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监狱惩罚机能及其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惩罚是监狱行刑的重要内容,是监狱存在的法律属性和本质机能,但是有些学者出于进化论的需要却把其解读为类似体罚和权力的代名词。现代社会条件下监狱惩罚本身具有正义、平等、人道和秩序的价值元素,而惩罚本身具有的这些元素是对惩罚内涵和外延的自我限制。另外,鉴于惩罚具有权力的外在性和表象性,所以必须明确惩罚的客体和监狱纪律的内容和属性,并基于理性主义对其权力的扩张性进行限制。  相似文献   

2.
刘崇亮 《河北法学》2012,30(9):15-22
我国传统刑罚执行理论中关于对惩罚与改造关系的认识存在着理论缺陷,监狱惩罚作为手段违背了行刑本质机能与次生机能的逻辑关系,并会造成刑罚目的的异化.惩罚机能和改造机能存在着本来的冲突,惩罚机能强调共性,改造机能强调个性,两者在制度的支撑上也存在着冲突.但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惩罚机能与改造机能又可以高度融合,因为两者在目标与生成社会性基础上具有统一性.惩罚与改造的最终目标都在于使罪犯顺利重返社会,惩罚的内化需求和改造的外化动力为当代监狱的社会功能需求奠定了深刻的社会性生成基础.  相似文献   

3.
监狱制度使得古代残酷的肉体惩罚向精神惩罚转变,惩罚从一种公共景观转向更为隐蔽的权力运作技术,实质上是通过最大程度地对自由的剥夺来营造罪犯的痛苦。监狱制度具有双重目的,即惩罚和教育改造,但传统的监狱制度具有种种弊端。本文在探讨监狱惩罚哲学的同时,试图寻求监狱制度完善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监狱制度使得古代残酷的肉体惩罚向精神惩罚转变,惩罚从一种公共景观转向更为隐蔽的权力运作技术,实质上是通过最大程度地对自由的剥夺来营造罪犯的痛苦。监狱制度具有双重目的,即惩罚和教育改造,但传统的监狱制度具有种种弊端。本文在探讨监狱惩罚哲学的同时。试图寻求监狱制度完善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监狱惩罚的本质是监狱利用自身的特殊条件,针对犯罪个体团犯罪和在狱内违纪的过错行为所实施的剥夺或限制生理或精神需求的行为的总和。我国监狱惩罚的目的是“以改造人为宗旨”。我国监狱的惩罚途径,包括生理性、精神性两种途径,贯彻人道主义,反对体罚虐待。在监狱惩罚限度的把握上,我国监狱能够围绕改造罪犯的目的,注意轻、重的适度选择追求罪犯“认罪悔过,重新做人”的目的。在监狱惩罚的形式上,我国监狱比较文明、科学。我国监狱惩罚具有惩罚本质的痛苦性,惩罚目的改造性,惩罚途径的精神性,惩罚限度的兼顾性,惩罚方式的多样性,惩罚过程的全程性,惩罚职能的双重性,惩罚功效的有限性。  相似文献   

6.
监狱是我国刑罚执行机关,依法履行"惩罚和改造罪犯"的本质职能.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下,如何依法实施惩罚职能,是当前监狱面临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文章有针对性地通过分析当前监狱惩罚职能特点、问题和原因,结合实际提出了形成政策与法律合力、监狱与社会合力、体制与机制合力、民警与罪犯合力,确保监狱惩罚职能依法实施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刑罚的本质属性决定了监狱行刑必须以惩罚为前提。但由于监狱的惩罚性权力如同一把双刃剑,用之不当会对监狱行刑产生破坏性影响。因此,作为行刑机关的监狱对这种权力的运用要慎之又慎,重视这种权力运用的合法性、节俭性和对罪犯权利的保障性。  相似文献   

8.
惩罚功能在监狱发展史上一直存在,而改造功能则直到19世纪最早在西方提出。但也就从那时开始,关于监狱更应当注重惩罚还是改造的争论便无穷无尽。但这些争论基本都之相互独立解释惩罚与改造,而后再通过价值判断评析二者之间孰轻孰重。但事实上,惩罚与改造二者的功能并不对立、不存在矛盾,二者逻辑上的终点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监狱工作方针表明,我国监狱行刑的任务,包括惩罚罪犯、改造罪犯、正确处理惩罚和改造的关系等三项内容。要将惩罚和改造有机地结合起来,侧重于改造,追求改造人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0.
社会理论中的惩罚:道德过程与权力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惩罚是法律与社会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论题。在惩罚问题上,涂尔干和福柯对于近代以来残酷惩罚的衰落,以及从酷刑到监禁的历史变迁都做了分析,并且都触及到国家权力与个人权利相互加强、螺旋上升的现代趋势。而在分析思路和认知态度上,二人却表现出明显不同。关于惩罚,涂尔干坚持一种道德观点,视惩罚为道德过程,而福柯则坚持一种政治观点,视惩罚为权力技术。由这两种不同的典型观点,可以洞察人和国家在现代社会所遭遇的道德和政治困境。就此困境而言,在现代进程中,维护和加强人和国家的道德向度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1.
我们究竟为谁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罪犯服务”的观点或理念,在理论上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严重的模糊性、非理性的逆反性。从政治层面分析,监狱工作宗旨根源于党的根本宗旨,其本质是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罪犯服务;从法律层面分析,罪犯是被惩罚与改造的对象,而不是被服务的对象;从具体工作层面分析,监狱为罪犯提供的某些帮助至多只是形式上“服务”,其目的和实质仍然是改造。监狱机关及其干警应当始终坚定不移地为人民服务,坚持执法为民。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监狱行刑方式重点强调"惩罚与改造服刑人员"。作为以关押老年、残疾和一般类型疾病的服刑人员(以下简称老病残服刑人员)为特色的北京市延庆监狱,在当前"提高服刑人员改造质量和预防重新犯罪"的新任务目标下,需要对监狱进行新的定位。什么是康复型监狱社会上的康复机构的功能是:为因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导致个人在劳动、生活和学习方面存在严重障碍的  相似文献   

