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杨顺慧 《法制博览》2024,(2):133-135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互联网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共振作用、互动作用愈加强烈。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法律素养,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引导学生文明有序地参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将从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现状、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教育的现实困境及提升高职院校校学生法律素养的具体策略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当前,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智能化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的重要战略竞争力。加快推动智能决策、增强智能化管理水平,既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石。本文在系统梳理智能决策发展历程及其新特征基础上,以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决策挑战为研究重点,全面分析了智能化技术在战略规划与设计、风险评估与管理、数字经济宏观管理决策和社会治理政策选择等领域的应用路径,率先提出了智能决策应用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框架,并为智能决策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经教育部批准、由独立学院与高职院校经由合并转设新建而成立的山西省第一所公办本科职业大学,如何在法治轨道上积极稳妥推进内部治理,成为山西工科大建设高质量本科职业大学新征程上的重要命题。内部协同治理法治化理论是协同治理理论与法治理论的融合,与高校内部治理有着很高的契合性。当前推进新建本科职业大学内部治理,需运用内部协同治理法治化的思维和方法。在研究和分析本科职业大学内部协同治理法治化现状与困境的基础上,本文提出独立设置法治办公室这一探索性构想,明确其职能定位和职责功能,以促进和保障新建本科职业大学的内部协同治理法治化,有助于解决新建本科职业大学发展中面临的治理性难题,推进新建本科职业大学内部治理现代化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4.
《南风窗》2016,(3)
正南风窗传媒智库是国内首家定位于现代化治理研究的传媒智库,由国内一流专家学者组成学术顾问团队,研究团队成员来自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香港中文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知名院校,拥有良好的学术背景和出色的研究能力。南风窗传媒智库内部设置国家政策研究中心、决策数据研究中心和品牌传播  相似文献   

5.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以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为基础,实现学生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对于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而言均有重要意义。针对高校大学生的法律需求,结合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存在的问题,高校应该着重加强学生管理队伍的法律意识,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增设学生参与自我管理的渠道,设立高校法律服务中心,出台法律冲突处理程序指导性文件,依法治校、多措并举,共同助力高校法治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智库在国家治理中始终是一支重要的力量。智库在对国家治理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又受到政治环境和国家体制的巨大影响,智库与国家之间始终存在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要正确处理智库与国家之间的相互建构关系,加强智库在国家政治和决策体制调整中的作用,提升智库参与国家治理的效能。  相似文献   

7.
按照WTO协议第12条的规定,中国于2001年12月11日成为WTO的第143个成员。中国正式入世,除了对我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现代化建设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对我国参与 WTO 首轮贸易谈判的资格、身份、深度和决策力度等将产生积极的作用。这不仅可以奠定中国全面参与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的法律基础,而且也为我国参与制定21世纪的国际经贸游戏规则提供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机遇。  相似文献   

8.
冯洲静 《法制博览》2013,(2):294-295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属于社会管理制度的组成部分,随着法治社会的深入,高校的管理工作不可避免的要参与到这种社会管理制度当中,这给高校管理工作的进步和学生权利的维护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高校在管理工作的变革中,正确认识高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法治社会下建立管理制度的根基。在法治社会中,正确厘清高校和学生之间的行政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是管理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南风窗》2016,(2)
正南风窗传媒智库是国内首家定位于现代化治理研究的传媒智库,由国内一流专家学者组成学术顾问团队,研究团队成员来自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香港中文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知名院校,拥有良好的学术背景和出色的研究能力。南风窗传媒智库内部设置国家政策研究中心、决策数据研究中心和品牌传播研究中心等研究部门,与国内知名学术机构密切合作,为政府、企业提供有价值的智力服务。  相似文献   

