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流动人口毒品犯罪是流动人口犯罪中对社会治安影响最突出、危害最严重的犯罪之一,流动人口毒品犯罪呈现出占毒品犯罪比重大、无业及初中以下文化的人员作案多、团伙纠合性强、新型毒品增长迅速等特点,诱发流动人口毒品犯罪的原因有社会因素也有其自身因素,抑制流动人口毒品犯罪需从强化对流动人口禁毒宣传教育、加大打击力度、强化综合治理等多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流动人口犯罪主体作为一个群体,当这个群体的犯罪行为方式经常、反复、呈稳定状态出现的时候,便构成了一个群体的人格特征。流动人口犯罪的犯罪心理也呈现出自身的特点。从这种心理特征出发,我们可以找到流动人口犯罪的内在规律,而且,流动人口犯罪是一个社会问题,有其深层的社会原因,研究流动人口犯罪心理特征更可以探求流动人口犯罪心理形成的社会根源,从而从多方面努力来防治流动人口犯罪。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犯罪数量不断上升,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社会问题。当前流动人口犯罪呈现出犯罪主体低龄化与团伙化、犯罪类型多为财产型犯罪、犯罪活动流窜性、犯罪形式暴力性的特点。流动人口犯罪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诸多因素阻碍了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生活。要从根本上治理流动人口犯罪,必须通过调整社会治理措施,使流动人口能够真正融合到城市生活中。  相似文献   

4.
流动人口中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人口中的青少年犯罪是青少年犯罪整体现象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所以,预防该群体的犯罪问题是不能忽视的。流动人口中的青少年犯罪既具有青少年犯罪的某些共性,同时又具有流动人口犯罪的某些特性,是一定社会阶段各种社会因素作用于该种群体的一种折射。因此,预防流动人口中青少年的犯罪,必须要从流动人口中青少年的特点和犯罪规律着眼,建立以服务、管理、预防为一体的预防犯罪格局。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流动人口犯罪的特征 ,指出流动人口犯罪的原因有 :社会控制力的弱化 ;流动人口社会适应性较弱以及我们打击流动人口犯罪乏力 ;最后认为只有从解决流动人口面临的困难与打击少数流动人口犯罪着手 ,双管齐下 ,才能遏止流动人口犯罪高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团伙犯罪是青少年犯罪严重程度的重要坐标。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人口较多,青少年团伙犯罪呈现出团伙教及占全部青少年犯罪教比例双上升,团伙恶性程度趋重,流动人口青少年占多数,团伙成员初中、小学文化程度占绝大多数等特征。治理青少年团伙犯罪需要解决流动人口青少年就学难的问题,开展健康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建立健全流动人口青少年帮教组织,保持对团伙犯罪严打高压等态势。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流动人口犯罪呈现出高发态势。如何对流动人口犯罪高发问题进行有效治理,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能否良性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从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的角度分析,流动人口犯罪高发问题是由于流动人口与其生存环境互动失衡所致,应从提升流动人口自适应能力和改造流动人口生存环境两个方面入手,探索促进流动人口与生存环境的良性互动,以解决流动人口犯罪高发问题。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流动人口主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他们难以适应城市是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其极端表现为犯罪。预防流动人口犯罪,应当以加强流动人口城市适应为切入口,注重流动人口的素质教育,将社会外部要求转化为自我内心尺度,从主观上消除或减弱犯意的产生;通过科学管理规范其社会行为,割断可能导致犯罪产生的外部条件,防患于未然;针对犯罪问题,则应采取果断手段依法严肃打击。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流动人口涌进城市,随之而来的是居高不下的流动人口犯罪,流动人口犯罪成为危及城市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深刻剖析流动人口犯罪的现状和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流动人口主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他们难以适应城市是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其极端表现为犯罪。预防流动人口犯罪,应当以加强流动人口城市适应为切入口,注重流动人口的素质教育,将社会外部要求转化为自我内心尺度,从主观上消除或减弱犯意的产生;通过科学管理、规范其社会行为,割断可能导致犯罪产生的外部条件,防患于未然;针对犯罪问题,则应采取果断手段依法严肃打击.  相似文献   

