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邱培彪 《学理论》2012,(22):250-252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富有时代意义的话题,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最崇高的目标.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进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呼唤和期待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对学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要实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就要在教育过程中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导向,关注人的个性的张扬,重视人的能力的提高,关注人的主体作用的发挥,从而促进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能力建设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行能力建设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启示,是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市场经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我国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人的思维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能力建设,就是为了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而展开的开发人的潜能,增强人的能力和充分发挥人的能力的教育、培养、配置、使用、管理和激励的活动和过程.围绕培养和提高人的创造能力,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加强领导和管理,实现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建立能力运行机制,塑造能力人,营造能力型组织和能力型社会,是当前我国进行能力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黄藤 《民主》2006,(12):9-10
在长期的教学与管理实践中,传统的教育功能观有着很大的局限性。新的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部分张扬或者抑制人的自然天性,而不能创造天性。新的教育功能观大致应包括:从抑制到张扬——学校教育之于个人的发展;从无限到有限——学校教育之于社会的发展;从有用到有意义——学校教育功能的超越。一、从抑制到张扬:学校教育之于个人的发展在人的发展中,学校教育虽然也是一种外部的环境因素,但它有特别的含义。因此人们通常将学校教育从环境中分离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因素,并将之提升到与环境和遗传相提并论的位置,即相对于遗传和环境影响来说,…  相似文献   

4.
浅论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绍芳 《理论探索》2005,1(3):62-64
人力资源开发就是以发掘、培养、发展和利用人力资源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活动和过程。人力资源的特性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决定了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性。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要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二是要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技能,三是要培养和造就各类人才。  相似文献   

5.
"红船精神"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早期,蕴含着德育价值、创新价值、传承价值等多维价值。将"红船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过程,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认同和自觉践行,其路径包括四个方面:拓展认同教育与大学生社会生活相对接的领域、渗透审美教育于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过程、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创新认同教育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6.
阿玛蒂亚.森超越了经济学家们对发展理论的一般性修正,在对传统发展观进行全面反思的基础上,以可行能力为核心对发展进行了重新定义。森怀着对处于发展中不利地位的低收入人群和弱势群体之深深关切,雄辩的证明了其核心观点:发展就是人获得可行能力,实现全面自由的过程。在对功利主义、自由至上主义和罗尔斯为代表的公平主义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森实现了发展伦理的基础性改造,构建起了可行能力发展理论的伦理基础,把发展的不同方面:经济的、社会的以及政治的统一在一个完整的逻辑框架中。在森看来,可行能力的理论框架具有一个广泛而综合的基础,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包容性,能够兼顾对个人生活有意义的各种动机,能够对与个人自我实现相关的一系列重要因素予以评价。  相似文献   

7.
黄钢 《党政论坛》2012,(6):40-41
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前提与基础.然而,如何培养?这成为当今高校教育教学的首要问题,或被公认为困扰我国教育界的热点与难点.破题的关键在于核心问题的提出与解决问题的科学思路.而高校教育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以人为本,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不是知识的灌注,而是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构建智慧锻造人格.为此,本策论尝试提出"PRE教育"新模式,希望以此抛砖引玉,能激发出各学校领导及教学管理专家更多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8.
文化素质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它的重点是培养人的文化素质、文化品位和文化格调。为此目的,一是要创新学校文化素质教育,二是要创造社会文化素质教育氛围,三是提高文化艺术界人士的综合素质水平。文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内容,文化素质教育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对社会现象和文化艺术的研究,培养人的气质,锻炼人的能力、磨练人的性格,进而形成个人的好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9.
价值观教育是对人的价值认同和价值自觉的教育,"现实的个人"是价值观教育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归宿。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对人的本质的揭示为价值观教育提供了重要的价值观照,对"为什么教育""教育什么""如何教育"提供了根本的方法论指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价值观教育应当坚持一元主导,站稳中国价值立场;用真理的力量说服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切中中国社会现实,培养主体的价值责任感与理性自觉。  相似文献   

