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特别是要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就必须搞清“生产力标准”的问题。要搞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也必须搞清“生产力标准”的问题。要搞清“生产力标准”的问题,首先必须搞清“什么是生产力?”我们过去的经济理论界,曾经长时期停留在生产力三要素的简单论述上。当斯大林提出生产力二要素论以后,我国理论界,又长期陷入生产力二要素论和生产力三要素论之争,不能自拔。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里是说过:“劳动过程的  相似文献   

2.
孙元峰 《前沿》2008,25(5):32-36
马克思创立了生产力的三要素理论,即“劳动过程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管理是最重要的生产力。信息又是生产力,决定着世界的未来。因此,如果:Y=科学技术,X=管理,Z=信息,则:立体生产力=Y·X·Z。同时,它又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函数,即立体生产力=Y·X·Z=F(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相似文献   

3.
一、实践的要素问题 1.实践有几个要素?这个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观点。第一种,“三要素说”。认为实践的要素包含目的、手段和结果。主要依据是马克思关于“生产活动是由它的目的、操作方式、对象、手段和结果决定的”论断和列宁关于实践之前提的  相似文献   

4.
关于劳动生产力与商品价值创造之间的关系,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一基本的论述:“生产力当然始终是有用的具体的劳动的生产力,它实事上只决定有目的的生产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效率。……生产力的变化本身丝毫也不会影响表现为价值的劳动。既然生产力属于劳动的具体有用的形式,它自然不再同抽去了具体有用形式的劳动有关。因此,不管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在这里,劳动生产力不影响劳动创造价值的原理表述得明白无误。问题在于,马克思在谈到超额价值的形成时,却作了与这一原理似乎相矛盾的另一论述:“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于革非  冯薇 《理论月刊》2004,(11):65-66
现行的生产力理论将生产力要素分为独立要素和非独立要素,其中科学技术属不属于独立要素熏学术界还有争议。本文认为,这里的“独立”可从三重涵义上去理解。所谓的“渗透说”、“乘数效应说”不足以解释科学技术是不是生产力要素中的独立要素。关于“潜在要素”、“转化”与“独立要素”的关系熏本文的观点是,转化是生产力诸要素的共同特征,也是生产过程、资本运动过程的共同特征,其他要素、不同资本之间也存在着转化,独以科学技术需要转化为由,否定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系统中的独立要素,理论上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6.
依靠科学技术振兴云南农村经济陈海如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新贡献在开始学习这个论断的过程中,我和一些同志曾有过模糊的认识,认为过去马克思提出的生产力三要素是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其中“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早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就明确指出:“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马克思这一论断告诉我们,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科学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生产力的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它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越来越重要了。邓小平同志根据这一客观实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从理论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人们往往围绕着二要素和三要素问题进行争论。不能否认,这种争论有助于理论研究的深入,但由于二者在本质上都离开了生产力内在要素的具体结合方式,因而讨论的还不是现实的生产力。正象马克思指出的:“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但是,二者彼此分离的  相似文献   

9.
社会的改革开放所涉及的,实质上是社会结构的变革,特别是社会体制的转型。要把握改革开放的内涵、过程及必然性,首先要明社会的结构系统,特别是社会的经济政治结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结构分析方法,研究社会结构的“一般”与中国社会结构的“特殊”,并相应引出合乎生活实际的新结论。一、社会生产力的结构:主体性、实体性、结合性、智力性要素的统一关于生产力的结构要素,马克思曾作过广泛的研究、阐述,并在《资本论》中作过这样集中的概括:“劳动生产力是由各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  相似文献   

10.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主张。马克思说:“生产劳动同智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列宁认为:“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毛泽东强调:“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习近平指出,“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那么,它同生产力的诸要素是什么样的关系,它在生产力的构成及其发展中,起怎样的作用呢? 马克思说;“随着大工业的继续发展,创造现实的财富已经不再依靠劳动时间和应用的劳动数量了,而是依靠在劳动时间以内所运用动原(Agentien)底力量,而这种动原自身及其动力效果又跟它在自身的生产上所消耗的时间根本不成比例,相反地却取决于一般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程度或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  相似文献   

