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治理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流动人口犯罪问题仍将十分突出。深入分析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的个体原因可以发现,“心理失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反思以往流动人口犯罪治理的得失,新形势下如欲成功治理流动人口犯罪,必须更新流动人口管理的理念,改进流动人口管理方法,积极预防流动人口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2.
美国青少年犯罪的新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近年来 ,美国青少年犯罪活动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一 )暴力犯罪年轻化 ;(二 )多数学生受到性骚扰 ;(三 )帮派组织众多 ;(四 )吸毒人数在增加 ;(五 )道德破洞越来越大。二、美国青少年犯罪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 :(一 )必须加强学校、社区、家庭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的作用 ;(二 )必须加强道德、法律的社会控制性预防工作 ;(三 )必须建立和完善控制预防体系 ;(四 )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 ,应作为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和公安部门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3.
从50例典型抢劫个案看,犯罪人中,初中、小学文化的犯罪人占九成以上,农民工或农民等流动人口约占75%,且绝大多数是具有违法犯罪经历的社会下层人员。相对贫困以及难以适应城市生活是他们犯罪的重要原因。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只有调整以实现社会公正为目标的社会政策,创新对流动人口分级管理的模式,采取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积极引导流动人口自我管理,才能有效防控当前我国的流动人口犯罪。  相似文献   

4.
流动人口违法犯罪不同程度影响了昆明市的和谐与稳定。昆明市流动人口犯罪的主要表现为:犯罪数量居高不下,侵财性犯罪突出,团伙作案猖獗,流动人口犯罪现象严重。计划经济条件下"户籍控制"及"单位控制"的制度安排、不平等的就业权、高昂的维权成本、全球化、市场化改革对流动人口权益的影响等,是流动人口犯罪的深层次原因。本文提出对流动人口采取各部门多管齐下,综合治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流动人口聚居的“城中村”社区成为城市社会治安问题的“重灾区”,具有其内在的形成机制。引发城市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体现在制度与体制、法规与政策、执法与管理、文化与心理特征等方面。遏制城市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的基础前提是公正的制度安排,而目前的关键问题是要切实有效地捍卫城市农民工的正当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在新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下,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对吉林省青少年犯罪的调查结果表明,主要有以下原因:一、犯罪控制能力的弱化。包括文化娱乐导向存在误区,青少年升学和就业困难,流动人口中的青少年违法犯罪严重、治安综合治理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等;二是社会教育的偏差。包括家庭教育的错误倾向,学校教育与现实存在落差,文化教育程度的影响以及低龄违法犯罪矫治薄弱等问题。综合这些因素,我们才能解释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从而来控制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流动人口青少年违法犯罪数量及比重均呈上升态势,以侵财型为主,但违法犯罪的种类、领域有多元化趋势,违法犯罪主体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绝大多数,暴力性突出,地域化特点显著,动机多样化,侵害对象以流动人口为主等特点。预防流动人口青少年违法犯罪,主要应正确评估流动人口地位、作用,逐步健全预防治理流动人口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体系,以《流动人口管理法》将流动人口管理纳入法治轨道,增加流动人口与流入地居民间的亲合感,减少流动人口青少年因受歧视而形成的对立、仇视情绪,开放教育资源,预防流动人口青少年因就学、就业困难而诱发违法犯罪,实施农民工最低工资限制,开展法律援助,减少流动人口青少年合法权益受侵害后产生的报复性违法犯罪,建立问题流动人口青少年帮教、挽救组织。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认为 ,英明的立法者预防犯罪是为了避免被迫惩罚犯罪。因此 ,预防犯罪先于和重于控制犯罪的思路和措施理应受到社会重视。预防犯罪的根本在于综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形成监督防范的制约机制 ,消减犯罪诱发因素 ,使犯罪被遏制在萌芽状态。防控城市化进程中的流动人口犯罪 ,必须重视“防先于控 ,防重于控”的新思路。1 .改善户籍管理制度 ,加强流动人口的城市认同感。在城市管理中 ,流动人口的管理应纳入日常工作范围 ,放宽流动人口的入籍条件 ,允许达到一定居住年限 ,有较固定工作及生活来源 ,且无违法犯罪记录的流动人口申请所在城市…  相似文献   