10.
高校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负有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在高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创新思维培养、教育内容提升、教学形态革新、教学队伍建设等,对实现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具有重要影响。问题意识、发散思维的培养,是创新思维培养的关键;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内涵的丰富与拓展、传统文化意识普适价值的发掘与创造性转化,是教育内容提升的核心;多向融合的教学手段,是信息化时代教育形态革新的必然要求;优秀教育者、研究者的队伍建设,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保障。各层面内在功能的激发与有机融合,可以在高等教育平台中建立起集传承、更新与创造功能于一体的长效机制,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相似文献   

11.
袁玉芹  沈小碚 《学理论》2012,(23):227-228
经过五十年来多次激烈的学力争论和深入研究,学力论已成为日本教育理论的重要部分.日本的学力论对其教学价值取向、教学目标、师生关系、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此进行系统探讨,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和借鉴,可以促进我国教学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友峰  刘晓涓 《学理论》2013,(16):207-208
根据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层次把握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统一,是强化核心价值观认知的重要前提。个人价值信念的生成是个体生活实践感悟与外在社会引领相互作用的过程,寻找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满足的契合点,是深化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内在机制。培养大学生应对价值冲突的能力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担当和功能实现。  相似文献   

13.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关键是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核心是坚持社会主义人才培养方向,本质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人精神上第一需求是尊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生最高的也是最大的需求。使学生具有实现自我价值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对学生的最高尊重,是高校内涵式发展战略的核心。落实以人为本的内涵式发展战略需要高校开展学生的社会化教育、从业能力教育和择业能力教育,需要高校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袁学武 《学理论》2009,(15):11-12
社会的科学发展要以人为本,以一切人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价值。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不仅要为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宽松环境,创造条件满足人逐级提升的需求层次,关注人的生存质量,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平衡发展,还要从微观上激发人的内生活力和激情,开发人的秉赋资源,同时引导并实现人的合理需求,培养人的劳动能力和交往能力,缓解精神压力,克服异化劳动,使人在愉悦和谐的环境中展示价值。科学发展观的目标是使人有幸福感和生存价值,从而体现个性的丰富度,促进入的个性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项慧芳 《民主》2009,(5):22-24
教育价值观是人们对教育价值的看法,即对教育价值的认识、态度、评价等的总称。它是人类价值观在教育方面的具体化,是人们对教育感知、认识的重要内容,是指导、支配和评价教育行为和功效的核心观念。学校,作为实施教育的主阵地,培养人的主战场,其教育价值观的转变尤为重要。那么,作为学校领军人物的校长,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念对我国民族文化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一度遭到排挤和消解。因此,重视古典教育,系统研究、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光彩,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健康人格、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8.
乡土文化传承:价值、约束因素及提升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土文化是乡村特定区域环境下所酿生的共性文化积淀,反映特定时代的民族传统文化.乡土文化传承具有认同价值、美学价值、人文价值和商业价值.乡土文化传承过程中面临认知水平低、消费不足、资金短缺、人才缺乏等约束因素.更好地传承乡土文化,必须强化教育,提高民众对乡土文化的认知能力;拓宽乡土文化市场,提高不同群众的消费能力;创新投资主体,解决乡土文化传承的资金问题;培育乡土文化传承人才,提升对乡土文化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9.
何颖 《学理论》2011,(16):251-252
当前很多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教学往往远离学生实际,空洞的政治说教多,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厌烦,远不能适应职业学校培养合格劳动力的需要。事实上,教育是人的教育,政治课除了是政治工具外,还要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生命价值,为此,必须让政治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这样才能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的人才。有鉴于此,结合教学实践,对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堂如何彰显生命价值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提高课堂效率,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乔雪艳 《学理论》2011,(29):3-4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是指将人看作社会的主体和社会发展的核心,说到底就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以人为基础,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在以人为本的视阈中,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更加注重个体价值,即注重培养受教育者全面、自由、和谐的品德和性格,从而形成完善的人格,最终趋向自由全面地发展。在以人为本的内在规定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方式必须向养成教育转变,制定切实可行的行为目标,因材施教,并且要注重主体间性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