12.
百家论萃     
新经济对传统经济理论的五大突破第一大突破是生产力理论方面的多要素说,认为新经济的发展,对生产力要素理论产生了全面影响,决定生产力的主导因素由生产工具演化为知识和信息等软要素。第二大突破是劳动价值论方面,认为新经济发展“活劳动创造价值”说突破了传统物化劳动理论。第三大突破是软劳动创造价值说,它提出了知识可以创造价值,认为一切劳动不管形式内容如何,都是意识支配下的物质运动,是人的脑力(软要素)和体力(硬要素)的使用、发挥或耗费。新经济条件下的网络等各种现代工具发展,使“软劳动”相对独立出来,并有超过…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说过:“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科学技术日益广泛和深入地渗透到劳动力、劳动资料等生产力要素之中,引起它们素质的变化,从而大大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由于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中的关键性因素,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贯彻,我们在大力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的同时,加强科普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一再指出:“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并强调:“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那么,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与劳动者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以及教育问题是怎样一种关系呢? 深刻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一 )科技的价值“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具有鲜明时代感的科学论断 ,其科学内涵愈来愈被全社会所认识和接受。所谓现代生产力包括三要素 ,一是主体要素 ,即包括智力和体力劳动者在内的整个劳动者 ;二是客观要素 ,即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三是决定性要素 ,即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之所以成为现代生产力诸要素的决定性要素 ,主要是因为它决定着劳动者包括劳动技能和创造能力在内的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决定着劳动资料效能的改进和质的飞跃 ,决定着劳动对象的深度、广度以及新领域的创造与开拓。具体地讲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是新生产力形…  相似文献   

16.
科学泛指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是一般社会知识,是精神产品成果,是一种社会劳动和社会职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揭示了科学技术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第一作用。在知识形态上,科学是一般生产力,是间接的、潜在生产力,只有当人们把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和科学管理知识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于生产力的各要素,引起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的技能变革和进步时,科学技术才能由  相似文献   

17.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泰德·本顿和保罗·伯克特关于马克思是否有“自然极限”的思想展开了激烈争论。本顿将马克思思想误判为以生产力为主导的工业主义意识形态,并认为马克思没有自然极限思想。伯克特则通过分析马克思对马尔萨斯的批判,区分马克思人类生产的自然条件,辨析马克思劳动过程的生态调节,指出本顿对马克思的理解出现了较大的偏差。在伯克特看来,马克思所认为的自然极限是在具体生产关系下劳动的边界,人们在这个边界内进行“自然创造”获取财富。而这种自然创造的思想无疑比本顿所理解的自然极限思想更为深刻。梳理反思伯克特与本顿的争论,有助于加深对马克思自然创造思想的理解,厘清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领域的争论,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在生产力要素结构理论中,三要素说一直居于统治地位。随着生产力理论的发展和社会实践的深入,又出现了多要素论、系统要素论等重大突破。但笔者认为,迄今为止对生产力要素的研究基本停留在平行结构和静态结构的层面上。应当重新认识生产力要素在结构上的层次...  相似文献   

19.
一、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渗入生产力因素和生产过程的条件下,属于生产力范畴,能直接参与生产、创造经济价值。 马克思认为,生产力的存在,可以表现为两种形态,即知识形态和物质形态。他称前者为“一般社会生产力”(潜在生产力),称后者为“直接生产力”(现实生产力)。并认为前者在一定条件下,即在加入生产过程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后者。毛泽东说:“……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  相似文献   

20.
推进湖北乡镇企业科技进步的意义和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早就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是劳动者使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这是生产力实体性要素。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加强性要素,是指科学技术渗透融合到生产力实体性要素和系统中,使各要素的质量得到提高,功能和效率得到提高,从而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科学技术本身只是潜在生产力,只有把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生产过程,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实体性要素结合,才能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