10.
治理腐败的能力及成效是衡量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从权力监督的视角来看,一些国家治理腐败的特点主要有:以法律规范权力,厘清权力作用边界,规范政党组织及其活动,引领公共权力的良性运行;以权力约束权力,通过议会制度分权制衡,发挥党内监督、党际监督的约束功能,使权力行使受到有效制约;以权利监督权力,注重运用民众监督、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打压权力腐败的空间。从这些经验可以看出,提高治理腐败能力,关键在于强化对权力的监督:打造完善的法律规范的笼子,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腐败;加强人大监督、党际监督和党内监督,增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能力,多管齐下治理腐败;畅通民众与新闻媒体监督渠道,通过网络反腐、微博问政等加强监督,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民众参与腐败治理。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增强政府治理能力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政府治理过程中,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必然选择。大数据技术可以增强政府决策过程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提高政府的决策水平;能够助力政府公共服务高效化,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可以提高政府治理的精准性,使政府更好地履行现代政府职能;有助于政府治理体系中多中心协同治理局面的实现,从而提高政府治理的效能。运用大数据技术重塑政府治理体系,增强政府治理能力,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参与全球治理是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意。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推进治国理政的总体视野出发,审时度势、主动谋划,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全球治理的新主张、新论断。经过几年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中国从目标、理念、议题、思路和路径等维度初步构建起了参与全球治理的总体战略布局。这一全球治理蓝图能否实现,关键取决于中国的全球治理能力。展望未来,中国需要加强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奠定参与全球治理的国内基础;提升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积累全球层面的道义影响;强化国际议程设置和政治动员能力,合力推动全球问题的治理进程;加强全球治理的理论研究和人才储备,为提升全球治理话语权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3.
美国从建国到南北战争结束,建立了一套符合自身国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国家治理体系框架基本确定。此后美国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并急剧转型,但通过不断调整政府职能、提升治理能力,发挥非营利组织作用、激发社会活力,完善反腐败体系,维护环境和食品安全等举措,逐步实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此过程中,美国始终保持自身特色,政府和政治精英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坚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健全法律制度,培养法治意识,重视价值观和理论的作用,对中国具有一定启示意义。但是,美国相关做法和体制难以摆脱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和过度分权导致的效率低下等局限性,需全面、客观看待,批判性借鉴。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刑事犯罪结构发生变化,出于人权保障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等需要,非羁押强制措施常态化成为必然,随之而来的是对非羁押人员的法律监督不到位、不完善的问题。阻碍非羁押诉讼监督的主要有司法资源限制、检察机关内部职能划分不明、部门间信息壁垒和协作配合机制尚不完善、逮捕必要性审查形式化、缺乏足够的法律支撑、配套机制不健全等。在最高检的部署下,G省各地开展了一些有益的实践与探索。检察机关应从制定社会危险性量化评估制度、明确职责划分、建立信息共享和协作机制、数字检察战略、完善法律支撑、建立健全配套机制等方面,加强非羁押诉讼法律监督,推动检察诉讼监督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作为后发外生型国家,政治现代化是以政治革命为先导的。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从努力实现"四个现代化",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发展道路,理论上对现代化的认识也逐步深化。政治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核心,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政治现代化同义表述,是在扬弃西方治理理论的基础上实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又一创新。国家治理既不是去国家化,又不是强化政府治理,基于中国基本国情和"党建国家"的政治逻辑,中国政治现代化就是要实现"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国家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李萍 《法制博览》2022,(15):135-137
公司治理法律问题影响公司的股权结构、内部控制等问题,随着ESG投资的运用,公司治理与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关系日益密切.建筑公司的经营具有投资大、周期长、回款慢的特点,如何控制经营风险,减少股东的损失,需要构建一套完善的投资与公司治理的机制.运用ESG理念分析建筑公司的公司治理法律问题,从股东的利益保护、董事会权力的制衡...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法律制度的形成是为了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优化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本文分析了现行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从经济、社会角度对内部控制法律制度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使我国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立足于国际舞台。  相似文献   

18.
中亚地区是欧盟水外交的重点区域。欧盟在中亚地区以合作方式建立起复合型的水治理框架,通过在政治和技术层面"双管齐下"、投资水基础设施建设、推行一体化水治理政策,来积极介入水治理事务。欧盟对中亚地区水治理事务的介入服务于欧盟整体中亚战略,注重在中亚内部内化欧盟水治理模式,建立与欧洲水框架指令和欧盟相关法律一致的机制和规则体系,提升在中亚地区的存在感与影响力。中国和其他亚太国家应重视流域和区域的制度性建设和技术治理,加强水外交战略的建构和完善。中国作为上游国家,应注重提升自身在亚太水治理中的参与力度与地位,逐步成为亚太水治理领域的公共产品的积极提供者。  相似文献   

19.
构筑常态化的教代会作用发挥工作机制,对于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加强高校民主管理与监督十分重要。《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颁布施行,是教职工代表大会(以下简称"教代会")制度建设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对于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加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积极探讨和实践教代会闭会期间作用发挥的途径与模式,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这突出了法治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作为高校依法治校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