9.
流动人口违法犯罪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从近几年楚雄州破获的刑事案件和抓获的违法犯罪人员分析 ,外来流动人员违法犯罪问题呈逐年增多之势。要降低或减少其案发率 ,就必须加强流动人口犯罪防范体系的建设 ,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 ,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 ,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 ,齐抓共管 ,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10.
流动人口毒品犯罪是流动人口犯罪中对社会治安影响最突出、危害最严重的犯罪之一,流动人口毒品犯罪呈现出占毒品犯罪比重大、无业及初中以下文化的人员作案多、团伙纠合性强、新型毒品增长迅速等特点,诱发流动人口毒品犯罪的原因有社会因素也有其自身因素,抑制流动人口毒品犯罪需从强化对流动人口禁毒宣传教育、加大打击力度、强化综合治理等多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流动人口管理 ,在预防和控制犯罪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加入WTO后 ,流动人口将出现 :流动区域范围呈跨国性 ,问题流动人口增多等五方面的特点。但传统的“社会化”管理流动人口模式存在着不足 ,必须制定全国统一的“专门化”流动人口管理法规体系。建立“专门化”流动人口管理的机构和专职队伍 ,建成流动人口管理全国统一的网络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流动人口犯罪的特征 ,指出流动人口犯罪的原因有 :社会控制力的弱化 ;流动人口社会适应性较弱以及我们打击流动人口犯罪乏力 ;最后认为只有从解决流动人口面临的困难与打击少数流动人口犯罪着手 ,双管齐下 ,才能遏止流动人口犯罪高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犯罪数量不断上升,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社会问题。当前流动人口犯罪呈现出犯罪主体低龄化与团伙化、犯罪类型多为财产型犯罪、犯罪活动流窜性、犯罪形式暴力性的特点。流动人口犯罪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诸多因素阻碍了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生活。要从根本上治理流动人口犯罪,必须通过调整社会治理措施,使流动人口能够真正融合到城市生活中。  相似文献   

14.
东营市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流动人口犯罪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同时也具有全国其他省市流动人口犯罪的共性。在流动人口管理上同样有公安机关“一马拉大车”的现象,存在警力配置与经费的限制、流动人口动态情况掌握不够、出租房屋管理工作滞后等问题。因此,对于流动人口管理,应转变理念,健全流动人口管理综合体系,确立流动人口管理制度并加大打击力度,以遏制流动人口的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流动人口犯罪呈现上升趋势,防控难度大,急需与信息时代特点相适应的防控手段。基于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的时代特征和新型信息化控制流动人口犯罪手段不断出现,构建流动人口犯罪信息化防控模式,针对流动人口犯罪信息化防控的要素、流程和节点,努力实现基础信息精细化、信息研判常态化、信息应用多样化、阵地控制严密化为主要内容的网上作战方法,防控流动人口犯罪。  相似文献   

16.
流动人口犯罪率居高不下,其重要原因就是相对剥夺感的产生,而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严重受损导致相对剥夺感强烈加剧,最终引发了犯罪。因此,建构流动人口权益保障机制,防止相对剥夺感加剧,对减少预防流动人口犯罪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流动人口犯罪主体作为一个群体,当这个群体的犯罪行为方式经常、反复、呈稳定状态出现的时候,便构成了一个群体的人格特征。流动人口犯罪的犯罪心理也呈现出自身的特点。从这种心理特征出发,我们可以找到流动人口犯罪的内在规律,而且,流动人口犯罪是一个社会问题,有其深层的社会原因,研究流动人口犯罪心理特征更可以探求流动人口犯罪心理形成的社会根源,从而从多方面努力来防治流动人口犯罪。  相似文献   

18.
流动人口犯罪控制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初 ,流动人口成为中国的重大社会问题。流动人口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 ,犯罪现象也十分严重 ,给社会治安增添了新的不安定因素 ,加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紧张 ,交通问题空前突出 ,同时也给计划生育增加了难度。由此可见 ,要控制流动人口犯罪问题 ,从流动人口犯罪的现状特点、原因分析、控制方略等方面入手 ,应是我们公安机关以及社会职能部门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