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4篇
法律   12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法理学正处于重铸和衔接古今中西学术的历史关口,需要经历一个从法学向理学跨越的历史过程。将中国文化传统与近代西学系统综合起来看,在"古今中外"时空背景下,中国法理学既可成为基于经验认知的法律科学、基于理性认知的法律哲学,也可成为基于"德性之知"的法律理学。中国法理学欲在21世纪开其气象,显其规模,需要同时开通并维护法律科学、法律哲学和法律理学向前生发的认知渠道,由此立足古今普适之道造就政治和社会的经验、理性和道德基础,重构"内圣外王"。  相似文献   
2.
引言     
中国仍处在一个半世纪以来的现代化进程中,这是我们思考法律和人权问题的历史背景之一.在此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这样的时空范畴一直交织其间,国人由此也长期处于体与用、道与器的知识辩论之中.  相似文献   
3.
关系指的是个人或团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由于传统的影响 ,关系与法律之间往往呈现着某种矛盾的状态 ,并普遍存在于立法和司法过程中。在法律与关系之间 ,有必要建构一种平衡 ,使二者各避其短 ,各扬所长 ,这或许能使法律走出形式化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谭秋雄  胡水君 《政策》2003,(3):28-29
一个时期以来,社会治安问题一直是老百姓的一块"心病",打不胜打,防不胜防。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防范这一手不够有力。防范和打击,两手都必须硬。打击和防范,是维护社会治安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自1983年开展"严打"斗争以来,全国性的"严打"几乎每两年一次,各种专项斗争接连不断,应该说,打击这一手是有力的。但是,治安形势依然严峻,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防范这一手不够有力。我们通过总结回顾前段工作,有以下几点思考意见。 一、坚定不移地抓好治安防范工作,以不变应万变,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各类案件的发生 近些年来,不少同志逐渐形成一种思维定势: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犯罪必然增多,案件必然上升。加之客观上抓打击能立竿见影,抓防范见效较慢,"重打轻防"、急功近利的思想由此而生,并  相似文献   
5.
6.
权利政治是以个人权利为出发点,通过国家与市民社会相分离、权力分立来限制国家权力,通过法治来保障人权和公民权利的现代政治.本文试图按照从霍布斯到福柯的理论线索,揭示权利政治从18世纪到20世纪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内在矛盾、名实纠葛以及遭遇到的流变.本文认为,现代社会中与个人权利发展相伴随的国家权力增长需要引起重视,在通过法律保护个人权利的同时,也应寻求权利实现的社会途径.  相似文献   
7.
引言中国仍处在一个半世纪以来的现代化进程中,这是我们思考法律和人权问题的历史背景之一。在此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传统/现代、东方/西方这样的时空范畴一直交织其间,国人由此也长期处于体/用、道/器的知识辩论之中。历史学家曾把始于晚清的近代变革归纳为这样一个变化过程:首先是引进科学技术,实现“船坚炮利”;而甲午战败让人认识到,光有物质装备不够,更要克服政治制度上的障碍和不足,于是开始改制;变法失败进一步让人认识到,改进装备和制度仍然不够,尚需从根本上变革人心、改良文化,新文化运动由此深入展开。从这样一种变革过程看,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以文艺复兴为正式开端的西方人文主义的主要历史特质可大致概括为:(1)摆脱宗教和神的束缚,从人出发并以人为中心来观察和思考世界;(2)意志自由,充分认可人的能力和尊严;(3)立足自然世界和人的自然本性;(4)在认知上,以人的经验和理性为判断根据。可以说,西方人文主义开出的是一个以人的经验和认知理性为基础的人的世界,其价值体系主要是围绕人的身体以及生理本性构建起来的,人的自由特别是意志自由构成了其基木原则。中国人文主义则透显着厚重的道德意蕴,表现为一种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与公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人和公民的权利—国家权力”范式在启蒙时代的建立 ,民族国家与公民开始发生一种“直接面对面”的联系 ,民族国家循着“权利”和“形式法律”之名日渐深入到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全球化背景下 ,这一格局受到了挑战。国家与公民的直接联系为社会权力中介所隔断、全球精英游离于国家权力之外、公民依凭世界性力量反对国家等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民族国家与公民“直接面对面”的模式 ,同时 ,这些新变化和新趋势也为现代社会走出“日常生活的国家殖民化”提供了机遇和可能  相似文献   
10.
作为偶像崇拜的人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权既不是一种世俗宗教,也不是一种形而上学。认为人固有天然的尊严之类的主张尚可争议。人权不能被建立在人性基础上,而应建立在人类的历史和经验,如大屠杀、世界大战、奥斯威辛集中营、柯利马劳改营这样的基础之上。人权说明什么是对的,不说明什么是善的。人权只有作为一种关于“什么是对的”的“稀薄”理论才能博得全球认同。一种保护人权的普遍政治制度与道德个人主义是相容的。在一个全球社会,人权最低限度的共识在于这样一种基本直觉:对你来说是痛苦和羞辱的事情对我必定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