13.
公共惩罚与私人惩罚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补充,公共惩罚与私人惩罚的互动可以作为一个解读法律制度的视角。国家为维持法律实施的垄断,通常会对私人惩罚手段(尤其是私人暴力)进行限制,但为节省公共惩罚资源的支出,法律又必须在某些场合容忍甚至利用私人之间的监控与惩罚,公共惩罚资源的有限性迫使国家把私人之间的监控和惩罚视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控制资源。法律制度的设计应当充分发挥公共惩罚和私人惩罚的比较优势,合理划分公共控制区域和私人控制区域,并努力追求社会控制总成本(即公共控制成本和私人控制成本之和)的最小化。西方近代政治的古典自由主义、中国古代政治的消极无为主义以及公法与私法的区分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14.
“监狱职能”是监狱理论与实践的一个基本范畴,但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看,对监狱职能的理解是模糊不清的,在理解与把握上都存在一些问题。应对我国监狱职能予以科学定位,我国监狱职能定位应为在改造人宗旨的指导下,在顺利完成执行刑罚任务或惩罚任务的同时,努力追求改造效应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监狱组织的罪犯生产劳动具有一定的惩罚性,但在更大程度上是对罪犯人的本质的认可,也是对罪犯最基本的社会属性的承认与恢复。监狱生产具有经济与政治两种效益,经济效益是政治效益的保证和前提,政治效益是监狱生产的终极目的,两者密不可分。为保证双重效益的实现必须切实提高监狱生产的经济效益,并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惩罚吸毒的根据——《禁毒法》(草案)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法学界目前在对吸毒行为如何定性问题上有三种观点相持不下,焦点是吸毒的犯罪化与非犯罪化或者说是吸毒的合法化与非法化的问题。是否将吸毒犯罪化,涉及吸毒者是否应当受到刑罚、惩罚的对象以及应当受什么惩罚等问题。关于法律惩罚正当性的论证,既有报应主义和功利主义两种思路,又有强调个人自由的古典自由主义以及强调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国家—社群主义两种立场。前者注重吸毒对社会法益的侵害,后者则关注公民反毒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正> 新中国监狱劳动的性质是什么?多年来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1992年8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改造罪犯的状况》白皮书指出:“中国政府反对将劳动作为惩罚罪犯的手段,反对用繁重的劳动折磨、虐待罪犯。将劳动作为改造罪犯的手段而不是作为惩罚罪犯的手段,在中国改造罪犯的实践中得到了贯彻执行。”为什么我国监狱劳动是改造手段而不是惩罚手段?为什么不能用繁重的劳动折磨、虐待罪犯?这些问题都需要从理论上给以明确回答。本文拟对此做些探讨。一、监狱劳动性质的演变监狱劳动的性质,经历了一个从惩罚奴役手段到改造手段的发展过程。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监狱劳动都是作为惩罚和奴役手段  相似文献   

18.
惩罚作为一个活动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之有不同的认识和定位。这就使惩罚表现出强烈的“不确定性”。我国理论界在此方面没有形成系统的观念体系,因而出现了理论上和实践中的偏差。需要对惩罚做一个系统的、历史的、客观的、辩证的把握。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一种监狱制度总是由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决定的,以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国情为背景条件的。具有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的罪犯劳动已成为许多现代国家监狱制度中的内容。①"在中国,将监狱与罪犯联接最为广泛的、最为紧密的是罪犯劳动。  相似文献   

20.
汪薇 《法制与社会》2010,(13):117-117,119
公诉是检察机关代表国家主动追究犯罪,请求审判机关对犯罪嫌疑人予以定罪并处以刑罚的一种诉讼活动。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是当代公诉工作的最主要的价值目标。但是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有时候是一付“跷跷板”,过于强调惩罚犯罪往往会轻忽保障人权这一价值目标,而过于关注保障人权,又容易使犯罪泛滥。公诉工作中如何处理好这两大价值目标,做到既有效惩罚犯罪又充分保障人权呢?本文认为应当坚持“惩”“护”相济的原则,切实做到该惩则惩,当护则护,惩中有护,护中有惩,有例重有针对的保障两大价值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