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善洲精神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集中体现,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教材和典型榜样.省委把学习杨善洲精神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省委常委班子带头前往善洲林场,以杨善洲精神为镜子进行边学边查边改,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  相似文献   

2.
邹敖孙 《群众》2011,(10):88-88
杨善洲同志生前是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退休后用22年时间在大亮山先后植树1000万余棵,汇成了5.6万亩的林海。2009年4月,82岁的他把总价值3亿多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前不久,中组部授予他“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号召全党向杨善洲同志学习。他是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也是我们离退休老同志学习的楷模。  相似文献   

3.
黄红文  欧黎明 《创造》2012,(5):82-85
杨善洲先进事迹得到胡锦涛、李长春、习近平、李源潮、刘云山等中央领导同志批示后,云南省就一直在努力探索学习善洲精神的长效机制。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纪恒等都曾就此作过重要指示。  相似文献   

4.
<正>党性反映一个党员的政治素质,展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政治本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强的党性,是成为高素质领导干部的首要条件。作为杨善洲精神的培育地和发祥地的党员干部,更应以善洲精神为镜子,在提升党性修养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一、弘扬善洲精神,做政治上的"清醒人"当前,物质生活愈来愈丰富,利益格局也越来越多元。一名共产党员,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很容易  相似文献   

5.
熊学忠 《创造》2011,(6):50-53
我在保山地委和行署机关工作了28年,其中20年是在杨善洲同志领导下工作。其间经历的有些事至今历历在目,现略忆一二,以作对善洲品格和精神的一种学习和怀念。"谁晓得他就是杨书记"善洲同志穿的永远是一套蓝色中山装,戴的是一顶蓝布遮阳帽,下乡去穿一双草鞋式的塑料凉鞋,背一双军用解放鞋;下车步行穿凉鞋,晚上洗脚换胶鞋。  相似文献   

6.
李炳泽 《创造》2012,(6):71-71
短短四天善洲林场的经历可胃丰富多彩、深受教育。我们一起走过善洲小道,一起重温入党誓词,一起参观了窝棚、陈列室和故事林……杨善洲的经历,虽然可以用简单的言语进行描述,但又是那样丰富厚重、充满内涵。对我来说,这是一次生百净体验的亲身经历,是一场亡、灵和精神的冼礼。那些树、那些路、那些故事和那些朴实的话语,在不停地向我讲述着一名老共产党员的信念:入党为什么?当官干什么?身后又留什么?那就是:用信仰指引人生的方向,用奉献诠释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陈星元 《创造》2012,(6):73-73
今年四月下旬,我作为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第30期中青班学员之一,来到杨善洲精神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一一保山市施甸县善洲林场接受党性教育。短短四天时间的现场体验,让杨善洲一次又一次地从文字材料和演讲报告中走出来,鲜活地走进了我的内心世界,让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次脱胎换骨般的强烈震撼。  相似文献   

8.
让杨善洲精神在大学校园里闪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瑛 《创造》2012,(6):69-69
在善洲林场现场接受党性教育,让我经历了心灵的净化和洗礼。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除了自己学习外,我在思考如何让杨善洲精神在大学校园里更好地闪光;如何让所有的青年学子,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时时刻刻对照、鞭策自己,从每一个小细节做起,加强内心自省,营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学会在平凡中坚守信念,在困难中磨练意志,在淡泊中收获快乐,在奉献中体现价值。  相似文献   

9.
黄红文 《创造》2012,(6):70-70
我是一个媒体人,对善洲精神的学习,也是从职业需要开始的,我们春城晚报曾将杨善洲评选为2010年度云南十大新闻人物,并把老书记的事迹整理成近20个小故事,配上漫画每天连载,还把这些小故事放到我们的官方微博上,在网民中传播。在策划组织这些报道的过程中,对老书记的事迹反复研读,可说是耳熟能详,非常感动。但感动之余,还是觉得杨善洲固然可敬可佩,但离自己生活毕竟很远,学不来。  相似文献   

10.
近一段时间,全国各地都在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并掀起了向杨善洲同志学习高潮。杨善洲同志生前曾任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退休,2010年10月因病逝世。退休后,他主动放弃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历尽艰辛义务造林20多年,建成5.6万亩的大亮山林场,  相似文献   