11.
搞好流动人口犯罪的主体预防工作 ,减少流动人口犯罪的危害性 ,对于促进社会“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流动人口犯罪的主体因素具体表现为 :(一 )流动人口中许多人法制观念淡薄是造成违法犯罪的根本原因 ;(二 )不健康心理是导致流动人口犯罪的重要原因 ;(三 )文化素质低是流动人口犯罪的主要原因等五个方面。要从根本上解决流动人口违法犯罪问题 ,应从加强文明教育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加强文化控制 ,弘扬主体文化等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在为社会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流动人口犯罪这一社会问题,加强对流动人口管理,控制流动人口的犯罪也就更加必要。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全国流动人口犯罪调查的一部分。通过对流动人口犯罪嫌疑人心理的实证调查和分析,证明流动人口犯罪嫌疑人犯罪的动机主要是贪图钱财、冒险求富和追求享受;这些犯罪心理的产生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流动人口特有的主观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并据此提出流动人口犯罪的心理预防和心理矫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浅议城乡结合部的流动人口犯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犯罪已经成为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具有犯罪空间大,犯罪职业化和团伙化的特点。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犯罪的形成既有地理环境因素,也有社会因素,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犯罪,是指基于经济目的和动因而流动的少数民族人口,离开户籍所在地而发生的犯罪活动。在新形势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犯罪呈现某些规律性特点.其犯罪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其中社会原因是重要原因之一。预防和控制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犯罪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采取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6.
城市流动人口的犯罪问题是近年来一个比较突出的现实社会问题,它不仅影响着城市地区的社会治安秩序,而且直接关系现代化进程。据有关调查,外来流动人口犯罪在我国大中城市全部犯罪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大,如北京市1990年为22.5%,1991年为37.6%,1993年为43%,1994年已高达46%;上海市1983年为6.8%,1992年增至45%;江苏省1994年外来人口近3000万,是10年前的6倍,外来流动人口犯罪案件占全省全部犯罪案件的比例也由最初的20%左右上升到50%,有的地区甚至高达70%。因此总的来看,城市流动人口犯罪朝上升趋势发展,而且都处于…  相似文献   

17.
我国流动人口犯罪的来源地相对集中,而且犯罪类型和作案手段呈现较为明显的地域特征。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犯罪有民族分布较为集中、犯罪类型较为单一、犯罪手段简单直接等特点。这为创新流动人口社会管理模式、明确"重点防控"和"防控重点"提供了依据,有助于提高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效能和犯罪打防控的精准度。  相似文献   

18.
流动人口犯罪是社会人口在大规模迁移流动过程中衍生的负面效应。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开始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现代的市场经济转变,伴随着人口的高速流动,我国同时也在经历着流动人口犯罪的高发期。美国犯罪学家塞林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文化冲突论,从社会文化冲突的视角为犯罪现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意义的解读,这一理论对今天我国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的研究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流动人口犯罪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人口犯罪是人口大规模流动产生的负面效应,是当前社会治安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流动人口犯罪问题不仅是社会治安问题,它还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只有在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真正做到政府牵头,公安为主,部门参与,齐抓共管,综合治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才能预防和控制流动人口的犯罪,达到对流动人口的合理化、规范化管理,才能更进一步地促进社会政治安定、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流动人口犯罪控制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初 ,流动人口成为中国的重大社会问题。流动人口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 ,犯罪现象也十分严重 ,给社会治安增添了新的不安定因素 ,加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紧张 ,交通问题空前突出 ,同时也给计划生育增加了难度。由此可见 ,要控制流动人口犯罪问题 ,从流动人口犯罪的现状特点、原因分析、控制方略等方面入手 ,应是我们公安机关以及社会职能部门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