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围绕保险实务专业的培养目标,保险教研室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关于课程体系建设,一是修订了教学计划,以应用为主线来构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一步细化了能力模块,并对实践、实训进行了改革;二是强化了教学环节。关于教学改革,成立了由专家和企业代表组成的保险实务专业指导委员会并重视实践性教学。最重要的是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主张采用讨论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  相似文献   

2.
法学专业双语教学模式选择及运用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语教学已成为中国课程改革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双语教学要求通过采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帮助学生在有意和无意之间学会两种语言的使用技巧。既然双语教学是学科教学而非单纯的英语教学,那么,针对不同学科和专业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和运用方法,显然已成为一个我们在贯彻双语教学时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双语教学在陕西的实施,面临着师资匮乏、经验不足、教材缺乏、学生外语水平低下以及教学手段落后等障碍,为此,必须有重点地培养我省高校的双语教师,并通过多种形式引进国外原版专业教材,改革我国传统的外语教学方式,加大双语教学经费的投入,积极推进双语教学在我省高校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4.
双语教学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等院校教学创新的重要尝试。文章以地方高校的金融学专业双语教学实践为例,通过调查问卷分析,考察影响地方高校金融学专业双语教学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材选用、师资水平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针对问卷调查结果,提出应科学设置教学计划、改革教学模式、科学选用教材、加强师资建设和采取分层次教学方式,以优化双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是课程教学的改革,作者在文中就高职机械类专业《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探讨,明确了课程建设的目标,提出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资队伍建设等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水平,加强课程建设,通过对园艺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改革的尝试与研究,发现该专业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和专业教学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提出了加强职教课程体系建设、强化专业实践教学,推行专业技能模块化考核的改革途径和方法,为本专业及相近专业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论法学双语教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 0 1年8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品质的若干意见》,该《意见》中提出了十二条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品质的措施和意见,其中指出,高校必须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教学,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专业,在金融、法律等专业,以及国家发展急需的专业领域开展双语教学。因此,在法学专业中开设双语课程也成了各高校教学改革中的普遍选择。那第,到底什么是双语教学?在目前的法学双语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应对?这是在进行法学双语教学中必须思考的问题。一、双语教学的…  相似文献   

8.
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境。多媒体技术对有效推进双语教学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在多媒体双语教学实践中需要注意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模具工业迅速发展,市场对模具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结合当前高职院校模具专业教学的实际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到实践教学提出了改革与创新的基本构想与可行做法。  相似文献   

10.
双语教学是公安院校适应警务国际化发展趋势,提升院校"双一流"建设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从为公安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的系列双语课程及问卷调查情况来看,一方面,公安管理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基本条件是具备的:有合格的生源,有丰富的授课内容,有现成的授课资料,学生对双语课程总体不排斥、有新鲜感,部分学生还非常期待双语课堂;另一方面,学生对双语课程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尤其是对双语课程作用与意义的认识,首要的不在外语语言学习,而在公安专业能力提升。这种认识偏差具有一定普遍性,正是这种认识偏差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公安院校双语教学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我国期货经纪业的现状与当前期货经纪业面临的挑战出发,提出期货经纪公司的创新发展策略.文章主要从制度创新、环境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等几个方面提供了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从日常用语、创造学、经济学三个视角简要阐释创新内涵的基础上,在哲学领域指出创新本质上是一个实践范畴,从历史维度和哲学产生的知识角度证明了创新的实践性及理论创新的真实涵义,并论述了把创新归结为实践范畴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只有政策创新才能有效解决转型期新出现的社会问题,但政策创新并不等于新政策制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价值规范,因应了转型期的内在要求.以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来检验和规范政策创新,以民主法治作为公平正义在政策创新中的实现机制,才能确保政策创新沿着有助于解决矛盾和问题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4.
行政管理制度创新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通过回顾和分析中国行政管理制度创新实践历程,建立“结构-过程-环境”的制度分析框架,行政管理制度创新可体现为结构性制度创新、运行性制度创新和赋能性制度创新三类。根据行政管理制度的层次性和位阶性,可以提炼出理念、体制、机制、工具等行政管理制度创新形态。在此基础上,对创新主体动机以及客体回应研究,归纳发现行政管理制度创新动力主要有绩效驱动﹑政治驱动、竞争驱动、技术驱动和事件驱动。中国新时代行政管理制度创新的突破点,要抓住机构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运行效率,增强服务赋能,有针对性地运用创新动力,使不同类别的行政管理制度创新在不同层次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主体-客体"分析视角出发,构建地方政府、社会力量、创新项目三个维度的社会治理创新结果影响因素研究模型,通过采用多值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30个社会治理创新案例进行分析,探究影响社会治理创新结果差异的因素及路径模式。研究发现:社会治理创新结果差异是多种因素的交叠效应;项目影响力是社会治理创新结果差异的基础性条件;公民参与对社会治理创新结果差异影响不显著;稳定存续型、内生动力持久型、阶段性目标主导型和治理效果不佳型是影响社会治理创新结果差异的主要路径模式。  相似文献   

16.
英语教学创新是提高教学效果的良好途径。对英语教学创新应坚持的原则和创新策略进分析,有利于引发对英语教学创新的更深层次思考。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外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是当代大学教育中最重要的战略目标之一,然而受传统、制度、教学观和思维方式的束缚,我国大学生的整体创新能力还亟待提高。通过深度访谈,从影响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外部机制出发,针对其创新能力培养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近年金融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创造出一系列的金融创新手段与创新产品。利用信托受益权转让进行融资,满足了企业的融资需求与消费者的投资需求,同时给金融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如何在金融创新中把握金融监管的方向与力度,使金融监管服务于金融创新,并在促进金融创新的同时,控制创新所带来的风险,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从信托受益权转让这一融资模式出发,以小见大,或能为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权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试论政策创新能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策创新能力是政府对政策要素的重新组合能力,它直接影响政策创新活动速度的快慢、质量的高低和效果的优劣。政策创新能力的大小强弱首先取决于政府能力的大小,与政府所拥有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权力资源、权威资源、文化资源、信息资源和制度资源有关。中国政府政策创新能力的提升应着力塑造政策创新的能动主体,营造促进创新的文化环境,构建激励创新的制度机制。  相似文献   

20.
In the socialization process of services for the elderly, guiding the social subjects to participate in solving the imbalance problem of supply and demand has become the basic target. Based on the local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Zhejiang Province, the paper presents different innovated service models and emphasizes the significance of social governance innovation.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analyzes such problems as social subjects' lack of motivation, the poor coordination of cooperation mechanism and the inadequacy of effective supply. The researcher also puts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in the aspects of capacity building, mechanism innovation, and content innovation.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services for the elderly are supposed to promote social governance innovation in the institutions and mechanis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