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各地关于燃放烟花爆竹立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法,体现的是各种利益和意见的交锋、博弈、妥协。地方立法一定要以人为本,充分地反映和表达民意、沟通和协调民意、尊重和体现民意,体现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
立法中的民意表达是民众在表达意愿的支配下,获取各种立法信息,形成自己的意志,并将自己的意志通过一定的制度化表达路径和表达方式传递给立法机关和立法决策者的完整过程。民意的充分表达和广泛汇集是立法决策的重要基础和依据。这些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立法机关在保障促进民意表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民意表达对立法的推动作用正在逐步体现。但同时也要看到,在当前的立法中,民意表达也还存在一些障碍。  相似文献   

3.
"立法要重视社会的呼声,顺应民意。否则,以后有重要的法律出台前还要不要公开征求意见?"一位全国人大代表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常设机关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如何倾听民意,尊重民意的。  相似文献   

4.
第一,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不是官样文章,重在真信真用真效。主导要有"主心骨":一是人本定位、民意原则。如上海人大曾力推"养犬条例"的制定,更多的是顺应民意而非政府部门的想法开展立法;二是保障定位、同步原则。如上海人大及时出台了"创新发展的决定",使立法工作与改革决策同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物权法》、《劳动合同法》、《食品安全法》、《社会保险法》等重要法律草案向社会公布并征求全民意见,"立法民主"已成为公共话题。再往前追溯,一系列标志性事件已经在中国立法进程中烙下日趋鲜明的民意痕迹、显出日益强大的民意力量。在民意力量日益强大的年代,更为本质的问题是,如何在民意诉求和法制理性之间作出适当的取舍?如何在"大众立法"和"精英立法"之间作出合理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杨庆育 《中国人大》2014,(15):34-34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在中国民主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网络民意便是其中表现之一。对人大工作来讲,这是挑战也是机遇,急需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互联网时代进行工作创新。网络民意对人大工作有积极意义。一是有助于扩大人大工作的民意渠道。通过网络开门立法,直接扩大了人大立法的民意渠道。来自基层的意见,可以在立法中直接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八面来风     
《浙江人大》2012,(9):55
广州:立法项目微博征民意下一年度要立哪些法,除了传统的报刊、网站、座谈会,还要先在微博上广征民意。这是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日前审议通过的《广州市地方性法规立项办法》的最新规定。该办法对广州市立法建议项目的征集对象、征集方式和征集时间都做了规定。今后,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在收到各方面报送、提出的  相似文献   

8.
正民主立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核心在于立法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重点在于立法要广察民情、广纳民意、广聚民智,目的在于立法要充分体现人民意志、受到人民拥护、利于人民遵守。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明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并对"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作出部署,为做好  相似文献   

9.
民意, 是人民群众意志和愿望的统称。重视民意、反映民意、实现民意, 应该是人大工作的题中之义。近年来, 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民意问题较为重视, 无论是立法, 还是作出重大决策, 大多要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征求群众的意见, 倾听群众的呼声, 吸纳群众的建议, 民意已越来越多地体现在人大的履职行为之中。但是毋庸讳言, 当前对于民意的重要性还未形成共识, 对民意的重视程度还不尽一致, 民意与民意机关之间联系的渠道还不够畅通, 联系的平台和形式还比较单一, 人大所作出的各种决策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了民意还值得深思, 人大工作如何更好地…  相似文献   

10.
广东开门立法,你想立什么法?今年立什么法,省人大请你来话事!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召开2016年立法需求社情民意调研新闻发布会,首次就一年的立法进行专门的民意调研.  相似文献   

11.
广集民意、吸纳民智,保障人民群众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是保持法规政治品质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立法决策水平和质量的重要途径。2008年以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坚持走"精细化"立法之路,在科学立法、民主立法道路上留下了坚实的脚印,书写了新的篇章。开门立法新举措征求民意、反映民情、张扬民权,为相关利益群体提供表达意见的机  相似文献   

12.
正人类社会正在走向一个"电子民主"时代,为民意超越时空限制、广泛介入立法创造了无限前景。因此。立法公开应当将立法程序的各种环节。以及阶段性的立法成果,都向社会开放。并允许公共参与、民意介入。纵观近年来的立法实践,一个极其鲜明的标志是"开门立法"的长足进步。相对于历史上曾经有过的"闭门立法"现象,  相似文献   

13.
在地方立法过程中,无论是法规草案的立项准备、起草环节,还是审查、审议阶段,按照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要求,通常都要将立法计划(规划)草案、法规草案通过一定的方式,面向有关方面征求意见,以倾听民意、汇集民智,体现执政为民、立法为民的思想。可以说,征求意见工作贯穿于立法过程的各个环节,对立法质量具有较大的影响,是立法工作必  相似文献   

14.
言论10则     
《人民政坛》2014,(5):45-45
<正>在当今利益多元化、民意碎片化的背景下,立法的方案、规划要及时告诉老百姓,让普通老百姓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一定程度的决定权,以此来解决人民群众意愿表达的问题,真正在立法中体现民意。——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孙宪忠依法治国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依法治国提出多年了,我更期待怎么能够让法治的概念进入到全社会所有老百姓的心里边,让人们对法治社会的期待可以变成开  相似文献   

15.
与全国人大“着力提高立法质量”相呼应,民意更深地渗透于地方人大立法。以立法民主保证立法公平,以立法技术促进立法质量,已成为立法者和公众的共识。  相似文献   

16.
吸纳民众意见,是民众参与立法工作、立法反映民意的关键所在,有利于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质量,更好地体现关注民生、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7.
吴斌  赵代根 《中国人大》2000,(20):18-19
李鹏委员长多次强调,立法要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一些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法律草案,在制定过程中应当公布于众,广泛征集意见”。委员长的论述阐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实行公众参与的“开门立法”,有利于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立法决策机制,增强立法透明度,不断推进立法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相似文献   

18.
乔颍 《民主与法制》2007,(3S):20-21
扩展专家立法.委托立法.公民起草等多元化的立法渠道,吸纳越来越多的新鲜“民意空气”。以立法民主保障立法公平,以立法技术促进立法质量,地方人大立法正在步入精细化时代。  相似文献   

19.
20 0 2年 7月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首次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今后五年立法建议项目 ,在省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截至 2 0 0 2年 10月中旬 ,共收到地方立法建议项目 137件 ,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果。立法公开是现代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这次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立法建议项目 ,就是将“公众介入立法程序”提前到立法项目的征集阶段 ,标志着甘肃省立法工作向民主化、科学化进程中又迈进了一大步。立法反映民意 ,民意影响立法 ,体现了立法公开的“基本要求”。这次公开征集活动 ,是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为了推进立法民主化 ,提高立法质量 ,继聘请立法顾问、公示…  相似文献   

20.
地方人大通过立法听证、公开法规草案、征集立法建议项目等“常规动作”,不断扩大民意的深度参与,推动立法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