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0 毫秒
1.
微言     
《民主与法制》2014,(20):44-45
辽宁状元弃港大72万奖学金复读今年再拿状元 2013年,以668分的高分荣膺当年辽宁高考状元的刘丁宁在入读香港大学一个月后,放弃72万元全额奖学金,退学重回本溪市高级中学,为圆北大中文系之梦复读。6月23日,辽宁高考成绩揭晓,刘丁宁以666的高分再次拿到辽宁高考文科状元,并被北京大学中文系录取。网友直叹:学霸的世界你永远不懂。  相似文献   

2.
二十多万高中生放弃高考出国留学,再加上今年高考季,越来越多的状元们放弃北大清华选择香港大学,杨澜微博更直言大学教育让人失望。中国现行的大学教育制度再一次被推进大众视野。  相似文献   

3.
正又是一年高考成绩放榜时!不管是学校、老师,还是家长、学生、企业,都美其名日让状元的故事鼓励后来人,或以状元之名借船出海,或以资助学业之名帮扶状元等等,都有着背后的利益考量。状元出现在哪个学校,是由哪些老师执教的,哪几个考生有此幸运,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把偶然出现在某一学校、某些老师所教的学生是状元这个必然结果,强调为学校、老师、学生的独到之处、技高一筹或者先人一步,未免有失偏颇。这样  相似文献   

4.
《乡音》2007,(9)
状元是中国的特产,为中国科举制度诸多名词中最为耀目的一个。科举制度选状元肇基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科举考试开始,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次科考,凡1282年间历朝历代共选拔文状元654名,武状元185名(有姓名记载的)。选拔状元有严格的程序,最后都由皇帝阅批(只阅批主考官送上的前10名);但也有一些属于"走后门",或阴差阳错,或被皇帝"照顾"而侥幸当上状元的,在历史上留下许多趣闻。当然,就是这样的状元,除个别情况外,成绩一般也都位列前3名,应该说都有真才实学。  相似文献   

5.
如何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实现和发挥高考的选拔和教育功能,是深化高考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透过农村学生高考弃考现象,研究发现公平是教育的内在价值诉求,是高考弃考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6.
状元是中国的特产,为中国科举制度诸多名词中最为耀目的一个。科举制度选状元肇基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科举考试开始,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次科考,凡1282年间历朝历代共选拔文状元654名,武状元185名(有姓名记载的)。选拔状元有严格的程序,最后都由皇帝阅批(只阅批主考官送上的前10名);但也有一些属于“走后门”,或阴差阳错,或被皇帝“照顾”而侥幸当上状元的,在历史上留下许多趣闻。当然,就是这样的状元,除个别情况外,成绩一般也都位列前3名,应该说都有真才实学。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向读者介绍——  相似文献   

7.
状元是中国的特产,为中国科举制度诸多名词中最为耀目的一个。科举制度选状元肇基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科举考试开始,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次科考,凡1282年间历朝历代共选拔文状元654名,武状元185名(有姓名记载的)。选拔状元有严格的程序,最后都由皇帝阅批(只阅批主考官送上的前10名);但也有一些属于"走后门",或阴差阳错,或被皇帝"照顾"而侥幸当上状元的,在历史上留下许多趣闻。当然,就是这样的状元,除个别情况外,成绩一般也都位列前3名,应该说都有真才实学。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向读者介绍——  相似文献   

8.
《乡音》2007,(8)
状元是中国的特产,为中国科举制度诸多名词中最为耀目的一个。科举制度选状元肇基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科举考试开始,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次科考,凡1282年间历朝历代共选拔文状元654名,武状元185名(有姓名记载的)。选拔状元有严格的程序,最后都由皇帝阅批(只阅批主考官送上的前10名);但也有一些属于"走后门",或阴差阳错,或被皇帝"照顾"而侥幸当上状元的,在历史上留下许多趣闻。当然,就是这样的状元,除个别情况外,成绩一般也都位列前3名,应该说都有真才实学。  相似文献   

9.
《乡音》2007,(10)
状元是中国的特产,为中国科举制度诸多名词中最为耀目的一个。科举制度选状元肇基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科举考试开始,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次科考,凡1282年间历朝历代共选拔文状元654名,武状元185名(有姓名记载的)。选拔状元有严格的程序,最后都由皇帝阅批(只阅批主考宫送上的前10名);但也有一些属于"走后门",或阴差阳错,或被皇帝"照顾"而侥幸当上状元的,在历史上留下许多趣闻。当然,就是这样的状元,除个别情况外,成绩一般也都位列前3名,应该说都有真才实学。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岑溪市的教育事业一年一个台阶,呈现出勃勃生机。尤其是在2006年,岑溪市在高考中的各项指标均排在全区的前列,其中上重点线的考生有344人,上二本线以上的考生有1069人;岑溪中学的学生伍思睿还夺取了广西高考文科状元和数学单科满分状元的荣誉。  相似文献   

