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近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在对"延迟退休年龄"展开研究以为国家提出相关建议。顿时,延迟退休便成为舆论焦点,褒贬不一。而老龄化社会的加快到来已经是不争事实,延迟退休也成为题中之意,而配套制度的完善也亟待解决。延迟退休是大势所趋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世纪,它影响着几乎所有的国家。日本的养老重荷,德国退休政策的朝令夕改,还有今天被推向风口的延迟退休讨论,都有着人口老龄化的身影。人口老龄化是一场深刻的人口革命,其根本动因在于社会进步、经济增长、科技飞跃、医疗改善,它是人类进步的象征,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目前,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而人口增长速度却明显减慢,人口结构已逐渐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威胁,也引导着人们开始对退休制度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
2012年社会保障部提出延迟退休方案,引起了巨大社会反响。延迟退休是基于我国养老金无法满足日后支付需求所推出的应急方案,存在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群众将视线转移到我国施行已久的"双轨制",养老制度的"双轨制"成为改革的重点,与其他制度改革一样,延迟退休同时也需要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3.
日前,上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出台了“柔性延迟退休”方案的试行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柔性退休”立刻成为街头巷尾议论的焦点。官方多次表示,延迟申领基本养老金不等于延长退休年龄,而且这种延长不是强制的,而是柔性的。  相似文献   

4.
尽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我国暂时不会调整退休年龄,有关部门研究“延迟退休”的建议,并不代表现行退休年龄规定即将更改。但是,媒体对延迟退休的关注度依然很高。这并非舆论的执迷,而是此举事关包括二次分配在内的收入新政的走向。反思延迟退休正反两方面意见的博弈,对于收入新政能否获得新突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创造》2013,(8):22
7月底人社部表示是否延迟退休将稳慎决策,刚降了温的延迟退休讨论再度热了起来。有社科院专家称,对城镇就业人员整体而言最优退休年龄为64.14岁;而最近,一份由多部门和专家学者共同发布的《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报告2012》显示,延迟退休将使大量青年不能进入劳动力市场,目前条件并不具备,暂时行不通。  相似文献   

6.
范世辉 《半月谈》2021,(1):15-17
“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由于延迟退休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对延迟退休的影响议论纷纷。那么,中央为什么提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实施这一方案有可能造成什么影响?如何稳妥推进延迟退休避免造成新的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7.
公共事     
《民主与法制》2013,(33):4-4
“延迟退休”或实行逐步过渡 近期有消息称,政府部门、学界已对“延迟退休”基本达成共识,但具体方案并非一步到位,而是在现有退休年龄的基础上,每年延退几个月,积累约20年完成目标.以增强我国养老金的可持续性。有报告显示,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够用1.5年,但最低省份的结余仅够使用半年。另有机构测算.养老金制度若不改革,2048年将枯竭,消除“双轨制”应与延迟退休并行。  相似文献   

8.
三言两语     
《干部人事月报》2010,(10):55-57
“延迟退休”引发的猜想 目前,有研究机构提出,鉴于我国人口寿命延长的实际情况和养老保险基金压力,应当延迟退休年龄。有人因此误以为我国即将更改退休年龄,社会各界对此高度关注,并引起讨论。对此,人社部副部长王晓初表示暂时不会调整退休年龄,有关部门目前只是在研究一些“延迟退休”的建议,并不代表现行退休年龄规定即将更改。  相似文献   

9.
即使延迟退休的政策信号频繁释放,但是在化解现实困境、提高社会接纳以及谋划实施方略等方面仍需审慎研究,在统筹解决好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把握好延迟退休政策启动时机2022年,我国出生人口956万人,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减少8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中国人口正式进入负增长阶段。作为延缓劳动年龄人口缩减及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的一项重要政策工具,延迟退休一度成为舆论热点。  相似文献   

10.
车辉 《民主与法制》2013,(29):35-35
近日,人社部建议实行延迟退休,即在岗人员推迟到63岁再离开工作岗位,因政策和民生就业关系很大,刚一出台就引来争议不断。 曾经,退休被很多职工认为是一件好事,因为可以脱离繁重的劳动,安然地领着退休金悠闲地生活。但是如今,相关部门却因人口红利时代已经过去、养老金存在巨大缺口等,认为延迟退休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几年前,有学者和人社部官员提出“延迟退休”建议时曾引起社会热议。而上海市则率先于2010年便开始了柔性领取养老金年龄的探索和尝试,规定延迟年龄男性一般不超过65周岁,女性一般不超过60周岁。  相似文献   

12.
今年6月,人社部表示,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此表态随即引发广泛讨论,有关延迟退休、养老金、养老问题的话题再次被人们所关注。那么,除了那些己经进入“退休”状态的人之外,那些尚未“退休”,却终将面对养老问题的30多岁、40多岁、50多岁的人,他们对于未来的养老有哪些考虑,又有哪些困惑和焦虑呢?  相似文献   

13.
延迟退休政策的施行已经有一段时间,依靠其内涵和特点可有力缓解我国劳动力资源颓势,但新型退休政策的推行无法与落后的养老保障制度相容,矛盾问题频现。文章详细介绍延迟退休政策建立背景,以我国退休制度与养老保障制度间的相互关系为基础分析对养老保障制度的影响,推出我国延迟退休之下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4.
《干部人事月报》2011,(11):78-78
我公司有一名门卫已近法定退休年龄,公司可否直接要求其退休,然后终止劳动合同?还要不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听说L海有了“柔性退休”政策,如果员工要求延迟退休,那公司是不是就不能终止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5.
在法国民众走上街头抗议政府“延迟退休”的法案时,上海的“柔性退休”方案已经开始试行。与法国民众的“激进”相比,上海的“柔性退休”方案更多地体现出了温柔的一面。当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感受到了老龄化趋势的威胁,  相似文献   

16.
<正>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有效解决劳动力供给下降和社会保障可持续性问题,发达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陆续启动了延迟退休改革。随着全球老龄化来临,延迟退休正成为许多老龄化先行国家的重要政策目标,但因为政策牵涉人群广泛,事关民众切身利益,这一改革从明确目标到变为政策行动,再从有效行动达到既定目标面临重重挑战。这其中,多数国家通过科学设计方案有效推进了政策实施,也有国家在此改革过程中引发社会不稳定,经验值得总结,教训需要汲取。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十四五"期间我国新退休人数将超过4000万人,劳动年龄人口净减少3500万人,"一进一出",社会的养老负担越来越重。综合多方面因素,延迟退休已是在弦之箭。延迟退休具体如何进行?有没有弹性选择的余地?针对一系列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当代广西》记者专访了广西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研究所所长曹玉娟研究员。记者: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延迟退休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政》2014,(4):54-55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如何养老”成为了一个全民关注的问题。政府也出台各种相关政策来解决养老金不足的问题,如延迟退休、养老金井轨、以房养老等。3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宗庆后建议,町采取用国有企业的利润补充养老保险基金,亦可以让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人股垄断性盈利国企,保证盈利国企的投资红利能不断补充到养老基金。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口形势的变化,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加速时期,政府正面临养老金、劳动力不足的社会问题,因此,我国提出延迟退休以缓解以上问题。为科学解决老龄化问题,研究人员对我国离退休年龄进行了科学计算。文章通过分析延迟退休、人口老龄化、养老金和失业率存在的关系,从而对延迟退休形成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岑屹 《人民政坛》2012,(9):36-36
就业问题是延迟退休政策效应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当前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老员工不退休,新员工就业机会必然大幅减少。中国社科院有关专家认为,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总体仍供大于求,延长退休年龄势必会占据岗位,进一步加剧就业紧张形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