11.
再忆善洲     
熊学忠 《创造》2011,(9):53-55
回忆在善洲书记身边的工作经历和生活接触,从点点滴滴的事迹中,让我再次感触到杨善洲同志的人格魅力和精神世界。 善洲的农家乐 保山地委大院坐落在梧桐掩映的上巷街和马里街交叉路口,依地势落差自然形成前后两个院落。前院是个大院,大门开在正北向,院场中心一块“为人民服务”的砖壁屏风、一个圆大的鱼池、一棵高大的银杏树格外醒目,一式四栋两层砖混结构的灰瓦楼房,围着院子整齐地排在东西北三个方向。地委的办事机构都在这里办公。  相似文献   

12.
章海军 《今日浙江》2011,(13):62-62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日子里,两位退休老党员的先进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位是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他为了帮助家乡人民做点事情,退休以后执意回乡种树22载,把原本光秃秃的大亮山变成价值3亿元的林海!  相似文献   

13.
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指出:“高原情怀,大山品质,是流淌在云南人血液中的云南精神,成就了云南过去的辉煌,成就了云南现在的科学发展,必将成就云南未来的跨越。”高原情怀、大山品质是构成云南精神的两大内核,高原情怀就是高远、开放、包容,大山品质就是坚定、担当、务实。善洲精神是杨善洲同志60多年历练和坚守的精神境界,“五个一辈子”诠释了善洲精神的实质:一辈子忠诚党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巳;一辈子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尽心竭力为老百姓干实事、办好事;一辈子淡泊名利、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一辈子艰苦创业,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朴素本色;一辈子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党的事业,献给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献给了共产党人的高尚追求,献给了对群众的无私承诺。  相似文献   

14.
郑晓云 《创造》2012,(6):72-72
杨善洲在任领导职务时,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全心为民,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2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近6万多亩,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林场。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既是一种生态观,也是一种人生观,杨善洲的精神是一种以大公无私的胸怀去改善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实践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精神。从他的生态精神中我们也可以感悟到一个共产党人如何去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5.
张胜利 《春秋》2010,(2):F0004-F0004
公元前602年,黄河在淇河、卫河合流处决口,自南向北畅流,行水613年。春秋时代谓之大河,亦谓老黄河。时与琅琊、泰山、渤海齐名。黄河故道即为老黄河之遗迹。黄河泛滥在夏津县,留下了31.5万亩沙河地。黄河故道森林公园位于故道中段,  相似文献   

16.
钟瑜 《今日海南》2023,(8):29-31
<正>画像一:昌江棋子湾的荒漠地带,“植树娘子军”带头人陶凤娇,32年风雨兼程,领着20多名姐妹,顶着烈日、肩挑手扒,种下600万株、3.38万亩的木麻黄海防林,把沙漠养成了绿洲。棋子湾畔,林海无言,却召唤着百姓对“植树娘子军”精神的接续传承。画像二:三亚海域,  相似文献   

17.
杨善洲的先进事迹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胡锦涛总书记号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向杨善洲学习,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作为一个共产党员,面对杨善洲的事迹和杨善洲精神,我和大家一样为杨善洲而感动着,敬佩着,深深感到,  相似文献   

18.
<正>"去年,我与一对叔侄种植130亩粉马蹄,现已交售近25万公斤到洲星马蹄合作社,实现产量1923公斤/亩,产值5384元/亩,按投资成本2000元/亩计,纯利润3384元/亩。村里的群众可从粉马蹄田间管理、挖收务工中收入900元/亩……"2月10日,钟山县公安镇梁屋村副主任梁彰有心里盘算着种植粉马蹄的收益,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2016年,钟山县建设粉马蹄种植基地2万亩,产量达3.8万吨,增加农业产值0.9亿元,加工产值1.4亿元。其中,洲星粉马蹄  相似文献   

19.
九江市农业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很大。要实现本世纪末“翻两番”、奔小康的战略日标,就应当充分发掘和利用这一巨大优势。为此,我们必须以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时的重要谈话精神为指针,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开放步伐,加速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努力实现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在近几年内再上一个新台阶。(一) 九江农业资源种类多,面积广,质量比较优良,分布相对均衡。全市有耕地面积352万多亩,宜林山地1500多万亩,可养水面104万亩,可利用草场377万亩,河滩、草洲面积也很  相似文献   

20.
《人民日报》日前刊发了名为《重要的是坚守一辈子——论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的评论文章,高度赞扬了杨善洲的坚守精神,笔者读后颇有感想。杨善洲的这种坚守,的确是一种意志,一种品格,一种觉悟,一种精神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