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小波 《求索》2013,(2):99-102
左宗棠是一位行动家、实干家。并不热衰于抽象的理论建构,但他的思想中确实包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在理解其伦理思想之核心——“义利观”——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到他在以下三种意义上实现了义和利的统一:一是“义利并举”,即既崇尚道义,又重视功利;二是在义和利发生冲突之际主张道义为先.于是把功利最终统一在道义之中:三是道义本身就等同于国家的公利。可见,人们需要对左宗棠有关义利统一的思想作出具体的分析。此外,对左宗棠的道德评价之所以有严重的分歧乃至对立.是因为人们用来进行评价的道德标准本身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熊子杰 《黄埔》2023,(5):91-94
<正>第十五章左宗棠精神永存台湾:未曾踏上台湾一步,他无时无刻不心系台湾左宗棠在世时未曾来过台湾,他也不曾担任台湾官职,但台湾的命运却是与他息息相关。若不是左宗棠,台湾人早沦为亡国奴;若不是左宗棠,台湾早期的建设及发展,也将成为南柯一梦;若不是左宗棠和沈葆桢,台湾也可能不会建省,就算建省也不会如此早;若不是左宗棠和沈葆桢的眼光及推动,也没有台湾第一任巡抚刘铭传。  相似文献   

3.
刘锦棠与左宗棠之关系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锦棠与左宗棠的关系大部分时间是融洽的 ,虽然中间有一年多时间发生过矛盾。这种融洽与刘锦棠及其“老湘军”的素质密切相关 ,因为左宗棠需要他及其“老湘军”;可矛盾 ,却由左宗棠对刘锦棠所有要求加以“裁抑”导致。在中俄关系紧张之际 ,刘锦棠放弃与左宗棠之间的矛盾 ,合力进攻伊犁 ,更表现出了他的高尚品德。  相似文献   

4.
郑峰 《求索》2007,(9):220-223
左宗棠入骆秉章幕府是经过许多周折的,同样是欣赏左宗棠,但对比曾国藩,骆秉章显示了过人气度。在骆、左二人经营湖南的过程中,骆秉章并非笔记野史所描述的平庸、无能的傀儡形象,事实上,他在用人、军事、财税等重大问题上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位有权势、有主见的巡抚,骆秉章在许多方面与湖广总督产生过矛盾,因此,最后导致左宗棠出幕的“樊燮案”,其实真正打击的目标应是骆秉章。  相似文献   

5.
<正>左宗棠是与曾国藩并称的清中兴名臣,同为湖南前辈,但相对于曾国藩,我对左宗棠是比较陌生的。当湘商文化创始人、社会活动家伍继延先生说邀请我去他的家乡湘阴走走、参观左宗棠故居时  相似文献   

6.
左宗棠平定了阿古柏叛乱之后,被清廷召回北京,当了军机大臣。一时间,满朝权贵,同乡友好,各自怀着不同的目的,纷纷前来祝贺。其中有个老朋友的儿子兰某,在福建捐了一个候补知县,数年未能补缺。一天专程来京求见左宗棠,想让他帮忙。左宗棠得知兰某的  相似文献   

7.
左宗棠被人利用郭遒光左宗棠一生做人严谨,深恐为人利用,从不给人写推荐信。他常对人说:“苟有人才,我自能位置之;如其不才,复以贻祸他人,吾不为也。”光绪六年(1881),他因督办新疆军务有功,被擢升为清廷军机大臣。如此显赫之职,自然免不了一批趋炎附势者...  相似文献   

8.
左宗棠在军事、政治方面功勋卓著、影响特大,因而他的教育思想影响往往易被后人所忽视。实际上。左宗棠十分重视教育,他早年治学方向的笃定,得益于业师及其他诸师辈的教诲;继而以如何处世为人、治事作官和谨守耕读家风,对子女严行督教;在执教期间,坚持以湖湘“义理经世之学”教诲诸生;在主持军务、政务期间,念念不忘端正士风、民风。以兴学育才为己任:...  相似文献   

9.
左宗棠来历 左宗棠与曾国藩、李鸿章被称为晚清三大"中兴之臣"。 他出身书香门弟,已有七代秀才传世。但到其父时,因家庭人口多,只靠设馆授徒维持生计,  相似文献   

10.
吴海燕  宋海容 《前沿》2010,(14):128-130
左宗棠不仅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将才,还是一位治世之良才。他在西北期间,从收复新疆、开发西北、巩固边疆的现实需要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禁烟措施。左宗棠在西北的禁烟与林则徐的南方禁烟相比,效果明显,其措施及功效值得总结,为今天禁毒所借鉴。  相似文献   

11.
刘趝(1829-1887),字凤翔,号泳仙,又号兰洲。湖南省临湘县云溪建军村文家冲(现为岳阳市北区云溪镇)人。早年投身左宗棠部下,受其赏识。1864年任浙江台州知府。1874年,随左宗棠督师新疆,参赞戎机。新疆事平后,他以功升迁道员。1881年,刘趝被选调台湾任兵备道,成为当时台湾的最高军政长官。从这年9月到1884年8月的三年时间内,他对台湾的“抚番”、煤务、海防、外事、文教、税厘、匪乱诸端,进行了全面的筹划和整顿,对当时台湾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188…  相似文献   