11.
《当代广西》2009,(14):61-61
在美国,能够反映学生学业水平的数字指标或者说“硬”指标有两个:一是学生在高中四年的学业平均成绩,二是全国性的考试SAT(或是ACT)考试成绩。如果说SAT考试类似中国的高考的话,SAT能考满分就应当可以叫做“状元”了,但报考哈佛大学等名校,结果却是不被录取。  相似文献   

12.
李芳 《求索》2013,(6):252-254
高考制度从1977年冬天恢复以来,为我国改革开放选拔培养了人才。同时也成为无数年轻人改变命运的有效途径。因此,对子女的教育成为千家万户的重心,高考升学率成为各级学校的终极目标,高考时时牵动着社会的脉搏。作为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基本考试制度,不仅是一种教育现象.也是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高考文化。本文总结和归纳了与高考有关的流行词语以及它们出现的时代特点及其主要特征,研究它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考文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何晓知 《求索》2011,(5):174-176
教育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高考人才选拔政策直接影响到教育公平的实现。本文通过对高考加分政策的历史回顾与分析,认为存在加分政策制定随意性大、范围界定模糊、加分幅度不一致及造假等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明确加分范围、规范加分程序、统一加分标准和强化监督审查,从而达到高考人才选拔更趋公平公正,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的公平。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高考政治试题进行了突破性的改革。改革的目的一是为了更好地选拔人材,二是为了给中学政治课教学一个正确的导向,更好地发挥政治课的教育功能。因此,要学好政治课,就要了解高考的导向,并据此来改进自己的学习。一、近两年高考政治试题改革的导向我领会总的导向就是毛泽东主席在《改造我们的学习》和《整顿党的作风》中反复阐明的一个思想:凡能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就要受到称赞,就算有了几分成绩;被说明的问题越多,越普遍,越深刻,成绩就越大。这种导向包含着这样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5.
试论高考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根那 《前沿》2003,(11):152-154
高考是一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基本的考试制度 ,它兼具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在高考改革中 ,不仅要看到其选拔、促进、调节等教育功能 ,还要顾及到它的维护社会公平、保持社会流动、稳定社会秩序的社会功能。只有这样 ,才能使高考改革沿着正确的轨道推进  相似文献   

16.
高中教育和高考衔接,成为我国选拔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首要方式,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做出了重要贡献。2014年以来,我国已有近一半省市实施了“3+3”或“3+1+2”的新高考方案。高考改革打破传统文理分科,对优化人才选拔标准和评价方式,科学选拔合适的人才,促进青少年个性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考,是我国人才选拔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是,现在许多人把它与目前国家和社会大力倡导的素质教育对立起来。我认为:现行高考制度确实有一些弊端,在高考内容、方式等方面有急需改革的地方。但是,在它恢复以来20多年的实践中,对公平公正地选拔人才功不可没。目前还难以找到更优、更简便的符合我国国情的选拔方式取代它,因此在今后较长的时期内高考是不可能取消的。我们应寻找高考复习和素质教育两者的最佳结合点,在复习备考中实施素质教育。这是政治课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重要课题。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  相似文献   

18.
状元短裤     
家有考生,是家长们最纠结的事。谁不想自家的孩子考得出色,金榜题名嗬!于是近年来,各种与高考“状元”有关的物事,都成了商家的卖点:书商连篇累牍地出版各类高考指导书籍;食品商则开发饮品补品,  相似文献   

19.
梁勇  杨琼 《前沿》2009,(5):20-23
十七大报告总结十六大以来的成绩时指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干部教育培训取得重要进展,人才工作进一步加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组织制度创新不断深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成效明显。同时为确保党组织的先进性,明确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做到三点:讲实现着仪党性、重品行、作用,而将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作为选拔干部的三个导向。选拔领导干部,特别是优秀中青年干部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变静态选拔为动态选拔;变感性选拔为理性选拔;变单项选拔为多项选拔;变封闭选拔为公开选拔;变习惯性选拔为科学选拔就能实现选拔领导干部的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20.
延续1282年的中国科举制度,自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开始,历经800余次,选拔出592名状元,直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在河南开封降下最后的帷幕。清代,中央政府的考试仍循惯例,均在京都举行,地方政府只是负责府州县科考选拔秀才,省级乡试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