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妥协在英国的政治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由此形成了其特有的温和、渐进式政治变革模式。本文从英国的传统文化和宪政革命历史两个方面分析了政治妥协与英国政治变革模式之间的关系,并从将政治妥协作为现代民主政治内在要求的认知角度探讨了其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政治文化作为政治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是推动政治发展的精神动力。本文通过透析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近代政治发展的相互作用,探讨五四政治文化的历史地位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的发展。近代以来: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经历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与改造;改革开放新时期:适应经济、政治变革要求的发展与创新。但在实际发展中仍存在较大缺陷,表现为:不能始终用批判继承的科学方法发展传统政治文化;对于发展创造性的政治文化, 认识不够全面;在发展过程中,对大众的引导与教育不够。传统政治文化科学发展的主要途径归纳如下:一、正确处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同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以及西方的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二、发展、变革与创新相结合; 三、进一步推进政治社会化。以实现先进的政治文化之于民主化进程的精神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自由职业者作为中国近代社会新兴的职业群体,之所以积极投身政治生活,客观上看是因为当时经济上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政治上近代政体建立及政治运动风起云涌,社会形态上有近代化推进,文化上有近代中国教育制度的建立;从主观上看是为了其实现个体事业、促进行业发展,助推社会事业及施展政治抱负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当前英国选举制度改革、新加坡大选以及中东政局动荡等一系列政治变革结果表明,政治民主并没有一个僵化的终极模式。各国家与民族会以自己固有的气质和性格运作民主制度。不同国家政治民主的确立、发展与巩固,离不开政治文化的重要支持,因而对待政治民主问题,应当秉持一种基于政治文化之上的现实主义态度。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在政治发展进程中政治文化近代化的意义与内涵是什么,康有为进行了独具特色的理论探索。通过梳理康氏颇为庞杂的思想之后,我们发现康有为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深入剖析了中国本土政治文化近代化进程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在宏观上,他提出本土政治文化要实现与政治现代性的调适;而在微观上,他则强调首要的问题是确立民众的公民权责。显然,后者是根本性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以权力转移为纵向线索、以选举权的变迁为横截面的分析,英国的政治发展呈现出典型的渐进模式.该模式有助于英国在保持长期政治稳定的同时顺利实现了政治现代化.这一推论又在纷繁复杂的政治文化中找到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的国家建设是在知识分子的主导下完成的,中国知识分子在传统"士人政治"形态中形成了"超越"与"介入"的政治文化传统,近代中国救亡与启蒙的压力强化了这种传统,并促使他们成为近代中国国家建设的主导力量。知识分子运用政治力量完成了国家建设所需的信仰重塑与组织重建工作。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兴起,知识分子逐渐向知识--政治精英转化,并且选择了社会主义作为国家建设的共同信仰,选择了共产党作为国家建设的领导力量,实现了与农民等其他阶级的联合,最终完成了国家建设与现代化发展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9.
中国政治文化中蕴含着大量与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相契合的思想因子。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为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积淀了深厚的思想文化,中国近代政治文化为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奠定了深厚的政治民主精神基础,中国现代政治文化为中国特色协商民主提供了系统的理论资源。因此,中国特色协商民主根植于中国政治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0.
作为民主政治意义上的中国协商政治形态,是中国文化传统、政治传统与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等交互作用的结果。多元社会是协商政治产生和存在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要条件。中国协商政治形态的产生和演变,既受制于中国经济社会的结构状况,又受制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同时还受制于中国历史发展不同阶段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中国协商政治形态的演变路径,印证了人类不是被动适应环境,而是主动应对环境,从而改变历史发展的具体过程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11.
寻求合理的民主化路径、民主化过程以及民主化策略,对中国的民主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建设与探索是中国政治的重要内容。中国政治民主化的产生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导致了进程的曲折性。在艰难的发展中,我国近代的政治民主表现出本土性的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前后的十余年间,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催化下,女性积极自主地追求独立平等和自身的社会价值。她们的政治觉醒,是先进女性在爱国主义思想指引下,与近代西方文化碰撞下的产物,它揭开了近代中国女权的先声,在近代中国妇女运动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相似文献   

13.
网络政治文化是网络政治行为产生的内在动力和价值支撑,网络政治行为往往直接映射到现实的政治实践中,并对政治认同产生深刻影响。政治认同是政治认同主体对政治体系进行政治认知和政治行为支持的过程,是个人、社会、国家在主导政治文化的引导下相互合作、协调发展的一种政治实践活动,是政治合法性的基础。网络政治文化的多元化、碎片性、不稳定性等特性对政治认同主体、客体产生了分化、挑战与解构。网络政治文化视阈下政治认同的建构主要从培育理性的政治认同主体、构建适应型政治认同客体以及规范自治型网络媒介三个维度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14.
相对于日本来说,近代中国经过同治中兴后,开展了洋务运动,表面上看来生机勃勃。而当时的日本则由于地缘和资源的原因,现代化的条件并不很充分,但两国经过甲午战争后,差距逐渐扩大。笔者从两国当时的政治文化角度出发,从政治体系、过程、政策三个层次来分析这一独特进程。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内生型的发展模式,英国的现代政体是在没有可资借鉴的经验,因而也较少有人为设计的情况下,在多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下自发、渐进地生长出来的。这种内生型的政治发展道路,同英国政治文化传统有着深刻而紧密的内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16.
政党文化是政党的生命和重要标志,具有塑造政治精英、整合组织价值、铸造政党结构和制度、维持和延续政党生存、影响政党政策、实现奋斗目标、凝聚国民人心等功能。我国参政党文化诞生形成于近代的政治斗争实践,并在以后的民主政治建设实践中得到发展、丰富和完善。"和合"、"协商"、"务实"、"人本"、"创新"等构成了参政党文化建设体系中的核心内涵,是其在新时期历史条件下凝聚成员、巩固参政地位、把握民主政治建设方向、提升参政议政水平、发挥党派优势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7.
网络政治传播是一种全新的政治传播形态,它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出现,并对当代中国政治过程产生了深刻影响。通过影响政府与民众的关系,网络政治传播改变了政府权力的运行模式,并在扩大人民民主权利、增强政府效能、塑造现代政治文化、推动以民主与法治为目标的政治改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影响,有力地促进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西方政治文化是我国当前存在的两种重要的政治文化。两种政治文化具有不同的内涵和特征,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过程中发挥着各自的功能。通过两种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得出的启示有:一是积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树立自己的政治话语系统,与西方的“文化霸权”相抗衡。二是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高度自觉和自信,彰显开放、包容精神。三是在对两种政治文化的内容进行价值判断和取舍时要遵循科学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9.
政治亚文化是政治社会中,由于社会成员的民族、种族、社会阶层、地域、年龄和性别等的不同,产生了有别于主流政治文化整体性的政治意识形态、政治心理和政治价值,并在政治体系中起着一定影响作用的政治文化。对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来说,现代学者更多的是从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框架、层次、特征的角度进行分析。本文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亚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对传统政治文化从不同主体的视角下进行梳理,将繁复错节的传统政治文化进行细化。并且从广义的政治文化概念出发,将政治心理、政治价值、政治制度、政治理论、政治情感统一纳入到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0.
美国政治文化的基本要素及其对国民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政治文化源于欧洲、特别是英国。清教传统、欧洲自由主义思想及英国保守主义思想是美国政治文化的主要源头。美国政治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实用主义和民族主义。这四大要素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影响,形成有机整体,在塑造美国国民的性格、精神、偏好、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