12.
"左宗棠尝投太平军",此一说经历史电视剧《太平天国》演绎之后,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同时也引起诸多人的质疑。于此,作者考证认为,此一传说不符合历史事实,不足为据。其一,经广泛查考,此说并无确凿可信的历史事实的证明。其二,此说不符合左宗棠一贯的、特别是他在太平天国起义时期的思想立场。其三,此说同太平军围攻长沙和左宗棠入张亮基幕府的日程存在矛盾。  相似文献   

13.
左宗棠轶事     
公元1812年11月10日,左宗棠出生在湖南省湘阴县东乡左家塅。左家世代是“书香门第”,他的祖父是个国子监生,父亲是个秀才,靠教书维持生计,家境很艰难。加之十八世纪后半期以来,随着清王朝的急剧衰落而日趋破产,这一切,对左宗棠的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1.船政学者认为:福建船政事业起于左宗棠,成于沈葆桢,这符合事实。鸦片战争失败后,迫使朝野考虑中国的命运前途问题,出现了一些很有智慧、很有眼光的共识,如图变革新,如“师夷长技以制夷”等等。  相似文献   

15.
评左宗棠     
左宗棠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影响的人物。长期以来,史学界认为他和曾国藩、李鸿章一样,对内镇压人民,对外投降卖国,应当基本否定。近年来,一些同志提出左收复新疆有功,是一个爱国主义者,对他的评价应该一分为二,功过并论,不可偏颇。我是基本上同意后一种看法的。 左宗棠,字季高,一字朴存,一八一二年十一月十日(嘉庆十七年十月七日)出生在湖  相似文献   

16.
清朝钦差大臣左宗棠当年收复新疆时,在繁忙的军务中,带领将士在东起潼关、西至新疆的数千里路旁遍植杨柳,如今已形成参天大树,给戈壁沙漠增添了一道绿色的长廊。人们将这些杨柳称为“左公柳”,并有诗赞曰:“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左宗棠是一位封建时代的官吏,而且朝廷赋予他的职责是军务,但他在光复疆土的同时,广植杨柳,屯垦戍边,造福边疆人民,实属难能可贵。左宗棠是颇有点责任心、长远眼光和求实精神的。谁都知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新栽杨柳没有十年八年的时间难以成材。杨柳栽在戈…  相似文献   

17.
略论左宗棠的聘用洋员思想向中银作为洋务派重要成员的左宗棠,在举办洋务的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聘用洋员思想。一、“募雇外国谙练精明员匠”鸦片战争失败之后,面对西方列强的挑战,魏源不仅明确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而且提出了“行取佛兰西、弥利坚二国...  相似文献   

18.
许瑶光(1817~?)字雪门,湖南善化(今长沙)人。道光三十年(1850年)仕浙江,历官嘉兴知府。仕浙期间,许瑶光除与一般政要及其他人士接触交往外,亦曾见过曾国藩,在左宗棠手下帮办过营务。因左宗棠极为赏识,褒奖于廷,故嘉守俸满入京述职时,他曾三次受到同治皇帝穆宗的召见。许瑶光的一生,可以说是和诗歌相始终。“诗海茫茫登岸少,世间万事半途多。”①他明知诗家难成,却没有半途而辍,故留下诗歌1895首,辑为《雪门诗草》。现保存有同治十三年(1874年)线装本,为许诗作校者系诸暨70岁老者吴沅芝。因长诗多…  相似文献   

19.
一百多年前,清将左宗棠奉命进军新疆,在各族人民支持下,仅用一年多时间就打败了占据新疆10年之久的浩罕阿古柏侵略势力,收复了新疆在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所以能戎机顺迅,边功即现,除了其杰出的军事才能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他在新疆实行了一系列较得人心的抚民政策,从而在团结各民族群众、有效打击敌人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左宗棠的抚民政策,其中心内容是"民所欲与聚,民所恶勿施"。就当时新疆的具体情形来看不仅地理环境险恶,而且阿古柏外有英国做靠山内有少数封建主、伊斯兰教上层分子当支柱,构成较为复杂的政治背景。阿  相似文献   

20.
晚清重臣左宗棠是个传奇人物,曾在科场屡试不第,但凭借真才实学建立了丰功伟绩。他办船政、平回乱、抗法军等为人称道,但他最辉煌的业绩乃收复新疆,因此后人称之为"杰出的爱国者"、"伟大的民族英雄"。而左宗棠背后还有一个重量级人物——胡雪岩。左是杰出的军事统帅,胡是商界奇才,左胡强强联手,才有了收复新疆的壮举。公元1759年,清军平定天山南北,将这块汉代西域都护府、唐代安西都护府的故土,重新归入版图。乾隆皇帝取"故土新归"之意,把广袤达16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土地命名为"新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