与按照不同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类型。群众参与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是增强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合法性的主要途径、沟通地方政府领导干部与社会公众关系的重要桥梁、改善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的有效手段、促进群众参与制度化的有力引擎。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地存续是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所应提供的最基本的一项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也体现了政府消除土地资本化负外部性的职能要求。无论是城镇化带来的农地存续的现实压力,抑或是农地存续治理的当前困境,都反映出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在制度供给、政策供给、财政供给、资源供给和治理力度上的短板与缺位。乡村振兴作为战略性顶层设计的确立,进一步强化了农地存续的基本公共产品性质,农地存续治理应回归政府公共性职能的基本面,健全"政治锦标赛"而非"经济锦标赛"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并基于供给侧改革"补短板"的要求,完善制度、财政与资源供给,推进农地存续治理的思路与方法创新。  相似文献   

14.
重塑地方政府政绩指标--将GDP指标改为GNP+SCC指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重塑地方政府政绩指标,将中央政府宏观调控指标和地方政府政绩指标区分开,有利于"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中央政府宏观调控仍然需要GDP指标.然而,以GDP指标作为考核地方政府政绩指标,则会产生诸多弊端,需要新指标代替它,这个新指标是GNP+SCC指标.  相似文献   

15.
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也蕴含着执政党从革命热情向执政理性的转变,在当下则体现为执政党的"公共理性"建构。民生政治观产生于近年,但历史源流长远,某种意义上而言,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是民生政治不断发展深化的历程。民生政治的内涵能够推进执政党"公共理性"的构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历程也就是以民生政治推进执政党"公共理性"的构建历程。  相似文献   

16.
地方利益冲突、地方保护主义与政策选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方利益是以地方政府官员、地方企业与本地居民为主体形成的共生型集团利益,涉及到地区产业发展、区域市场进入与竞争、公共资源与投资分配等多个方面;地方利益冲突与地方保护主义是地方利益主体围绕产业、市场、公共资源与投资利益竞争的结果,政绩显示与政治晋升作为地方政府官员行为的基本目标。受其他地方政府官员行为的影响。中央政府必须承担起协调地方利益冲突与统筹区域发展的职责。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取得的持续高速增长,在某种意义上可看作是一种"过程产出",是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群体在追求个体理性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产品"。基于理性人假设,地方党政领导干部致力于实现多元化的个体理性目标。而改革开放后中央对地方政府的"分权"和对干部任免权的控制,使地方政府行为一方面具备了较大的自主性空间,另一方面又必须遵循中央的方针政策。在这一制度环境下,完成以"政绩合法性"为主要内容的考核评价目标成为实现个体理性目标的必经过程,而作为政绩的重要体现的经济增长则成为该过程的产出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两型社会”建设与地方政府管理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是为了解决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带来的资源供给不足和环境污染严重两大压力的必然选择。地方政府在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地方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地方政府官员政绩)中动及地方政府间权力利益竞争造成了地方政府职能错位,是能耗上升、污染扩大的原因之一,是“两型社会”建设的主要难题。建立科学的资源价格市场形成机制,完善以绿色GDP为核心的地方政府考核体系,健全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目标的财税政策体系和以保障公众环境权益为根本的法律法规监督体系,是创新地方政府管理模式,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要义。  相似文献   

19.
近来西方兴起了以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为核心理念的政府治道变革,并在理论和实践中取得了积极成效,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正面临着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任和难题。本文以较具代表性的英国"灯塔地方政府计划"为例,从缘起、运作和绩效等方面分析了其在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改革中的实施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供我国借鉴的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公共服务供给和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的主要经验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实践前沿,研究地方政府如何实践参与式治理,有利于推进地方政府治理机制创新、促进地方政府治理民主化。公共决策是地方政府的一项主要职能,地方政府的决策质量直接影响着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以政府为主导的单一、独立的决策模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有必要探索公共决策主体多元参与、第三方参与决策评价标准制定、民众广泛参与决策全过程的决策模式,推进地方政府公共治理的体制机制创新、探讨公共决策的公共利益实现机制与途径,从而进一步提升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