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发展观内涵丰富,观点独特,博大精深,既具有中国特色,又体现时代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将其主要内容提炼和概括为八个方面,并认为这八个方面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社会发展观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新一届领导集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提出的中国特色的发展观,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发展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扬弃了传统发展观,是对发展观的深化和超越;它的提出源于中国现代化实践的现实,是对发展问题的准确把握,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刘伟 《今日浙江》2009,(20):40-41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义。在中国共产党60年执政实践中,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观进行了艰辛而富有成效的探索,形成了一系列中国特色的发展观。这些发展观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其演进轨迹清晰可见,是对中国发展道路的生动诠释。  相似文献   

4.
所谓社会发展观.就是有关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和主张。所谓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发展观,就是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和主张,特别是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和主张。  相似文献   

5.
所谓社会发展观,就是有关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和主张.所谓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观,就是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和主张,特别是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和主张.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的发展观具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清晰的发展脉络,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成为历史和逻辑必然。邓小平的发展观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严密的逻辑结构,它是由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一系列内在联系的思想观点构成的科学体系。在邓小平发展观视野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和逻辑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  相似文献   

7.
王翠 《传承》2011,(17):65+88
邓小平带领中国共产党人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继毛泽东之后对中国现代化的探索。邓小平在现代化方面的一些举措,如科技发展观、按劳分配观等,都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为后人继续探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一大主题.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将我国的社会发展置于世界的大背景下,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和看法,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发展观.因此,若要深刻理解全面把握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就必须要认真学习、研究邓小平关于社会发展观.一、邓小平发展观的形成背景任何一种理论的创立和形成,都有其特殊的背景.小平同志的发展观,是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强烈的时代背景的.大致来说,有这样几个方面.其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关于人类历史发展中的理论,是小平同志发展观形成的最主要的思想背景和基础.与一切对未来社会的前景抱有失望和惘然的观点判然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重要原则的提出,标志着人类对社会进步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发生了飞跃,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发展观,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  相似文献   

10.
深刻认识文化尤其是先进文化在中国现代化发展中的战略价值,是树立科学文化发展观,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力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这一历史场景中,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先进文化这三个概念的兴替中实现了对其战略价值的认识变迁。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九大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其中"八大关系"是重点与难点。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将稳步向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将进一步完善。在此过程中,要统筹协调和妥善处理八个方面的关系。一、一核与多元的关系。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政治发展观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改革、保持政治稳定和加强执政党建设,其间具有严密的内在联系。邓小平政治发展观在实践上指导了当代中国的政治变迁,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指南。  相似文献   

13.
发展是以经济为龙头联动社会各方面因素协调发展的过程,它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制度发展等多个层面。对发展观意义与内涵的理解,既要考虑到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又要考虑到特殊时期的特殊规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是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观以及国际先进经验与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时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思想。  相似文献   

14.
正改革开放40年,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发挥了引导、规范与保障作用,体现了中国宪法的制度特色与优势。特别是,宪法确认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丰富了当代社会主义宪法实践。同时,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的利益是宪法的最高原则,以人民为主体的发展观是宪法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贯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逻辑主线。马克思恩格斯以资本主义现代化为背景,从现代化造就的世界历史性出发,描绘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图景,并为东方国家走向共产主义提出了东方社会理论。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恩格斯的东方社会理论中国化,并以此为指导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奋斗目标,赓续不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时,以人民为中心、共同富裕、协调发展、和谐共生、和平发展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取向。从马克思恩格斯现代化思想的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探索现代化的实践逻辑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逻辑三个方面形成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内在逻辑,诠释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2016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七一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主题,从八个方面回首往昔、立足现在、把握未来,为今后党领导人民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方向和要求。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在七一讲话中加入"文化自信",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并且对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两大战略布局及其关系有了全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新时期最伟大的历史性创造。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并领导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从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科学把握了我国社会的历史方位,制定了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为中国社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发展理念与发展战略,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制定了科学的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保正其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8.
<正>10月18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同志在系统阐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强调八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价值取向论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盛美真  李维昌 《前沿》2011,(19):183-187
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活动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执政文化。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方面的内容,不仅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的价值取向。从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的视域看,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分别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价值取向、政治价值取向、精神价值取向、社会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一个新亮点,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和平发展作为中国处理国际国内建设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战略方针,标志着中国国际战略思想的重大创新。在新的历史时期,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发展观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