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安舒怡 《学理论》2014,(9):268-270
人类进入了"微时代","微信"具有如下特征:信息发布简短化;信息渠道多样化,信息发布快捷化,交互功能强大化,信息平台平民化,信息传播时尚化。同时,"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实施平台、管理门槛、教育方式、教育环境、教育原则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密切关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新现象,对于把握网络舆情的主动权,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实效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丁海丽  吕聪玲 《学理论》2015,(7):246-247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微时代"的到来。微时代如同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大学生迅捷地掌握各类信息、及时查找各种学习资料提供了最佳中介和途径;另一方面,它作为网络载体之一,对大学生思想和道德层面产生了负面影响。如何有效规避"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并提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影响,成为本论文研究的主要论题。  相似文献   

3.
王静 《学理论》2013,(3):263-264
"微文化"发轫于微博的破土而出,壮大于微力量、微情绪、微需要、微爱心、微服务、微价值等的陆续"加盟"。在这种碎片化信息传播发达的时代中,微文化的出现引发一系列微妙变化,日渐强盛,毫不示微。作为"微时代"的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者,应该善于观察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细微变化,潜移默化中丰富其文化内涵,对其精神需求作出积极给养,同时以此为契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6,(3)
"微时代"的到来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挑战,探寻如何抓住"微时代"的契机,在大学生群体中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前瞻性、可行性。做好"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借助"微"应用,搭建"微"平台,凝聚"微力量",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得到"微提升"。对于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成高校立德树人使命,助推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7,(6)
"微时代"悄然改变网络大众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扩大教育客体、干扰辨识能力、增加控制难度、提升沟通要求、冲击价值认同等严峻的挑战,结合《2015年中国社交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教育者转变教育理念,关注"微"话语,树立"微"权威;大学生提升媒介素养,争做"微"领袖,组织"微"活动;高校加强监督管理,搭建"微"平台,利用"微"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模式,丰富"微"内容,提供"微"载体,创新"微"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梦"系列歌曲的推出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本文从政治理念的传播渠道、政治理论的思想宝库、政治理念的人文情怀,时代最强音方面,阐述了"中国梦"系列歌曲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从而为进一步发挥"中国梦"系列歌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微课"的出现顺应了信息化时代高校课程教学的真实需求,推动着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当前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微课"的应用,有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科学转化,促进教学内容优化与提升,推动教育教学方式改革与创新,不断建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新模式等,这些都对当前增强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获得感产生着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柴艳莎 《学理论》2013,(21):240-241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和发展,使大学生在信息传播过程中,通常扮演着信息的制造者、转发者、围观者、评价者的角色,他们在新媒体时代的媒介素养情况影响着信息传播的效益性,因此媒介素养教育是引导大学生正确应用新媒体、正确认识信息传播的必要途径,同时,媒介素养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分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既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也体现了媒介素养教育的方向性。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社会心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心理学的大量实验研究表明,信息传播者本人的特质、传播意图、所处立场以及与受众的相似性等因素都会影响他所提供的信息的说服效果。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活动中,传播者即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权威、教育意图、所处立场以及与教育对象的态度差距都会直接影响到传播效果。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有效运用其制度性权威、努力提高其非制度性权威;注意隐蔽其教育意图;同时站在社会和个人两个立场上;并注意与教育对象原有态度之间保持适当差距。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4,(31)
腾讯公司推出"微信"这一手机聊天软件后,人们的生活学习似乎更进一步走进了"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如何基于这一平台,适应受教育者需求,创新教育原则和方法,提升教育效果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微信的功能运用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力求将二者紧密结合,重点论述了运用微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将微信功能现实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的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对教育对象施加一定的影响,从而在他们之间所形成的关于思想信息相互转移或交流的过程。从理论上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过程包括思想信息发出和思想信息接受两个阶段,体现为确定概念、编码、传递、接受、译码、应用、反馈等七个环节。而在实践中,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效果,必须关注教育者、教育对象和传播过程等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21,(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指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借助微传播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耳、入脑、入心,夯实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微传播的概念与特征出发,分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群体中微传播的可行性,介绍了成都中医药大学在思想政治教育微传播中的经验,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群体中微传播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优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否为教育对象所接受。面对发展变化了的主客观条件,必须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一般说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主要包括建设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队伍,更新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理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艺术,开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新途径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环境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7,(1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信息传播进入自媒体时代。自媒体传播的特点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一定挑战。因此,思政课教师应转变教育理念,加强自身媒介素养;创新思政课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实效;创造良好的校园自媒体环境。  相似文献   

15.
大数据时代产生的信息爆炸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方方面面的影响。为了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与时俱进,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必须适时革新。我们需要立足现实,顺势而为地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环境;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自身素质;最终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革新。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6,(12)
高校辅导员博客是"微时代"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是增强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交流的新平台。目前辅导员博客实效性的现状表现为大学生甄别真实信息的能力差,辅导员博客内容脱离大学生生活,辅导员博客内容更新慢,学生关注度下降。提升校辅导员博客实效性的路径如下:高校加强配套设施建设;辅导员提高自身运用新媒体能力;加强辅导员博客团队建设。  相似文献   

17.
微博的运用是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信息传播、工作方式、工作领域的延伸与扩展,是信息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也是高校适应时代发展,改进和完善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高校应当积极探索微博在思政育人当中的影响,积极引导,从注重舆论引导、加强队伍建设、营造校园文化等几个方面推进微博的育人功能,开创高校思政教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6,(10)
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更趋激烈。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麦克风"正消解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效性是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基础和前提,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中的核心问题。系统梳理中西方涉及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效性的相关研究成果,得出三点结论和展望:理论性"扬弃"存在许多空白;实践性"完善"尚需努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效论的"集成"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9.
李佳  黄亚利 《学理论》2013,(3):245-24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信息全球化也接踵而至,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在信息化时代也就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但是,网络在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该如何去面对这些挑战,这需要广大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发挥己见,充分利用网络载体这把"双刃剑"来进行调解。将重点从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内涵、机遇与挑战来进行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于政治性与科学性的有机统一。政治性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面貌,科学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定性。任何离开科学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反映着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的政治意志,具有极大的欺骗性;而任何离开政治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企图追求人类"共有价值观的教育"只会使我们主动丧失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却正好满足资产阶级政治文化传播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